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复氧经DNA甲基转移酶途径减弱人绒毛外滋养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司晨 兰曦 +3 位作者 丁裕斌 李方方 陈恩祥 付利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57-2064,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对人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EVT)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VT永生化细胞系HTR-8/SVneo、早孕胎盘绒毛分离的原代EVT细胞和绒毛外植体,1%O2和20%O2浓度转换条...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对人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EVT)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VT永生化细胞系HTR-8/SVneo、早孕胎盘绒毛分离的原代EVT细胞和绒毛外植体,1%O2和20%O2浓度转换条件下模拟EVT细胞侵入子宫时的H/R环境,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侵袭等关键因子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经H/R诱导后,HTR-8/SVne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体外培养的绒毛外植体的外延能力和分离的原代EVT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减弱;H/R条件下,HTR-8/SVneo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整合素integrin-β1和integrin-α5蛋白水平降低(P<0.05),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s)的蛋白表达亦下调(P<0.01);H/R条件下,原代EVT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正调控因子Slug、Snails等被抑制(P<0.05),上皮细胞标志因子E-cadherin表达上升(P<0.01),MMP-2和-9、integrin-β1和-α5蛋白水平下降(P<0.05),细胞侵袭能力下降并伴随DNMT1、DNMT3A的表达下降(P<0.05)。HTR-8/SVneo细胞中过表达DNMT1、DNMT3A和DNMT3B可促进间质型标志因子N-cadherin、MMP-2和-9的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H/R通过DNMTs调控MMP-2/9等EMT相关因子的表达从而减弱EVT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复氧 绒毛外滋养细胞 DNA甲基转移酶 上皮-间充质转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防性脑照射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莉 兰曦 李争光 《现代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230-232,235,共4页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易导致脑转移瘤的发生。预防性颅脑照射(PCI)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颅脑症状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生存率。PCI的优点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治疗中已...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易导致脑转移瘤的发生。预防性颅脑照射(PCI)被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项重要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颅脑症状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生存率。PCI的优点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证实;然而,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行PCI的适应证和优势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PCI在ES-SCLC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ES-SCLC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预防性脑照射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兰曦 李长焰 +1 位作者 朱卫民 石理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10期670-672,共3页
对16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组应用依那普利(Enalapril)与美托洛尔(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4周,以比较两者的短程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显示:①依那普利总有效率80.2%,美托洛尔总有效率78.0%,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②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清电... 对16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组应用依那普利(Enalapril)与美托洛尔(倍他乐克,Betaloc)治疗4周,以比较两者的短程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显示:①依那普利总有效率80.2%,美托洛尔总有效率78.0%,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②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清电解质、血象及肝肾功能均未发现不良影响;③依那普利副作用小、耐受性好,应用美托洛尔时应注意心率减慢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依那普利 美托洛尔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及再灌注前后QT离散度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兰曦 周惠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及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实验家兔随机分为AMI无再灌注组、AMI再灌注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在AMI前后、再灌注... 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及再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实验家兔随机分为AMI无再灌注组、AMI再灌注组及假手术对照组。观察各组在AMI前后、再灌注前后不同时点QTd的动态变化及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AMI发生后 ,QTd立即较前显著增大 (P <0 .0 1) ;再灌注后 5min ,QTd再次异常增大(P <0 .0 5 ) ,并随即开始减小 ,至 90min左右减小至最低水平 ;而无再灌注组QTd则无明显的再次增大、减小之波动 ;3例再灌注后 3~ 15min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结论 :AMI及再灌注前后QTd的动态变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判断AMI发生及成功再灌注的又一无创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动态变化 AMI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5
作者 兰曦 石理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AMI患者溶栓组17例和同期对照组25例。除AMI常规治疗外,溶栓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AMI患者溶栓组17例和同期对照组25例。除AMI常规治疗外,溶栓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4周病死率。发病后3-4周,对存活病人行核素心血管造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症状限制粒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溶栓组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2.4%,能明显改善患者急性期左室功能,减少室性早搏发生,提高运动耐量,并降低死亡率。未见严重出血副作用。结论:新型溶栓剂rt-PA治疗AMI冠脉再通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急性期预后,且无严重出血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 激活剂 预后 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下载PDF
近10年珠海市住院成人心血管病种的变迁
6
作者 兰曦 朱卫民 +1 位作者 李长焰 彭振超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5年第11期752-753,共2页
