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
1
作者 倪舒静 肖石红 +3 位作者 曹彦 梁瀞文 游巍斌 何东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3,共11页
[目的]揭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在碳循环中的基础作用,为长苞铁杉群落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长苞铁杉群落(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 [目的]揭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在碳循环中的基础作用,为长苞铁杉群落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长苞铁杉群落(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不同树种、不同存在形式(细木质残体、倒木、枯立木和树桩)开展动态调查(2012年、2014年、2016年),估算木质残体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4种群落内不同树种木质残体均是长苞铁杉的生物量占比最大(31.57%~77.77%);(2)4种长苞铁杉群落同一林型不同年份相同存在形式的木质残体类型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林型不同年份的木质残体类型均是倒木生物量最高(长苞铁杉纯林:5.82~9.48 t·hm^(-2);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10.90~17.83 t·hm^(-2);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7.20~10.37 t·hm^(-2);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6.11~9.77 t·hm^(-2));3次调查结果中长苞铁杉纯林枯立木生物量与其他3种群落枯立木生物量均差异显著(p<0.05);(3)4种长苞铁杉群落均是长苞铁杉的碳储量最多,且随着年份的增长,其碳储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长苞铁杉纯林:3.64~4.62 t·hm^(-2);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4.67~4.71 t·hm^(-2);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2.29~2.53 t·hm^(-2);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3.10~4.79 t·hm^(-2));(4)4种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中均是倒木的碳储量最高,除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倒木碳储量是先减少后增加外,其他3种长苞铁杉群落倒木的碳储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且4种群落中,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的倒木碳储量最高,为4.91~7.68 t·hm^(-2);3次调查结果中,长苞铁杉纯林枯立木碳储量与其他3种混交林枯立木碳储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4种长苞铁杉群落中,不同形式木质残体中均是倒木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不同树种木质残体均是长苞铁杉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长苞铁杉纯林内枯立木生物量、碳储量与其他群落内枯立木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苞铁杉群落 木质残体 生物量 碳储量
下载PDF
长苞铁杉林倒木不同结构组分难降解物含量的分解程度差异
2
作者 邹向飞 黎棕仁 +2 位作者 肖石红 何东进 游巍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3,共9页
[目的]探究倒木不同结构组分难降解物含量的分解程度差异,为长苞铁杉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长苞铁杉林倒木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在4种林分类型(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目的]探究倒木不同结构组分难降解物含量的分解程度差异,为长苞铁杉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长苞铁杉林倒木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在4种林分类型(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中,探究倒木不同结构组分(树皮、边材、心材)的难降解物含量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在倒木分解过程中,纤维素、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升高;倒木缩合单宁含量除了在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中随腐烂等级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在其它3种林分类型中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从第Ⅰ腐烂等级到第Ⅴ腐烂等级,长苞铁杉倒木的难降解物质含量变化均为显著,其中树皮、边材和心材的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100.08 g·kg^(-1)(20.6%)、73.79 g·kg^(-1)(15.0%)和89.87 g·kg^(-1)(17.5%);木质素含量分别升高42.53 g·kg^(-1)(37.7%)、36.71 g·kg^(-1)(37.9%)和22.25 g·kg^(-1)(22.0%);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下降34.45 g·kg^(-1)(47.4%)、11.02 g·kg^(-1)(23.5%)和16.83 g·kg^(-1)(44.0%);总酚含量分别下降4.87 g·kg^(-1)(57.6%)、1.78 g·kg^(-1)(32.0%)和2.06 g·kg^(-1)(41.7%)。[结论]长苞铁杉林倒木分解中难降解物含量除了与其自身C、N、P含量有关外,还受到林分类型及其结构组分与林分类型交互作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为指导长苞铁杉林分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林 倒木 难降解物 结构组分 林分类型
下载PDF
泉州湾湿地碳库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素研究
3
作者 陈实 陈丽捷 +5 位作者 洪宇 刘金福 阙翔 李意敏 何东进 赵婧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5,共10页
【目的】根据湿地“碳库”特征,构建湿地碳库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以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为基础,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为相关部门管理湿地碳库提供依据。【方法】以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评价对象,采用DPSIR模型,筛选出包括... 【目的】根据湿地“碳库”特征,构建湿地碳库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以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为基础,评价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为相关部门管理湿地碳库提供依据。【方法】以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评价对象,采用DPSIR模型,筛选出包括二氧化碳排放、碳储量在内的32个指标;结合专家法、熵权法等构建泉州湾湿地碳库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遥感技术、统计学方法,基于遥感影像、野外实测数据及政府公开数据评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识别出影响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2012-2021年泉州湾湿地碳储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碳储量最低,为168221×10^(6)t,2020年碳储量最高,为654463×10^(6)t。生态始终处于较安全状态,生态安全最低值出现在2012年,为0.399,最高值出现在2021年,为0.451;驱动力指标、影响指标、压力指标、响应指标数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状态指标数值以2015年为分界点,先增加后减少。【结论】利用与保护之间的长期博弈及湿地本身的脆弱性可能是导致泉州湾湿地碳储量和生态安全情况波动的主要原因。人均耕地面积、地表水资源量、单位GDP电耗、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一产业产值是近年泉州湾湿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SIR模型 泉州湾湿地 生态安全 生态评价 碳库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演替长期动态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彦 何东进 +3 位作者 周梦遥 刘进山 蔡昌棠 游巍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36-3649,共14页
