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遗传差异与关联分析
1
作者 马艳明 娄鸿耀 +6 位作者 王威 孙娜 颜国荣 张胜军 刘杰 倪中福 徐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4-1405,共12页
小麦籽粒品质与面粉加工的食品品质密切相关,是小麦早期品质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产自新疆的134个冬小麦地方品种和54个育成品种为材料,对连续2年种植收获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伊宁市共计4个试验点的小麦籽粒进行品质检测与全基... 小麦籽粒品质与面粉加工的食品品质密切相关,是小麦早期品质选择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产自新疆的134个冬小麦地方品种和54个育成品种为材料,对连续2年种植收获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伊宁市共计4个试验点的小麦籽粒进行品质检测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62.14%~85.35%之间,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硬度(85.35%)>湿面筋含量(78.44%)>出粉率(73.13%)>容重(72.50%)>沉降值(66.70%)>籽粒蛋白质含量(65.24%)>淀粉含量(62.14%)。在4个不同环境下,7个小麦籽粒品质性状表现为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变异相对较大,籽粒硬度的变异居中,淀粉含量、出粉率、容重的变异较小,多数籽粒品质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性。设定阈值P<0.01,经关联分析,7个性状共检测到6605个显著性SNP标记,可解释6.021%~31.467%的变异。4个环境下检测到2个以上性状共有的多性状位点12个,可以解释6.233%~17.708%的表型变异。分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容重共有位点各1个,分别位于6A、2B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共有位点5个,分别位于3A、1B、6B、7B和7D上;沉降值/容重/籽粒硬度3个性状共有位点1个,位于5B上;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3个性状共有位点3个,位于7A、3B和2D上,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容重4个性状共有位点1个,染色体位置未知。筛选出11个多性状、多环境品质相关基因,其中TraesCS6B01G347500编码一种储运蛋白,TraesCS1B01G395400编码碳水化合物转运蛋白/糖转运蛋白,TraesCS2D01G246500基因编码具有耐冷、耐盐、节水相关的蛋白ESKIMO1,可作为候选基因进行等位变异分析和标记开发,为小麦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冬小麦 籽粒品质 遗传差异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艳明 娄鸿耀 +4 位作者 张胜军 王威 郭营 倪中福 刘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487-3499,共13页
【目的】高产是小麦育种的永恒主题,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控制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区段及优异基因,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标记信息。【方法】以新疆本地188个冬小麦品种资源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 【目的】高产是小麦育种的永恒主题,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控制小麦产量性状的QTL区段及优异基因,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标记信息。【方法】以新疆本地188个冬小麦品种资源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对6个不同环境下的株高、穗长、小穗数、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利用6个环境下各性状数据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数据,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LM)对表型和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将188个材料分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2个亚群;利用6个环境下各性状数据,9个性状共检测到1309个显著性SNP标记,其中,每个显著性SNP位点可解释7.259%—70.792%的表型变异。利用BLUP数据,9个性状共检测到66个显著性位点,同时与2个性状关联的共有SNP位点有5个,贡献率波动范围为8.498%—21.877%。将同时与2个性状或2个以上环境关联到的重复位点作为稳定的显著性关联位点,9个性状共检测到38个稳定关联位点,包括株高重复位点5个,穗长重复位点10个,小穗数重复位点10个,结实小穗数重复位点6个,穗粒数重复位点6个,千粒重重复位点1个,可解释9.10%—23.81%的表型变异。将这38个位点与已发布小麦基因组位点比对,仅找到3个与本研究关联重复位点位置相近、且有注释基因功能的基因,分别是:2A染色体上与株高关联位点AX-108794050距离相近的TraesCS2A01G448800,与转录因子bHLH71的代谢合成有关;1A染色体上与穗长关联位点AX-110689765距离相近的TraesCS2A01G448800,与蛋白质编码有关;4B染色体上与千粒重关联位点AX-110399975距离相近的TraesCS4B01G031100,与编码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D1-8有关,参与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结论】检测到38个与小麦产量性状关联的QTL位点,关联的优良等位基因具有降低株高、增加穗长、小穗数、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性状 SNP标记 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 被引量:23
3
作者 倪中福 张义荣 +2 位作者 梁荣奇 刘广田 孙其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2-548,共7页
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选用 2 3个D染色体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CIMMYT的 2 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2 6份材料在D染色体组上存在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 (92个 ) ,平均每个基因座为 4个。... 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选用 2 3个D染色体组特异性引物对来自CIMMYT的 2 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2 6份材料在D染色体组上存在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 (92个 ) ,平均每个基因座为 4个。遗传距离计算结果也显示 ,2 6份材料D染色体组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平均遗传距离高达 0 .4 95 5。因此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D染色体组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可以作为拓宽普通小麦遗传基础的新的遗传变异来源。研究还发现 ,由同一个粗山羊草基因型与不同硬粒小麦杂交合成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如合成种 17和 18)在所用检测的 2 3个基因座中有 3个存在差异 ,说明小麦在多倍化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MYT 人工合成 六倍体小麦 D染色体组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异源多倍体
