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及风味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崔宏春 赵芸 +4 位作者 黄海涛 李红莉 余继忠 张建勇 吴云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茉莉花茶是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和、窨制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风味品质独特,已有1000多年历史。综述了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和窨制机理,以及茉莉花茶风味品质特性和品质形成机理,为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风味... 茉莉花茶是茶叶和茉莉鲜花拼和、窨制加工而成的再加工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风味品质独特,已有1000多年历史。综述了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和窨制机理,以及茉莉花茶风味品质特性和品质形成机理,为茉莉花茶的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和风味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加工 窨制 风味 品质评价 形成机理
下载PDF
基于EST-SSR的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继忠 黄海涛 +1 位作者 姚明哲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4-190,共7页
利用EST-SSR标记对以福鼎大白茶或云南大叶茶品种为亲本选育的40个品种(系)或衍生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评估。28对引物在40个供试品种间共检测到99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为2~6个,平均3.54个;遗传多态性信息量(PIC)在0... 利用EST-SSR标记对以福鼎大白茶或云南大叶茶品种为亲本选育的40个品种(系)或衍生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评估。28对引物在40个供试品种间共检测到99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为2~6个,平均3.54个;遗传多态性信息量(PIC)在0.13~0.79之间,平均值为0.59;期望杂合度(He)在0.08~0.84之间,平均值为0.58;观测杂合度(Ho)在0.10~1.00之间,平均值为0.71;Shannon指数平均为1.14。按相似系数为0.55可将参试的40个品种分为四大类。研究结果发现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的茶树品种比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半同胞系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利用ISSR标记分析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余继忠 杨亚军 +2 位作者 黄海涛 陈亮 姚明哲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1-288,共8页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是茶树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利用这两个亲本选育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系)。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0个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变异水平和亲缘关系。14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系)间共扩增出251条谱带,...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是茶树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利用这两个亲本选育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系)。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0个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变异水平和亲缘关系。14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系)间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6.4%。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94,Rp值平均为29.35,表明引物扩增位点的高多态性和对品种的强辨别能力。40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2。按母本来源和育种机构对供试品种(系)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接近,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组内品种(系)的个体之间,不同组间基因交流明显。供试品种(系)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2~0.75,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对40个供试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不同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福鼎大白茶在树状图中形成单独的分支,在树状图的根基处,其它品种(系)根据遗传距离聚类成不同的类群。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部分茶树品种(系)聚类在同一类群中,但未发现按母本来源区分的独立类群。总之,通过ISSR标记分析,可在基因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并进一步明确其亲缘关系,为今后福云(半)同胞系在茶树育种上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福云(半)同胞系 I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重修剪、台刈和改植换种三种茶园改造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余继忠 徐家明 +1 位作者 黄海涛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1-227,共7页
