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膝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琳 林坚 +2 位作者 刘晓林 俞李羚 王丹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肌力训练方案:术侧下肢髋、膝、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和单纯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对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髋膝踝训练组(A组)和膝关节训练组(B组),...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肌力训练方案:术侧下肢髋、膝、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和单纯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对老年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9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髋膝踝训练组(A组)和膝关节训练组(B组),分别于研究开始(T0)、6周后(T1)、12周后(T2)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步态分析和坐站转换时间(sit-to-stand,STS)、改良步态效能评分(mGES),计算患足支撑时间百分比、标准化步幅、步频、STS和mGES。对所得数据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结果:组内比较,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所有受试者单足支撑时间明显延长,步幅、步频均明显增加(P<0.05);A组受试者STS时间明显缩短(P<0.05),mGES评分明显升高(P<0.05)。B组受试者STS时间仅在试验开始及结束时有差异(P<0.05),mGES变化不显著。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单足支撑时间、步幅、步频明显延长,但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渐进抗阻训练,A组患者STS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mGES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术侧下肢渐进抗阻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TKA患者步态。与单纯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训练相比,增加髋关节和踝关节周围肌力训练可使患者在特殊环境下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受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抗阻肌力训练 膝关节置换术 步态 坐站转换 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琳 林坚 +2 位作者 刘晓林 俞李羚 王丹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对单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渐进抗阻训练组(A组)和等张肌力训练组(B组),分别于研究开始(T0)、6周后(T1)、12周后(T2)采集患者单足支撑相... 目的:探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对单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渐进抗阻训练组(A组)和等张肌力训练组(B组),分别于研究开始(T0)、6周后(T1)、12周后(T2)采集患者单足支撑相患肢股外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信号(拮抗收缩指数,CCI),VAS,6MWT。对上述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经过6周的渐进抗阻训练,A组患者VAS、CCI明显降低(P<0.05),6MWT明显增加(P<0.05);在随后的6周训练后,A组患者VAS、CCI持续降低(P<0.05),6MWT继续增加(P<0.05)。经过6周的等张肌力训练,B组患者6MWT、VAS、CCI均无明显变化;经过12周的等张肌力训练,B组患者VAS、CCI明显降低(P<0.05),6MWT明显增加(P<0.05)等张肌力训练组;但上述指标在T1与T2间无明显差异。经过12周的肌力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组CCI、VAS明显低于(P<0.05),6MWT明显大于(P<0.05)等张肌力训练组。结论:抗阻肌力训练能有效改善TKA患者下肢肌肉协同收缩模式,缓解疼痛,提高功能活动能力。与等张抗阻训练相比,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在改善TKA术后下肢运动控制,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带 抗阻训练 膝关节置换 表面肌电 本体感觉
下载PDF
活血化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凝状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唐婷玉 俞李羚 +1 位作者 陆晓玲 蔡宛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92-2194,共3页
目的:中医药活血化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善是否通过调整血管内皮功能实现,并进一步探讨能否通过改善高凝状态,使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方法:对60例高凝状态的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活血化... 目的:中医药活血化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善是否通过调整血管内皮功能实现,并进一步探讨能否通过改善高凝状态,使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方法:对60例高凝状态的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活血化瘀治疗,监测D-二聚体,t PA,PAI-1,肺动脉压力数值,进行前后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D-二聚体,t PA,PAI-1两组间存在交互作用(分别为P=0.029,P=0.041,P=0.043);肺动脉压力两组间无交互作用(P=0.885);治疗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下降明显(P=0.008);t PA上升明显(P=0.007);PAI-1下降明显(P=0.007)。B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A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与t PA呈负相关(r=-0.91),与PAI-1呈正相关(r=0.89)。结论:活血化瘀治疗改善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的高凝状态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实现的。短期内活血化瘀治疗对肺肾气虚型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凝状态 肺动脉高压 血管内皮功能 活血化瘀
下载PDF
推拿手法刺激对糖尿病大鼠脂联素及COUP-TF Ⅱ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晓林 朱悦红 +1 位作者 俞李羚 林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993,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刺激对糖尿病大鼠的脂联素及COUP-TF Ⅱ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只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推拿组,每组10只,推拿组进行推拿手法刺激8周,运用捏法施于大鼠两侧后肢,并按揉阳陵泉及承山穴共10 min,1次/d,...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刺激对糖尿病大鼠的脂联素及COUP-TF Ⅱ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只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推拿组,每组10只,推拿组进行推拿手法刺激8周,运用捏法施于大鼠两侧后肢,并按揉阳陵泉及承山穴共10 min,1次/d,5 d/1周,对照组与推拿组共同喂养,不予推拿。治疗前后检测大鼠肾周脂肪脂联素mRNA的变化以及血糖、胰岛素等其他代谢指标。8周推拿手法治疗后予断颈处死大鼠后即取双侧腓肠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比两组大鼠骨骼肌COUP-TF Ⅱ基因mRNA水平。结果:治疗后推拿组脂联素mRNA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COUP-TF Ⅱ基因转录水平及血糖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推拿手法刺激可能通过肌肉收缩产生与运动相似效果,提高脂联素mRNA的表达,下调COUP-TF Ⅱ基因转录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推拿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COUP-TF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和姿势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琳 俞李羚 +1 位作者 王丹丹 万晓青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和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80例,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太极拳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62~83(65.25±6.37)岁。