下载PDF
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倪中福 张义荣 +2 位作者 梁荣奇 刘广田 孙其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 6个春小麦品种 (系 )及北方冬麦区的 17个冬小麦品种 (系 ) 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2 3个微卫星引物在 2 3份材料间共扩增出 6 5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引... 本研究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 6个春小麦品种 (系 )及北方冬麦区的 17个冬小麦品种 (系 ) 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2 3个微卫星引物在 2 3份材料间共扩增出 6 5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引物为 2 .9个。分析发现 ,冬小麦群体内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 (6 0个 )及平均遗传距离 (0 .4 5 0 4 )明显高于春小麦 (48个和 0 .344 9) ,说明冬小麦较春小麦群体内存在更大的遗传差异 ,但总体来看 ,我国普通小麦 D染色体组的遗传变异较小 ,遗传基础狭窄 ,其中以 1D染色体最为突出 ,平均每个引物仅扩增出 2个等位基因。本文对拓宽我国普通小麦 D染色体组遗传基础的策略及方法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染色体组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不同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吴利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554和 2 4 10 TD及其强优势杂种 (3338× 6655)和弱优势杂种 (2 4 10 TD× 6555)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即分蘖初期 )和产生...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554和 2 4 10 TD及其强优势杂种 (3338× 6655)和弱优势杂种 (2 4 10 TD× 6555)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即分蘖初期 )和产生二级分蘖时 (即分蘖盛期 )的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杂种一代苗期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 ,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 ,但与分蘖初期相比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在分蘖盛期的基因表达差异更明显 ,并且在分蘖初期主要为量的表达差异 ,而生长至分蘖盛期时 ,质的表达差异比例显著增高 ,这表明小麦杂交种与亲本间的基因表达差异与发育时期有关。分析发现 ,强优势杂种 与其亲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比例明显高于弱优势杂种 。另外 ,无论分蘖初期或盛期 ,在强优势杂种组合 中 ,增强型和沉默型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弱优势杂种组合 ,而单亲表达减弱型比例则较杂种组合 低。本文还对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差异显示 基因表达 杂种优势 小麦
下载PDF
密穗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密穗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1 位作者 张义荣 刘广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7,共6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SDS- PAGE)方法 ,分析了 32份密穗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 HMW- GS)组成。在 3个位点上一共检测到 1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 Glu- B1位点上 ,密穗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具有其明显...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SDS- PAGE)方法 ,分析了 32份密穗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 HMW- GS)组成。在 3个位点上一共检测到 1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在 Glu- B1位点上 ,密穗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具有其明显的组成特点 ,表现为 2 1和 13+16亚基出现频率较高 ,分别为 34 .83%和 18.75% ,而这 2种亚基在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中为极稀有亚基 ;密穗小麦在 Glu- A1和 Glu- D1位点上的主要亚基变异形式与普通小麦相似 ,即以 null( Glu- A1)、2 +12和 5+10 ( Glu- D1)为其主要变异形式。另外 ,本研究还筛选出了 7份具有 5+10优质亚基的材料 ,这将为提高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种间杂交种的品质杂种优势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穗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SDS-PAGE 组成 烘烤品质
下载PDF
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中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多态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倪中福 张义荣 +2 位作者 梁荣奇 刘广田 孙其信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71-1176,共6页
采用PCR方法对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及密穗小麦在Glu A1、Glu B1和Glu D1位点上 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y亚基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与SDS PAGE分析结果完全吻合 ,其中以Glu B1位点上的遗传... 采用PCR方法对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及密穗小麦在Glu A1、Glu B1和Glu D1位点上 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y亚基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与SDS PAGE分析结果完全吻合 ,其中以Glu B1位点上的遗传变异类型最多。研究还发现 ,针对y亚基基因重复区域设计的特异引物能够将Glu 1Dy12和Glu 1Dy10亚基明显区分开来。由于Glu1 Dx5与Glu 1Dy10亚基及Glu 1Dx2与Glu 1Dy12亚基紧密连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高分子量 谷蛋白亚基 遗传多态性 普通小麦 斯卑尔脱小麦 密穗小麦 烘烤品质
下载PD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Wheat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al Inbreds in Primary Roots 被引量:10
