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2
1
作者 何毛贤 史兼华 +2 位作者 林岳光 姜卫国 黄良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共4页
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不同生长时期的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质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测量。分析表明,在不同生长时期,其4个性状的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其相关系数大小排列顺序存在差异,8次测量的... 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不同生长时期的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质量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测量。分析表明,在不同生长时期,其4个性状的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其相关系数大小排列顺序存在差异,8次测量的平均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壳高-壳长>壳宽-体质量>壳高-体质量>壳长-体质量>壳长-壳宽>壳高-壳宽。在不同生长时期,活体质量对壳高、壳宽的偏回归系数均极显著(P<0.01),而对壳长的偏回归系数在第1,3,7,15个月时不显著(P>0.05)。该研究的结果可为珍珠贝的选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 生长性状 相关系数分析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家系的生长比较 被引量:33
2
作者 何毛贤 管云雁 +1 位作者 林岳光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单对配对方法建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第一代家系7个,对家系间的生长和家系内大小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7个家系的壳高大小顺序为F15>F20>F18>F19>F12>F17>F21,总重大小顺序为F15>F18>F19>F20&g... 采用单对配对方法建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第一代家系7个,对家系间的生长和家系内大小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7个家系的壳高大小顺序为F15>F20>F18>F19>F12>F17>F21,总重大小顺序为F15>F18>F19>F20>F12>F17>F21。在同批家系中,F15的壳高、总重显著大于其它2个家系(F12、F17)(p<0.05),其壳高比F12大11.64%,比F17大16.01%;其总重比F12重27.40%,比F17重38.98%,而且其个体大小变异较小,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是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F18在壳高和总体重上比F19大2.88%和19.49%。F20显著大于F21(p<0.05),壳高比F21大19.49%,总重大53.72%,该家系生长较快,可通过进一步的选择培育成一个生长快、个体大的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i 家系 生长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选育子一代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何毛贤 史兼华 +1 位作者 林岳光 姜因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育,DDS在壳长、高、宽和总重上均大于DDC,存活率提高9.18%,除壳长在2个时期(2003年12月,2004年2月)差异不显著外(p>0.05),DDC/DDS2个组别其他性状在7个生长时期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生长 选育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卵诱导四倍体 被引量:16
4
作者 何毛贤 沈琪 +2 位作者 林岳光 胡建兴 姜卫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7,共6页
将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卵与二倍体的精子授精 ,用 0 .5 μg/mL细胞松弛素B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诱导四倍体。研究了处理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对胚胎孵化率和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及幼虫的生长及存活。实验结果表明 :持续时间与胚胎孵化... 将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卵与二倍体的精子授精 ,用 0 .5 μg/mL细胞松弛素B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诱导四倍体。研究了处理起始时间及持续时间对胚胎孵化率和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及幼虫的生长及存活。实验结果表明 :持续时间与胚胎孵化率呈负相关 ,而与四倍体诱导率呈正相关 ,持续时间一般为1 5~ 1 8min ,处理起始时间一般在第一极体出现前 3~ 5min。在胚胎期 ,四倍体诱导率平均为 2 0 %。在幼虫培养阶段 ,幼虫死亡严重 ,收苗率极低 ,平均只有 0 .0 2 %。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的生长差异不明显 (p >0 .0 5 ) ,但两组幼虫生长明显慢于二倍体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三倍体 诱导 四倍体 细胞松弛素B
下载PDF
养殖密度、水层和养殖地点对马氏珠母贝选育群体生长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何毛贤 张红玉 袁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1,共4页
