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徐云 颜灵芝 +8 位作者 施晓兰 姚颖 王攀峰 颜霜 孟佳佳 季楠 马骁 傅琤琤 吴德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流行高峰期间COVID-19的发生率,重点收集了27例MM合并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调研116例MM患者,中位年龄69(38,86)岁,87例(75.0%)患者在流行高峰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轻型12例(13.8%)、中型49例(56.3%)、重型20例(23.0%)、危重型6例(6.9%),合并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为4.6%(4/87)。住院的27例患者中,男性16例(59.3%)。MM合并COVID-19初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6例(96.3%)、乏力20例(74.1%)、胸闷17例(63.1%)、咽痛17例(63.1%)、发热11例(40.7%)和头痛6例(22.2%)。27例患者合并的COVID-19均为中-危重型。感染新冠病毒后MM患者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而IL-6、CRP和D-二聚体则明显升高(P<0.05)。重/危重型较中型患者的淋巴细胞及血Na+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而D-二聚体、IL-6、LDH及CRP则升高(P<0.05)。MM合并COVID-19后患者的病毒抗体转阳中位天数为14(11,19)d,其中IgM抗体滴度中位数为3.25(2.06,4.69)S/CO,IgG抗体滴度中位数为6.41(2.06,9.50)S/CO。27例患者中新冠病毒抗原/核酸转阴的中位天数为22(16,30)d。25例(92.6%)好转出院,中位住院天数为20(11,33)d。结论MM合并COVID-19较2020年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病毒清除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RS/ICANS反应的ASTCT共识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傅琤琤 王如菊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82-1986,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评为2017年最大的研究突破,现正迅速成为治疗血液学恶性肿瘤最有前途的一项新疗法,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等,有时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的多中心试验...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评为2017年最大的研究突破,现正迅速成为治疗血液学恶性肿瘤最有前途的一项新疗法,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等,有时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死亡。在不同的多中心试验报告中,以上毒性事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是对毒性的评估和分级在不同的临床试验和机构间存在很大差异。2018年发布的ASTCT共识提出了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神经毒性的分级,本文就该共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相关工作的开展及安全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神经毒性 CAR-T细胞疗法 免疫效应细胞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傅琤琤 马骁 吴德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干扰素-Α 信号传导抑制剂571 造血干细胞移植 CMC 化疗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难治性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观察(附7例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傅琤琤 吴德沛 +4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苗瞄 唐晓文 马骁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索雷帕霉素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雷帕霉素代替前期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例。结果1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4例明显改善,2例病情稳定。其中5例患者最终减停激素,5例患者慢性移植... 目的探索雷帕霉素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雷帕霉素代替前期基础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例。结果1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4例明显改善,2例病情稳定。其中5例患者最终减停激素,5例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持续好转并无病存活,2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结论雷帕霉素治疗方案及该药物剂量对患者较为安全,且观察到非常好的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傅琤琤 陈子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3-306,共4页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特点 ,并与正常骨髓和急性白血病骨髓进行比较 ,用PCR ELISA法对 2 0例正常骨髓、2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 32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半... 为了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特点 ,并与正常骨髓和急性白血病骨髓进行比较 ,用PCR ELISA法对 2 0例正常骨髓、2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 32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半定量检测。结果发现 :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表达范围 0 - 0 .30U ,平均 (0 .11± 0 .0 8)U ,其中仅有 3例阳性。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表达范围 0 - 0 .96U ,平均 (0 .4 2± 0 .2 6 )U ,阳性率 78.1%,与正常骨髓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MDS骨髓细胞端粒酶的表达范围 0 - 0 .97U ,平均为 (0 .2 7± 0 .19)U ,阳性率为6 6 .7%。与正常相比 ,端粒酶表达均值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高风险组端粒酶表达较高 (P <0 .0 5 )。