气候变化将会对森林树种结构、空间结构以及林龄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准确预测森林景观演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能够为科学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珍稀物种保护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LAND... 气候变化将会对森林树种结构、空间结构以及林龄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准确预测森林景观演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仅能够为科学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珍稀物种保护策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LANDIS Pro 7.0与LINKAGES模型,模拟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树种在2种不同气候变化情景(RCP4.5和RCP8.5)下未来300年的森林植被演替动态,分析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毛竹、马尾松、猴头杜鹃、长苞铁杉以及杉木的潜在面积分布与景观格局指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显著。在气候变化情景下,各树种的景观分维度均介于1.03—1.08,保护区内各景观斑块相对简单规则。毛竹、猴头杜鹃和杉木聚集度下降趋势明显而斑块密度显著上升,长苞铁杉随演替进行面积逐渐减少而聚集度相对较高且斑块密度剧增,马尾松斑块密度缓慢增加而聚集度先降后升,随气候变化这些树种的景观完整度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且在RCP8.5气候情景下景观破碎化更严重。而气候变化对阔叶林与柳杉的影响则较小,且阔叶林在演替期间斑块密度下降而聚集度稳中有增,潜在面积分布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气候变化,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的演替最终将朝着“常绿阔叶林为主、针阔叶混交林为辅”的群落组成演变,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景观演替 LANDIS模型模拟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武夷山国家公园马尾松林改为茶园后影响表层土壤碳含量的林缘效应
5
作者 游巍斌 李颖 +1 位作者 周艳 何东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49,共9页
【目的】探究马尾松林改为茶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明确林缘形成对森林土壤碳含量的作用,为准确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和固碳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选择马尾松纯林转为茶园的典型地点,研究马尾松... 【目的】探究马尾松林改为茶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土壤碳含量的影响,明确林缘形成对森林土壤碳含量的作用,为准确估算森林土壤碳储量和固碳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选择马尾松纯林转为茶园的典型地点,研究马尾松林内不同林距(距“林—茶”接壤边缘1、20和50 m)及接壤茶园内4处位置的表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马尾松林改为茶园16~28年后,土壤TOC、DOC和MBC含量分别比原马尾松林下降了57.1%、48.8%和16.9%。在马尾松林内至林缘方向上,TOC和DO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MBC含量无显著差异(P>0.1),为TOC含量均值在林距50 m、20 m、1 m和毗邻茶园处依次为31.08、30.67、22.26和13.25 g·kg^(-1),DOC含量均值依次为269.7、259.8、226.5和135.5 mg·kg^(-1)。TOC和DOC含量与解释变量(土壤理化性质、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林缘年龄)的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好,自变量分别解释了各自变异的87.7%和76.6%;但MBC的拟合效果很差。其中,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和土壤氮组分含量对TOC和DOC产生不同程度的作用;而林缘年龄仅对DOC含量产生影响。【结论】马尾松林改为茶园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使土壤碳含量下降(TOC和DOC最为明显),且随离开林缘的距离增加而降低。因此,需要考虑土壤碳含量的林缘效应,以降低景观尺度的森林土壤碳库和碳汇估算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碳 森林碳汇 边缘效应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态环境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究
6
作者 李键 洪滔 何东进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课程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课程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生态工程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课程中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6个案例进行调查,探析学生感兴趣的融合方式及其原因,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的价值,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态工程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及其封存有机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方怡 游惠明 +4 位作者 洪志猛 曹彦 巫丽芸 游巍斌 何东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2-293,共12页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演变发育过程中储存了大量环境变化信息,同时,其碳储量巨大,在全球生态系统碳汇中占据重要地位。植硅体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剂、长期碳封存的途径,在古环境和全球碳汇研究中备受关注。研究湿地生态系... 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演变发育过程中储存了大量环境变化信息,同时,其碳储量巨大,在全球生态系统碳汇中占据重要地位。植硅体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剂、长期碳封存的途径,在古环境和全球碳汇研究中备受关注。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及其封存有机碳,对探讨湿地中植被类型变化、重建区域古生态环境、估算长期碳封存潜力,以及调节全球碳循环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查阅、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的形态与分类、含量与分布及影响因素等基础研究,提取技术研究,以及在湿地古生态环境和全球碳汇潜力中的应用研究3大方面进行归纳与比较,并对未来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可为未来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植硅体与植硅体碳汇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古环境 植硅体 植硅体碳 碳汇
