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南部玛不错湖面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建恩 邵兆刚 +5 位作者 张雪锋 余苇 孟庆伟 余佳 王津 朱大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玛不错湖位于印度夏季风和西风影响区内,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年份相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反映了湖面的变化特征,是探究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湖岸堤和湖成阶地沉积物记录了湖面水位变化的历史,可帮助认识区... 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玛不错湖位于印度夏季风和西风影响区内,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不同年份相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反映了湖面的变化特征,是探究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湖岸堤和湖成阶地沉积物记录了湖面水位变化的历史,可帮助认识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和定量重建湖面波动。本文运用ArcGIS遥感解译、AMS ^( 14)C测年和DEM等方法确定玛不错北岸湖岸堤的高程和湖岸阶地的年代,结合湖成阶地剖面的沉积序列指示的湖面变化过程,重建晚更新世以来玛不错湖面的变化过程。S_(7)-S_(4)湖岸堤阶段,14256~13984 a BP之前,玛不错与其南侧的嘎拉错、多庆错为一体,是一个统一的大湖。S_(7)→S_(4),湖平面总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玛不错与多庆错、嘎拉错先后分离形成独立湖泊。S_(4)→S_(3)阶段,湖面逐渐上涨,分离的玛不错与嘎拉错重新连为一体,但这个过程持续时间比较短暂。S_(3)-S_(1)阶段,14256~13984 a BP之后,玛不错成为一个独立的湖泊。S_(3)→S_(1)阶段,湖面整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综合来看,晚更新世以来玛不错湖面经历了高→低→高→低的变化过程,湖面升降变化主要受区域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的控制,反映了印度季风的强弱变化和全球气候的变化。近十年来遥感解译的湖面变化显示,玛不错2013-2015年期间呈萎缩状态,2016-2018年期间呈扩张状态,反映近年来青藏高原藏南谷地中部的气候有向暖湿化发展的趋势。该认识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趋势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玛不错 遥感影像 湖岸堤 湖平面 古环境变化
下载PDF
安徽省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综合调查、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蒋健明 韩锋 +6 位作者 丁海 余苇 俞显忠 徐宏杰 尚建华 易小会 朱建刚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8,共13页
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 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底,两淮煤田63处废弃煤炭矿井剩余煤炭资源约24.33亿t、煤层气约102.83亿m^(3)、可利用地下空间约7383.80万m^(3)、天然焦约3.45亿t,此外还有丰富的矿井水、地热和土地等其他可利用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虽然目前两淮煤田在废弃煤炭矿井煤层气、矿井水、土地和共伴生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但仍然面临基础资料缺失、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和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本文从信息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和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展望,以期加快开发利用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煤炭矿井 两淮煤田 煤炭资源 开发利用 煤层气资源
下载PDF
粗壮脉纹孢菌发酵豆渣所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红艳 邓泽元 +1 位作者 范亚苇 余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0-162,199,共4页
通过浓硫酸显色、TLC分析、紫外扫描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传统发酵豆渣食品中分离出的目标菌株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crassa)所产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结论如下:豆渣经粗壮脉纹孢菌发酵后,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大增加,且主要... 通过浓硫酸显色、TLC分析、紫外扫描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传统发酵豆渣食品中分离出的目标菌株粗壮脉纹孢菌(Neurospora.crassa)所产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结论如下:豆渣经粗壮脉纹孢菌发酵后,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大增加,且主要为β-胡萝卜素,紫外扫描测得孢子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达158.50μg/g孢子,产量为8.06μg/g培养基干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含量达140.98μg/g孢子,产量为7.14μg/g培养基干重,两者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壮脉纹孢菌 豆渣 β-胡萝卜紊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缘中新世盆山系统演化与构造古地貌重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超 陈宣华 +2 位作者 邵兆刚 余苇 苏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3-54,共12页