按IPPS评分等级分为INT 1,INT 2和HIGH组的MDS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端粒酶活性与染色体异常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提示 ,正常骨髓细胞具有临界水平的端粒酶活性 ,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 ,而MDS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则介于正常与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之间 ,其中高风险组、按IPPS评分预后差的MDS端粒酶活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细胞 端粒酶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用于临床标本的无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傅琤琤 王之敏 +4 位作者 岑建农 胡绍燕 何军 邱桥成 陈子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临床标本的体外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检测体系。方法 从白血病细胞株和正常骨髓及外周血细胞中提取的核蛋白在体外与线性质粒pUC18DNA一起作用,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SYBRgreenⅠ染色观察其连接能力。结果 白血病细...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临床标本的体外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检测体系。方法 从白血病细胞株和正常骨髓及外周血细胞中提取的核蛋白在体外与线性质粒pUC18DNA一起作用,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SYBRgreenⅠ染色观察其连接能力。结果 白血病细胞株NB4、U937、K5 6 2、SHI 1、Jurkat的连接能力为10 .6 %~32 .9% ,正常骨髓或外周血细胞的连接能力为5 .2 %~2 0 .0 %。结论 无细胞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检测体系的建立是研究人类白血病细胞DNA修复机制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源末端连接 检测 白血病细胞株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研究
8
作者 傅琤琤 王玮 陈子兴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研究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与正常骨髓、白血病细胞株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PCR-ELISA法半定量检测20例正常骨髓、5种白血病细胞株和3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将... 目的:研究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与正常骨髓、白血病细胞株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PCR-ELISA法半定量检测20例正常骨髓、5种白血病细胞株和3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将其中9例急性白血病缓解后与缓解前端粒酶水平作比较。结果: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范围为0~0.30 U,平均(0.11±0.08)U,其中仅有3例阳性,阳性率15%;5种白血病细胞株均为阳性,表达范围在0.92~1.00 U之间,平均端粒酶活性(0.96±0.02)U;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范围为0~0.96 U,平均(0.42±0.26)U,阳性率78.1%,与正常骨髓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01)。初治急性白血病端粒酶活性高低与首次缓解率无关。9例初治白血病患者缓解后,其中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端粒酶表达转阴,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持续阴性,其余患者较初诊时端粒酶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过大剂量巩固治疗后端粒酶水平进一步下降,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仍表达阳性,移植后9个月复发。结论:正常骨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很低,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联合化疗缓解后端粒酶活性下降但仍高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急性白血病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分化
下载PDF
诱导分化治疗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及其意义
9
作者 傅琤琤 王玮 +1 位作者 岑建农 陈子兴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 研究诱导分化治疗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白血病细胞株、正常骨髓和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 ,观察了全反式维甲酸 (ATRA)在体外和体内分化诱导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发现端粒酶表... 目的 研究诱导分化治疗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白血病细胞株、正常骨髓和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 ,观察了全反式维甲酸 (ATRA)在体外和体内分化诱导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发现端粒酶表达下调是诱导分化的早期效应之一。诱导分化治疗可使急性白血病M 3早幼粒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降至正常。结论 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白血病 诱导分化治疗 活性改变
下载PDF
诱导期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颜霜 傅琤琤 +6 位作者 周进 徐云 姚颖 金松 颜灵芝 朱霞明 吴德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5-1039,1043,共6页
目的探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医院接受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与PDD(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116例初治有症状的MM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诱导治疗期间感... 目的探索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治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某医院接受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与PDD(硼替佐米+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116例初治有症状的MM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诱导治疗期间感染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116例MM患者其中69例接受PAD方案治疗,47例接受PDD方案治疗,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9.7%和89.4%。73例为皮下注射硼替佐米,43例接受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组感染发生率为78.1%,静脉注射组为93.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间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3.6%(97例),其中第一疗程81例出现感染,3例外院治疗具体感染不详,实际感染发病率为71.7%(81/113);第二疗程感染发病率为56.6%(64/113);共98例患者完成三个疗程治疗,感染发病率为43.9%(43/98);共66例患者完成四个疗程治疗,感染发病率为28.8%(19/66)。随着疗程的推进,感染率呈下降趋势。感染的部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呼吸系统、皮肤及黏膜、口腔及胃肠道、血液、泌尿道。化疗期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诱导期间感染发病率极高,主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临床医生与患者均需加强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化学治疗 医院感染