下载PDF
武夷山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簇)权衡/协同及对地形起伏度的响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锦琳 游巍斌 +1 位作者 蔡新瑜 何东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92-4903,共12页
地形起伏度(RDLS)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功能而作用于生态系统服务,揭示二者间的作用关系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形起伏度模型、InVEST模型、K-mean聚类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ESCI)及权衡协同... 地形起伏度(RDLS)通过影响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功能而作用于生态系统服务,揭示二者间的作用关系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形起伏度模型、InVEST模型、K-mean聚类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ESCI)及权衡协同度指数(ESTD)等方法,探究2009—2016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九曲溪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簇及其权衡/协同关系对地形起伏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2009—2016年生物多样性维持、固碳、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服务及其增益面积均随着RDLS等级的升高而增加。②生态脆弱型服务簇聚集在RDLS较低地方,生态调节型服务簇则聚集在RDLS较高区域,而生态保育型服务簇无明显分布规律。2009—2016年,RDLS较低和较高区域分别有19%、18%的生态保育型服务簇转变为生态脆弱型服务簇和生态调节型服务簇。③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对RDLS的响应模式有两种模式,即以二级或四级RDLS为峰值的倒U型曲线(固碳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权衡关系,固碳与水源涵养的协同关系)和以二级、四级RDLS为拐点的N型曲线(水质净化与固碳、水源涵养的协同关系,水质净化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 InVEST模型 权衡与协同 九曲溪流域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天宝岩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严雨桐 陈花丹 +3 位作者 游巍斌 刘进山 蔡昌棠 何东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为探索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沼泽、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沼泽、灯芯草(Juncus effusus)沼泽和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沼泽4种典型泥炭沼泽生态系... 为探索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竹(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沼泽、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沼泽、灯芯草(Juncus effusus)沼泽和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沼泽4种典型泥炭沼泽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能值理论,构建了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评估天宝岩不同类型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服务总能值为1.01×1019sej·a^(-1),宏观经济价值约为9.99×10^(6)元·a^(-1),其中直接服务能值为5.45×10^(17)sej·a^(-1),经济价值为5.36×10^(5)元·a^(-1);间接服务能值为2.73×10^(18)sej·a^(-1),经济价值为2.69×10^(6)元·a^(-1);存在服务能值为6.86×10^(18)sej·a^(-1),经济价值为6.76×10^(6)元·a^(-1);(2)单位面积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大小顺序为泥炭藓沼泽>灯芯草沼泽>垂穗石松沼泽>水竹沼泽;(3)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文化科研(60.28%)>净化水质(27.03%)>维持生物多样性(6.65%)>增加生物量(4.27%)>增加NPP(0.81%)>涵养水源(0.74%)>储蓄泥炭(0.39%)>固碳释氧(0.16%)。研究结果可为泥炭沼泽湿地生态补偿与差异化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泥炭沼泽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评估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福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供需关系及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津 游巍斌 +1 位作者 何东进 胡喜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00-1310,共11页
【目的】探讨公园绿地的供需关系以及布局合理性,为福州市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以及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通过可达性量化公园绿地的供给,结合各群体需求,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公... 【目的】探讨公园绿地的供需关系以及布局合理性,为福州市公园绿地的布局优化以及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通过可达性量化公园绿地的供给,结合各群体需求,分析不同群体视角下公园绿地供给和需求空间关系与布局公平性特征。【结果】①福州中心城区约51.0%的乡镇街道可达性好,可达性的整体布局从二环内向四周呈现低可达性—高可达性—低可达性的空间格局。②供给不足表现为较不公平的街道数量最多,占比为46.4%,供给匮乏呈现很不公平的乡镇街道占比为1.5%,47.9%乡镇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达不到各群体的需求量。③女性的公平绩效指数略低于研究区内常住人口的平均水平;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总体公平绩效指数则高于平均水平,但各行政单元内公平指数浮动较大。【结论】供给不足表现为较不公平的街道数量最多,说明整体上公园绿地对各类群体的供给并不充足,大部分街道的公园绿地达不到群体的需求量,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全区域公平性。在未来的规划中,供给不足与供给匮乏的区域应作为需要重点关注和改善优化的对象,以实现公园使用的全区域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移动搜索法 供需关系 可达性 公平绩效指数
下载PDF
入侵比例对互花米草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雄辉 李威威 +3 位作者 游巍斌 王韧 蔡金标 何东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1-708,共8页
