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合用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储新娟 肖伟忠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合用时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联合服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对照组单用阿米替林,治疗2周,观察疼痛程度改变。结果联合服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治疗...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合用时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联合服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对照组单用阿米替林,治疗2周,观察疼痛程度改变。结果联合服用阿米替林与乙哌立松治疗紧张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用阿米替林。结论两者合用治疗紧张性头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阿米替林 乙哌立松
下载PDF
西比灵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储新娟 冯新格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9期1554-1555,共2页
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口服西比灵5mg,每日2次,病程8周。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 目的:观察西比灵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口服西比灵5mg,每日2次,病程8周。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出现头晕嗜睡者2例,对照组中出现嗜睡、疲惫1例,口干、恶心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以降低本病的复发性,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比灵 中药汤剂 偏头痛 疗效
下载PDF
安脑丸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耳鸣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储新娟 涂志兰 侯双兴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12期1254-1255,共2页
目的:探讨安脑丸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7月~2015年6月门诊因焦虑、抑郁致耳鸣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安脑丸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和口服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且治... 目的:探讨安脑丸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7月~2015年6月门诊因焦虑、抑郁致耳鸣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安脑丸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和口服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且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耳鸣主观评价。结果:经过8周1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0.0%VS6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80%高于对照组的56.7%。结论:安脑丸联合枸橼酸坦度螺酮应用于合并焦虑抑郁的耳鸣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还改善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脑丸 枸橼酸坦度螺酮 耳鸣 焦虑抑郁
下载PDF
阿米替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储新娟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0期1690-1691,共2页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联合服用阿米替林和卡马西平,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4周,观察疼痛程度改变。结果:联合服用阿米替林及卡马... 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联合服用阿米替林和卡马西平,对照组予以一般治疗,治疗4周,观察疼痛程度改变。结果:联合服用阿米替林及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优于一般治疗。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卡马西平 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和CT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储新娟 陈琴风 邹志毅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11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CT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且大多(71.4%)在脑梗死2周內发生出血。45.2%的病人表现为原有症...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CT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大面积脑梗死,且大多(71.4%)在脑梗死2周內发生出血。45.2%的病人表现为原有症状恶化。【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起病2周内均应复查头颅CT,当脑梗死症状恶化时应高度怀疑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方可降低病死率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放射摄影术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乙哌立松治疗紧张性头痛38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储新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7期551-551,共1页
紧张性头痛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其病生理基础是头部与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按国际头痛分类法可分为发作型紧张性头痛与慢性紧张性头痛。本文用乙哌立松治疗紧张性头痛患者3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乙哌立松 紧张性头痛 治疗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八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储新娟 邹志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我院确诊8例TOB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所见。结果主要表现为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四肢瘫痪、双Babinski′s征(+)。颅脑CT和MRI特征同时有中脑...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我院确诊8例TOB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所见。结果主要表现为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四肢瘫痪、双Babinski′s征(+)。颅脑CT和MRI特征同时有中脑、丘脑、小脑、枕叶2个或以上梗死病灶。结论TOBS预后不良,临床及早期颅脑CT或MRI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昏迷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储新娟 朱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0期28-28,共1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论:依达拉奉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疗效显著。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舞蹈病2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储新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第15期26-26,共1页
病历资料 例1 患者,女,16岁,2006年9月1日出现咽痛、干咳,当地医院诊断急性扁桃体炎,予青霉素治疗5天症状缓解。2周后,患者出现四肢发作性不自主舞蹈样伸屈,幅度大,书写潦草,步态不稳,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查血... 病历资料 例1 患者,女,16岁,2006年9月1日出现咽痛、干咳,当地医院诊断急性扁桃体炎,予青霉素治疗5天症状缓解。2周后,患者出现四肢发作性不自主舞蹈样伸屈,幅度大,书写潦草,步态不稳,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查血清铜蓝蛋白正常、K-F环(-),予氟哌啶醇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小舞蹈病 青霉素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 血清铜蓝蛋白 症状缓解 病历资料 医院诊断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伟忠 储新娟 韩东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94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残疾率和死亡率进行评...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94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残疾率和死亡率进行评价。结果与低C反应蛋白组脑梗死患者相比,高C反应蛋白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高C反应蛋白组脑梗死死亡率、残疾率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显著高于低C反应蛋白组(P<0.01)。结论 C反应蛋白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和斑块的稳定性,是了解脑梗死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储新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4期35-35,共1页
POEMS综合征是病因未明且少见的多系统损害疾病,现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临床分析 多系统损害
下载PDF
