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邹波 钟思彦 +6 位作者 林锦波 余元善 傅曼琴 卓晓群 李俊 卜智斌 徐玉娟 《中国果菜》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黄皮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优稀水果,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黄酮类物质是黄皮果实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关于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为零散,结论缺乏系统性。本文全面综述了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 黄皮是我国华南地区特色优稀水果,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黄酮类物质是黄皮果实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关于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较为零散,结论缺乏系统性。本文全面综述了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提取方法,系统阐述了其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增强认知、抗炎、降糖和抑制黑色素生成等功效及作用机制,以期为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科学研究、黄皮产品的开发和品牌创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 提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黑曲霉转化橙皮苷制备橙皮素的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2
作者 陈玉婷 刘昊澄 +4 位作者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傅曼琴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5-73,共9页
该研究采用微生物转化法,以橙皮苷为底物,利用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CP-2)进行定向生物转化制备橙皮素,通过对黑曲霉菌种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恒温摇床转速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选择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三个重... 该研究采用微生物转化法,以橙皮苷为底物,利用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CP-2)进行定向生物转化制备橙皮素,通过对黑曲霉菌种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恒温摇床转速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选择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以探究出最适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Aspergillus niger CP-2生物转化的产物鉴定,确定为橙皮素,最终确定的最佳工艺为:黑曲霉接种量为10%、pH值为7.5、橙皮苷底物浓度为1.0 mmol/L、反应温度为37℃、恒温摇床转速为200 r/min。在此反应体系下反应24 h后,得到的橙皮素产率为63.90%;此外,转化产物橙皮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H_(2)O_(2)损伤HCK-8细胞的保护能力均高于转化底物橙皮苷,因此,黑曲霉的生物转化技术可为柑橘属副产物活性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橙皮素 橙皮苷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雯雯 韦婉 +3 位作者 陈岩 赵洁 傅曼琴 王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8,共10页
陈皮是药食同源佳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然而,市场上陈皮产地虚标、品种假冒和陈化时间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亟需建立有效的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技术以保障陈皮质量安全和品质。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光谱、DNA分析... 陈皮是药食同源佳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然而,市场上陈皮产地虚标、品种假冒和陈化时间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亟需建立有效的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技术以保障陈皮质量安全和品质。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光谱、DNA分析、元素分析、智能感官等技术在陈皮产地溯源和品种、采收期及陈化时间鉴别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产地溯源 鉴伪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葡萄牙棒孢酵母转化对陈皮提取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华 徐玉娟 +6 位作者 欧国良 钟楚敏 余元善 温靖 李璐 辜青青 傅曼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35,共11页