下载PDF
CD38单克隆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干扰及其应对方案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11
作者 糜坚青 蔡晓红 +22 位作者 王少元 胡丽华 牛挺 汪德清 傅琤琤 孙春艳 向东 高文 苗天红 钟立业 钱宝华 安刚 夏荣 桂嵘 刘竞 唐晓峰 谢珏 甘佳 吴江 付丹辉 秦莉 侯健 王学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27-334,共8页
随着肿瘤免疫靶点的不断发现及抗体研发技术的持续变革,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些靶点不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而且在红细胞上也有表达,故临床上针对相应靶点抗体的应用可能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产生干扰,导致配血困难或输... 随着肿瘤免疫靶点的不断发现及抗体研发技术的持续变革,抗体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有些靶点不仅在肿瘤细胞上表达,而且在红细胞上也有表达,故临床上针对相应靶点抗体的应用可能会对输血相容性检测产生干扰,导致配血困难或输血延迟。本共识总结了目前克服CD38单克隆抗体(简称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并经过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后,推荐在中国患者人群中使用凝聚胺和巯基还原剂[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或2-巯基乙醇(2-mercaptoethanol,2-Me)]处理红细胞,作为解决CD38单抗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方法,以消除CD38单抗带来的输血问题,为临床医师和输血科技术人员提供相应输血前工作流程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38 单克隆抗体 输血相容性检测 抗体药物干扰 二硫苏糖醇 2-巯基乙醇
下载PDF
化疗联合自体DCIK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跃均 吴德沛 +9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唐晓文 傅琤琤 马骁 韩悦 苗瞄 陈峰 赵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with Cytokine-induced Killer,DCIK)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探讨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 目的:采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致敏、细胞因子诱导激活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with Cytokine-induced Killer,DCIK)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探讨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患者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成D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MTT法检测DCIK细胞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活性。经过质量检定合格后,回输给患者。观察输注期间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患者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情况。结果:①回输给患者的细胞群中,CD3+CD56+细胞占(38.62±9.32)%,其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杀伤率为(57.6±2.9)%,回输后患者外周血CD8+、CD56+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6.93±5.78)%、(41.94±13.15)%。②21例患者共接受50例次DCIK细胞治疗,1例接受9疗程治疗,1例接受7疗程治疗,2例接受4疗程治疗,1例接受3疗程治疗,4例接受2疗程治疗,11例接受1疗程治疗。自DCIK细胞回输开始,随访至2009年11个月底,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2~44),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3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分别为(61.9±18.5)%、(43.1±15.7)%。13/21例(61.9%)持续缓解,中位持续缓解时间为17个月(2~44),共8例复发(1例分子水平复发,7例血液学复发)。③21例患者中,DCIK细胞治疗时处于第1次缓解(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期15例,11例持续缓解,4例复发;≥第2次缓解(Second complete remission,CR2)期6例,4例复发,2例持续缓解。④所有患者输注过程安全,无输注相关不良反应,无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DCIK细胞治疗明显改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IK细胞 急性白血病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血液病骨髓移植后卵巢早衰育龄女性激素补充治疗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海红 张慧 +4 位作者 傅琤琤 马骁 仇惠英 王春雨 韩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5-8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骨髓移植(BMT)后卵巢早衰(POF)患者行激素补充治疗(HR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血液病BMT后POF行HRT的44例育龄女性的病例资料,比较其HRT前后月经情况、血管舒... 目的:探讨血液病骨髓移植(BMT)后卵巢早衰(POF)患者行激素补充治疗(HR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血液病BMT后POF行HRT的44例育龄女性的病例资料,比较其HRT前后月经情况、血管舒缩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苗勒管激素(AMH)、子宫大小、窦卵泡数量(AFC)、乳房钼靶或B超检查以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HRT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血液病BMT后发生POF的患者行HRT后,月经复潮率95. 5%,治疗前有血管舒缩症状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缓解(100%),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6个月后AMH数值增加、FSH和LH明显降低、子宫体积增大(P<0. 05),但是AFC无明显变化。治疗1年后复查骨密度的9例患者,L1~L4骨密度无明显变化,双股骨骨密度数值增大(P<0. 05);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有11例随访乳房情况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血液病BMT后POF的育龄女性行HRT可有效缓解其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建议对这类患者行H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骨髓移植 卵巢早衰 激素补充治疗