8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1 位作者 吴利民 解超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4期457-462,共6页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heterosis, differential display of mRNA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heterotic hybrid A, nonheterotic hyb...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heterosis, differential display of mRNA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heterotic hybrid A, nonheterotic hybrid B and their parental inbreds in the primary roots. By using 5′ end random primers in combination with three one-base-anchored primers, it was found that 22.5% and 22.9% of 877 total displayed cDNA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between hybrid A, B and their parents, respectively.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al inbreds were obvious, indicating that the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in hybrids alter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parents. On the other hand, by using MADS-box gene specific 5′ end primer for DDRT-PCR, we found that nearly all of the displayed cDNA fragments were polymorphic between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and major difference occurred in qualitative level, in which hybrid specific-expressed and silenced genes are the major two patterns, suggesting that MADS-box gene may be important for manifestation o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and wheat heterosis. In comparison with our previous results by using seedling leaves, it i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hybrids and parents is dependent on the tissues tested, and mo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observed in the primary roots than in the seedling leaves.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s of both randomly displayed cDNAs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such as MADS-box, alt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which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ed hete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display gene expression HETEROSIS WHEAT primary roots
下载PDF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与作物杂种优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陈希勇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16,共3页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与作物杂种优势倪中福,孙其信,陈希勇(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0094)(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050031)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属数量性状。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是微效多基因。深入研究数量性状基因位...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与作物杂种优势倪中福,孙其信,陈希勇(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0094)(河北省农科院石家庄050031)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属数量性状。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是微效多基因。深入研究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了解其基因的数目、位置及作用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杂种优势 数量性状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和轮回选择后代材料I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杜金昆 姚颖垠 +2 位作者 倪中福 彭惠茹 孙其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5-452,共8页
首次采用ISSR(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分子标记 ,对我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 (14份 )、斯卑尔脱小麦 (10份 )、密穗小麦 (11份 )和一批以外源小麦为主要血缘的优良轮回选择后代 (12份 )共 4 7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研究 ,以探讨拓宽... 首次采用ISSR(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分子标记 ,对我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 (14份 )、斯卑尔脱小麦 (10份 )、密穗小麦 (11份 )和一批以外源小麦为主要血缘的优良轮回选择后代 (12份 )共 4 7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差异研究 ,以探讨拓宽杂交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的途径 ,并分析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可行性。所用 11个ISSR引物在 4 7份材料中共扩增出 2 38条带 ,其中 2 0 8条具有多态性 ,占总数的 87.4 %。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 11~ 38条多态性带 ,平均为 18.8条。比较分析发现 ,不同类型材料群体内的ISSR多态性都很高 ,其中以普通小麦最高 (80 .3% ) ,轮回选择后代次之 (78.7% ) ,斯卑尔脱小麦 (75 .0 % )和密穗小麦 (74 .9% )相对较小。