以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 CP-1,CP-1)为转化菌株,研究其对陈皮乙醇提取物总酚、总黄酮、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DPPH法、ABTS法、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 以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 CP-1,CP-1)为转化菌株,研究其对陈皮乙醇提取物总酚、总黄酮、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含量,DPPH法、ABTS法、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法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测量抗氧化活性,正交试验设计优化CP-1对橙皮苷的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陈皮乙醇提取物经CP-1转化24 h之后,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升高42.22%、9.46%;随着转化时间的延长,橙皮素含量升高7.52倍;柚皮素和橙皮素-7-O-葡萄糖苷含量在8 h达到最大值,之后便逐渐降低;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均逐渐降低,分别降低85.10%、88.86%、72.13%和81.82%。CP-1可将芸香柚皮苷、橙皮苷分别转化为柚皮素-7-O-葡萄糖苷和柚皮素、橙皮素-7-O-葡萄糖苷和橙皮素。参与转化的α-L-鼠李糖苷酶和β-D-葡萄糖苷酶主要存在于细胞内酶和细胞碎片中。CP-1亦可增强陈皮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DPPH值、ABTS值和FRAP值分别提高20.66%、9.73%和9.84%,而ORAC值降低3.30%。以橙皮苷为底物建立CP-1的转化工艺,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6.5,菌液浓度4.9×10^(9) CFU/mL,橙皮苷浓度2.5 mmol/L。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微生物转化柑橘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柑橘皮渣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牙棒孢酵母 陈皮乙醇提取物 黄酮类化合物 α-L-鼠李糖苷酶 β-D-葡萄糖苷酶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不同配比陈皮-蜜橘皮茶汤品质分析
5
作者 李晓华 徐玉娟 +4 位作者 刘雯雯 余元善 温靖 辜青青 傅曼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169,共11页
为了解陈皮、蜜橘皮以及两者不同配比合煎所得茶汤的汤色、风味感官以及活性成分等品质变化规律,以10年新会陈皮、温州蜜橘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汤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 为了解陈皮、蜜橘皮以及两者不同配比合煎所得茶汤的汤色、风味感官以及活性成分等品质变化规律,以10年新会陈皮、温州蜜橘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汤中的主要黄酮类化合物,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陈皮茶汤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总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DPPH法、ABTS法、FRAP法)均显著高于蜜橘皮茶汤,而蜜橘皮茶汤的橙皮苷和香蜂草苷含量显著高于陈皮茶汤;陈皮茶汤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4-萜品醇、百里醌等,蜜橘皮茶汤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1 R,5 R)-rel-香芹醇、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芳樟醇等;陈皮-蜜橘皮的不同质量比(5∶5、3∶7、2∶8、1∶9)茶汤中,随着陈皮比例的下降,除橙皮苷和香蜂草苷含量之外,其余相应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随之降低,其中5∶5能够全面地凸显两者的优点。该研究明确了新会陈皮、温州蜜橘皮以及两者不同配比茶汤的品质变化规律,为陈皮、蜜橘皮的综合利用及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会陈皮 温州蜜橘皮 茶汤 黄酮类化合物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湿度对广陈皮色泽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6
作者 李梦涵 陈玉婷 +6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邹波 刘昊澄 徐玉娟 傅曼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06-2020,共15页
【目的】探究不同温湿度对广陈皮水分、色泽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广陈皮的科学储藏和综合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2年广陈皮为研究对象,在高温高湿(35℃、85%)环境下处理5 d,然后在低温低湿(20℃、55%)环境下处理5 d,2种... 【目的】探究不同温湿度对广陈皮水分、色泽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广陈皮的科学储藏和综合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2年广陈皮为研究对象,在高温高湿(35℃、85%)环境下处理5 d,然后在低温低湿(20℃、55%)环境下处理5 d,2种环境下交替处理180 d,以室温条件(25℃、65%)为对照组,通过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分析其水分变化,通过色度值和褐变度分析其色泽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温高湿—低温低湿交替处理30~180 d的处理组广陈皮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显著提高(P<0.05,下同),正面的总色差值(ΔE*)极显著提高(P<0.01,下同),90~180 d褐变度显著增加。对照组和处理组共检测出8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28种、醛类14种、酯类12种、醇类14种、烷烃类1种、酮类5种、酚类2种和酸类4种。