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论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余卫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高度契合性是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相互成就的前提条件、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历史性和现代性、创造性和包容性...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高度契合性是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相互成就的前提条件、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历史性和现代性、创造性和包容性,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创新实践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直接构成了其之所以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前提条件和内在根据的话,那么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自然观、社会观、道德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宇宙观、天人观、天下观、道德观的相互契合则直接构成了其之所以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基本内涵和深层原因。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合,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和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契合性
下载PDF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2
作者 余卫国 《前线》 2024年第5期74-76,共3页
密云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厚积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势能,生态底色更加鲜亮;融入首都发展全局,持续深化与周边及有关地区... 密云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厚积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势能,生态底色更加鲜亮;融入首都发展全局,持续深化与周边及有关地区的协调联动,推动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构建全域发展格局,全面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绿水青山持续释放巨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区 “两山”理论 绿色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EHS理念的职业院校制药工程专业改革实践
3
作者 周惠燕 计竹娃 +1 位作者 夏晓静 余卫国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14-216,共3页
积极探索和推进“EHS理念”,通过点面相互结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识和素质相互结合、经典和前沿互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和建设;我们选取了多个与本项目高度相关的硬性指标检验专... 积极探索和推进“EHS理念”,通过点面相互结合、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识和素质相互结合、经典和前沿互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和建设;我们选取了多个与本项目高度相关的硬性指标检验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效,实践表明这是培养具有EHS理念和EHS知识的高素质原料药生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S理念 职业院校 制药工程专业 改革实践
下载PDF
电力网技术线损分析及降损对策 被引量:171
4
作者 余卫国 熊幼京 +2 位作者 周新风 赵国梁 陈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54-57,63,共5页
根据电网负荷的实测结果,用线损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电网的技术线损分布及构成,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线损计算结果,分析了我国电网技术线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降低技术线损的对策。
关键词 线损 线损率 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构成
下载PDF
《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 被引量:9
5
作者 余卫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52,共8页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整体转换,而且完成了儒道言意思想的创造性整合,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至为重要的地位。至于“象”能否尽“意”,《易传》作者并没有说。没有说并不等于没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其后的提出和讨论,则不仅直接引发了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实现了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换和玄学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建构,而且通过玄学“言意之辨”,即按照“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佛教的中国化和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审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这也正是《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易传 儒家 道家 言不尽意 立象以尽意
下载PDF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被引量:17
6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传统文化观作为对思想的思想,以传统文化为对象,既涉及到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问题,更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实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系统论述,不仅形成了当代... 传统文化观作为对思想的思想,以传统文化为对象,既涉及到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问题,更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实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系统论述,不仅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而且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从目前讨论中的热点问题来看,要对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视域和思想维度出发,通过对其得以形成的宏观背景和现实条件的深刻揭示,以实现诠释学意义上的"视域融合";通过对传统文化观的内在逻辑结构的深度解析,以完成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建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系统梳理,以完成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历史地位的定位分析和现实意义的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热点问题
下载PDF
ASTER数据地表温度产品精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卫国 房世波 +1 位作者 齐月 陈金华 《干旱气象》 2019年第6期987-992,1011,共7页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ASTER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及地面气象站地表温度,利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开展了精度验证研究,分析了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ASTER数据反演的夜间地表温度在热岛强度高的冬季精度高于其他热岛效应弱... 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ASTER热红外波段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及地面气象站地表温度,利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开展了精度验证研究,分析了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结果表明:ASTER数据反演的夜间地表温度在热岛强度高的冬季精度高于其他热岛效应弱的季节,而ASTER数据反演的白天地表温度在热岛强度高的夏季与其他热岛效应弱的季节精度相当;ASTER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小于气象站地表温度观测值。ASTER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与气象站观测地表温度空间分布一致,且夜间冬季的热岛强度高于秋季,白天夏季的热岛强度高于秋季;夜间的热岛强度高于白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ASTER 热红外 精度评价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魏晋“言意之辨”与佛教中国化问题探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余卫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3,共6页