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与植物生存策略密切相关,对研究植物应对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揭示植物的入侵能力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闽东滨海地区禾本科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设置CK(互花米草∶秋茄=1∶0)、M1(互花米草... 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与植物生存策略密切相关,对研究植物应对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揭示植物的入侵能力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闽东滨海地区禾本科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设置CK(互花米草∶秋茄=1∶0)、M1(互花米草∶秋茄=1∶3)、M2(互花米草∶秋茄=1∶1)、M3(互花米草∶秋茄=3∶1)4种入侵面积比例组,研究其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M1组互花米草叶片生物量与CK组间的差异显著;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互花米草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逐渐加大(P<0.05),竞争效应凸显;根冠比和根叶比随着入侵比例增大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在优势环境下,互花米草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占比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而加大;互花米草根、茎、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了互花米草通过调整根、茎、叶之间的相关生长关系验证了最优分配理论,体现了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入侵能力较强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入侵比例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闽东
下载PDF
武夷山毛竹天然林生物量与能量分配规律及其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3 位作者 吴承祯 蓝斌 黄辉 吴雄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91-296,共6页
以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天然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量优化模型对天然毛竹林生物量、能量的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竹天然林生物量按组分秆、枝、叶、竹蔸、鞭根的分配规律为5585.956、1120.456、387.453、1148.785、2... 以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天然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量优化模型对天然毛竹林生物量、能量的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竹天然林生物量按组分秆、枝、叶、竹蔸、鞭根的分配规律为5585.956、1120.456、387.453、1148.785、2827.099g·m^(-2),所占比例依次为50.46%、10.12%、3.50%、10.38%、25.54%,能量现存量按组分分别为112171.60、21694.0、7532.8、21796.8、52089.3kJ·m^(-2),所占比例依次为51.70%、10.00%、3.47%、10.05%、24.78%;②毛竹天然林生物量按龄级Ⅰ度、Ⅱ度、Ⅲ度、Ⅳ度、Ⅴ度及以上竹的分配规律为2151.845、1799.441、1184.757、1010.021、4923.684g·m^(-2),所占比例依次为19.44%、16.26%、10.70%、9.12%、44.48%。能量现存量按龄级分别为47465.97、40232.99、26502.84、17737.74、102488.8kJ·m^(-2),所占比例依次为20.25%、17.16%、11.30%、7.57%、43.72%。在此基础上,将毛竹天然林与人工林进行了比较分析。且为毛竹林的丰产培育提出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天然竹 人工林 生物量 能量 比较
下载PDF
武夷山风景区森林景观土壤物理性质异质性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55
13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2 位作者 胡海清 吴承祯 陈炳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5-179,共5页
The condition of soil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soil fertility.The soil heterogeneity,which embodies t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ealing the form mechanism,function and vari... The condition of soil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soil fertility.The soil heterogeneity,which embodies t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vealing the form mechanism,function and variation of landscape.In this paper,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y heterogeneities of six types of forest landscape in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include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economic forest,bamboo forest,broad leaved forest and Camellia sinensis plant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fractal model was used to study the soil aggregate 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physical property heterogeneities of different forest landscapes were distinct.The stand structure of three natural forests(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and broad leaved forest)were more complex than that of three artificial forests(economic forest,bamboo forest and Camellia sinensis plantation),thus,their fractal dimensions of soil aggregate were lower,the contents of the particle > 0.25 mm aggregate and > 5 mm aggregate were higher,the capacity of stable aggregate composition under water and permeability of soil were more splendid,the performance of self-regulation and resistance were better,and the non-capillary pore of soil were more flourishing than artificial forests. The regression models for fractal dimension (D)of aggregated structure and water stable aggregate(>0.25 mm and >5 mm)content,and for D and destroyed structure percentage were further established,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thei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of all the models were remarkable,therefore,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soil structure could be used as an index in characterizing the soil fer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区 森林景观 土壤 异质性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效应模拟 被引量:49
