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接种剂对芦笋秸秆腐熟的影响
1
作者 丁能飞 刘琛 +4 位作者 郭彬 李华 傅庆林 杨承虎 陈丽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104-2107,共4页
以芦笋秸秆为堆制材料,研究了不同接种剂(CK、自制菌、EM菌、大成菌)对芦笋秸秆堆制温度、pH值、电导率(EC值)、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自制菌与大成菌可以明显加快升温速度,延长高温期时长,接种剂对发酵物... 以芦笋秸秆为堆制材料,研究了不同接种剂(CK、自制菌、EM菌、大成菌)对芦笋秸秆堆制温度、pH值、电导率(EC值)、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自制菌与大成菌可以明显加快升温速度,延长高温期时长,接种剂对发酵物的pH值与EC值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降低全碳含量,明显提高种子发芽指数,加快堆肥的腐熟进程,特别是自制菌与大成菌处理,可以使芦笋秸秆比CK提早14 d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种剂 芦笋秸秆 堆肥 腐熟
下载PDF
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
2
作者 徐君言 裘高扬 +5 位作者 刘俊丽 郭彬 李华 陈晓冬 王鸢 傅庆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7-1877,共11页
为了明确玄武岩风化及其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蒙脱石与高岭石类黏土矿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玄武岩、蒙脱石和高岭石施用下土壤颗粒结构、pH值,及速效养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有机碳和无机... 为了明确玄武岩风化及其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蒙脱石与高岭石类黏土矿物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玄武岩、蒙脱石和高岭石施用下土壤颗粒结构、pH值,及速效养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山核桃壳有机肥的处理相比,在其基础上配施玄武岩、蒙脱石或高岭石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MBC含量,降幅分别为8.7%、10.3%和9.7%;配施玄武岩的处理土壤pH值显著提高0.80,土壤DOC、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9.4%、3.6%和939.2%;配施蒙脱石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显著增加77.3%、471.7%、80.2%,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和543.2%;配施高岭石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占比显著提升了2.3百分点,土壤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和646.3%。此外,除配施玄武岩或蒙脱石的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外,配施3种矿物对土壤其他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蒙脱石、高岭石与玄武岩对土壤有机碳有固定作用,玄武岩对土壤无机碳的固定作用最强。施用蒙脱石、高岭石和玄武岩可以实现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的协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风化 黏土矿物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下载PDF
浙中水稻生长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傅庆林 陈英旭 俞劲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7-790,共4页
关键词 浙中地区 水稻 生长 施氮量 产量 营养水平
下载PDF
水稻生产的氮肥优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傅庆林 王建红 +3 位作者 丁能飞 林义成 俞劲炎 陈英旭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25-130,共6页
本文阐述了水稻氮肥优化管理模型。模型由水稻干物质积累、植株中氮素运转和分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氮肥吸收、氮肥施用曲线和分次施氮等 6个模块组成 ,其中氮肥施用躯线是在描述氮在作物—土壤系统的复杂行为基础上 ,结合Price(1979... 本文阐述了水稻氮肥优化管理模型。模型由水稻干物质积累、植株中氮素运转和分配、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氮肥吸收、氮肥施用曲线和分次施氮等 6个模块组成 ,其中氮肥施用躯线是在描述氮在作物—土壤系统的复杂行为基础上 ,结合Price(1979)规则系统数学优化 ,制定出给定氮素水平下的模拟产量或纯收入所必需的氮肥优化管理曲线 ,并根据生产实际把氮肥管理曲线转化为实际的分次间歇施氮方案。实践验证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管理 优化 模拟模型
下载PDF
氮素营养对水稻干物质和氮分配的影响及氮肥需求量(英文) 被引量:34
5
作者 傅庆林 俞劲炎 陈英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研究了氮素营养对杂交水稻 51 8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高氮肥用量显著增加了叶片干物质重。叶片干物质的分配量随着叶片氮含量的减少而减少。与干物质相比,在营养生长早期叶片氮素的分配量高,并且变化很小。... 研究了氮素营养对杂交水稻 51 8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高氮肥用量显著增加了叶片干物质重。叶片干物质的分配量随着叶片氮含量的减少而减少。与干物质相比,在营养生长早期叶片氮素的分配量高,并且变化很小。但从幼穗分化开始叶片氮素的分配量可能因叶片、茎和颖穗发育的竞争而显著减少。采用Stanford模型估计和预测了水稻氮肥的需要量,发现Stanford模型可作为我国南方水稻生产施用氮肥的一个实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干物质 氮肥需要量 Stanford模型 水稻