下载PDF
清单管理在住院医师情景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金懿 建红 +2 位作者 薛胜利 傅琤琤 吴德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11期1381-1383,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对提高医师临床胜任力、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极为重要,是国家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中举足轻重的战略部署。
关键词 清单管理 情景模拟 患者安全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松 徐云 +5 位作者 王攀峰 周进 顾斌 李渭阳 周惠芬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8-162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白消安(BU)联合环磷酰胺(CY)作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预处理方案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20例MM患者经BUCY方案预处理后行Auto-HSCT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造血重建情况、疗效评估及... 目的:回顾性分析白消安(BU)联合环磷酰胺(CY)作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预处理方案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观察20例MM患者经BUCY方案预处理后行Auto-HSCT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造血重建情况、疗效评估及生存情况,分析该预处理方案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位年龄52.5(38-66)岁,经Auto-HSCT后中性粒细胞造血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0(8-17)d,血小板造血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0(8-18)d,移植100天内无治疗相关死亡(TRM)发生,移植前疗效评估达部分缓解(PR)的患者均获得更为良好的治疗反应,PR率由31.58%下降至0(P<0.05),中位随访8(3-18)个月,仅1例患者疾病进展、并失去最佳治疗反应,而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BUCY方案作为MM患者Auto-HSCT的预处理方案安全性理想,治疗反应理想,长期疗效尚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消安 环磷酰胺
下载PDF
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云 周进 +5 位作者 马玲 金松 颜灵芝 商京晶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1-1836,共6页
目的:评价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72例多发性骨髓瘤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患者接受B... 目的:评价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72例多发性骨髓瘤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患者接受BUCY预处理方案,36例接受HDM预处理方案,比较两组移植期间并发症、移植后造血重建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分型分期、诱导方案、动员方案及预处理方案加用硼替佐米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UCY组和HDM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10(8-17)和10(9-13)d(P=0.046),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0(8-18)和11(9-47)d(P=0.017)。BUCY组和HDM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均为2.7%。BUCY组和HDM组ASCT后的CR率(38.9%和50.0%)均高于ASCT前(27.8%和19.4%)。BUCY组中位随访45(0-61)个月,有15例(41.7%)患者出现疾病进展。HDM组中位随访52(0-75)个月,有22例(61.1%)患者出现疾病进展。结论:BUCY方案对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在安全性和疗效性上,BUCY方案不劣于HDM方案。BUCY方案或可取代HDM方案作为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标准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白消安
下载PDF
替代供体来源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单中心回溯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婧 周进 +2 位作者 郑慧菲 王攀峰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仅1/4的患者可能找到HLA全相合的同胞供体。为扩大供者来源,本研究比较脐血移植(UCBT)、单倍体相合移植(haplo identical,hi-HSCT)、非全相合非亲缘供者移植(MMUDT)3...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然而仅1/4的患者可能找到HLA全相合的同胞供体。为扩大供者来源,本研究比较脐血移植(UCBT)、单倍体相合移植(haplo identical,hi-HSCT)、非全相合非亲缘供者移植(MMUDT)3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日至2012年6月共计9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历资料,其中UCBT组22例,hi-HSCT组42例,M M UDT组29例,比较3组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复发率、生存时间。结果:UCBT、hi-HSCT、MMUDT 3组造血重建时间(ANC>1.0×109)分别是19、12、12 d,UCBT组粒细胞重建明显延迟(P<0.05);3组植入时间(STR>95%)分别是15、26、20d,hi-HSCT组植入时间相对较晚;3组植入失败率分别是26%、5%、3%,UCBT组植入失败率较高(P<0.05)。