改植换种、重修剪和台刈是低产衰老茶园改造最常用的几种方式,茶树作为多年生作物,有必要从较长一个时期来比较各改造方式的优劣。本文对杭州茶叶试验场1980年代采用这三种改造方式的茶园从茶叶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了长达20... 改植换种、重修剪和台刈是低产衰老茶园改造最常用的几种方式,茶树作为多年生作物,有必要从较长一个时期来比较各改造方式的优劣。本文对杭州茶叶试验场1980年代采用这三种改造方式的茶园从茶叶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重修剪是投资回收期短、见效较快的改造方法,而从长远看,改植换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可采用改植换种与春茶后重修剪相结合的方法,以兼顾近期和远期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重修剪 改植换种 台刈 中长期效果
下载PDF
晚清中国制茶技术对日本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余继忠 陈小法 《茶叶》 200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晚清时期 中国 制茶技术 日本 影响因素 茶文化
下载PDF
茂绿等制作径山茶的品质效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余继忠 黄海涛 +1 位作者 周铁锋 胡剑光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对茂绿等制作径山茶的品质和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茂绿品种的制茶品质连续3年(2005-2007年)感官审评总得分位居第一,有较强的品质优势,其生产效益连续3年(2006-2008)平均排名第一,具有较大的效益优势,为此,确认其为径山茶的适... 对茂绿等制作径山茶的品质和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茂绿品种的制茶品质连续3年(2005-2007年)感官审评总得分位居第一,有较强的品质优势,其生产效益连续3年(2006-2008)平均排名第一,具有较大的效益优势,为此,确认其为径山茶的适制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绿 径山茶 适制性 茶树
下载PDF
翠峰等品种对名优绿茶的适制性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余继忠 《中国茶叶》 2003年第5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名优绿茶 适制性 茶叶品种 加工方法 评价方法
下载PDF
茶园旱热害情况分析与灾后恢复技术措施 被引量:3
8
作者 余继忠 黄海涛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3年第5期38-40,共3页
茶树旱热害包括两个概念,即旱害和热害。旱害是指由于土壤缺水,导致茶树水分亏缺、生理代谢失调而遭受的危害。热害是指因空气温度过高、湿度低导致的茶树伤害。旱热害是指旱害和热害相伴发生,即茶树同时遭受缺水和高温而产生的危害。
关键词 热害 恢复技术 灾后 茶园 土壤缺水 水分亏缺 代谢失调 温度过高
下载PDF
余继忠书法作品
9
作者 余继忠 《延安文学》 2012年第2期241-242,共2页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原文传递
国家级茶树‘茂绿’品种特征与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继忠 黄海涛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7年第1期42-43,共2页
茶树新品种‘茂绿’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中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2010年全国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国品鉴茶2010004,是早生、优质、高产、高抗和耐贫瘠的绿茶新品种。
关键词 品种特征 栽培技术要点 茶树 国家级 农业科学研究院 福鼎大白茶 茶叶研究所 系统选种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加工雪水云绿茶品质比较研究
11
作者 余继忠 敖存 +2 位作者 郑旭霞 毛宇骁 崔宏春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4年第5期29-31,共3页
对茂绿、春雨一号、鸠16、鸠坑早、浙农117、龙井43、乌牛早、龙井长叶、早逢春和鸠坑群体种等10个品种(品系)加工的雪水云绿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龙井43加工的雪水云绿茶较为瘦小外,各无性系良种均能达到... 对茂绿、春雨一号、鸠16、鸠坑早、浙农117、龙井43、乌牛早、龙井长叶、早逢春和鸠坑群体种等10个品种(品系)加工的雪水云绿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龙井43加工的雪水云绿茶较为瘦小外,各无性系良种均能达到雪水云绿的品质要求,其中茂绿、龙井长叶品种和鸠16、鸠坑早品系制得的茶样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浓郁,滋味的鲜醇度好,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雪水云绿茶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适制性
下载PDF
ISSR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48
12
作者 姚明哲 黄海涛 +1 位作者 余继忠 陈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ISSR是最近发展的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已在植物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其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8个ISSR引物对六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9条... ISSR是最近发展的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已在植物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其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8个ISSR引物对六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99条带,多态性平均为79.6%。由两个ISSR引物TRI22和TRI30扩增的指纹图谱可清楚区分六个不同品种,利用特殊ISSR标记的存在或缺失以及不同标记组合也可以鉴别不同品种。根据Nei-Li系数将六个品种聚为两类,茂绿、翠峰、青峰、迎霜和劲峰五个品种聚为一类,龙井43单独聚成一类,聚类分析证实了它们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ISSR作为一种信息量高、重演性好的分子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鉴别和亲缘关系分析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ISSR 分子鉴别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茶互利素和蚜性信息素及其组合调控大草蛉行为的效应 被引量:10