下载PDF
易旱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傅庆林 俞劲炎 王兆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对多熟制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表明,小麦后稻-稻(农田Ⅰ)、大麦后稻-豆(农田-Ⅱ)和油菜后稻-稻(农田-Ⅲ)复种制Ca、Mg有盈余。P、K、Fe、Mn均表现亏缺,N素有较大的浪费。N、P、K主要通过肥料输入农田生态系统,而随农产品输出系统... 对多熟制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表明,小麦后稻-稻(农田Ⅰ)、大麦后稻-豆(农田-Ⅱ)和油菜后稻-稻(农田-Ⅲ)复种制Ca、Mg有盈余。P、K、Fe、Mn均表现亏缺,N素有较大的浪费。N、P、K主要通过肥料输入农田生态系统,而随农产品输出系统外,Ca、Mg主要受水循环控制,作物残留部分中,N的残留量最大,为23—71kg·ha^(-1),Fe的残留率最高,为6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平衡 养分循环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磷肥配施石灰石粉对红壤上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傅庆林 孟赐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通过红壤上石灰石粉与磷肥配施对盆栽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均能提高土壤pH,显著增加大豆的产量,提高其养分的转运率;施石灰石粉能提高植株含钙量,却抑制了对钾的吸收,施磷肥提高植株含磷量,但降低植... 通过红壤上石灰石粉与磷肥配施对盆栽大豆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石灰石粉、钙镁磷肥均能提高土壤pH,显著增加大豆的产量,提高其养分的转运率;施石灰石粉能提高植株含钙量,却抑制了对钾的吸收,施磷肥提高植株含磷量,但降低植株含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大豆 干物质 养分转运率
下载PDF
施氮对杂交稻518的氮吸收、转化和利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傅庆林 俞劲炎 王建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74-177,共4页
1997 年在浙江省东阳市进行了氮营养对杂交水稻518 植株氮的浓度,吸收和生长影响的试验,叶片、茎和根的氮含量在有效分蘖至分蘖盛期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直至成熟。叶片和茎是贮存库的最大贡献者。在稻穗中来源于叶片、茎和根... 1997 年在浙江省东阳市进行了氮营养对杂交水稻518 植株氮的浓度,吸收和生长影响的试验,叶片、茎和根的氮含量在有效分蘖至分蘖盛期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直至成熟。叶片和茎是贮存库的最大贡献者。在稻穗中来源于叶片、茎和根的氮分别占30 % ~35 % ,17 % ~38 % 和6 % ~20 % 。稻穗中的氮占总氮量的58 % ~60 % 。稻株对氮的吸收一直延续到成熟,在分蘖盛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氮的吸收率分别为1 .33 ~8 .17 ,1 .52 ~6 .03 和0 .05 ~1 .02 kg·hm - 2·d -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浓度 吸收 固定 转移 杂交水稻
下载PDF
黄腐酸对油菜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傅庆林 孟赐福 吴益伟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9-31,共3页
在开花期,用0、50、100和200mg/kg黄腐酸溶液喷洒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结果表明,黄腐酸能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电导率,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其水分饱和亏缺,从而增强了油菜... 在开花期,用0、50、100和200mg/kg黄腐酸溶液喷洒白菜型油菜(BrassicaCampestris),结果表明,黄腐酸能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电导率,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其水分饱和亏缺,从而增强了油菜抗旱能力.喷洒黄腐酸还显著提高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黄腐酸 叶绿素 产量
下载PDF
低丘红壤地区几种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 被引量:4
10
作者 傅庆林 罗永进 柴锡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15,共5页
低丘红壤地区几种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傅庆林,罗永进(浙江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杭州310021)柴锡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3)EcologicalEffectsandEconomicBenc... 低丘红壤地区几种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傅庆林,罗永进(浙江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杭州310021)柴锡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3)EcologicalEffectsandEconomicBencfitoftheComplex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 农林复合系统 生态经济效益 红壤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主要稻作制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 被引量:3
11
作者 傅庆林 孟赐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3-56,34,共5页
