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枯萎病高效拮抗土著细菌的筛选及其防效 被引量:4
1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2 位作者 刘晓菲 兰成忠 杨秀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5,共11页
【目的】发掘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资源,为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福建省香蕉产区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菌株,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代谢物抑菌试验、抑菌谱和耐毒素能... 【目的】发掘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资源,为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福建省香蕉产区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菌株,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代谢物抑菌试验、抑菌谱和耐毒素能力测定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生防菌株的鉴定,并采用灌根法测定生防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95株细菌,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17株,其中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2.67和11.67 mm;不同拮抗细菌菌株间的代谢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NJ-1和NJ-4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89.06%和88.47%。菌株NJ-1和NJ-4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谱广,且对5%的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菌株NJ-1和NJ-4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1.69%和70.75%,且与对照药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处理相比,菌株NJ-1和NJ-4对促进香蕉苗株高、根长生长有显著优势。【结论】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高效的生防潜力,而且对香蕉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抑菌活性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复合生防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其促生作用
2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2 位作者 兰成忠 刘晓菲 杨秀娟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13-18,共6页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重要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是目前预防该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不同生防菌平板生长共培养法和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法,获得1组复合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J-1+木霉菌T05-49)。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了复合生防菌(...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上重要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是目前预防该病害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不同生防菌平板生长共培养法和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法,获得1组复合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J-1+木霉菌T05-49)。采用发酵液灌根法测定了复合生防菌(NJ-1+T05-49)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促生作用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NJ-1和木霉菌T05-49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分别为78.92%、66.46%和52.46%。与解淀粉芽孢杆菌NJ-1和木霉菌T05-49发酵液相比,复合生防菌处理对病害的防效分别提高了18.75%和50.43%,株高和主根长度的增幅分别达9.22%、26.87%和8.58%、21.95%。复合生防菌处理21 d后,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9.10×10^(6)cfu·g^(−1)和20.83×10^(5)cfu·g^(−1),真菌数量仅为0.70×10^(3)cfu·g^(−1),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得到显著的增加。研究结果为复合生防菌(NJ-1+T05-49)在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复合生防菌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
下载PDF
西藏墨脱地区枇杷新拟盘多毛孢菌培养特征及致病力分析
3
作者 甘林 姜帆 +3 位作者 兰成忠 代玉立 何玉仙 杨秀娟 《东南园艺》 2024年第5期396-402,共7页
【目的】为探究来自西藏墨脱地区枇杷叶斑病新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和致病力测定。【结果】供试21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2 d,依据培养基中着生的... 【目的】为探究来自西藏墨脱地区枇杷叶斑病新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有效预防病害的发生。【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和致病力测定。【结果】供试21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12 d,依据培养基中着生的分生孢子盘数量的高、中和低,将菌落培养表型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38.10%、33.33%和28.57%。培养5 d,菌落生长速率范围值为12.68~15.60 mm/d,平均值为14.33 mm/d。培养12 d,菌落产孢量高于和低于1×10^(5)个孢子/cm^(2)的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71.43%和28.57%,有致病力和无致病力的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61.90%和38.10%。菌株致病力与菌落生长速率以及产孢量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西藏墨脱地区流行的新拟盘多毛孢菌培养特征及致病力出现明显分化,大部分菌株产孢能力强,且对枇杷有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新拟盘多毛孢菌 培养特征 致病力