用通过壳高定向选择培育的第三代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养殖密度、养殖水层和地点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试验范围内养殖密度对体重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高密度组(200只/笼)的生长... 用通过壳高定向选择培育的第三代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养殖密度、养殖水层和地点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试验范围内养殖密度对体重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高密度组(200只/笼)的生长较低密度组慢,密度与水层对生长无明显的交互作用。水层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存活率的影响明显,2m水深的存活率较高,且水层与养殖密度间有交互作用。不同地点的贝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将为珍珠贝优良品种(系)养殖技术的优化和品种推广体系的建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养殖水位 养殖海区 生长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二倍体、三倍体和非整倍体群体的基因杂合度与生长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何毛贤 沈琪 +2 位作者 林岳光 姜卫国 潘金培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62,共8页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D.)雌性三倍体与雄性二倍体交配,细胞松弛素B抑制其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产生的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3个群体进行了同工酶研究。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群体在6个多态位点的平均...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D.)雌性三倍体与雄性二倍体交配,细胞松弛素B抑制其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产生的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3个群体进行了同工酶研究。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群体在6个多态位点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255±0.087,0.286±0.097,0.275±0.089,三倍体的杂合度高出二倍体约12%,表明多倍体诱导能增加诱导群体的杂合度。但在单个位点上,三倍体的杂合度不一定高于二倍体;在各自群体内,平均杂合位点数与生长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单个位点上的杂合子也未完全表现出其生长大于纯合子,且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快速生长难以完全用杂合度增高假说解释,只能说明诱导处理能使三倍体的杂合度增高,而能量再分配和"巨型性"可能对其快速生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整倍体群体的杂合度高于二倍体群体,但其生长却小于二倍体,其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的增减对机体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合浦珠母贝 三倍体 非整倍体 基因杂合度 生长 染色体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何毛贤 林岳光 袁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0,共5页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 从养殖于深圳大亚湾海区的3月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中挑出较大和较小个体的贝分为2个组,分别命名为大个体组和小个体组,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养殖,在3—12月龄间每隔1—2月对其生长进行测量;同时取12月龄的贝200个编号进行个体生长测量,到16月龄结束。经t检验,大个体组贝在各个测量阶段4个性状(壳长、高、宽和体重)都显著大于小个体组(p<0.01),大个体组日增长幅度在3—9月龄也大于小个体组;经最小显著差法分析,个体测量的3个亚组间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1),顺序为Ⅰ(Ⅰ’)<Ⅱ(Ⅱ’)<Ⅲ(Ⅲ’),但其日增长量为Ⅰ(Ⅰ’)>Ⅱ(Ⅱ’)>Ⅲ(Ⅲ’),同时显示出初始值较大的个体在后期仍有较大的增长趋势,但个别初始值较小的个体增长快,在生长后期个体也很大。3—9月龄贝的大小平均增长率大于11—16月龄贝,而体重增长要小于11—16月龄贝。该研究结果对选择育种中亲本的选留、珍珠生产中植核贝的选留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生长特性 个体大小 选择育种
下载PDF