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0~79(67.78±5...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和姿势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80例,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太极拳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62~83(65.25±6.37)岁。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0~79(67.78±5.36)岁。对太极拳组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太极拳训练,3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UPDRS Ⅲ评分、步态分析和稳定极限测试,选取步幅、步速、步频、步幅变异度、压力中心移动面积、压力中心移动距离和压力中心偏移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太极拳组患者治疗后,步幅、步速均较治疗前增加,步幅变异度、UPDRS Ⅲ、压力中心移动面积、压力中心移动距离和压力中心移动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步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异常步态和姿势控制,是值得推广的抗帕金森病运动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帕金森病 步态 姿势控制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新文 吴学华 +6 位作者 任爱华 张悦 李伟 王伯忠 杨继东 李希诗 俞李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第6期434-435,453,共3页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方法 100例经双源螺旋CT检测出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49):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0mg/d口服,对照组未行他汀类药物治疗。24个月后复查斑块...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的影响。方法 100例经双源螺旋CT检测出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1)及对照组(n=49):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0mg/d口服,对照组未行他汀类药物治疗。24个月后复查斑块情况。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结果 51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总胆固醇(TC)降低14.9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4.22%,总甘油三酯(TG)下降1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7.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斑块平均缩小(2.80±1.83)%,CIMT平均减少(0.11±0.02)mm,hs-CRP减少(2.95±0.24)mg/L,49例对照组斑块平均增加(2.17±1.73)%,CIMT平均增加(0.21±0.03)mm,hs-CRP增加(1.28±0.1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减少CIMT厚度,逆转或稳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前期病变 双源CT
下载PDF
NF-κ B下游炎症因子在非肥胖OS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婷玉 李志军 +1 位作者 俞李羚 黄勍栋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887-890,共4页
目的分析NF-κ B下游炎症因子在非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OSA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夜间打鼾憋气伴日间嗜睡的非肥胖人群,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AHI指数分为... 目的分析NF-κ B下游炎症因子在非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OSA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夜间打鼾憋气伴日间嗜睡的非肥胖人群,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AHI指数分为非OSAS组98例,OSAS组100例(轻度45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所有入组对象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6、TNF-α、C反应蛋白(CRP),分析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非OSAS组相比,OSAS组外周血IL-6、TNF-α、CRP升高(均P<0.05);轻度OSAS患者AHI与TNF-α、CRP不相关(r=0.170、0.239,均P>0.05),与IL-6呈低度相关(r=0.330,P<0.05),中度患者AHI与IL-6、TNF-α、CRP呈中度相关(r=0.637、0.644、0.705,均P<0.05),重度患者AHI与IL-6、TNF-α、CRP呈高度相关(r=0.821、0.805、0.854,均P<0.05)。结论非肥胖人群OSAS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的表达较非OSAS者升高,并在中、重度患者中与AHI相关,这些指标对OSAS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肥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核因子-κ B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林 金肖青 +1 位作者 俞李羚 林坚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5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杭州西湖区灵隐街道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按随机编码序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患者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30分钟,每日1次,每周5天,连...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杭州西湖区灵隐街道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按随机编码序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患者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30分钟,每日1次,每周5天,连续8周。对照组除刺激强度不引起肌肉收缩外,余与观察组相同。结果观察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体脂百分比显著下降,对照组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两组治疗前后基本无变化。结论连续8周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且未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体脂百分比
下载PDF
胸椎过度后凸老年女性患者竖脊肌及相关躯体功能特征研究
9
作者 刘阳 林坚 +3 位作者 李琳 俞李羚 黄雄昂 章睿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7期1425-1427,1432,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过度后凸老年女性患者竖脊肌抗疲劳能力,以及肺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特征。方法选取112例老年女性,其中胸椎过度后凸者56例为观察组,不伴胸椎过度后凸者56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采用频域指标中... 目的探讨胸椎过度后凸老年女性患者竖脊肌抗疲劳能力,以及肺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特征。方法选取112例老年女性,其中胸椎过度后凸者56例为观察组,不伴胸椎过度后凸者56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采用频域指标中位频率的斜率(MFs)评估竖脊肌抗疲劳能力,同时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胸椎后凸Cobb角、肺活量,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比较6min步行距离(6MWT)。结果观察组患者胸椎后凸Cobb角大于对照组(P<0.05),肺活量、6MWT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竖脊肌|MFs|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竖脊肌|MFs|与胸椎后凸Cobb角呈正相关(r=0.879,P<0.05),即观察组患者竖脊肌抗疲劳能力与胸椎后凸Cobb角成负相关。结论胸椎过度后凸老年女性患者竖脊肌抗疲劳能力明显下降,肺活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过度后凸 表面肌电图 竖脊肌 中位频率的斜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