下载PDF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鞘腐病抗病性及生防菌剂防病效果研究
4
作者 阮妙鸿 郑秀琴 +4 位作者 甘林 黄伟群 代玉立 兰成忠 杨秀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60,共9页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对鞘腐病抗性、鞘腐病在玉米不同生态位叶鞘的分布特征及生防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测定了15个福建省主推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田间抗性,选用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于乳熟期调查了不同玉米品种各叶... 为明确不同鲜食玉米品种对鞘腐病抗性、鞘腐病在玉米不同生态位叶鞘的分布特征及生防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测定了15个福建省主推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田间抗性,选用6个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于乳熟期调查了不同玉米品种各叶鞘的病情及9种生防菌剂处理对“上品”关键叶鞘病害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玉米对鞘腐病表现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5个、7个和3个。在屏南自然发病试验地和福州人工辅助接种试验地,6个玉米品种“上品(感病)”、“京科糯2000(感病)”、“天贵糯932(感病)”、“农科368(中感)”、“泰鲜甜2号(中抗)”、“闽甜986(中抗)”穗上第1叶鞘至穗下第3叶鞘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5.05、44.75、45.54和39.78,而其他叶鞘平均病情指数介于6.67~28.77之间。在屏南试验地有4个玉米品种(上品和天贵糯932除外)和福州试验地有6个玉米品种病情严重度在各生态位叶鞘上均呈显著正态性分布(P>0.05)。施用生防菌剂能明显抑制感病品种“上品”鞘腐病病情,稀释20、50倍的8×10^(9) CFU/mL枯草芽胞杆菌T122F发酵液和5×10^(9) CFU/mL解淀粉芽胞杆菌NJ-1发酵液对病害的防效分别为46.37%、44.78%和44.03%、41.06%,稀释500倍的4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水溶性粉剂、1000亿芽胞/g解淀粉芽胞杆菌水溶性粉剂和30亿芽胞/g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病效果分别达44.25%、36.81%和46.26%,比150μg/mL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59.50%)和12.5%氟环唑悬浮剂的防效(54.82%)略低。表明利用生防菌剂预防玉米鞘腐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结果为鲜食玉米病害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鞘腐病 抗性测定 生态位 生防菌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诱导大豆疫霉菌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的最佳方法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兰成忠 陈庆河 +4 位作者 赵健 邱荣洲 李本金 吕新 翁启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7-560,共4页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是疫霉菌中难在培养条件下形成孢子囊的菌种之一。对诱发大豆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的10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方法除了MSS溶液法外均能诱发产生游动孢子囊,其中以土壤浸出液法和皮氏液... 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是疫霉菌中难在培养条件下形成孢子囊的菌种之一。对诱发大豆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的10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方法除了MSS溶液法外均能诱发产生游动孢子囊,其中以土壤浸出液法和皮氏液加土壤浸出液法效果最佳,产孢量大,所需的时间最短,游动孢子囊成熟度一致,且能一次性释放出游动孢子,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大豆疫霉菌产生孢子囊难这一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菌 孢子囊诱导 游动孢子
下载PDF
辣椒疫霉菌产孢培养基及诱导方法筛选 被引量:13
6
作者 兰成忠 刘裴清 +2 位作者 李本金 陈庆河 翁启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76-1780,共5页
为筛选适合辣椒疫霉菌产孢的培养基和诱导方法。通过计算游动孢子数量,研究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诱导方法对辣椒疫霉菌产生孢子囊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A培养基最适合孢子囊的产生,孢子囊密度为5.68×102/cm2,其次为RA培养基,PDA... 为筛选适合辣椒疫霉菌产孢的培养基和诱导方法。通过计算游动孢子数量,研究比较不同培养基和诱导方法对辣椒疫霉菌产生孢子囊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A培养基最适合孢子囊的产生,孢子囊密度为5.68×102/cm2,其次为RA培养基,PDA、BA和LA最不适合孢子囊的产生。采用创伤接种法,将辣椒疫霉菌菌丝体接种于20 d大小的黄瓜果实上,于28℃,24 h光照培养4 d后,黄瓜接种部位可产生病斑,病斑及周围产生密集菌丝,病斑上产生大量孢子囊,其产孢量为1.35×104/cm2,而同样接种方法的甜椒果实上所产生的孢子囊数量较少或不产生。不同诱导方法比较显示,日光照射受伤菌丝所产生的孢子囊数量高于菌丝块水培法。研究结果表明,CA培养基、创伤接种黄瓜果实和日光照射受伤菌丝适宜辣椒疫霉菌孢子囊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疫霉菌 孢子囊 产孢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兰成忠 陈庆河 +3 位作者 赵健 邱荣洲 李本金 翁启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6,共5页
采用大豆疫霉菌在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法研究了大豆疫霉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并应用杀菌剂室内生测、盆栽药剂防效对药效作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营养体的生... 采用大豆疫霉菌在不同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法研究了大豆疫霉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并应用杀菌剂室内生测、盆栽药剂防效对药效作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光暗交替有利于该菌营养体的生长,在Rye或C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室内药效测定结果表明,烯酰吗啉EC50为O.1654μg/mL,抑菌效果最好,甲霜灵、甲霜灵·锰锌和氟吗啉·锰锌的EC50分别为0.2610、0.4510和0.9842μg/mL,效果次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在活体条件下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并有较长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菌 生物学特性 化学防治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和防效测定 被引量:7