烯烃类和酯类化合物是广陈皮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34.14%~57.18%和27.43%~46.62%,2组广陈皮中均以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相对含量最高,D-柠檬烯次之。处理180 d时,处理组的酯类和酸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醛类和酚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在处理组中相对含量(42.31%)高于对照组(36.49%),D-柠檬烯在处理组中相对含量(16.91%)低于对照组(18.80%)。肉豆蔻酸和γ-丝氨酸只在对照组中检出,亚油酸只在处理组中检出。【结论】高温高湿—低温低湿交替处理对广陈皮水分、色泽和挥发性成分影响显著,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ΔE*显著提高,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显著变化,在广陈皮实际仓储中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陈皮 温湿度 水分 色泽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品种黄皮果实营养成分及加工特性评价
7
作者 钟思彦 邹波 +5 位作者 林锦波 傅曼琴 吴继军 余元善 陈晓维 徐玉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3-263,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黄皮果实综合品质的差异及加工特性,以七种黄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果实的物理性状、化学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七种黄皮(‘冰糖黄皮’‘鸡心黄皮’‘金黄皮’‘贵妃3号’‘白蜜黄皮’‘华南1... 为研究不同品种黄皮果实综合品质的差异及加工特性,以七种黄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果实的物理性状、化学组成和抗氧化能力,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七种黄皮(‘冰糖黄皮’‘鸡心黄皮’‘金黄皮’‘贵妃3号’‘白蜜黄皮’‘华南1号’‘无核黄皮’)进行加工特性评价和归类。结果表明:七种黄皮的出浆率、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分别介于50.51%~60.71%、18.93~48.91 mg/g和8.13~14.00 mg/g,其中,‘冰糖黄皮’出浆率最高,‘白蜜黄皮’可溶性糖含量最高,‘鸡心黄皮’有机酸含量最高;果皮总酚、果肉总酚、果皮总黄酮和果肉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2446.4~4045.5 mg/kg DW、763.7~118.2 mg/kg、234.1~678.7 mg/kg DW和96.8~143.4 mg/kg,其中‘贵妃3号’果皮果肉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鉴定出黄皮中9种酚类化合物,其中芦丁含量最高。将黄皮营养及加工特性的2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皮的品质可以用4个主成分表达(累计贡献率达到87.51%),其中‘贵妃3号’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冰糖黄皮’得分最低。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整体而言,‘贵妃3号’和‘无核黄皮’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但是可溶性糖含量比较少,适合功能成分提取;‘冰糖黄皮’和‘白蜜黄皮’可溶性糖含量高,有机酸含量少,口味酸甜适中,适合鲜食;‘金黄皮’‘华南1号’和‘鸡心黄皮’有机酸含量高,更适合加工成食品配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果实品质 抗氧化 主成分分析(PCA)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贮藏方式陈皮品质及香气差异分析
8
作者 陈霖虹 傅曼琴 +5 位作者 徐玉娟 温靖 余元善 吴继军 程丽娜 肖更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16-324,I0006,I0007,共11页
为探究不同贮藏方式陈皮品质及香气的差异,选用标准干仓与自然陈化贮藏条件下0~9年陈皮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其色差、类胡萝卜素、总酚、总黄酮、抗氧化活性、... 为探究不同贮藏方式陈皮品质及香气的差异,选用标准干仓与自然陈化贮藏条件下0~9年陈皮为研究对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其色差、类胡萝卜素、总酚、总黄酮、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自然陈化陈皮相比,标准干仓陈皮色差值的变化趋势更小,对于类胡萝卜素的保留效果更好;总酚、总黄酮、抗氧化活性、香蜂草苷、川陈皮素和橘皮素含量在陈化过程中均呈现上升趋势,而橙皮苷含量下降,标准干仓贮藏条件下陈皮特征性成分增加率更高而下降率更低。2种贮藏方式陈皮中共检测出55种共有香气成分,以烯烃类、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自然陈化陈皮中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标准干仓陈皮,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能较好区分2种陈皮;其中13种差异香气物质可用于陈皮贮藏方式的区分。该研究分析比较2种不同贮藏方式陈皮的差异,为阐明2种陈皮品质及香气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干仓陈皮 自然陈化陈皮 黄酮类化合物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品种南瓜品质和挥发性成分分析
9
作者 陈霖虹 傅曼琴 +4 位作者 陆胜勇 李璐 钟玉娟 李俊星 肖更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233,共11页
