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汉族人坐姿变化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小凡 陈冬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5,148,共7页
汉族人的坐姿,从席地而坐,到屈膝而跪,再到垂足而坐,表面上看是生活习俗的变化,也有异域文化的影响,但其中却蕴含着人的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寓意着人类的生活体态从自然→规矩→自由的发展轨迹,因此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汉族 坐姿 跪坐 箕坐 美学意义
下载PDF
西方分析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差异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傅小凡 兰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7,共5页
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 西方分析美学秉承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方法,力图将美学问题当做语言问题来加以解决,艺术定义为分析美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妙悟,超越语言通过体验通达最高的无言之美,更重视语言之外的心灵体验。分析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语言观之差异主要根源于中西美学思维方法的区别,依据冯友兰观点,分析美学方法即"正的方法",中国传统美学即"负的方法",二者均有其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语言分析 艺术定义 中国美学 妙悟 无言之美 思维方法
下载PDF
本体与存在——浅析朱熹的哲学本体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傅小凡 王日根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25-29,共5页
儒学在宋代以理学的形式复兴 ,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最终完成了天理本体论体系的建立。朱熹建立的客观本体论 ,是一个包含诸多范畴的庞大的体系 ,然而朱熹的本体论体系却并非以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表现的。笔者从辨析其基本范畴的意... 儒学在宋代以理学的形式复兴 ,朱熹则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最终完成了天理本体论体系的建立。朱熹建立的客观本体论 ,是一个包含诸多范畴的庞大的体系 ,然而朱熹的本体论体系却并非以一种完整的理论形态表现的。笔者从辨析其基本范畴的意义入手 ,将其散见于不同著作中关于本体论问题的观点耙疏整理为一个相对完整而具有内在逻辑的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存在 朱熹 哲学本体论 实体 无极 太极 道体
下载PDF
从“独抒性灵”到无欲无我——论袁宏道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小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0-35,共6页
袁宏道的思想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就自我观而言,从提倡个性自由到主张无我;就宗教观而言,早年爱好禅学后来转修净土;就美学观而言,由反对复古主义与主张“独抒性灵”,到推崇“韵”与“淡”。这种变化反映出袁宏道在价值迷... 袁宏道的思想在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就自我观而言,从提倡个性自由到主张无我;就宗教观而言,早年爱好禅学后来转修净土;就美学观而言,由反对复古主义与主张“独抒性灵”,到推崇“韵”与“淡”。这种变化反映出袁宏道在价值迷失后对理想原则的追求,是重归普遍本质的一种意愿。这种意愿恰恰反映了晚明思潮走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独抒性灵 人格理想 无我 自我
下载PDF
朱熹为重建家族制度进行的合理性辩护 被引量:3
5
作者 傅小凡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朱熹在建立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同时,着手重建家族制度。为了完成这一社会实践任务,朱熹从三个方面对重建家族进行了合理性辩护:其一,从天人一体的本体论高度,论证天下一家理想社会的合理性;其二,从个人道德修养的角度,要求每个家庭成员以... 朱熹在建立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同时,着手重建家族制度。为了完成这一社会实践任务,朱熹从三个方面对重建家族进行了合理性辩护:其一,从天人一体的本体论高度,论证天下一家理想社会的合理性;其二,从个人道德修养的角度,要求每个家庭成员以事天的虔诚与恭敬孝敬家长,从而为家族建设提供情感依据;其三,从生死观的角度讨论孝亲的合理性,以及重建家族制度对于每个家庭成员而言的终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学 家族制度 重建 合理性辩护
下载PDF
《中庸》的人生美学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傅小凡 姜家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中庸》以"诚"、"礼"、"中庸"三个范畴展现了独特的人生美学路径。"诚"体现为一种不断求索的生命精神,又是人生审美的最高理想与境界;"礼"以合理的生活事实及规范的持久性,使个体... 《中庸》以"诚"、"礼"、"中庸"三个范畴展现了独特的人生美学路径。"诚"体现为一种不断求索的生命精神,又是人生审美的最高理想与境界;"礼"以合理的生活事实及规范的持久性,使个体的审美心态趋于中正平和,是审美发生的理性基础与必要准备。"诚"与"礼"的融合,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亦是由审美自律走向审美超越的过程,体现了"中庸"的审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人生美学 中庸
下载PDF
在理学与心学之间徘徊——浅析陈淳心性论思想的一大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傅小凡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92,共6页
陈淳是朱子闽学南传的第一人。他从人的本性的角度,辨析了"性"、"命"、"道"、"理"等范畴,回答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他把心中之"理"解释为心的主宰,将"未发"理解为动机,... 陈淳是朱子闽学南传的第一人。他从人的本性的角度,辨析了"性"、"命"、"道"、"理"等范畴,回答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他把心中之"理"解释为心的主宰,将"未发"理解为动机,并从天性中寻找道德自觉的依据,这些均继承了理学的传统观点。他将理既释为心的依据,又解释为心对道理的把握,这一矛盾则表现出他在理学与心学之间的徘徊。陈淳论证了情的合理性和普遍性,将情与天地阴阳之神联系起来,使得情具有天然的合理性,这种观点则接近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淳 心性论 理学
下载PDF
乡土情结与传统文化归根意识——徐复观文化思想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傅小凡 兰浩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5,共5页