14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2 位作者 胡海清 吴承祯 陈先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602-1610,共9页
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它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研究对于准确掌握景观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及进一步开展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它... 景观空间格局是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它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干扰研究对于准确掌握景观资源的动态过程以及进一步开展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它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及景观破碎度等多种景观格局指数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时期景观格局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 ,运用分室理论对未来 5 0 a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不同干扰程度下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1从 1996年至 2 0 0 1年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斑块数从 4 2 1块增加到 4 5 2块 ,景观破碎度呈增大趋势。景观多样性从 0 .6 0 6 6减少至 0 .6 0 2 8,而景观均匀度却增加了 0 .0 0 2 6 ,但景观格局总体上未出现显著的变化 ,即仍以天然马尾松林为基质景观 ,其它景观类型镶嵌其中的景观格局 ,表明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 ;2从局部上看 ,5 a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各景观类型除河流景观外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杉木林、农田与马尾松林景观面积减少量居前 3位 ,分别减少了 0 .5 6 4 4、0 .2 833、0 .2 80 4 ,而茶园与居住地面积却分别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景观 空间格局 干扰 模拟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5
作者 何东进 何小娟 +4 位作者 洪伟 刘勇生 卞莉莉 覃德华 游惠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5-721,共7页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率)、养分贮量(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 详细论述了粗死木质残体(CWD)的内涵及其分类系统,对国内外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并指出CWD的生态功能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对CWD的贮量、分解量(率)、养分贮量(C、N等)、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特征、CWD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抑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地)以及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幼苗保育功能等方面都作了较多的论述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粗死木质残体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何东进 游惠明 +6 位作者 肖石红 洪伟 游巍斌 刘进山 蔡昌棠 詹仕华 胡哲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成分,但分解过程十分缓慢,目前有关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其分解影响机制的研究甚少。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选择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酶活性对倒木分...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成分,但分解过程十分缓慢,目前有关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其分解影响机制的研究甚少。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选择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酶活性对倒木分解机制、土壤进程的影响及特定酶活性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属中高等变异程度,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受环境影响最大,蛋白酶受影响最小;倒木的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纤维素酶活性,蛋白酶及脲酶活性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纤维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在所有环境因子中,土壤基质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解释量最大,表明化学基质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土壤酶活性随土壤SOC、TN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越往南坡,土壤酶活性越高。研究揭示倒木分解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倒木的存在对驱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 倒木 土壤酶活性 环境因子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武夷山景区主要景观类型斑块大小分布规律及其等级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1 位作者 胡海清 吴承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景观分类生态原则和群落生态学原则 ,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 10类景观类型 ,并提取各类型斑块的面积、周长、数量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 ,运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Г 分布、Bata ...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景观分类生态原则和群落生态学原则 ,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 10类景观类型 ,并提取各类型斑块的面积、周长、数量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 ,运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Г 分布、Bata 分布及负指数分布等 6个常见的概率分布 ,分别在 3种等级划分条件下 ,对各景观类型斑块大小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多数斑块大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少数服从Г 分布和Weibull分布 ,而所有类型的斑块大小均不服从正态分布 ;对于同一景观类型而言 ,不同划分等级对其斑块大小的分布规律产生一定的影响 ,即斑块大小分布存在着等级效应 ,其中以b等级划分相对比较理想 ;对不同的景观类型而言 ,斑块大小分布规律依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而且就整个景区所有斑块大小分布来说 ,尚未有一种概率分布能理想地加以刻画 ;由具有相同分布规律的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构成的整体 ,其斑块大小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不变 ,而由不同分布规律的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构成的整体 ,其斑块大小分布规律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景观类型 斑块大小 概率分布