佛教的中国化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如果说,佛教的中国化集中体现为佛教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的历史过程的话,那么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的魏晋“言意之辨”则既是佛教玄学化和玄学佛学化... 佛教的中国化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如果说,佛教的中国化集中体现为佛教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的历史过程的话,那么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的魏晋“言意之辨”则既是佛教玄学化和玄学佛学化的根本方法,同时也是推动佛教玄学化和玄学佛学化的动力机制和深层原因,而这不仅体现在“性空本无”的本体论哲学体系的建构上,而且体现在“言意之辨”的方法论的直接运用上和“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直觉思维方式的价值选择上。可以说,没有魏晋“言意之辨”的重新崛起,也就没有玄学系统之建立,而没有玄学系统之建立也就没有佛教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辨” 魏晋玄学 佛教玄学化 玄学佛学化
下载PDF
《老子》之“道”的原创与中国“哲学的突破”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卫国 江云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8,共6页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qu... 中国哲学是以"道"为本源、本体和境界,以"言道悖论"为其内在性的本质问题或基本问题,以"行道"、"体道"为"得道"的基本路径和思维方法,力图在现象性生活的内在超越中,进入"道"所指示的境界的意义论或价值论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国"哲学的突破",以"所行之道"向着本源、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理性升华为标志。而"道"作为中国"哲学的突破"的标志,则无疑是《老子》哲学的原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老子》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推动中国哲学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就是因为它不仅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和西方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有效超越,而且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推动中国哲学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就是因为它不仅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和西方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有效超越,而且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和实践论的思维方式;不仅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充分而必要的现实条件,而且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能够真正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推动中国哲学当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不仅要有自觉而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和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而且必须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必须以"中国问题"、"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哲学研究为中心,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研究,努力实现中国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哲学 现代转型 创新发展
下载PDF
言意之辨的方法论意义与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卫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5-61,共7页
宋明理学“摆脱汉唐,独言义理”,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它的“新”既体现在“理本论”的哲学形态上,又体现在思维方法上。而之所以能够从“本然之全体”上实现为“性与天道合一”的本体论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则集中体现在“言意之... 宋明理学“摆脱汉唐,独言义理”,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它的“新”既体现在“理本论”的哲学形态上,又体现在思维方法上。而之所以能够从“本然之全体”上实现为“性与天道合一”的本体论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则集中体现在“言意之辨”的方法论的综合运用上。在“体用一源”、“理一分殊”和“存天理”的原则下,以“言意之辨”所蕴涵的“得意忘言”经典解释方法和“圣人体无”的本体直觉方法以及“辨名析理”的逻辑方法,解读儒家经典,重构儒学体系,弘扬儒学精神,则是理学家之所以能够超越汉唐而实现综合创新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学 言意之辨 性与天道 经典解释方法 本体直觉方法 逻辑建构方法
下载PDF
敬畏之心的存有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君子三畏”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卫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111,共4页
"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 "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的深层原因。而孔子之所以要将"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序"、"社会之序"和"精神之序"的表征意义外,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殷周以来的"敬畏"传统;其二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归因;其三是"仁"的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物化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温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培育和强化敬畏意识,完成对人之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无论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德性自觉,还是对于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君子三畏 现代意义
下载PDF
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与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魏晋“言意之辨”缘起新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卫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7,共6页
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辨”肇端于中国哲学原创建构的先秦时期,既是中国哲学或哲学史的中心论题,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魏晋“言意之辨”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既是对两汉经学赖以存在和... 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辨”肇端于中国哲学原创建构的先秦时期,既是中国哲学或哲学史的中心论题,同时也是中国哲学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魏晋“言意之辨”以经典文本的意义追寻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既是对两汉经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石———“言尽意”论和“象尽意”论———及其经典诠释方法的解构和颠覆,同时也是对先秦时期“言意之辨”的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它既不是玄学家发现的“新眼光”,也不是玄学家用于本体论哲学体系建构的“新方法”。“言意之辨”在魏晋时期的重新兴起,以“言(象)外之意”的发现和“言(象)不尽意论”的重新提出为滥觞,不是“言意之辨盖起于识鉴”,而是人物“识鉴”有赖于“言意之辨”,而这恰恰也正是魏晋“言意之辨”的实质、意义和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言意之辨 经典文本 终极价值
下载PDF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卫国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1,共5页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区别于"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对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君子人格的理想构建,既基于对"礼"的合理性与"仁"的主体性的价值认同,又是对通过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使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对"礼"的自觉维护的一种预期。立足于现实性生活实践,完成对君子人格的模式设计和对知识分子的现实人格的价值提升,既是孔子《论语》思想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也是其所以能够引领儒家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前进方向的深层原因。科学地继承孔子人格理论的合理内核,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追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知识分子 理想人格 君子
