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半定量参数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经射频治疗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测量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目的: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半定量参数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经射频治疗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测量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最大浓度(maximum concentration,MAX Conc)、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AUC)及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AX Slope),并利用四组参数对病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TTp、MAX Conc、AUC、MAX 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5、-5.929、-6.011、-5.646,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TTp、MAX Conc、AUC、MAX Slope在术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有效的评估手段。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途径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途径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及手术组24只,手术组大鼠采用Longa等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术后2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电针组。电针组予电针“曲池”“足三里”连续干预7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做干预。干预完成后分别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和IL-18炎性因子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脑组织缺血皮质区神经元胞体缩小变形,核固缩明显,大鼠脑组织缺血周围区炎性因子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β和IL-18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经电针干预7 d后,电针组神经评分功能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见的病理损伤减少;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下调了血清IL-1β和IL-18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脑组织病理损伤,下调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性小体途径抗细胞焦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半定量参数评估子宫肌瘤射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4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经射频治疗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测量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最大浓度(maximum concentration,MAX Conc)、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AUC)及最大斜率(maximum slope,MAX Slope),并利用四组参数对病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TTp、MAX Conc、AUC、MAX Slop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5、-5.929、-6.011、-5.646,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TTp、MAX Conc、AUC、MAX Slope在术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有效的评估手段。
文摘目的观察间歇有氧训练对低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HPAH)大鼠的肺动脉压及肺小动脉结构的影响,探讨间歇有氧训练改善HPAH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PAH组、康复组,每组各10只。HPAH组及康复组给予低氧环境(氧浓度9%~11%,8 h/d,持续4周)建立大鼠HPAH模型。康复组在造模后给予间歇有氧训练4周。干预完成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观察肺动脉病理学改变并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血管外径(MT%);检测自噬相关指标Beclin-1、LC3的蛋白表达。结果HPAH大鼠MPAP、RVHI指标与对照组(12.52±2.60)mmHg(1 mm Hg=0.133 k Pa)、(21.37±3.75)%相比,HPAH组和康复组的MPAP、RVHI均升高,但康复组(26.14±4.21)mmHg、(28.09±4.43)%低于HPAH组(40.41±3.97)mmHg、(47.92±5.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H组MT%(51.77±4.44)%明显高于对照组(29.38±3.07)%,肺血管重构明显;康复组MT%(40.07±2.95)%较HPAH组明显下降,肺血管重构程度减轻。HPAH组和康复组大鼠肺组织自噬标志性蛋白Beclin-1、LC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增加;但康复组Beclin-1、L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HPAH组(P<0.05)。结论间歇有氧康复训练可降低肺动脉压,改善HPAH大鼠肺动脉重构,其机制可能与间歇有氧康复训练激活自噬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