CB抑制合浦珠母贝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的染色体分离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毛贤 姜卫国 潘金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对CB抑制合浦珠母贝受精卵 (3n♀× 2n ,2n× 2n)第一极体释放的染色体分离行为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CB抑制第一极体改变了正常的染色体分离行为 ,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极分离 ,主要有二极分离 (2 8.6 7% )... 对CB抑制合浦珠母贝受精卵 (3n♀× 2n ,2n× 2n)第一极体释放的染色体分离行为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CB抑制第一极体改变了正常的染色体分离行为 ,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极分离 ,主要有二极分离 (2 8.6 7% )、三极分离 (40 .5 6 % )及四极分离 (2 3.78% )三种模式 ,不能确定的占 6 .99%。均等的二极分离可能导致四倍体的产生 ,而部分四极分离也能产生四倍体 ,三极分离主要产生非整倍体。未处理组的染色体仍按正常的二极形式进行分离 ,释放两个极体 ,但两极的染色体数目通常存在极大差异 ,导致大量的非整倍体产生。二倍体组 (抑制第一极体 )也存在同样的多极分离模式 ,二级分离占 2 5 .0 0 % ,三极分离占2 1.5 1% ,四极分离占 34.30 % ,不能确定的占 19.19%。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染色体分离 三倍体 极体 细胞松弛素B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饥饿补偿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毛贤 袁涛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3-146,共4页
采取饥饿处理时间不等(3、6、9和12d)、但总持续时间相等的方法研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Dunker)稚贝在饥饿处理后的生长和存活。结果表明,S12组(饥饿12d)的存活率最低,恢复期的壳长和体重最小,表明饥饿强度大会对其生长和存活... 采取饥饿处理时间不等(3、6、9和12d)、但总持续时间相等的方法研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Dunker)稚贝在饥饿处理后的生长和存活。结果表明,S12组(饥饿12d)的存活率最低,恢复期的壳长和体重最小,表明饥饿强度大会对其生长和存活造成较大的影响;饥饿处理后的稚贝都表现出补偿生长现象,S9组(饥饿9d)的特定生长率最高,S3组(饥饿3d)的最低,但饥饿组间的差异不明显,其壳长和体重大小排列为S3>S6>S9>S12,恢复期延长,其生长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生长 饥饿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四倍体诱导过程中非整倍体的产生 被引量:13
10
作者 何毛贤 林岳光 +2 位作者 沈琪 胡建兴 姜卫国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4期59-64,共6页
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 (Dunker)三倍体的卵与二倍体的精子授精 ,以细胞松弛素B(CB)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诱导四倍体 ,得到胚胎期非整倍体占 (88.1 8± 6 .79) % ,1龄贝中非整倍体约占 2 8.70 %。成贝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有 2 9,3 ... 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 (Dunker)三倍体的卵与二倍体的精子授精 ,以细胞松弛素B(CB)抑制第一极体释放诱导四倍体 ,得到胚胎期非整倍体占 (88.1 8± 6 .79) % ,1龄贝中非整倍体约占 2 8.70 %。成贝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有 2 9,3 0 ,40 ,41 ,43条 5种类型。非整倍体作为一个群体其壳长和体重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 (p >0 .1 0 ) ,但与三倍体有显著差异 (p<0 .0 1 ) ;二倍性水平的非整倍体的壳长和体重明显小于二倍体 (p <0 .0 1 ) ,而三倍性水平的非整倍体与二倍体无明显差异 (p >0 .1 0 )。研究结果表明 ,合浦珠母贝能耐受约单倍体染色体数目 7%— 1 4%的增加或减少 ,且表明合浦珠母贝非整倍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存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整倍体 三倍体 合浦珠母贝 四倍体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何毛贤 姜卫国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5-82,共8页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染色体组型 人工杂交 遗传育种
下载PDF
长耳珠母贝核rRNA基因ITS-2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毛贤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84,共4页
以相应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长耳珠母贝(Pinctadachemnitzi)核核糖体RNA基因第2转录间隔区(ITS 2),PCR产物大小约500bp,经克隆、测序,所得序列包含5.8S和28S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ITS 2全序列,4种碱基含量分别为27.11%(A)、24.95%(G... 以相应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长耳珠母贝(Pinctadachemnitzi)核核糖体RNA基因第2转录间隔区(ITS 2),PCR产物大小约500bp,经克隆、测序,所得序列包含5.8S和28S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ITS 2全序列,4种碱基含量分别为27.11%(A)、24.95%(G)、21.26%(T)和26.68%(C)。5个克隆的DNA序列差异为0.0%—0.4%,不存在个体内变异。对其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耳珠母贝 ITS-2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三倍体合浦珠母贝不育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毛贤 林岳光 姜卫国 《热带海洋》 CSCD 1996年第2期17-21,T002,共6页