下载PDF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哲学基础、思想渊源、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问题作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中的深层次问题,不仅涉及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性质问题,而且涉及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治国理政思想的关系问题。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及其...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哲学基础、思想渊源、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问题作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中的深层次问题,不仅涉及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性质问题,而且涉及到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与治国理政思想的关系问题。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及其所蕴含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渊源来看,其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为哲学理论基础的传统文化观,更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观为思想渊源的传统文化观。如果说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实现了从以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核心的理论范式向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核心的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范式的历史性转换的话,那么,全面贯彻和落实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在当前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为指导,以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着力点,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梳理和阐释,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当代人类的价值重建提供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哲学基础 思想渊源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儒家“依经立义”的话语言说方式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卫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6,共5页
中国哲学史上以儒家为代表的"依经立义"的话语言说方式,既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学术研究范式,也是贯穿中国哲学始终的占主导地位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学术研究范式。它作为一种以"经"或"经典"为... 中国哲学史上以儒家为代表的"依经立义"的话语言说方式,既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学术研究范式,也是贯穿中国哲学始终的占主导地位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学术研究范式。它作为一种以"经"或"经典"为依托,以"义"为核心,"借事明义",发挥其中"微言大义"的话语言说方式和学术范式,既是一种经典诠释的方式和方法,也是一种学术传承和理论创新的实现形式。尽管其中既包含着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又包含着圣人崇拜、经典崇拜和语言崇拜等非理性因素,然而,它作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话语言说方式,历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其合理的内核,如果剥去它政治伦理的外衣,祛除圣人崇拜、经典崇拜和语言崇拜等非理性因素的芜杂,经过现代转化应当成为我们构建属于自己的具有强烈民族主体意识、民族气派、民族语言、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话语言说方式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儒家 依经立义 话语言说方式
下载PDF
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孔子的时代,既是"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时代,也是社会秩序应然建构的时代。从"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三代"之治的历史反思和价值认同,以完成社会秩序的应然建构,既是孔子政治哲学... 孔子的时代,既是"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时代,也是社会秩序应然建构的时代。从"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三代"之治的历史反思和价值认同,以完成社会秩序的应然建构,既是孔子政治哲学的使命和追求,也是孔子政治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动力和机制;既是孔子政治哲学范式原创建构起点和特点,也是孔子政治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及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的确立,则不仅在于他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方式和态度,实现了政治、伦理与教化的内在统一,而且更在于他以哲人的眼光和智慧反观历史,不仅实现了中国政治哲学的突破,而且建构了一个与宗法制的社会组织结构和以"礼"为核心的社会治理结构相一致,集"道"、"德"、"礼"、"仁"、"孝"为一体的道德人文主义的政治哲学体系,这也正是孔子及其儒家政治哲学思想在汉代以后之所以能够被提升为中国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社会治理 三代之治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需要实现三大突破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2-20,共9页
在当今中西方哲学逐渐会通与融合为世界哲学的大趋势下,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需要实现哲学观、比较方法和回归路径三大突破。一是必须走出传统哲学观的藩篱,确立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的哲学理念,以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问题为哲学的本... 在当今中西方哲学逐渐会通与融合为世界哲学的大趋势下,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需要实现哲学观、比较方法和回归路径三大突破。一是必须走出传统哲学观的藩篱,确立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的哲学理念,以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问题为哲学的本质性的内在问题,为从根本上超越“合法性”质疑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必须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羁绊,走出“中国中心论”的“自话自说”的思想误区,树立世界哲学的哲学理念,以哲学的本质性的内在问题为尺度,更加理性的重新审视中西哲学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为创建中国哲学学科新范式与新形态提供可资比较的理论背景;三是必须回归中国哲学原创性建构的学术语境,从哲学范式的整体上深刻揭示中国哲学原创性建构的主体、语言和存在关系问题上“言意之辨”的同一性理论和方法,为创建中国哲学新范式新形态开辟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学科 哲学观 比较方法 回归路径
下载PDF
中国卫星遥感气溶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余卫国 房世波 余学祥 《能源环境保护》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传感器反射特性的不同,气溶胶遥感可分为四大类:光学特性遥感,多角度遥感,偏振特性遥感,雷达特性遥感。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气溶胶遥感传感器特性及算法研究,并介绍气溶胶产品光学厚度应用进展,包括遥感气溶胶精度验证、AOD与PM... 根据传感器反射特性的不同,气溶胶遥感可分为四大类:光学特性遥感,多角度遥感,偏振特性遥感,雷达特性遥感。本文从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气溶胶遥感传感器特性及算法研究,并介绍气溶胶产品光学厚度应用进展,包括遥感气溶胶精度验证、AOD与PM之间应用关系,以及AOD在中国地区各省空间分布以及四季变化。为以后利用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大气污染、灰霾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遥感 气溶胶光学厚度 偏振特性遥感 PM 大气污染
下载PDF
中国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卫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3,共6页
从现代世界哲学的视阈来看,以人的生命活动为基点,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的"言意之辨",既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显学和中国哲学的中心论题,也是中西哲学的初始问题和哲学之所以可能的内在根据;既是哲学的本质性的内在问题... 从现代世界哲学的视阈来看,以人的生命活动为基点,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的"言意之辨",既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显学和中国哲学的中心论题,也是中西哲学的初始问题和哲学之所以可能的内在根据;既是哲学的本质性的内在问题,也是哲学作为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动力机制。而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回答,形成了以主体、语言和存在的"同一性"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西方哲学以及以主体、语言和存在的"非同一性"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中国哲学,并决定了各自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和"天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言意之辨 同一性 非同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