3组a 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50%、57.1%、72.4%,3组Ⅲ-Ⅵa GVHD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27.3%、28.6%、17.2%;UCBT组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 GVHD)发生率最低,3组分别是19%、45.5%、58.3%;3组移植后100 d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是23.8%、20%、11.1%;3组2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是79.9%、80.9%、88.0%。结论:UCBT组c GVHD发生率最低,但造血重建缓慢;hi-HSCT组尽管干细胞来源广泛并且可以支持后续细胞免疫治疗,但TRM较高;而较高的a GVHD及c GVHD发生率是MMUDT组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亲缘供体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断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明珠 孙爱宁 +6 位作者 吴德沛 仇惠英 唐晓文 傅琤琤 金正明 苗瞄 韩悦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动态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水平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连续检测172例白血病和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移植后患者的613份血清标本的GM浓度,GM试验阳性定义为连续2次不同时点检... 目的初步评价动态检测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水平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病(IA)的诊断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连续检测172例白血病和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或移植后患者的613份血清标本的GM浓度,GM试验阳性定义为连续2次不同时点检测A值>0.5或单次>0.7。对GM试验阳性的患者给予抢先抗曲霉治疗。结果按照试验中界定的界值,该诊断试验的的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88.2%。GM测定阳性55例,阴性117例,通过GM测定临床诊断IA者由37例增加至52例,55例GM阳性患者38例完成针对曲霉的抢先治疗,26例有效,12例无效死亡,病死率为31.6%。抗曲霉治疗前GM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患者的GM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患者中呈上升趋势。结论血清GM检测可以为早期诊断IA提供有力证据,动态监测GM值变化趋势是评价疗效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病 半乳甘露聚糖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20表达及其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进 王婧 +5 位作者 刘辉 郑慧菲 马玲 王攀峰 颜霜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临床特征与及其对治疗转归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诊断和治疗的B-ALL患者126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比较CD20阳性患者及CD20阴性患者第1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2年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126例B-ALL患者中CD20阳性患者31例(24.4%),CD20阴性患者95例(75.6%);在性别及年龄分布中,CD20阳性组和CD20阴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20阳性与阴性患者经第1疗程诱导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15/17),90.5%(57/63)(P>0.05),复发率分别为53.3%(8/15),38%(19/5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92.3%;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33.7%,70.8%。结论:CD20在B-ALL CD20表达与临床特点方面无明显相关性,但其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20 预后
下载PDF
血浆Reg3α蛋白水平与肠道aGVH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成森 陈广华 +11 位作者 孙爱宁 乔曼 刘慧文 陈峰 王荧 仇惠英 韩悦 马骁 唐晓文 金正明 傅琤琤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5-790,共6页
本研究探讨血浆Reg3α蛋白水平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IaGVHD)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allo-HSCT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9 d、0 d、移植后14 d、移... 本研究探讨血浆Reg3α蛋白水平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IaGVHD)的临床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allo-HSCT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前9 d、0 d、移植后14 d、移植后28 d、腹泻时多个时间点抗凝外周血,对发生aGVHD的患者进一步采集治疗1周及4周后抗凝外周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Reg3α蛋白浓度。结果表明,103例患者中无aGVHD17例,非aGVHD腹泻27例,单纯皮肤aGVHD 10例,Ⅰ-Ⅱ度肠道aGVHD(GI-aGVHD)17例,Ⅲ-Ⅳ度GI-aGVHD32例。GI-aGVHD患者和非aGVHD腹泻患者腹泻时血浆Reg3α蛋白水平分别为111.5(54.7-180.2)ng/ml和23.9(14.5-89.5)ng/ml(P<0.001)。Ⅲ-Ⅳ度GI-aGVHD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有效组17例与治疗无效组7例血浆Reg3α蛋白水平分别为137.2(51.7-205.4)ng/ml和679.4(122.3-896.8)ng/ml(P=0.028)。治疗无效组7例全部死于aGVHD相关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浆Reg3α蛋白浓度≥87.73 ng/ml时预测Ⅲ-Ⅳ度GI-aGVHD的鉴别效度即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02),其诊断Ⅲ-Ⅳ度GI-aGVHD敏感度为81.48%,特异性为82.86%。移植后Reg3α蛋白高水平组(≥87.73 ng/ml)患者Ⅲ-Ⅳ度GI-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87.73 ng/ml)(P<0.001)。结论:移植后血浆Reg3α蛋白水平升高提示Ⅲ-Ⅳ度GI-aGVHD的发生,Ⅲ-Ⅳ度GI-aGVHD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血浆Reg3α蛋白水平不降低与预后不良相关,血浆Reg3α蛋白水平可作为提示GI-aGVHD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Reg3α蛋白 血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