近10年珠海市住院成人心血管病种的变迁珠海市人民医院(519000)兰曦,朱卫民,李长焰,彭振超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之一.历史地分析住院心血管病种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地反映本地区人群心血管病患病情况及病种的变化... 近10年珠海市住院成人心血管病种的变迁珠海市人民医院(519000)兰曦,朱卫民,李长焰,彭振超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之一.历史地分析住院心血管病种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地反映本地区人群心血管病患病情况及病种的变化。我院为珠海市主要的医疗机构,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疾病 预防 流行病学 死亡率 珠海市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7
作者 兰曦 石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0-360,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RT-PA 溶栓疗法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指标相关探索
8
作者 兰曦 张纪良 陈萍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5期190-194,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继手术、化/放疗、分子靶向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之后又一重要抗癌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这种以免疫检查抑制剂为基础的疗法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了惊人的临床疗效.然而,免疫治疗也有明显的短板:单药有效率... 肿瘤免疫治疗作为继手术、化/放疗、分子靶向及抗血管生成治疗之后又一重要抗癌治疗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这种以免疫检查抑制剂为基础的疗法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了惊人的临床疗效.然而,免疫治疗也有明显的短板:单药有效率低、价格昂贵、可诱发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等,为避免治疗风险的发生及巨额医疗费用的浪费,寻找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指标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对当前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指标的新进展及相互间的关系和不足之处进行综述,为指导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可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疗效预测指标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CD133表达对CD133^+肝癌干细胞增殖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兰曦 王勇 +3 位作者 曹姝 邹冬玲 李芳 李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41-1747,共7页
目的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下调CD133+HepG2肝癌干细胞中CD133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分选技术筛选CD133+HepG2细胞并检测分选前后CD133表达量,体外成球及体内成瘤实验鉴定其"干性&q... 目的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下调CD133+HepG2肝癌干细胞中CD133的表达,探讨其对肝癌干细胞增殖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分选技术筛选CD133+HepG2细胞并检测分选前后CD133表达量,体外成球及体内成瘤实验鉴定其"干性";随后以CD133 mRNA编码序列为干扰靶点,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转染CD133+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133 mRNA及蛋白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情况,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化疗药物顺铂作用下转染前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凋亡情况。结果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分别为(3.36±1.80)%,(88.74±3.19)%;CD133+细胞相对于CD133-细胞有更强的体外成球和体内成瘤能力;转染CD133 shRNA后的细胞CD133 mRNA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1)。顺铂对转染CD133 shRNA后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提高(P<0.01),且其在顺铂作用下的凋亡率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RNA能显著下调CD133+肝癌干细胞CD133基因的表达,抑制其增殖并提高其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CD133+肝癌干细胞 RNA干扰 顺铂
下载PDF
交感神经对急性心肌梗塞后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惠云 兰曦 梁一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方法,旨在探讨交感神经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 方法:观察去心交感神经组(A组)与保留心交感神经组(B组)新西兰兔在AMI前后的QTd,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目的:本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方法,旨在探讨交感神经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的影响。 方法:观察去心交感神经组(A组)与保留心交感神经组(B组)新西兰兔在AMI前后的QTd,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对两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设置假手术组(C组)作为对照。 结果:C组在手术前后QT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会心交感神经前QTd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去心交感神经后QTd较前明显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MI后B组QTd大于A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AMI前后QTd虽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AMI后QTd大于AMI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B组室性心动过速诱发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AMI的新西兰兔模型中,B组QTd显著大于A组,且更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提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在AMI后QTd变化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急性心肌梗塞 QT间期离散度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纪良 青小燕 +1 位作者 曾晓梅 兰曦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比两...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在本院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洛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给予顺铂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为分别为43.33%和76.67%,对照组分别为36.67%和73.33%,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9.4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胃肠道反应和便秘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为30%和26.6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56.67%和53.33%,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更为明显(53.33%vs.26.67,P<0.05)。结论:洛铂联合多西他赛虽然不能明显提升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胃肠道反应和便秘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铂 多西他赛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下载PDF