对三倍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春、秋两繁殖盛期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其配子形成及受精、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生殖腺发育差,生殖细胞数量少,极少个体能见到成熟... 对三倍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春、秋两繁殖盛期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其配子形成及受精、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生殖腺发育差,生殖细胞数量少,极少个体能见到成熟卵母细胞和精子;三倍体的配子能完成受精作用,能发育至直线铰合期。配子多为非整倍体,其染色体数目多为14—28,胚胎染色体数目主要为28—42,故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此,三倍体合浦珠母贝是不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三倍体 不育性 贝类
下载PDF
褶纹冠蚌肝脏线粒体DNA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何毛贤 马琦 +3 位作者 邓凤姣 沈亦平 李立家 张锡元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对褶纹冠蚌肝脏线粒体mtDNA进行了提取,纯化,内切酶分析和电镜观察,BamHI和BglI单酶切结果分别产生两个和三个片段,测得其分子大小为15.49kb,分子量为9.57×10^6,电镜观察显示mtDNA呈环形... 对褶纹冠蚌肝脏线粒体mtDNA进行了提取,纯化,内切酶分析和电镜观察,BamHI和BglI单酶切结果分别产生两个和三个片段,测得其分子大小为15.49kb,分子量为9.57×10^6,电镜观察显示mtDNA呈环形,大小为15.40kb。褶纹冠蚌肝脏DNA与其它动物的mtDNA在形状和大小上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线粒体 DNA 酶切分析 肝脏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南科1号”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毛贤 《海洋与渔业》 2016年第10期51-51,共1页
“南科1号”(水产新品种证书编号:GS-01-006-2015)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科研团队与广东岸华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马氏珠母贝新品种,2015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审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 科研团队 新品种 水产 选育 原种
下载PDF
珍珠贝良种培育及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毛贤 《水产科技》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珍珠贝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就珍珠贝良种培育和产业化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良种培育 珍珠贝 遗传育种 产业化
下载PDF
我国珍珠养殖业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其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毛贤 《水产科技》 2000年第6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珍珠养殖业 发展对策 养殖容量
下载PDF
海洋贝类多倍体人工诱导操作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何毛贤 姜卫国 《南海研究与开发》 2001年第1期28-40,共13页
综述了海洋贝类多倍体诱导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以及三倍体和四倍体诱导方法、诱导结果,并报道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贝类 多倍体 人工诱导 作用机理 诱导剂 诱导方法
下载PDF
褶纹冠蚌基因组中c—myc和c—ras基因同源物的初步研究
19
作者 何毛贤 张锡元 《南海研究与开发》 1996年第4期20-22,共3页
用地高辛配基标记的c-mys,c-ras基因作探针进行斑点杂交,在褶纹冠蚌基因组中检测到了其同源物;对其研究的意义作了讨论。
关键词 褶纹冠蚌 基因组 基因 同源物
下载PDF
双壳纲动物核糖体RNA 185-ITS1序列及其在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丁小雷 何毛贤 +1 位作者 邓凤姣 张锡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9-324,共6页
测定了双壳纲不同科、属、种及种内共11个个体的核糖体RNA 18S-ITS1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在种间存在很高的多态性,长度从558bp到784bp不等,碱基差异百分比在10.7%~61.7%之间,ITS1序列同源性很低,有片段的插入与缺失。种间18S部分序... 测定了双壳纲不同科、属、种及种内共11个个体的核糖体RNA 18S-ITS1序列。结果表明,该序列在种间存在很高的多态性,长度从558bp到784bp不等,碱基差异百分比在10.7%~61.7%之间,ITS1序列同源性很低,有片段的插入与缺失。种间18S部分序列碱基差异百分比在0.9%~23.7%之间,变化主要是碱基的转换。用邻接法(NJ)构建了8个种的18S部分序列(约240bp)的系统发育树,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相符。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4个不同地域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百分比在0.6%~1.9%之间。分析指出:18S基因可以作为双壳纲动物高阶元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ITS1序列种间变化很大,可以应用于该纲物种的分类及鉴别,在亲缘关系相近种及种内变异相对较小,但核苷酸变异位点信息量丰富,可用于属内种间、亚种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1 18S RNA 遗传多样性 双壳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