柴达木盆地东缘毗邻柴北缘断裂带与鄂拉山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其中新世盆地充填过程为正确认识周缘山脉隆升剥露历史提供了有效约束。本文以乌兰和查查盆地为例,通过沉积地层学研究与物源分析,刻画了柴东地区中新世2个阶段的构造地貌演化... 柴达木盆地东缘毗邻柴北缘断裂带与鄂拉山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其中新世盆地充填过程为正确认识周缘山脉隆升剥露历史提供了有效约束。本文以乌兰和查查盆地为例,通过沉积地层学研究与物源分析,刻画了柴东地区中新世2个阶段的构造地貌演化历史。中新世早期,乌兰盆地表现为典型的山间挠曲盆地,主要充填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源区为盆地北侧持续抬升的柴北缘断裂带,与鄂拉山地区无明显关联;查查盆地属于典型的背驮盆地,并以稳定的辫状河道沉积为显著特征,其汇水系统起源于柴北缘断裂带中段(甚至西段),向东流经牦牛山地区后,最终汇入共和盆地。因此,该时期鄂拉山并未显著抬升,即柴东与共和盆地隶属统一的前陆盆地系统。至中晚中新世,在区域性左旋剪切作用的驱使下,包括鄂拉山在内的周缘山脉近于同时抬升,使得乌兰盆地脱离共和盆地成为封闭的欠补偿湖盆。与此同时,牦牛山断裂剧烈活动导致查查盆地所在地区整体抬升,从而缺失同时代地层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缘 乌兰盆地 中新世 油砂山组 物源分析 构造地貌
下载PDF
河流交汇口河床地貌演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保 燕亚东 +1 位作者 余苇 刘起源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流交汇口河床地貌演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不同类型交汇口水流特性以及地貌特征。影响交汇口河床地貌的主要因素为干、支流交汇角与干、支流汇流比,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数值模拟和水槽试验的理论...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流交汇口河床地貌演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不同类型交汇口水流特性以及地貌特征。影响交汇口河床地貌的主要因素为干、支流交汇角与干、支流汇流比,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数值模拟和水槽试验的理论研究,应加强对天然交汇口河床地貌演变的研究,尤其是加强河流生态修复、河流水污染治理和河道疏浚等应用性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口 河床 地貌演变 水槽模拟
下载PDF
河流交汇处沉积物组成及粒度特征研究——以阜新市新细河新地村段交汇口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保 余苇 +1 位作者 燕亚东 张博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1,共6页
以阜新市细河流域新地村交汇口作为研究对象,据伍登-温德华粒级标准对该交汇口沉积物组分级配进行划分,并采用Mcmanus矩算法对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同时利用体视镜对沉积物的组分和分选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滞流区... 以阜新市细河流域新地村交汇口作为研究对象,据伍登-温德华粒级标准对该交汇口沉积物组分级配进行划分,并采用Mcmanus矩算法对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同时利用体视镜对沉积物的组分和分选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滞流区内沉积物主要以砂级别及粘土级沉积物为主,分选较好;支流河道沉积物砾石所占比例较高,分选性差;分离区沉积物组成以及粒度特征主要受位于分离区沙坝位置所控制,在不同位置分选性也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向下游细粒物质含量增加,分选性逐渐变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口 粒度特征 物质组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何保 燕亚东 +3 位作者 禚喜准 彭博 刘起源 余苇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野外剖面的踏勘实测及样品采集,综合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分析方法,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物性相对较差,但次生... 基于对柴达木盆地石灰沟地区下古生界野外剖面的踏勘实测及样品采集,综合应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分析方法,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物性相对较差,但次生孔隙,如溶蚀性孔洞、裂缝及孔洞-裂缝等孔隙类型优势发育;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岩石组构、成岩演化和构造运动等。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储层的孔喉结构是以原生孔隙为基础,经后期复杂的成岩作用及多期构造叠加改造而成的;先期的溶蚀是受岩石组构控制的选择性溶蚀,而后期构造运动产生的缝隙是溶蚀性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石灰沟地区 早古生代 碳酸盐岩储层 岩石组构 溶蚀
下载PDF
西班牙建筑:光与影的探索之旅
8
作者 余苇 《中国商界》 2008年第12X期104-105,共2页
对西班牙的感觉是一个热情的国度、奔放的弗朗明戈舞、刚毅优雅的斗牛士,以及灿烂阳光下那厚厚的白色粉墙、红色砖瓦与圆弧的檐口……我曾在某篇文章上看到这样一句,"西班牙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受挥霍时间的地方"。看着机窗外清... 对西班牙的感觉是一个热情的国度、奔放的弗朗明戈舞、刚毅优雅的斗牛士,以及灿烂阳光下那厚厚的白色粉墙、红色砖瓦与圆弧的檐口……我曾在某篇文章上看到这样一句,"西班牙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受挥霍时间的地方"。看着机窗外清澈蔚蓝的天空,我沉浸于浓烈的异域风情,以一种平和的心情等待着那份阳光炙晒下的闲散感受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建筑 高迪 建筑风格 圣家族大教堂 米拉公寓 勒·柯布西耶 异域风情 建筑作品 哥特式建筑
下载PDF