下载PDF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 被引量:31
18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3 位作者 胡海清 吴承祯 陈炳容 余建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9-734,共6页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 ,在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含代表性、稳定性、协调性、奇特性、观赏性、社会性和梯度性等 7个指标 .然后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 ,在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适合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含代表性、稳定性、协调性、奇特性、观赏性、社会性和梯度性等 7个指标 .然后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进而得到各景观类型的综合评价指数 .根据综合评价指数 ,将风景区划分为 3种景观生态等级 ,即理想景观、正常景观和危急景观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组成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 10种景观类型中 ,河流与马尾松林属于理想景观 ,居住地与农田属危急景观 ,其余 6类景观皆为正常景观 ,正常景观 (含理想景观 )面积占整个景区面积的 85 %以上 ,表明了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景观生态现状良好 ,确实受到较为积极有效的保护 .图 1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景观生态评价 指标
下载PDF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2 位作者 胡海清 陈炳荣 王国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4-179,共6页
In order to preserve Wuyi Mountain effectively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landscape structure,the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which was disturbed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3 parts of Wuyi Moun... In order to preserve Wuyi Mountain effectively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landscape structure,the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which was disturbed stronger than the other 3 parts of Wuyi Mountain,was chosen for the study,and its spatial pattern was studied by landscape indices at two scale levels of landscape element and the whole landscape.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①Pinus massoniana forest was the matrix landscape in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its dominance was very obvious(60.01% of area).Farmland(12.89%) and Camellia sinensis plantation(11.68%) was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respectively;②From the results of mean patch shape index(MSI i),mean proximate circular index(MPCI i) and mean patch stretch index(MPSI i),showed that Pinus massoniana forest,farmland and Camellia sinensis plantation were three most complicated in patch shape,while residential area was the simplest;③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mean patch area(MPA i),patch density(PD i) and fragmentation index(FN i)indicated that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of residential area was highest,that of Camellia sinensis plantation and economic forest ranked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respectively,while that of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was lowest.In addition,the separation index(SI i)also revealed that the separation degree of residential area was highest,while that of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was lowest.These results proved powerfully that human activity wa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breaking the landscape into fragments;④At the whole landscape level,the values of biodiversity(H),dominance(D),evenness (H′) and degree of fragmentation(FN) of the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were 0.573 1,0.426 9,0.405 7 and 0.005 6 respectively.After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and other areas(including forest landscape,agriculture landscape,urban landscape,wetland landscape and desert oases landscape)were further analyzed,it was concuded that the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is one of the areas which have been well preserved up to n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景观 空间格局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及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0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胡海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76-282,共7页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 ,它亦是当今生态学研究核心之一。首先简要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基本理论 ,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我国近 2 0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目前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生态学 中国 基本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