台湾新儒学大家徐复观在湖北浠水故乡的生活贫苦而艰辛,但乡土生活经历和农民人情、人性美德令他终生眷念。通过对徐复观著作的爬梳,厘清乡土情结对徐复观传统文化情怀的影响;解析徐复观尊崇传统道德精神和传统艺术精神的文化思想,指出... 台湾新儒学大家徐复观在湖北浠水故乡的生活贫苦而艰辛,但乡土生活经历和农民人情、人性美德令他终生眷念。通过对徐复观著作的爬梳,厘清乡土情结对徐复观传统文化情怀的影响;解析徐复观尊崇传统道德精神和传统艺术精神的文化思想,指出徐复观的传统文化归根意识与乡土情结影响密不可分;解读他的乡土情结有助于理解其文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乡土情结 文化思想
下载PDF
中国近代哲学历史观和认识论的成就与局限 被引量:1
9
作者 傅小凡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6,共7页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中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要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又要能够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一致的趋势。虽然 ,...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中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要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又要能够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一致的趋势。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自身没有社会实践观 ,因而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但其成果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做了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哲学 历史观 认识论
下载PDF
明代理学家周瑛哲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小凡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本文从三个角度讨论周瑛的哲学思想和境界追求:一是真,包括哲学之真,科学之真,历史规律之真和认识之真,达到"感应之机在我"的实践自由;二是善,包括社会正义之善,个体生命之善和自我与他人相处和谐之善,达到"制物而不制于... 本文从三个角度讨论周瑛的哲学思想和境界追求:一是真,包括哲学之真,科学之真,历史规律之真和认识之真,达到"感应之机在我"的实践自由;二是善,包括社会正义之善,个体生命之善和自我与他人相处和谐之善,达到"制物而不制于物"的道德自由;三是美,包括性情理之美,标格与风韵之美,意气神与精壮妙之美,最后达到"神与天游之真趣"的审美自由。这三种自由集于周瑛一身,成就了全面发展的自由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周瑛 理学
下载PDF
历史观与认识论的再度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小凡 《东南学术》 200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统一的趋势。虽然 ... “中国向何处去”是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并且表现出两大领域走向统一的趋势。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自身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但其成果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是在理论自身的发展的进程中 ,二者却陷入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认识论
下载PDF
从行草狂放到碑学复古——晚明到清末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
12
作者 傅小凡 兰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晚明到清末社会剧烈变化激荡,书法艺术风格变迁明显:从晚明行草的狂放到清前期赵董的柔媚、馆阁体的板滞僵化,到清朝中后期碑学复古。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与文化思想、书家个性、社会变动等深层契合。探索一定历史书风变迁,有助于深刻解... 晚明到清末社会剧烈变化激荡,书法艺术风格变迁明显:从晚明行草的狂放到清前期赵董的柔媚、馆阁体的板滞僵化,到清朝中后期碑学复古。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与文化思想、书家个性、社会变动等深层契合。探索一定历史书风变迁,有助于深刻解读书家身世、时代思潮、社会政治等方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狂放 赵董书风 馆阁体 碑学复古
下载PDF
民国时期吕思勉的朱子学研究
13
作者 傅小凡 邹秀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
吕思勉的《理学纲要》是其涉足理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他举理学家重要学说,阐述了理学研究领域的许多重要问题。其中,他的朱子学研究主要围绕理气论、鬼神论、心性论与知行关系等方面展开。他认为朱子是理气合一论者、朱子学与科... 吕思勉的《理学纲要》是其涉足理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他举理学家重要学说,阐述了理学研究领域的许多重要问题。其中,他的朱子学研究主要围绕理气论、鬼神论、心性论与知行关系等方面展开。他认为朱子是理气合一论者、朱子学与科学存在一定关系、朱子对致知与力行未尝偏废等。另外,他还介绍了朱子与北宋五子思想的承继关系及朱陆之异等内容。他的这些研究,反映了民国时期朱子学研究领域的时代关注点,同时对当今朱子学研究亦不无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民国时期 《理学纲要》 朱子学
下载PDF
贯通形上形下的努力——试论真德秀对朱子理学本体论的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傅小凡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4-29,共6页
真德秀的哲学本体论与朱子理学有明显区别。其“道”是自然规律,主要体现为天时与地利;其“理”是必然与应然的统一,必然是因果,应然是中正标准;其“太极”追求乾元与吾身的一体,集中体现了他贯通形上形下关系的努力。其“气”范畴具有... 真德秀的哲学本体论与朱子理学有明显区别。其“道”是自然规律,主要体现为天时与地利;其“理”是必然与应然的统一,必然是因果,应然是中正标准;其“太极”追求乾元与吾身的一体,集中体现了他贯通形上形下关系的努力。其“气”范畴具有阴阳之间感应、人赖以生存的条件、生命现象和人的精神等多重含义;其“器”范畴包括人的才质和独立人格等含义;其“物”范畴则具有客观对象和人的创造与实践成果等意义。真德秀专门讨论形上与形下二者关系时,既认识到“道”、“器”不可分,同时又强调“道”、“器”不相混。在“理”与“物”的关系中,强调二者未尝相离,以论证社会规范与自然规律的统一,避免了“理”独立于“气”的概念虚化之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德秀 朱子理学 本体论 形上与形下的贯通
下载PDF
独具特色的麦积山石窟
15