遗传距离(GD)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材料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 0 .3115~ 0 .344 2之间 ,明显高于不同类型材料群体内的GD平均值 (0 .2 35 1~ 0 .2 74 3) ,特别是轮回选择后代材料与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之间也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 0 .32 17、0 .32 5 6和 0 .3198。聚类结果显示 ,普通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和轮回选择后代材料明显划分为 4大不同类群。斯卑尔脱小麦、密穗小麦及以外源小麦 (含国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斯卑尔脱小麦 密穗小麦 轮回选择后代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拔节期根系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章奎 倪中福 +3 位作者 孟凡荣 吴利民 谢晓东 孙其信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9,共7页
以一套小麦 4× 5双列杂交组合的根系为材料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重复PCR扩增 ,分析了拔节期杂种与其亲本根系间基因表达的差异 ,并与杂种的 10个农艺性状表现和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cDNA 2次PCR重复扩增中可稳定出现的带 (... 以一套小麦 4× 5双列杂交组合的根系为材料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重复PCR扩增 ,分析了拔节期杂种与其亲本根系间基因表达的差异 ,并与杂种的 10个农艺性状表现和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cDNA 2次PCR重复扩增中可稳定出现的带 (992 .4条 )占总带数 (12 4 1条 )的 79.97%。统计结果显示 ,杂种和其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基因表达差异 ,可概括为双亲共沉默型 (W 1)、单亲表达沉默型 (W2 )、杂种特异表达型 (W3)和单亲表达一致型 (W 4 )这 4种差异表达类型 ,其所占比例分别为 6 .74 %、5 .93%、4 .38%和 10 .4 8%。相关分析发现 ,各种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性状表现的相关中有 3个呈显著相关 ,与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中则有 7个呈显著相关 ,其中双亲共沉默型 (W 1)和单亲表达沉默型 (W 2 )与主穗长和单株生物产量杂种优势均呈显著正相关 ,单亲表达一致型 (W4 )与千粒重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双亲共沉默型 (W 1)和杂种特异表达型 (W 3)与根冠比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基因的差异表达与作物杂种优势的形成可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种 亲本 拔节期 根系 基因差异 基因表达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志勇 孙其信 +5 位作者 李洪杰 倪中福 杨作民 唐伯让 杨爱东 贾旭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73-682,共10页
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RAPD标记(OPH17(1400))、SCAR标记(SCAR(1400)和SCAR(1265))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小麦抗病育种材料中的抗白粉病Pm21基因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利用随机引物OPH17进行RAPD分析结... 利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RAPD标记(OPH17(1400))、SCAR标记(SCAR(1400)和SCAR(1265))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小麦抗病育种材料中的抗白粉病Pm21基因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利用随机引物OPH17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3~5次重复共372次RAPD扩增中,有28次(7.53%)未获得扩增产物,有21次(5.64%)扩增结果难以判断目标片段OPH17(1400)的有无,说明RAPD标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较差,在育种中应用有一定局限性。而在利用SCAR标记共488次PCR扩增中,均可以扩增出与Pm21基因连锁的多态性SCAR(1400)或SCAR(1265)目标片段,说明SCAR标记是稳定、准确、可靠的DNA分子标记,可应用于育种群体中Pm21基因的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利用RAPD和SCAR标记对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滚动式加代回交转育"抗白粉病育种群体中抗病基因Pm21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DNA分子标记与植株的白粉病抗性表现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标记辅助的向农艺亲本的回交转育。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经多代回文改良,未发现簇毛麦6VS染色体臂与普通小麦染色体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1 RAPD SCAR 小麦抗病育种 FISH DNA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麦杂种及其亲本苗期叶片家族基因差异表达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吴利民 倪中福 +2 位作者 王章奎 林展 孙其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6-266,共11页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一套双列杂交组合的苗期叶片为材料,利用 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及其亲本间 MADS—box、 G-box、 Ser/ Thr蛋白激酶、 EIF-4A、 ARF1基因家族共5类家族...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以一套双列杂交组合的苗期叶片为材料,利用 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杂种及其亲本间 MADS—box、 G-box、 Ser/ Thr蛋白激酶、 EIF-4A、 ARF1基因家族共5类家族基因在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表达差异,并与杂种性状表现和杂种 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除ARF1家族基因外,其余家族基因在杂种和亲本间存在显 著的表达差异,差异表达类型可概括为4种:(1)双亲共沉默;(2)单亲表达沉默;(3)杂种特异 表达;(4)单亲表达一致。分析发现,MADS-box、G-box和EIF-4A家族基因在杂种和亲本间的 差异表达模式相似,均以单亲特异表达和杂种特异表达类型所占比例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 明,以上所有家族基因的总体差异表达程度与所有性状的杂种表现均不相关,而MADS—box 家族基因中杂种特异表达类型与小穗数、单株产量和单穗产量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双亲 共沉默类型与小穗数、千粒重和单穗产量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另外,EIF-4A家族基因中 单亲表达一致型与单穗产量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但双亲共沉默类型与小穗数和单穗产量 杂种优势呈显著负相关。对于G-box基因家族而言,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 分子机理 mRNA差异显 基因家族