去心交感神经对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惠云 甄胜西 +2 位作者 兰曦 刘郁 舒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方法,观察去心交感神经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观察QT离散度的昼夜节律变化,以探讨QT离散度变化的电生理基础。方法:以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手术去除心交感神经支配,对照组手术保留心交感神经支配。观察两组...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方法,观察去心交感神经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观察QT离散度的昼夜节律变化,以探讨QT离散度变化的电生理基础。方法:以新西兰兔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手术去除心交感神经支配,对照组手术保留心交感神经支配。观察两组手术前后QTd变化及24h内QTd的昼夜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手术后QTd显著减小(P<0.05),对照组在手术前后QTd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在手术后24h内QTd始终低于对应的对照组,且无明显节律变化,对照组在24h内QTd呈现出显著的昼夜节律变化。结论:心交感神经活动可能是产生QTd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交感神经系统 昼夜节律
下载PDF
Guy's评分联合双源双能量CT预测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鹏 兰曦 +4 位作者 杨小杰 徐方石 王斌贤 种铁 王子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63-666,676,共5页
目的评价Guy's评分联合术前双源双能量CT(DSDECT)预测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效果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81例肾结石患者术前结石Guy's评分等级、DSDECT预测的结石成分、PCNL术后Guy's评分不同等级的结石... 目的评价Guy's评分联合术前双源双能量CT(DSDECT)预测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效果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81例肾结石患者术前结石Guy's评分等级、DSDECT预测的结石成分、PCNL术后Guy's评分不同等级的结石清除率以及不同成分的结石清除率,统计分析Guy's评分联合DSDECT预测不同Guy's评分等级、不同结石成分清除率的准确性,比较术前DSDECT预测结果与术后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结果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判断DSDECT对结石成分的诊断效率。结果 181例患者行一期PCNL术的结石清除率随着Guy's评分等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考虑Guy's结石评分系统(GSS)等级时,草酸钙、磷酸钙两种结石成分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59.4%、76.3%,无统计学差异(P=0.089)。联合结石成分与GSS等级共同分析时,GSSⅠ级、GSSⅢ级和GSSⅣ级者,两种结石成分的结石清除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Ⅰ=0.758,PⅢ=0.064,PⅣ=0.974),仅GSSⅡ级者上述两种结石的清除率分别为60.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同一种结石成分,结石清除率随着GSS评分等级的升高逐渐下降,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DSDECT与红外光谱仪两种方法分析62例肾结石的结石成分:44例混合结石,18例为单纯结石。两种方法对混合结石的分析符合率为90.9%,对单纯结石的分析符合率为94.4%。DSDECT分析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的准确度分别为0.844、0.823、1、0.952。结论术前行DSDECT能准确预测肾结石的主要成分,Guy's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PCNL术效果,术前DSDECT联合Guy's评分评估结石情况,是对Guy's评分预测PCNL术结石清除率的重要补充,可为肾结石是否选择PCNL术提供一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结石评分系统 双源双能量CT 结石清除率
下载PDF
对结石性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预后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鹏 徐方石 +3 位作者 杨小杰 王斌贤 兰曦 种铁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评价结石性重度肾功能受损者预后指标的准确性。方法收集45例结石性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肾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术后24h尿量、尿pH值、尿比重、尿Na^+浓度及尿K^+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确定临界值,建立预测模型。结... 目的评价结石性重度肾功能受损者预后指标的准确性。方法收集45例结石性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肾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术后24h尿量、尿pH值、尿比重、尿Na^+浓度及尿K^+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确定临界值,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患肾术前GFR、术后24h尿量及尿pH值作为预后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其临界值分别为15mL/min、485mL和6.9,此时各指标的诊断效能最大,患肾术后尿比重、尿Na^+浓度及尿K^+浓度与患肾术前GFR相关性较差,无统计学意义。患肾术前GFR预测模型方程拟合度较低。结论患肾术前GFR是评价预后恢复程度的首选指标,术后24h尿量、尿pH值对肾功能不恢复事件的预测准确性较好;患肾术后尿比重、尿Na^+及尿K^+浓度不宜作为预后指标;患肾术前GFR预后临界值应调整为15mL/min;患肾术后24h尿量预后判别临界值区间应为375~625mL,尿pH值的预后临界值为6.9;除尿比重外,患肾术前GFR与术后各预后指标间存在相关性;患肾术前GFR预测模型方程拟合度低,预测精确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性肾功能受损 预后指标 临界值 术前GFR
下载PDF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鼻咽癌放化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纪良 青晓燕 兰曦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1期79-81,85,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IL-11)治疗鼻咽癌放化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2级及以上的急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及庆大霉素溶液漱口方法...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IL-11)治疗鼻咽癌放化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2级及以上的急性口腔黏膜炎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及庆大霉素溶液漱口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治疗2周后行疗效评价.同时观察口腔疼痛缓解情况及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口腔黏膜炎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3);观察组口腔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8,P=0.022);观察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为5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χ^2=5.107,P=0.044)。结论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鼻咽癌放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疗效更好,能有效减少口腔疼痛和改善生活质量,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1 鼻咽癌 放化疗 急性口腔黏膜炎
下载PDF
沉默CD133基因对CD133^+肝癌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勇 唐川 +5 位作者 兰曦 冉雪琪 邹冬玲 曹姝 李芳 李少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73-2377,共5页