以5个品种南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理化性状、营养成分、总酚及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成分间的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了南瓜9个主要品质性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南瓜果实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 以5个品种南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理化性状、营养成分、总酚及抗氧化活性和挥发性成分间的差异。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了南瓜9个主要品质性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南瓜果实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5种南瓜的干物质、肌醇、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介于36.95%~50.91%、1.48~17.02 mg/g和2.17~15.26 mg/100 g,均表现为香缘早最高,221-09最低;香缘早的pH(7.95)和蔗糖含量最高(52.04 mg/g)、总酸含量最低(7.54 mg/kg),而黑小宝pH(7.26)和蔗糖最低(20.17 mg/g)、总酸最高为29.75 mg/kg;淀粉含量介于1.06%~3.65%,表现为221-09最高而黑小宝最低;果糖、葡萄糖含量分别介于21.39~57.97 mg/g和15.74~39.51 mg/g,均为221-09最高而香缘早最低;总酚含量、DPPH值和ABTS值分别介于2.44~3.00 mg GAE/g、0.15~0.33 mg TE/g和0.09~0.25 mg TE/g之间,均为221-09含量最高而香缘1号最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香缘早位列第一,其次为221-09,综合品质优。5种南瓜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成分,PCA分析发现香缘早香气成分最丰富且与其余品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对香气活度值大于1的风味成分有1-辛烯-3醇、芳樟醇、2-甲基-2-丁醛、己醛、青叶醛、壬醛、反式-2-壬醛、3,5-辛二烯-2-酮、β-紫罗酮,确定其为关键香气成分。本研究结果可为南瓜优良育种、品质评价、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品质 挥发性成分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镉对广蜜二号南瓜幼苗生长与镉累积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孟琦涛 徐颖超 +4 位作者 朱吉童 曾霖根 傅曼琴 聂呈荣 钟玉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7,共8页
镉(Cd)是一种毒性强且分布广的重金属污染物,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而且危害人类健康。为了更好地了解Cd在南瓜中的迁移规律,深入探究Cd对植物的毒害机制和植物的防御反应,将广蜜二号南瓜在4种不同质量浓度(1、3、5、7 mg·L^(-1))... 镉(Cd)是一种毒性强且分布广的重金属污染物,不仅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而且危害人类健康。为了更好地了解Cd在南瓜中的迁移规律,深入探究Cd对植物的毒害机制和植物的防御反应,将广蜜二号南瓜在4种不同质量浓度(1、3、5、7 mg·L^(-1))的Cd SO_(4)·8H_(2)O溶液中培养28 d,对其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Cd吸收转运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d质量浓度升高,Cd积累量表现为根部高于茎和叶,Cd胁迫提高了广蜜二号南瓜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当溶液中Cd质量浓度较低(1 mg·L^(-1))时,Cd对广蜜二号南瓜幼苗生长无抑制作用,而当溶液中Cd质量浓度≥3 mg·L^(-1)时,对南瓜幼苗的生长抑制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蜜二号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栀子黄色素的纯化、理化特性及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丽琴 徐玉娟 +6 位作者 吴继军 刘昊澄 余元善 林羡 傅曼琴 彭健 温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9-196,共8页
以脱壳栀子果实为原料,采用X-5大孔树脂分离制备栀子黄色素,测定了纯化前后栀子黄色素色价及抗氧化活性,并探讨了温度、光照、金属离子以及pH值对纯化前后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样质量浓度为2.00 mg/mL、上样流速为1.50... 以脱壳栀子果实为原料,采用X-5大孔树脂分离制备栀子黄色素,测定了纯化前后栀子黄色素色价及抗氧化活性,并探讨了温度、光照、金属离子以及pH值对纯化前后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样质量浓度为2.00 mg/mL、上样流速为1.50 mL/min、乙醇体积分数为80%、洗脱流速为3.00 mL/min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色价由48.51增加到243.43,提高了4.07倍。DPPH自由基、铁离子还原、ABTS阳离子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12.77、6.73、21.66倍。此外,与纯化前栀子黄色素相比较,纯化后栀子黄色素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纯化前后栀子黄色素对高温、紫外光、Fe^(3+)、强酸强碱环境均呈现较差的稳定性。该研究可为栀子黄色素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保健食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X-5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抗氧化 金属离子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茶枝柑果实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玉婷 傅曼琴 +3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徐玉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1-258,共8页