中国亚热带主要稻作制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傅庆林,孟赐福(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杭州310021)NutrientBalanceinFarmlaudEcosystemUnderMajorRice-BasedCroppi... 中国亚热带主要稻作制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傅庆林,孟赐福(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杭州310021)NutrientBalanceinFarmlaudEcosystemUnderMajorRice-BasedCroppingSystemsinSub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平衡 耕作制度 稻田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傅庆林 孟赐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9-92,共4页
低丘红壤区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以“农林果”复合系统为特点,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本试验是在浙江省红壤区兰溪市上华茶场进行的,其农业生态系统在浙江、江西和湖南三省红壤区均具有典型性。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低丘红壤区
下载PDF
低丘红壤地区人工植被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傅庆林 罗永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89-92,共4页
研究表明,低丘红壤地区岗顶人工植被,在保持水土、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经济效益方面植树造林模式优于种植草被;坡地人工植被的生态效益防护林—桔园模式优于无防护林桔园模式。杉木是低丘红壤地区人工植被建造的优良树种。防护林带的... 研究表明,低丘红壤地区岗顶人工植被,在保持水土、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经济效益方面植树造林模式优于种植草被;坡地人工植被的生态效益防护林—桔园模式优于无防护林桔园模式。杉木是低丘红壤地区人工植被建造的优良树种。防护林带的防护效果与林带走向、高度和树种搭配有关,主林带与风害方向垂直,林带树木越高以及针叶阔叶树种混交的林带防护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造林 防护林带 红壤
下载PDF
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恢复及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庆林 罗永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85-88,共4页
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演替和恢复可分草本植物为主的初级阶段、灌木植物为主的次级阶段和乔木植物为主的顶极阶段。植被恢复进程,人工植被8~9年后就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自然植被8~9年仍处于次级阶段。人工植被显著比自然植被恢复快... 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演替和恢复可分草本植物为主的初级阶段、灌木植物为主的次级阶段和乔木植物为主的顶极阶段。植被恢复进程,人工植被8~9年后就达到演替的顶极阶段,自然植被8~9年仍处于次级阶段。人工植被显著比自然植被恢复快。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恢复不仅有利于保持水土,降低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能调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人工植被 自然植被 生态效应 红壤
下载PDF
GIS在浙江省海涂农业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傅庆林 王建红 董炳荣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以上虞海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探讨建立农业资源专题信息库。在PC微机上,利用GIS的ARC/INFO、MAP/INFO和FoxPro等主要软件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处理、编辑和传输,... 以上虞海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探讨建立农业资源专题信息库。在PC微机上,利用GIS的ARC/INFO、MAP/INFO和FoxPro等主要软件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处理、编辑和传输,用数据字典描述信息项,建立海涂农业资源的专题信息数据库和专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涂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农业资源管理 GIS
下载PDF
粮(草)、猪、鱼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庆林 罗永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粮(草)、猪、鱼系统是近年来红壤地区发展较快的农牧渔结合的生产系统,农田种粮、草,牧草、饲料喂猪,猪粪、牧草喂鱼,形成粮(草)—猪—鱼食物链体系。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1,2,4〕。但是... 粮(草)、猪、鱼系统是近年来红壤地区发展较快的农牧渔结合的生产系统,农田种粮、草,牧草、饲料喂猪,猪粪、牧草喂鱼,形成粮(草)—猪—鱼食物链体系。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化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1,2,4〕。但是对粮(草)—猪—鱼食物链体系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循环 转化率 经济效益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低丘红壤人工杉木林养分循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傅庆林 罗永进 柴锡周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93-96,共4页