2009-201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蔡颖 梁润梅 +1 位作者 刘志鹏 余苇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201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青白江区2009-2013年共报...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9-2013年成都市青白江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青白江区2009-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 802例,年均发病率139.37/10万,报告发病率居全区报告法定传染病第1位。其中,2013年报告手足口病627例,重症24例,死亡1例。男女性别比为1.48∶1,1~3岁发病数占78.59%,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51.43%),其次为幼托儿童(46.07%)。全年均发病,3-7月呈发病高峰,10-12月为小高峰。结论成都市青白江区近4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较高,应充分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下载PDF
贺兰山构造带深部电性结构与动力学机制
10
作者 徐大兴 邵兆刚 +7 位作者 陈宣华 张进江 徐盛林 李冰 张义平 余苇 邓文兵 丁奕文 《地质通报》 CAS 2024年第11期1921-1936,共16页
贺兰山构造带是华北克拉通西部中生代以来的典型陆内构造变形区域。对野外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分析与反演,获取贺兰山构造带的深部电性结构。结果揭示,贺兰山构造带上地壳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中下地壳存在完整且厚实的地壳根。大地电... 贺兰山构造带是华北克拉通西部中生代以来的典型陆内构造变形区域。对野外采集的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分析与反演,获取贺兰山构造带的深部电性结构。结果揭示,贺兰山构造带上地壳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中下地壳存在完整且厚实的地壳根。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显示,贺兰山构造带西北部的河套盆地深部存在向NW方向上涌的低电阻率通道,东南部的银川地堑与鄂尔多斯盆地存在地幔物质上涌的特征。贺兰山构造带晚侏罗世WNW—ESE向挤压的褶皱冲断带与白垩纪以来的构造隆升过程和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相关,记录了早期深部地幔物质向NW方向上涌的现象。在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持续俯冲与回撤过程中,以及青藏高原向东北缘扩展的联合控制下,贺兰山构造带的邻区深部地幔物质向地壳上涌,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深部岩石圈发生减薄,地幔物质与地壳发生交代作用,在刚性的贺兰山块体限制下,形成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构造带 大地电磁 深部电性结构 上涌通道 深部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黑鹰山晚三叠世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对造山带演化的制约
11
作者 邵兆刚 陈宣华 +7 位作者 王增振 陈言飞 徐盛林 余苇 苏和 韩乐乐 徐大兴 丁奕文 《地质通报》 CAS 2024年第11期1893-1906,共14页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构造带南缘,是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及西伯利亚板块的交汇部位,是全球显生宙陆壳增生与改造最显著的地区,成为研究古亚洲洋俯冲消减到最终拼贴闭合和陆内改造过程的关键地区,其陆内改造过程涵盖了晚古生代以来,特别...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构造带南缘,是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及西伯利亚板块的交汇部位,是全球显生宙陆壳增生与改造最显著的地区,成为研究古亚洲洋俯冲消减到最终拼贴闭合和陆内改造过程的关键地区,其陆内改造过程涵盖了晚古生代以来,特别是中、新生代时期的陆内变形、盆山耦合与再调整的复杂过程。前人对北山造山带的研究多以早期俯冲、碰撞过程为主,而对陆内阶段,尤其是印支期构造作用的研究相对薄弱。在北山造山带北部黑鹰山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时发现,早古生代变质砂岩-火山岩向南逆冲至石炭纪安山质火山凝灰岩与三叠纪酸性熔结凝灰岩、变质砂岩之上。通过对该推覆构造系统的构造特征和推覆系统上、下盘不同时代火山岩的锆石U-Pb测年,提出了该逆冲推覆构造具有由北向南的推覆,且呈现出“立交桥”式叠置构造的特征,新的年龄数据指示,该逆冲推覆系统是晚三叠世(晚印支期)北山造山带陆内挤压构造作用的结果。黑鹰山逆冲推覆构造的识别及时代厘定对于深入认识北山造山带陆内构造演化过程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黑鹰山 逆冲推覆构造 早中生代 牵引构造
下载PDF
哈萨克斯坦外来劳务移民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宏莉 余苇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4-196,共23页
劳动力不足,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缺乏,是制约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哈政府采取积极的劳务移民引入机制,一方面利用配额制吸引技术型外国劳动力,另一方面利用自发形成的以中亚国家公民为主的劳... 劳动力不足,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缺乏,是制约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哈政府采取积极的劳务移民引入机制,一方面利用配额制吸引技术型外国劳动力,另一方面利用自发形成的以中亚国家公民为主的劳务移民。从现实情况看,这两部分劳动力为哈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非法劳务损害哈国家利益、劳务移民权益受侵害严重等现象。针对出现的问题,哈政府通过调整和完善法律法规,放宽劳务移民合法性限度,加大对非法移民组织的打击力度,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非法劳务移民数量,缓解了社会内外部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移民管理 哈萨克斯坦劳动力市场 中亚移民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