8
作者 兰成忠 甘林 +3 位作者 代玉立 刘晓菲 杨秀娟 蒋军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为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生长对峙法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FOC具有强拮抗能力的拮抗细菌,并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 为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生长对峙法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FOC具有强拮抗能力的拮抗细菌,并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及16S rRNA和gyr B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拮抗菌无菌过滤发酵液对FOC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对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FJ17-4对FOC抑菌作用最强,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抑制FOC引起菌丝畸形、扭曲、膨胀、皱缩、缠绕等异常现象。10%无菌过滤液对FO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96%和85.40%。50倍发酵液、菌体悬浮液和无菌过滤液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0.20%、58.87%和47.80%,大田防治效果分别为69.53%、58.46%和36.12%。综上,FJ17-4能有效抑制FOC,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黄瓜 生物防治 贝莱斯芽胞杆菌
下载PDF
芋疫霉菌的巢式PCR检测 被引量:6
9
作者 兰成忠 卢学松 +2 位作者 姚锦爱 丁雪玲 蒋军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建立芋疫霉菌快速、准确的PCR检测技术,为芋疫病流行规律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芋疫霉菌与其他疫霉菌种类Ypt1基因序列差异,设计了1对芋疫霉菌PCR检测特异引物PCOF/PCOR,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应用... 【目的】建立芋疫霉菌快速、准确的PCR检测技术,为芋疫病流行规律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芋疫霉菌与其他疫霉菌种类Ypt1基因序列差异,设计了1对芋疫霉菌PCR检测特异引物PCOF/PCOR,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应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在优化的反应体系与扩增条件下,PCOF/PCOR引物能特异性地从芋疫霉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1条172 bp的条带,而其他供试病原菌均无扩增条带。在25μL PCR反应体系中,PCOF/PCOR引物对芋疫霉菌基因组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00 pg,而以疫霉菌Ypt1基因通用引物ph1F/Yph2R为第一轮引物,PCOF/PCOR为第二轮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能检测到10 fg芋疫霉菌基因组DNA,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 000倍。采用巢式PCR,可从芋疫病发病的叶片和未显症叶片组织中检测到芋疫霉菌,检出率分别为100%和57.5%。【结论】所建立的巢式PCR可应用于芋疫霉菌的快速、特异和高灵敏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疫霉菌 特异引物 巢式PCR 分子检测
下载PDF
申嗪霉素对大豆疫霉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兰成忠 刘裴清 +2 位作者 李本金 陈庆河 翁启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为寻找防治大豆疫病的新型生物农药,离体条件下测定申嗪霉素对大豆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的释放和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043 6、230.370 1和0.726 5μg.mL-1,但对孢子... 为寻找防治大豆疫病的新型生物农药,离体条件下测定申嗪霉素对大豆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的释放和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043 6、230.370 1和0.726 5μg.mL-1,但对孢子囊形成没有抑制作用。说明申嗪霉素在离体条件下对大豆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防治大豆疫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嗪霉素 大豆疫霉菌 不同发育阶段 抑制作用
下载PDF
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AVR3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成忠 陈庆河 +5 位作者 汪进仕 胡方平 李本金 赵健 邱荣洲 翁启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根据GenBank中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AVR3a序列(AJ893357)及参考文献中的特异引物(Pex147F,Pex147R),以致病疫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特异性扩增片段,并对特异片段进行纯化和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的长度为451 bp,经序列分... 根据GenBank中致病疫霉菌无毒基因AVR3a序列(AJ893357)及参考文献中的特异引物(Pex147F,Pex147R),以致病疫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特异性扩增片段,并对特异片段进行纯化和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的长度为451 bp,经序列分析表明,其氨基酸编码序列为441 bp,共编码147个氨基酸。BLAST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核苷酸序列与无毒基因AVR3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34%,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氨基酸序列在第19、80和103位存在着差异,这些核苷酸序列差异以及某些关键氨基酸的改变有可能是导致不同菌株中AVR3a毒性变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菌 无毒基因AVR3a 毒性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福建省致病疫霉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兰成忠 李本金 +1 位作者 陈庆河 翁启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95-399,共5页