rt-PA联合高压氧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毕庆国 刘春兰 +3 位作者 付建辉 李清华 储新娟 肖伟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2-377,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rt-PA联合高压氧(high pressure oxygen,H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比较rt-PA联合H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 目的观察比较rt-PA联合高压氧(high pressure oxygen,H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比较rt-PA联合H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脑含水量、脑指数、脑梗死体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比较rt-PA联合H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诱导型NOS(iNO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受体p75(p75NTR)和Trk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rt-PA联合HPO组比rt-PA组更显著地降低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脑指数、脑梗死体积、SOD、MDA、LD、NOS、NO及iNOS和p75NTR蛋白及mRNA的表达;升高模型大鼠的体质量、LDH及BDNF和TrkB蛋白及mRNA的表达(P<0.05)。结论 rt-PA联合H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更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减少iNOS的表达,上调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表达、下调低亲和力受体p75NTR的表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高压氧 联合治疗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储新娟 涂志兰 +4 位作者 金芃芃 王清华 叶军 李清华 侯双兴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2期43-44,共2页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诊断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析脑卒中严重程度、血管危险因素及基本资料因素对患者血管性认知...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诊断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分析脑卒中严重程度、血管危险因素及基本资料因素对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饮酒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产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产生均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尿失禁、运动障碍均是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认知及精神状态评定,明确患者的认知状态,并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 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储新娟 陈阳 侯双兴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7期874-875,879,共3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与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持续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他汀类药物 急性脑梗死 细胞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储新娟 陈阳 侯双兴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6期743-744,747,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3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3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自理能力指数(barthel index,BI)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A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A组,BI指数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30%(4/43)、6.98%(3/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用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测定可溶性CD40配体、同型半胱氨酸和内皮素-1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清华 罗尔敏 +7 位作者 包红 肖伟忠 林春颖 储新娟 陈阳 潘丹红 陈晓彬 沈燕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0期1098-1100,1103,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1(ET-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连续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79例,依据脑卒中后6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分为血管性痴呆(VD)... 目的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1(ET-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连续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79例,依据脑卒中后6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分为血管性痴呆(VD)组75例,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VCIND)组123例和认知正常组(对照组)81例。观察各组血清sCD40L,ET-1、Hcy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及其与VCI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VD组和VCIND组的MMSE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CD40L,ET-1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MMSE评分(19.58±2.67)分、(25.94±1.68)分vs(28.46±1.56)分,sCD40L(7.45±2.24)μg/L、(5.98±1.94)μg/L vs(3.46±0.76)μg/L,ET-1(88.35±3.64)ng/L、(81.65±4.35)ng/L vs(65.24±5.64)ng/L,Hcy(25.67±4.25)mmol/L、(18.54±3.24)mmol/L vs(10.25±2.68)mmol/L;而VD组的增高水平较VCIND组更为明显(P<0.01)。MMSE评分、sCD40L、ET-1和Hcy水平随着VCI严重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或<0.01)。结论 sCD40L,ET-1和Hcy参与了VCI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sCD40L、ET-1和Hcy水平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VCI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CD40配体 半胱氨酸 内皮缩血管肽1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清华 包红 +3 位作者 林春颖 肖伟忠 储新娟 肖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102-104,共3页
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诊断为PD的52例患者为帕金森病组,同时选择同期与帕金森病组年龄、性别、民族相... 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9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诊断为PD的52例患者为帕金森病组,同时选择同期与帕金森病组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尿酸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帕金森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人群(P〈0.01);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级之间的血尿酸水平相比较无等级相关性(r=0.132,P〉0.05);各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降低可能为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能用来评定疾病的严重程度,血尿酸水平可作为帕金森病早期生物学标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尿酸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清华 包红 +7 位作者 易飞 肖伟忠 毕庆国 储新娟 陈阳 潘丹红 陈晓彬 沈燕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1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抗心磷脂抗体(ACA)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26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3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抗心磷脂抗体(ACA)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26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3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CA,TM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2%(104/133),而观察组为88.8%(119/13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716,P<0.05)。两组治疗后,NIHSS、ACA和T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观察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NIHSS(12.45±7.21)分vs(10.12±6.24)分,ACA(0.65±0.09)mg/L vs(0.52±0.08)mg/L,TM(31.54±2.95)μg/L vs(24.83±2.76)μg/L(均P<0.01)。结论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明显降低机体的ACA和TM水平,提高疗效,通过调节对抗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高压氧 抗心磷脂抗体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对脑梗死患者S100β、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清华 肖伟忠 +6 位作者 储新娟 陈阳 潘丹红 陈晓彬 沈燕 罗尔敏 包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以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S100β、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予以叶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其治疗前后血清S100β、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58,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S100β、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作用更为明显(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能够提高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改善预后,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的Hcy、S100β和hs-CRP水平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丹红注射液 叶酸 S100Β 同型半胱氨酸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与预后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阳 陈华 +5 位作者 叶军 李清华 储新娟 潘丹红 侯双兴 肖伟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736-3737,共2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PD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同时,根...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PD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同时,根据P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44例及PD痴呆(PDD组)56例,对比两组血清磷酸化tau蛋白水平,此外,将观察组患者根据治疗后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的不同分为UPDRS<35分组以及UPDRS≥35分组,对比两组血清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并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磷酸化tau水平为(115.5±56.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9.7±40.3)pg/ml,P<0.05]。MCI组患者血清磷酸化tau水平显著低于PDD组(P<0.05)。UPDRS<35分组血清磷酸化tau水平显著低于UPDRS≥35分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磷酸化tau水平与PD患者UPD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3,P=0.011)。结论 PD患者血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TAU蛋白 磷酸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