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丙烯酸类GPR40激动剂的结构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
作者 郭凯蕾 魏朝 +10 位作者 张东旭 张鑫磊 李琦 孙定康 梁佳龙 马丽莎 林佳艳 何金穗 刁春妍 王斌 刘雪英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449-1455,共7页
目的 以HMT-1为先导化合物,构建新型丙烯酸类抗2型糖尿病药物,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采用基团替换及同系物原则对HMT-1进行结构衍生化设计合成。采用分子对接考察衍生物与GPR40的结合作用模式。通过GPR40激动活性实验评估目标化合... 目的 以HMT-1为先导化合物,构建新型丙烯酸类抗2型糖尿病药物,并进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 采用基团替换及同系物原则对HMT-1进行结构衍生化设计合成。采用分子对接考察衍生物与GPR40的结合作用模式。通过GPR40激动活性实验评估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 共设计合成了6个丙烯酸类新型GPR40激动剂,体外活性实验发现均具有一定的GPR40激动活性,其中HMT-5和HMT-14的激动活性与HMT-1及阳性药物TAK-875接近。其EC_(50)分别为1.68 μmol·L^(-1)和4.9 μmol·L^(-1)。结论 构效关系分析发现,尾部苯环为对位取代,并在尾部增加氢键供体及连接链为芳香酰胺时可提高活性,可为开发更高效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40 糖尿病 结构优化 丙烯酸
下载PDF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PPAR激动剂的筛选及活性研究
2
作者 李琦 魏朝 +8 位作者 张鑫磊 郭凯蕾 马丽莎 何金穗 孙定康 梁佳龙 林佳艳 张彭湃 刘雪英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7期1705-1711,共7页
目的筛选具有PPARδ激动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通过构建PPARδ药效团模型对Top Science数据库中的780万个小分子进行筛选,并采用对接分析通过化合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模式及其靶点选择性进行筛选;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确定苗头化合... 目的筛选具有PPARδ激动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通过构建PPARδ药效团模型对Top Science数据库中的780万个小分子进行筛选,并采用对接分析通过化合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模式及其靶点选择性进行筛选;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确定苗头化合物,进而通过体外活性实验获得PPARδ激动剂。结果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获得了24个潜在PPARδ激动剂,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3、5、9为潜在的PPARδ选择性激动剂。体外激动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3、5、9具有一定的PPARδ激动活性。结论与化合物3、5相比,化合物9拥有更强的体外激动活性(EC_(50)=17.66μmol·L^(-1)),后续可进行结构迭代优化,为进一步开发PPARδ激动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筛选 药效团模型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新型GPR40激动剂ADD-16及其钠盐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的研究
3
作者 马丽莎 林佳艳 +5 位作者 李琦 郭凯蕾 何金穗 孙定康 王庆伟 刘雪英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6期1582-1586,共5页
目的测定ADD-16及其钠盐形式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为其后续的体内研究及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HPLC法定量测定ADD-16及其钠盐含量,考察ADD-16及其钠盐在不同有机溶剂和不同pH磷酸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测定ADD... 目的测定ADD-16及其钠盐形式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为其后续的体内研究及制剂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HPLC法定量测定ADD-16及其钠盐含量,考察ADD-16及其钠盐在不同有机溶剂和不同pH磷酸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测定ADD-16及其钠盐在正辛醇-水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ADD-16及其钠盐在醇类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尤其在极性较大的甲醇中溶解度最大,分别为8.87、333.03 mg·mL^(-1)。ADD-16及其钠盐在磷酸缓冲液中的溶解度随pH增加而增大,均在pH 7.4的缓冲液中溶解度最大,分别为6.63、796.86μg·mL^(-1)。ADD-16及其钠盐形式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3.29、-0.45。结论ADD-16及其钠盐的溶解度均受溶剂极性及pH影响,ADD-16成盐后溶解度有显著提高,且油水分配系数明显下降,ADD-16钠盐可能有更好的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40 平衡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基于BiRNN模型的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设计
4
作者 孙定康 张鑫磊 +8 位作者 郭凯蕾 李琦 梁佳龙 马丽莎 林佳艳 何金穗 刁春妍 王育伟 刘雪英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689-1703,共15页
目的 设计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方法 根据现有的DPP-4和SGLT-2活性化合物训练BiRNN模型,使其生成具有潜在活性的双靶点新分子,并使用已经报道的活性化合物构建HipHop药效团模型,通过药效团模型对新分子进行初筛,然后使用分子对... 目的 设计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方法 根据现有的DPP-4和SGLT-2活性化合物训练BiRNN模型,使其生成具有潜在活性的双靶点新分子,并使用已经报道的活性化合物构建HipHop药效团模型,通过药效团模型对新分子进行初筛,然后使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结合自由能计算等方法对初筛小分子进行进一步筛选最终得到候选化合物。结果 BiRNN模型生成7 494个新分子,经过虚拟筛选发现化合物NM186、NM21、NM249、NM107是相对理想的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结论 NM186、NM21、NM249、NM107可能是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DPP-4/SGLT-2双靶点抑制剂,这一研究丰富了DPP-4和SGLT-2双靶点抑制剂的多样性,为其开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SGLT-2/DPP-4抑制剂 分子对接 药效团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拟
原文传递
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伦理规范的中外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婷婷 何金穗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18年第1期176-184,共9页
数字化时代,摄影设备、后期编辑技术不断发展,图片造假、移花接木等一系列有违新闻摄影伦理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对新闻摄影伦理规范的研究以指导实践成为必要。对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师协会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提出的新闻摄... 数字化时代,摄影设备、后期编辑技术不断发展,图片造假、移花接木等一系列有违新闻摄影伦理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加强对新闻摄影伦理规范的研究以指导实践成为必要。对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师协会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提出的新闻摄影伦理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如何确保真实拍摄、准确撰写图片说明等方面已形成较高共识,而在图片后期处理的限度上还没有形成清晰界定。在与拍摄对象的关系方面,现场情境多变,很难提出统一指南,除了遵循规范中提出的原则,还需要记者自己的道德判断。在拒绝有偿拍摄方面,美国的规范更为具体,可资借鉴。最后对我国新闻摄影伦理规范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新闻摄影 职业伦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