目的研究沉默CD133基因对人肝癌CD133+-HepG2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分选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NOD/SCID小鼠成瘤实验验证其干性;靶向沉默CD133基因并分组(空白组、阴性感染组、阳性感染组);RT-PC... 目的研究沉默CD133基因对人肝癌CD133+-HepG2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分选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NOD/SCID小鼠成瘤实验验证其干性;靶向沉默CD133基因并分组(空白组、阴性感染组、阳性感染组);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D13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的克隆形成率及存活率,绘制存活曲线并计算各组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N及放射增敏比(SER);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分别为(1.36±0.20)%和(87.62±1.92)%。CD133+细胞在细胞数为1×103/ml时即可形成皮下移植瘤。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组CD13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组G1、S期减少G2期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克隆形成实验显示阳性感染组D0、Dq、N值与SF2均减小,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强,其SER为(1.37±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33作为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之一,可能成为肝癌干细胞放射治疗增敏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33 肝癌干细胞 RNA干扰 放射敏感性
下载PDF
霉酚酸酯对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姝 李少林 +4 位作者 兰曦 王勇 邹冬玲 臧春宝 王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84-2488,共5页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完全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MMF对照组、BLM模型组及MMF干预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实...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只C57BL/6小鼠完全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MMF对照组、BLM模型组及MMF干预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实验第1天BLM模型组、MMF干预组经气管注入BLM(6 mg/kg),正常对照组、MMF对照组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从实验第2天开始MMF干预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20、60、100 mg/kg)MMF,2周后处死所有小鼠,收集肺脏标本;HE、Masson染色在组织形态学上观察肺纤维化病变情况,Aschcroft法评分;RT-PCR检测COLA1及COLA2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BLM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MMF高剂量干预组较BLM模型组纤维化程度减轻,COLA1、COLA2 mRNA表达及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低、中剂量组与BLM模型组间,MMF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F能有效减轻BLM诱导的肺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博莱霉素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
下载PDF
闽中熹园的设计思路及其经济运行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声怡 许慧宏 +2 位作者 郑淼茜 李劲松 兰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尤溪县地处闽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特别它是宋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出生地,因此,尤溪县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旨在分析尤溪县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闽中熹园&qu...  尤溪县地处闽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特别它是宋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出生地,因此,尤溪县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旨在分析尤溪县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闽中熹园"休闲文化城这一创新概念,并深入研究它的设计思路及经济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中熹园 休闲小镇 生态农业园 产业园
下载PDF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与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岫芳 彭健 +4 位作者 陶军 曾志为 兰曦 吴红 赵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研究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5 0例高血压病患者氯沙坦治疗 4~ 6周前后根据所达目标血压(根据舒张压 <90mmHg调整降压药每天剂量 5 0mg到 10 0mg ,部分加噻嗪类利尿剂 2... 目的 研究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5 0例高血压病患者氯沙坦治疗 4~ 6周前后根据所达目标血压(根据舒张压 <90mmHg调整降压药每天剂量 5 0mg到 10 0mg ,部分加噻嗪类利尿剂 2 5mg) ,观察氯沙坦治疗前后肱动脉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3 78± 0 5 7对 3 82± 0 6 3,18 7± 4 5对 2 0 1± 7 2 ,P >0 0 1) ,反应性血管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4 32± 0 71、9 38±4 1、P <0 0 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变化显著 (38.6± 6 .8对 76 9± 15 3 ,P <0 0 1)。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浓度变化显著 (10 3 12± 2 4 5 9对 73 81±18 2 6 ,P <0 0 1)。结论 氯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肱动脉超声用于观察降压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 治疗
下载PDF
QT离散度与心自主神经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惠云 兰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36-1239,共4页
QT dispersion(QTd,equals maximal minus minimal QT interval on a standard ECG) has been shown to reflect inhomogeneity of myocardial repolarization and cardial electrical instability, hence,been proposed to be associat... QT dispersion(QTd,equals maximal minus minimal QT interval on a standard ECG) has been shown to reflect inhomogeneity of myocardial repolarization and cardial electrical instability, hence,been propos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s.But the intrinsical mechanism of QTd is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Contributing to QTd are differences of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 which is identified to own three cell subtypes:endocardial, midmyocardial(M cells) and epicardial cells.And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uration of the M cell action potential may lead transmural and spati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Autonomic nerves by combining receptors on the myocardial cells,especially M cells affect significantly the APD.Concordance between heterogeneity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 and heterogeneity of autonomic innervation in heart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role of autonomic nerve in the generation of the QT disp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系统心肌 动作电位 QT离散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