为了解茶枝柑果实在不同生长期的理化性状及其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不同生长时期(2021.7.20—2021.12.20)茶枝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枝柑果皮、果渣、果汁中主要黄酮化合物、果汁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 为了解茶枝柑果实在不同生长期的理化性状及其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以不同生长时期(2021.7.20—2021.12.20)茶枝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枝柑果皮、果渣、果汁中主要黄酮化合物、果汁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从7月份到12月份,茶枝柑果实的单果重、果汁pH值、果皮率、糖酸比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均逐步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果汁柠檬酸含量显著下降,从46.53 mg/mL下降至9.84 mg/mL;果糖、葡萄糖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蔗糖含量则增加了97.15 mg/mL;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依次为果皮>果渣>果汁,果皮总酚的含量从0.33 mg GAE/g DW下降至0.14 mg GAE/g DW,橙皮苷、橘皮素、甜橙黄酮、川陈皮素4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显著下降;果皮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值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31.13%、49.27%。该研究明确了茶枝柑果实不同生长时期的果实品质特性,为茶枝柑果实的综合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枝柑 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机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植物基纳米纤维素Pickering乳液在递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靖 张炜 +6 位作者 徐玉娟 吴继军 赖慧宁 傅曼琴 刘昊澄 刘海洋 赵振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4-574,共11页
许多生物活性成分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而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和功效。植物基纳米纤维素颗粒以其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在新型Pickering乳液的配方中表现出优异性能,且能作为包封和递送体系提高生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 许多生物活性成分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而降低了其生物利用度和功效。植物基纳米纤维素颗粒以其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在新型Pickering乳液的配方中表现出优异性能,且能作为包封和递送体系提高生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文章归纳总结了植物基纳米纤维素来源、分类和常用的制备方法,纳米纤维素稳定的食品级Pickering乳液类型及其作为递送体系对生物活性成分的包封和控制释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纳米纤维素乳液在食品基质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今后需进一步完善纳米纤维素在体内的毒性研究,利用体内模型深入探讨纳米纤维素对结肠微生物区系和整体肠道健康的影响,开展纳米纤维素乳液对生物活性成分的释放机制,以及功能性乳液与真实食物系统的相容性和功效等理论与应用研究,为纤维素资源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 纳米纤维素 Pickering乳液 生物活性成分 递送体系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的冬瓜瓤化学成分分析
14
作者 陆胜勇 傅曼琴 +4 位作者 徐玉娟 谢大森 余元善 温靖 肖更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07-314,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代谢组学技术对冬瓜瓤的代谢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分析和描述冬瓜瓤的代谢物组成和丰度的信息。通过测定冬瓜皮、肉、瓤和籽4个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及抗氧化能力发现,冬瓜瓤的总黄酮含量仅次于冬瓜肉,总...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广泛代谢组学技术对冬瓜瓤的代谢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分析和描述冬瓜瓤的代谢物组成和丰度的信息。通过测定冬瓜皮、肉、瓤和籽4个部位的总黄酮、总酚及抗氧化能力发现,冬瓜瓤的总黄酮含量仅次于冬瓜肉,总酚含量则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因此,该研究选取冬瓜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冬瓜瓤中共分离鉴定出代谢物825个,初生代谢物451个(59.01%),次生代谢物374个(40.99%),其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14个,21.41%)、脂质(123个,13.28%)、有机酸(74个,10.82%)、糖及醇类(58个,6.68%)、核苷酸及其衍生物(62个,5.62%)、维生素(20个,1.22%)、酚酸类(161个,21.10%)、生物碱(57个,7.84%)、黄酮(92个,7.36%)、木脂素和香豆素(51个,3.63%)、萜类(13个,1.06%)。冬瓜瓤各类代谢物种类丰富,富集程度高,还具有显著的营养功能、活性作用及药效,其中相对含量≥0.5%的代谢物对冬瓜副产物营养和活性有重要贡献,该研究结果为冬瓜瓤副产物精深加工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瓤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化学成分 营养物质 功能活性