下载PDF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发育早期种子的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谢晓东 倪中福 +3 位作者 孟凡荣 吴利民 王章奎 孙其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深入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选取 3个冬小麦品种 (系 )为一组亲本 ,3个为另一组亲本 ,配制了正反交 18个杂交组合 ,以授粉后 6d的杂交和自交种子为材料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DDRT PCR)研究了小麦杂交当代种子与其亲本自... 为深入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选取 3个冬小麦品种 (系 )为一组亲本 ,3个为另一组亲本 ,配制了正反交 18个杂交组合 ,以授粉后 6d的杂交和自交种子为材料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DDRT PCR)研究了小麦杂交当代种子与其亲本自交种子基因的表达差异 ,并与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为降低DDRT PCR技术假阳性的不利影响 ,对每个引物组合均作了两次PCR扩增 ,在处理数据时 ,仅统计能重复出现的条带。结果发现 :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基因表达模式有 8类共 15种 :(1)单亲沉默型 (2种 ) ,(2 )单亲一致型 (2种 ) ,(3)正交或反交沉默型(2种 ) ,(4 )正交或反交特异型 (2种 ) ,(5 )正交或反交单亲一致型 (4种 ) ,(6 )杂交种特异型 (1种 ) ,(7)双亲共沉默型(1种 ) ,(8)表达一致型 (1种 )。分析发现 ,小麦杂交种和亲本间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在差异表达类型中 ,杂交种特异型和双亲共沉默型比例最低。对上述 15种表达模式与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表达一致型与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 ,说明杂种优势是由某些有表达差异的基因造成。 9个产量性状均能检测到一种以上与其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 ,有些性状受正负相关效应的共同影响 ;沉默型 (包括单亲沉默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亲本早期发育 杂种优势 分子机理 MRNA差异显示 基因表达差异
下载PDF
普通小麦Genomic-SSR和EST-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及其与系谱遗传距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5
作者 杨新泉 刘鹏 +3 位作者 韩宗福 倪中福 刘旺清 孙其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6-416,共11页
采用Genomic SSR和EST SSR标记技术,对来自我国北方冬麦区的 18份普通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探讨,并与系谱遗传距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平均每个Genomic SSR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 34个,明显高于EST SSR的 2 31个。遗传... 采用Genomic SSR和EST SSR标记技术,对来自我国北方冬麦区的 18份普通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探讨,并与系谱遗传距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平均每个Genomic SSR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 34个,明显高于EST SSR的 2 31个。遗传距离(GD)计算结果显示, 18个小麦基因型之间的EST SSR平均遗传距离较小,仅为 0 3996,低于Genomic SSR的GD平均值 0 5458。尽管EST SSR揭示出的多态性明显低于Genomic SSR,但系谱分析和聚类结果均表明,与Genomic SSR相比,EST SSR标记能更准确地反映出不同小麦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和亲缘关系。据此可以认为,EST SSR是评价小麦遗传多样性的一种理想标记形式。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并对拓宽普通小麦遗传基础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遗传差异 EST-SSR Genomic—SSR 系谱
下载PDF
从CIMMYT引进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义荣 倪中福 +3 位作者 梁荣奇 李继刚 李保云 刘广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43,共6页
采用 SDS- PAGE方法 ,鉴定分析了从 CIMMYT引进的 58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 HMW- GS)组成。在 Glu- A1,Glu- B1和 Glu- D13个位点上共检测到 2 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 ;其中 Glu- 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 ,存在 2 +T... 采用 SDS- PAGE方法 ,鉴定分析了从 CIMMYT引进的 58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 HMW- GS)组成。在 Glu- A1,Glu- B1和 Glu- D13个位点上共检测到 2 2种不同的亚基类型 ;其中 Glu- 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 ,存在 2 +T1+T2 ,5+12和 5+10等 1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 ;特别是发现含有比 5+10亚基更优质的 1.5+10和 5+12亚基。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HMW- GS能在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稳定表达 ,并且在 F1代籽粒中呈共显性和偏母遗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组成 烘烤品质 品质改良
下载PDF
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刘保申 孙其信 +6 位作者 高庆荣 孙兰珍 解超杰 李传友 倪中福 窦秉德 魏艳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4-358,共5页