在低丘红壤9年生人工杉木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流量和库存量均为Ca最大,P最小。系统N、P、K、Ca和Mg的输入与输出平衡都表现有盈余,其盈余量大小顺序为N>Ca>K>P>Mg。在系统的林分中养分循环速率P最高,N最低,... 在低丘红壤9年生人工杉木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流量和库存量均为Ca最大,P最小。系统N、P、K、Ca和Mg的输入与输出平衡都表现有盈余,其盈余量大小顺序为N>Ca>K>P>Mg。在系统的林分中养分循环速率P最高,N最低,分别为10.3%和2.6%,因而P的周转期最短,N的周转期最长,分别为9.7年和38.5年;而土壤库中养分循环速率最高是N(3.1%),最低是Mg(0.6%),相应的周转期分别为32.3年和166.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养分循环 人工林 红壤
下载PDF
不同复种制农田生态功能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傅庆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我省优越的光热水条件,扩大复种指数,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省水田普遍是以“冬作双季稻”为主的“两水一旱”一年三熟制,粮食产量虽然比较高,但是生产成木高,投资效益低;同时有的地区长期为“两水一早”耕作制,降低... 利用我省优越的光热水条件,扩大复种指数,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省水田普遍是以“冬作双季稻”为主的“两水一旱”一年三熟制,粮食产量虽然比较高,但是生产成木高,投资效益低;同时有的地区长期为“两水一早”耕作制,降低了土壤肥力,已成为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此,我们进行了不同复种方式下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经济效益及其土壤肥力的研究,以探讨如何建立稳定高产的农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制 农田生态功能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稻麦轮作对滨海盐土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傅庆林 朱芸 +4 位作者 郭彬 刘琛 林义成 裘高扬 李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135-1138,共4页
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滨海盐土资源对推动盐渍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浙江省滨海盐土地区5种土壤质地和2种土地利用方式,采集0~20 cm土层土样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以期揭示浙江省滨海盐土稻麦轮作土壤肥力特征。... 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滨海盐土资源对推动盐渍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浙江省滨海盐土地区5种土壤质地和2种土地利用方式,采集0~20 cm土层土样进行物理化学性质分析,以期揭示浙江省滨海盐土稻麦轮作土壤肥力特征。结果表明,滨海盐土土壤pH在7.80~8.64,且土壤pH荒地高于稻田,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质地对土壤pH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土壤电导率(EC)稻田显著低于荒地,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EC均有极显著影响;土壤的有机碳含量荒地低于稻田,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均有极显著影响。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稻田明显高于荒地,但土壤速效钾含量稻田明显低于荒地,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有极显著影响。因此,合理稻麦轮作是滨海盐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滨海盐土 PH 土壤电导率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浙江省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傅庆林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7-13,共7页
浙江省区域农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稻田土壤管理、低丘红壤的综合改良及滨海涂地的综合治理与利用。在河谷地区改造了中低产田 ,提出了高产稻田管理技术 ,194 9年以来共改造中低产田 (地 ) 2 7.4万hm2 ,在实现耕地动态平... 浙江省区域农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稻田土壤管理、低丘红壤的综合改良及滨海涂地的综合治理与利用。在河谷地区改造了中低产田 ,提出了高产稻田管理技术 ,194 9年以来共改造中低产田 (地 ) 2 7.4万hm2 ,在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红壤地区研究红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实现了粮、经、果、茶等持续增产 ;在海涂 (滨海盐渍土 )地区对新围海涂进行综合治理 ,实现了果、蔬、棉和水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浙江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适宜 ,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农业发展优势突出 ,今后 5年中 ,浙江省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应着重围绕区域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管理 ,研究季节性干旱防御技术 ,实现农业高效生产 ;围绕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研究区域农业持续发展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信息化 浙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