下载PDF
真空浓缩偶联液氮喷雾速冻对荔枝浓缩汁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柳杰 程丽娜 +5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李璐 邹波 傅曼琴 徐玉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16-226,共11页
为在长期冻藏前获得优质荔枝浓缩汁,实验采用真空浓缩(vacuum concentration,VC)联合液氮喷雾速冻(liquid nitrogen freezing,NF),探索不同温度组合浓缩(0.05 MPa,VC_(35、45、55、65℃))-速冻(NF_(-30、-50、-70、-90℃))处理(G_(1~16)... 为在长期冻藏前获得优质荔枝浓缩汁,实验采用真空浓缩(vacuum concentration,VC)联合液氮喷雾速冻(liquid nitrogen freezing,NF),探索不同温度组合浓缩(0.05 MPa,VC_(35、45、55、65℃))-速冻(NF_(-30、-50、-70、-90℃))处理(G_(1~16)组)对浓缩汁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组的浓缩汁品质差异显著,VC_(35℃)-NF_(-70℃)(G_(3))、VC_(45℃)-NF_(-70℃)(G_(7))、VC_(55℃)-NF_(-90℃)(G_(12))在品质保护上表现出优势。G_(3)处理组色泽最接近原汁、可溶性糖的保护效果最好,G_(7)处理组对浓缩汁抗氧化能力和维生素C保留效果最佳,G_(12)处理组总酚含量最高,总酚含量G_(12)较G_(3)、G_(7)分别显著提高110.02%、36.34%;而总糖含量G_(12)较G_(3)只降低11.37%,除了与G_(8)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抗氧化能力G_(12)较G_(7)只降低9.73%,较G_(3)显著提高48.82%;维生素C含量G_(12)较G_(3)、G_(7)分别降低8.20%、89.54%;粒径值G_(12)与G_(3)无显著性差异,较G_(7)显著提高54.46%;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G_(12)和G_(3)处理组分别在保护荔枝汁的理化和风味品质方面各有优势。综上,浓缩和速冻温度对荔枝浓缩汁品质影响显著,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浓缩汁 真空浓缩 液氮喷雾速冻 品质 风味
下载PDF
冬瓜桑椹馅料配方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16
作者 陆胜勇 傅曼琴 +4 位作者 余元善 温靖 彭健 林羡 肖更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1-270,共10页
以冬瓜、桑椹、白砂糖、花生油等为原料制作低脂低糖冬瓜桑椹果蔬馅料。该文探究了桑椹果浆、白砂糖粉和玉米淀粉液的添加量对馅料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测定硬度、胶黏度和咀嚼度等TPA(Textur... 以冬瓜、桑椹、白砂糖、花生油等为原料制作低脂低糖冬瓜桑椹果蔬馅料。该文探究了桑椹果浆、白砂糖粉和玉米淀粉液的添加量对馅料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测定硬度、胶黏度和咀嚼度等TPA(Texture Profile Analysis)参数确认最佳配方。以冬瓜质量100.0%浆计,单因素试验中,桑椹、白砂糖、玉米淀粉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30%、6%和2%时,馅料的感官评分最高;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最佳配方为:花生油2.5 wt%、桑椹30.0 wt%、白砂糖6.0 wt%、玉米淀粉溶液1.5 wt%。所得冬瓜桑椹馅料色泽油光滑亮、紧致、有桑椹和冬瓜的特有气味、酸甜适中、口感细腻、软硬适中;馅料中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分别46.22 wt%、30.07 wt%,水分和脂肪含量分别为39.48 wt%、1.04 wt%。有机酸总含量为1.87 g/kg,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酒石酸703.40 mg/kg、苹果酸453.34 mg/kg和丙醇二酸418.55 mg/kg,花青素含量为2.89 mg/g,兼具冬瓜和桑椹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正己醛、正辛醛和柠檬烯,相对含量分别为8.06%、4.13%和1.58%。在室温条件下(25℃)冬瓜桑椹馅料保质期为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 桑椹 果蔬馅料 TPA参数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GWAS在葫芦科作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徐颖超 陆森 +8 位作者 张思程 孟琦涛 林惠境 薛舒丹 刘洪标 郭汉权 傅曼琴 宋东光 钟玉娟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2期23-33,共11页