作者 傅小凡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68-73,共6页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石窟艺术源自古代印度文化,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有着许多古代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而在众多的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中,麦积山石窟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惟一性。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石窟相比较,麦积山石窟在人...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古代四大石窟之一。石窟艺术源自古代印度文化,在中国及世界各地有着许多古代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而在众多的石窟艺术的历史遗存中,麦积山石窟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惟一性。和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石窟相比较,麦积山石窟在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和佛教造像风格等方面的独特性就会突现出来,这正是麦积山石窟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石窟艺术 人文环境 地理风貌 佛教造像 石窟龛
下载PDF
图像学方法与佛教造像研究
16
作者 傅小凡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9-35,共7页
根据图像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及其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按照时代顺序、地域分布和艺术风格,将目前保存的佛教造像作品,分为8大类:1.佛教初传时期,形成"河西三样式";2.剽悍的西北民族塑造出雄浑... 根据图像学的方法,分析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产生的原因及其美学意义与文化价值。按照时代顺序、地域分布和艺术风格,将目前保存的佛教造像作品,分为8大类:1.佛教初传时期,形成"河西三样式";2.剽悍的西北民族塑造出雄浑强健的"后秦风格";3.北魏早、中、晚期,在复杂的周边环境的熏染下形成三种形态各异的风格;4.东西两魏,既不同于北魏,又两相迥异;5.北周佛像充满着新生政治集团的朝气;6.新一度的大一统,使隋代出现巨佛崇拜;7.大唐由盛转衰,经历四个不同阶段,佛教造像各有千秋;8.宋代俗世化的佛教,使造像艺术充满了人间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佛教造像 艺术风格
下载PDF
朱熹《中庸章句》的天道观
17
作者 傅小凡 周克浩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会其天道观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其理气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大有裨益。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读:第一,天道本身的状态,也就是"诚&q... 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是其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会其天道观的内涵,对于我们理解其理气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大有裨益。朱熹《中庸章句》中的天道观,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读:第一,天道本身的状态,也就是"诚",它大致有三个表现:一、至诚如神,二、恒久不息,三、精纯守一;第二,天人关系的维度,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讨论:其一,天道与圣人之道,在朱熹看来,天道等同于圣人之道;其二,天道与人道,朱熹认为天道规定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中庸章句 天道观
下载PDF
中医干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副作用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任国 汤红丽 +2 位作者 马钰婷 姜春华 傅小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6-237,241,共3页
干扰素是国际上抗肝炎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因其副作用较多而影响临床疗效。该文通过回顾国内近年来中医干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副作用的研究,以期从中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中医治法 干扰素类
下载PDF
明代理学名臣周瑛的科学思想
19
作者 傅小凡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7-61,66,共6页
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明代著名理学家周瑛的科学思想的分析:一是周瑛运用"据理而推其说"的论证方法,对前人的科学假说进行批判的继承;二是周瑛根据自己的科学观点,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与解释;三是周瑛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人体结构... 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明代著名理学家周瑛的科学思想的分析:一是周瑛运用"据理而推其说"的论证方法,对前人的科学假说进行批判的继承;二是周瑛根据自己的科学观点,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与解释;三是周瑛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人体结构进行的具有解剖学意义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瑛 科学思想 据理而推其说
下载PDF
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雷任国 苏春雄 +6 位作者 程万里 韦贞伟 李芬 姜春华 傅小凡 陈薪宇 黄志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5期1630-163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肝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乳果糖灌肠,治疗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中药灌肠。观察治疗后... 目的探讨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肝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乳果糖灌肠,治疗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中药灌肠。观察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血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肝联合中药灌肠治疗乙肝肝衰竭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衰竭 血浆置换 中药灌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