以 (K冀 5 4 18A∥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79对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 ,6对SSR引物在两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 ... 以 (K冀 5 4 18A∥ 9112 89/LK783)三交F1分离群体的极端不育株和极端可育株分别建立保持池和恢复池 ,利用 79对SSR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 ,6对SSR引物在两池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 ,在分离群体上验证结果表明 ,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与 4个SSR引物的扩增位点Xgwm11、Xgwm18、Xgwm2 6 4a和Xgwm 2 73有连锁关系 ,该育性恢复基因与Xgwm11、Xgwm18和Xgwm2 73的遗传距离为 6 .5 4± 4 .37cM ,与Xg wm2 6 4a的遗传距离为 5 .71± 4 .10cM ,这 4个引物可应用于K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进一步将Xgwm11、Xgwm18、Xgwm2 6 4a和Xgwm2 73定位于 1BS ,说明LK783的育性恢复基因位于 1BS ,但它在 1BS上的相对位置与Rfv1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型小麦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育性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微卫星
下载PDF
利用小麦微卫星标记定位一个来自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被引量:24
18
作者 解超杰 倪中福 +3 位作者 孙其信 杨作民 刘保申 魏艳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34-1039,共6页
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手段。寻找和创造新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 ,是解决抗源单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G - 30 5 -M对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流行小种 1 5号表现免疫 ,用G - 30 5... 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手段。寻找和创造新抗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 ,是解决抗源单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G - 30 5 -M对北京地区小麦白粉菌流行小种 1 5号表现免疫 ,用G - 30 5 -M与小麦品种 781杂交并用京 41 1回交 (G - 30 5 -M 781 京 41 1 3) ,成功地将G - 30 5 -M的抗白粉病基因转入普通小麦中。遗传分析表明转入小麦中的抗病性苗期表达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该基因暂定名为MlG。用 96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一个 1 67株的抗性分离家系进行了SSR分析 ,发现引物WMS5 70扩增产物在抗感个体间存在多态性。经分离群体验证 ,抗病基因MlG与小麦染色体 6AL上的微卫星位点Xgwm5 70连锁 ,遗传距离为 1 4.9± 3.0cM ,据此将MlG定位于 6AL。根据系谱和基因位点分析 ,推断MlG基因是不同于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一个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野生二粒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微卫星标记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利用三重测交群体剖析玉米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被引量:22
19
作者 宋方威 彭惠茹 +3 位作者 刘婷 张义荣 孙其信 倪中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86-1195,共10页
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组合豫玉22及其重组近交系为材料,按照TTC(triple testcross)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了270个测交后代的TTC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株高与穗位高的QTL进行了分析,分别检测到20和17个主效QTL,其中超显性位点最多(1... 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组合豫玉22及其重组近交系为材料,按照TTC(triple testcross)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了270个测交后代的TTC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株高与穗位高的QTL进行了分析,分别检测到20和17个主效QTL,其中超显性位点最多(11个和8个),加性位点次之(5个和6个),显性位点(2个和0个)和部分显性位点较少(2个和3个)。分析发现,存在同时控制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QTL区域,即Bin1.06区域(umc2151~umc1122)、Bin3.05区域(umc2127~umc2166~umc1539)以及Bin7.03区域(umc1865~umc1888),这也与在各个环境中株高与穗位高的相关性吻合。另外,还分别检测到两性状4个和7个QTL与遗传背景之间的互作,22对和12对标记间的互作,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3.26%~16.58%和3.44%~22.41%,说明上位性也可能与这两个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杂种优势 QTL定位
下载PDF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 Ⅵ.普通小麦与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材料、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早熟诱变系的SSR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逯腊虎 李振兴 +3 位作者 倪中福 彭惠茹 聂秀玲 孙其信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6,共6页
为分析小麦杂种优势群,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20份)、穗分枝小麦(4份)、轮回选择后代(14份)、西藏半野生小麦(3份)和斯卑尔脱小麦Hubel早熟诱变系(4份)共45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3个... 为分析小麦杂种优势群,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对中国北方冬麦区普通小麦(20份)、穗分枝小麦(4份)、轮回选择后代(14份)、西藏半野生小麦(3份)和斯卑尔脱小麦Hubel早熟诱变系(4份)共45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3个SSR引物在45个材料间共检测出226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出5-16个等位变异,平均为9.82个。普通小麦群体与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715、0.8145、0.9087和0.9217,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群体内的0.6622;在聚类结果上,普通小麦、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也被明显地划分为五大不同类群,说明普通小麦群体与穗分枝小麦、轮回选择后代、西藏半野生小麦和Hubel诱变系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其中,轮回选择后代、穗分枝小麦和Hubel诱变系与普通小麦杂交F1代育性正常,且为普通小麦表型,可用作杂交小麦的亲本。西藏半野生小麦成熟时期穗轴自然断落,不利于收获,在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时须先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穗分枝小麦 轮回选择后代 西藏半野生小麦 Hubel诱变系 SSR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