为推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在葫芦科瓜类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关键遗传变异位点精准挖掘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GWAS的原理和统计模型,归纳了GWAS在鉴定群体中的遗传变异位点、解析植物代谢机制,并对其在实... 为推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在葫芦科瓜类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关键遗传变异位点精准挖掘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GWAS的原理和统计模型,归纳了GWAS在鉴定群体中的遗传变异位点、解析植物代谢机制,并对其在实施精准遗传改良策略中体现出的优势进行了概述,系统梳理了GWAS在西瓜、甜瓜、黄瓜、南瓜等主要葫芦科瓜类作物遗传改良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同时对葫芦科作物育种研究中的多组学联合分析和数据库构建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葫芦科作物的遗传改良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WAS 葫芦科 农艺性状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改良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冬瓜外观及内在品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薛舒丹 万小童 +5 位作者 钟玉娟 吴玉娟 陆森 刘展舒 傅曼琴 谢大森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8期52-60,共9页
探究GA3、ABA和6-BA三种植物激素对冬瓜果实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冬瓜(B481)为试材,测得外源喷施激素后冬瓜果实外观、风味、营养品质的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ABA处理后冬瓜果长及果粗显著减少,且与冬瓜果型相关... 探究GA3、ABA和6-BA三种植物激素对冬瓜果实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冬瓜(B481)为试材,测得外源喷施激素后冬瓜果实外观、风味、营养品质的变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ABA处理后冬瓜果长及果粗显著减少,且与冬瓜果型相关的生长素响应基因BhSAUR的表达显著下调;GA3处理后冬瓜果实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且糖代谢通路中碱性α-半乳糖苷酶BhAGA1与BhAGA2、酸性转化酶BhSAI1及蔗糖合成酶BhSUS2的表达显著上调、蔗糖合成酶BhSUS4及蔗糖磷酸合成酶BhSPS1的表达显著下调;GA3、ABA、6-BA分别处理后冬瓜果实中AsA含量均显著降低,且冬瓜抗坏血酸代谢通路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BhDHAR2的表达显著上调。综上,植物激素通过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影响冬瓜果长、单糖、蔗糖、抗坏血酸。这为激素改善冬瓜果实品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激素 冬瓜 外观品质 风味品质 营养品质 相关基因表达
下载PDF
改进型Clevenger装置提取柠檬果皮精油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傅曼琴 肖更生 +3 位作者 陈于陇 吴继军 徐玉娟 陈卫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研究Clevenger装置改进前后对尤力克柠檬精油提取率和精油成分的影响;采用改进型Clevenger装置分别提取了青柠、尤力克、艾伦尤力克、费米耐劳、无籽里斯本5个不同柠檬品种的果皮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 研究Clevenger装置改进前后对尤力克柠檬精油提取率和精油成分的影响;采用改进型Clevenger装置分别提取了青柠、尤力克、艾伦尤力克、费米耐劳、无籽里斯本5个不同柠檬品种的果皮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得到不同品种的柠檬果皮精油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Clevenger装置改进后尤力克柠檬精油的提取率增加了63.37%,且对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无显著影响;5个柠檬品种中分别检测到51、50、41、43种和4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烃类、醇类、醛类、酯类以及少量的酸类和酮类。烯烃类物质是各个品种精油成分中最主要的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β-蒎烯、γ-松油烯次之。品种间差异较大,除了含有32个共有成分之外,每个品种都存在自身特有的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陈皮表面微生物及其转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傅曼琴 陈玉婷 +3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徐玉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2-291,共10页
陈皮是传统中药材,药食两用,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富含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微量元素等。其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 陈皮是传统中药材,药食两用,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富含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微量元素等。其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和保健品等诸多领域。但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差、生物利用率低,限制其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转化黄酮以及其他活性物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已有报道对陈皮的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生物活性,以及陈皮中微生物及其转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研究综述了陈皮表面微生物及其转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为微生物转化陈皮活性黄酮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黄酮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