13
作者 崔林 张新亭 +4 位作者 周宁宁 叶火香 余继忠 祝愿 韩宝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7-1546,共10页
茶蚜群聚于茶梢上刺吸,而茶梢是加工名优茶的原料,不便施药治蚜。大草蛉虽是茶蚜主要天敌之一,但在自然情况下不足以控制茶蚜。遂探讨以茶梢互利素、蚜虫性信息素及其组合引诱大草蛉制约茶蚜的技术。使用顶空吸附法采集蚜害茶梢和健康... 茶蚜群聚于茶梢上刺吸,而茶梢是加工名优茶的原料,不便施药治蚜。大草蛉虽是茶蚜主要天敌之一,但在自然情况下不足以控制茶蚜。遂探讨以茶梢互利素、蚜虫性信息素及其组合引诱大草蛉制约茶蚜的技术。使用顶空吸附法采集蚜害茶梢和健康茶梢挥发物,经GC-MS分析发现蚜害茶梢(E)-2-戊烯醛、苯甲醛和α-法尼烯的含量丰富。将蚜害茶梢挥发物中16种主要成分、蚜虫性信息素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以及α-法尼烯、苯甲醛和荆芥醇的2∶2∶6比例混合物分别制成味源,这19种味源的剂量都是200!g。经检测发现荆芥醇、荆芥内酯、α-法尼烯、(E)-2-戊烯醛和苯甲醛引起大草蛉的EAG值明显大于其它13种单组分引起的EAG值,而小于α-法尼烯、苯甲醛和荆芥醇混合物引起的EAG值。再将荆芥内酯和荆芥醇分别按7种比例配成7种味源,还把α-法尼烯、苯甲醛和荆芥醇的2∶2∶6比例混合物、以及(Z)-3-己烯-1-醇、(E)-2-戊烯醛、(E)-2-己烯醛、苯甲醛和α-法尼烯分别作为味源,用这13种味源分别制成的诱芯于秋季茶园中诱集大草蛉,每个诱芯含有信息物质总量是10 mg,结果表明:α-法尼烯、苯甲醛和荆芥醇混合物的诱效最强,称为大草蛉诱集剂;荆芥内酯和荆芥醇1∶9或0∶10比例的混合物诱效次之。深秋置大草蛉诱集剂诱芯于蚜群中,可诱来许多大草蛉成虫捕食茶蚜,并产卵于茶园中而增加大草蛉幼虫越冬基数,翌年春季就近捕食越冬蚜卵孵化的茶蚜。该诱集剂及其使用技术可作为一种治理茶蚜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互利素 蚜虫性信息素 茶蚜 大草蛉 行为调控 草蛉诱集剂 荆芥醇 Α-法尼烯 苯甲醛
下载PDF
白茶主要生化成分比较及药理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崔宏春 余继忠 +4 位作者 周铁峰 黄海涛 郭明敏 师大亮 张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5-408,共4页
比较分析了白茶与我国其他五大茶类的主要生化成分及含量,阐述了白茶的药理功效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白茶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茶 生化成分 含量 药理功效
下载PDF
茶尺蠖普通气味结合蛋白EoblGOBP2与茶树挥发物的结合功能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磊 崔宏春 +3 位作者 张林雅 陈玲 余继忠 李红亮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茶尺蠖是茶园中一种重要的鳞翅目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危害茶树叶片,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茶尺蠖在寻找配偶、产卵地以及觅食活动中其嗅觉系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嗅觉系统中的一个普通气... 茶尺蠖是茶园中一种重要的鳞翅目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危害茶树叶片,给茶叶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茶尺蠖在寻找配偶、产卵地以及觅食活动中其嗅觉系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嗅觉系统中的一个普通气味结合蛋白——EoblGOBP2为研究对象,在克隆得到的EoblGOBP2基因基础上,通过对EoblGOBP2进行原核表达、分离纯化后,利用1-NPN的荧光竞争结合法研究了体外重组EoblGOBP2与茶树挥发物的结合生理功能。Scatchard方程显示EoblGOBP2与1-NPN的解离常数KD为2.310μmol·L-1。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中,7种待测配基均能使1-NPN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到50%以下,表明与EoblGOBP2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而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结合能力最强,KD值达到4.353μmol·L-1。本研究7种配基均为茶树叶片挥发物,表明EoblGOBP2在茶尺蠖嗅觉系统对茶树挥发物的信息识别结合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OBP) 原核表达 纯化 茶树挥发物 结合特性
下载PDF
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的触杀和驱避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红莉 崔宏春 +3 位作者 黄海涛 毛宇骁 郑旭霞 余继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7-251,共5页
分别采用喷雾法和半叶法测定了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0.5%、0.25%、0.125%(V/V)的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精油浓度的增加,其校正死亡率均有... 分别采用喷雾法和半叶法测定了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的触杀和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0.5%、0.25%、0.125%(V/V)的11种植物精油对茶橙瘿螨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触杀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精油浓度的增加,其校正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总体来看,肉桂精油触杀效果最好,在不同试验浓度和处理时间条件下校正死亡率均高于其他精油。所试精油对茶橙瘿螨都有一定的驱避作用,其中百里香等8种精油的驱避率达80%以上。以上结果将为筛选对茶橙瘿螨具有较好防效的新型低毒高效植物源农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茶橙瘿螨 杀螨活性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绿茶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崔宏春 余继忠 +4 位作者 张建勇 郑旭霞 郭明敏 敖存 毛宇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9-212,共4页