为了解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为该病原菌的遗传进化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区菌株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利用10个菌株从11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0对,... 为了解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的群体遗传结构,为该病原菌的遗传进化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致病疫霉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区菌株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利用10个菌株从11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10对,对分离自福建省10个不同市(县)的62个致病疫霉菌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共产生9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标记90条,多态检测率为97.8%。利用NTSYpc Version2.1软件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以遗传距离0.57为阈值,可将供试62个菌株划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SRAP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寄主均无明显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地区的致病疫霉菌整体亲缘关系相近,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菌 晚疫病 SRA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兰成忠 阮宏椿 +2 位作者 姚锦爱 吴玮 汪进仕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1-704,共4页
为明确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利用5个鉴别寄主对2014年分离自福建省的78株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番茄晚疫病菌由T1、T1,2、T1,5、T1,3,4、T1,2,5、T1,2,3,4和T1,2,3,4,5共7个小种组成,其中... 为明确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结构,利用5个鉴别寄主对2014年分离自福建省的78株番茄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番茄晚疫病菌由T1、T1,2、T1,5、T1,3,4、T1,2,5、T1,2,3,4和T1,2,3,4,5共7个小种组成,其中T1,2地理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占鉴定总数的28.20%,为福建省番茄晚疫病菌优势小种,毒力频率分析显示,对5个抗番茄晚疫病基因Ph-1、Ph-2、Ph-3、Ph-4和Ph-5有毒力的毒性基因出现频率依次为100%、64.1%、35.09%、35.09%和26.92%,表明Ph-1和Ph-2在福建省已丧失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菌 生理小种 鉴定 分析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FJ17-4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成忠 林雄 +4 位作者 甘林 代玉立 刘晓菲 杨秀娟 蒋军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35-1343,共9页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FJ17-4对许多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提高其生防作用,开展FJ17-4发酵技术研究。【方法】以发酵液的OD^(600)值为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培养...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FJ17-4对许多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提高其生防作用,开展FJ17-4发酵技术研究。【方法】以发酵液的OD^(600)值为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后,进一步对优化后发酵液的菌体数、病原菌抑制率和室内盆栽防治效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菌株FJ17-4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粉12.5 g·L^(-1)、玉米粉5.0 g·L^(-1)、K^(2)HPO^(4)12.5g·L^(-1),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20%(50 mL/250 mL),接种量12.5%,转速180r·min-1,发酵培养时间40 h。优化后发酵液的OD^(600)值和菌体数量分别为1.52×10^(10)、1.03×10^(10)cfu·mL^(-1),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5.62%和21.95%。50倍优化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室内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42.35%和72.14%,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56.38%和13.46%。【结论】优化后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有效提高菌株FJ17-4的发酵效果,降低了发酵成本,研究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FJ17-4的开发和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发酵培养基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抗甲霜灵致病疫霉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成忠 陈庆河 +2 位作者 李本金 赵健 翁启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021-1026,共6页