为了探明不同方式的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对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杀青工艺(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不同揉捻工艺(轻压揉捻、重压揉捻、传统揉捻)、不同干燥工艺(烘干、炒干、烘炒干)分析绿... 为了探明不同方式的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对儿茶素组分和茶多酚保留率的影响,采用不同杀青工艺(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不同揉捻工艺(轻压揉捻、重压揉捻、传统揉捻)、不同干燥工艺(烘干、炒干、烘炒干)分析绿茶产品中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等简单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等复杂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及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工艺、轻压揉捻工艺、烘炒干工艺较有利于提高EGCG、C、EGC、EC、ECG等儿茶素组分的保留率,而且简单儿茶素组分C在杀青、揉捻、干燥等绿茶主要加工工艺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保留,并且可能由于儿茶素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氧化、异构化等作用,其含量反而得到了提高,增幅达3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儿茶素 茶多酚 加工工艺 保留率
下载PDF
杭州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海涛 张伟 +3 位作者 敖存 崔宏春 余继忠 郑旭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1-25,共5页
对58份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9,平均变异系数为26.83%;基于生化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将5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 对58份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的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方茶树资源茶叶生化成分含量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9,平均变异系数为26.83%;基于生化成分含量的聚类分析将5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1类群为龙井种资源,第2、3类群为鸠坑种资源;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8.688%。最后从58份茶树资源中获得了在部分功能性成分上含量较高的优异茶树资源8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资源 生化成分 多样性 杭州 筛选
下载PDF
盛夏覆盖对幼龄茶园土壤温湿度和杂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郑旭霞 毛宇骁 +1 位作者 吴嘉璠 余继忠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8-923,共6页
江南茶区夏季高温少雨,新建茶园易受旱热草害,从而影响茶苗成活率和生长。为了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在幼龄茶园中保湿、降温、抑制杂草的效果,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4个覆盖处理,1个裸地对照,在杭州盛夏高温季节对各处理土壤温度和湿度变... 江南茶区夏季高温少雨,新建茶园易受旱热草害,从而影响茶苗成活率和生长。为了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在幼龄茶园中保湿、降温、抑制杂草的效果,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4个覆盖处理,1个裸地对照,在杭州盛夏高温季节对各处理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及控草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晴热高温季节,黑膜、无纺布和覆草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温度,减小温度日较差。持续晴热7天和14天时,黑膜和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覆盖均能极显著抑制茶行杂草的生长,其中黑膜和无纺布处理的杂草生长量极显著低于白膜和覆草处理。所有覆盖处理都能极显著降低拨草人工费,最高效的黑膜覆盖处理可以节约8 550元/hm^2,所用工时只有对照组的24.95%,扣除覆盖成本投入,每公顷可以节约6 370元。综合比较各种覆盖材料在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控制杂草生长及降低除草成本方面的效果,发现黑膜处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无纺布和覆草处理。因此,新茶园夏季覆盖材料推荐使用黑地膜、覆草和无纺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茶园 覆盖物 土壤温度 含水量 控草 成本
下载PDF
不同抗寒性茶树品种秋季新梢的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海涛 余继忠 +3 位作者 王贤波 张伟 周铁锋 敖存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5-928,共4页
为了探明茶树品种的抗寒机理,在前期抗寒性茶树品种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茶树品种各2份,分别比较了其秋季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寒性相关酶... 为了探明茶树品种的抗寒机理,在前期抗寒性茶树品种筛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强抗寒性、中抗寒性和弱抗寒性茶树品种各2份,分别比较了其秋季新梢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寒性相关酶的活性,并对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强抗寒性茶树品种的秋季新梢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弱抗寒性的茶树品种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有一定关系,CAT、SOD和PPO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高低与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因此,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低可以作为判断茶树品种或资源新梢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寒性 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