为明确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对氟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测定了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 为明确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对氟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测定了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和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氟吗啉,其平均EC50值为0.037 6μg.mL-1,致病疫霉菌间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8 4~0.868 1μg.mL-1之间,其中甲霜灵抗性菌株平均EC50值为0.386 6μg.mL-1。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测定表现出与叶盘漂浮法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供试杀菌剂与甲霜灵不存在交互抗性,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防治番茄和马铃薯晚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菌 抗甲霜灵 杀菌剂 敏感性测定
下载PDF
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兰成忠 阮宏春 +2 位作者 甘林 代玉立 卢学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27-32,共6页
通过比较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与其近缘种之间的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 alpha)基因序列差异,设计并筛选出一套对茄镰刀菌具有种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苜蓿根腐病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 通过比较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与其近缘种之间的T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 alpha)基因序列差异,设计并筛选出一套对茄镰刀菌具有种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了检测苜蓿根腐病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体系,并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该方法在64℃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60 min,即可肉眼根据反应液颜色变化判定扩增产物。在特异性实验中,仅茄镰刀菌的DNA在检测后呈绿色的阳性反应,而其它供试菌株的DNA均呈橙色的阴性反应。该方法对目标病菌DNA的最低检测限为10 fg/μL,同时还可检测出苜蓿发病组织中的目标菌,因此,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腐病 茄镰刀菌 TEF-1α基因 LAMP检测
下载PDF
植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兰成忠 李本金 +2 位作者 赵健 陈庆河 翁启勇 《长江蔬菜》 2011年第24期55-56,共2页
测定了植物源杀菌剂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6.28%,显著优于常用化学杀菌剂克露(代森锰锌.霜脲氰)和雷多米尔(精甲霜灵.锰锌),与凯特(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安克(... 测定了植物源杀菌剂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86.28%,显著优于常用化学杀菌剂克露(代森锰锌.霜脲氰)和雷多米尔(精甲霜灵.锰锌),与凯特(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安克(烯酰吗啉)的防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杀菌剂 丁子香酚 辣椒疫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福建闽侯福橘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兰成忠 李本金 +3 位作者 李炜 赵健 陈庆河 翁启勇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柑橘黑斑病是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序列及柯赫法则,对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福橘果上分离的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PDA平板上的病原菌菌落生长缓慢,呈圆形凸起;分... 柑橘黑斑病是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区域序列及柯赫法则,对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福橘果上分离的黑斑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PDA平板上的病原菌菌落生长缓慢,呈圆形凸起;分生孢子器近球形、黑色炭质;分生孢子单孢、无色,呈椭圆形,大小为(7~12)μm×(5~8)μm,分生孢子外包裹一层半透明凝胶状物质。结合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最终将分离的福橘果实黑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柑橘球座菌Guig-nardia citricarpa Kiely。本研究为柑橘黑斑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橘 黑斑病 rDNA-ITS序列 鉴定
下载PDF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7
19
作者 兰成忠 李本金 +1 位作者 陈庆河 翁启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4期190-191,共2页
介绍辣椒疫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辣椒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疫病 病原菌 发病症状 防治
下载PDF
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不同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成忠 刘裴清 +2 位作者 李本金 陈庆河 翁启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126-128,共3页
为了寻找防治大豆疫病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测定了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0.010 5μg/mL、0.... 为了寻找防治大豆疫病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测定了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3.4%瑞凡悬浮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0.010 5μg/mL、0.018 8μg/mL和0.003 3μg/mL,但对游动孢子释放无抑制作用。说明23.4%瑞凡悬浮剂在离体条件下对大豆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防治大豆疫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4%瑞凡悬浮剂 大豆疫霉菌 不同发育阶段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