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应用间歇导尿降低残余尿量及建立膀胱平衡 被引量:23
1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1 位作者 郭小伟 李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84-184,共1页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残余尿量、发生尿路感染率及建立膀胱平衡的影响。方法2002-03/2004-03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康复中心收治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一组给予间歇导尿,另一组留置导尿...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残余尿量、发生尿路感染率及建立膀胱平衡的影响。方法2002-03/2004-03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康复中心收治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一组给予间歇导尿,另一组留置导尿或利用刺激扳机点及增加腹压自行排尿,6周后进行评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组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间歇导尿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00.83±56.18,240.31±93.58,t=6.26,P<0.01),发生尿路感染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20)(χ2=21.37,P<0.01),建立膀胱平衡的例数则明显高于对照组(16,4)(χ2=10.37,P<0.01)。结论间歇导尿可有效降低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排尿障碍 间歇导尿 膀胱平衡 康复
下载PDF
治疗性站立及行走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0,共2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iury,SC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引起损伤节段以下肢体骨量迅速减少,使患者下肢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骨密度被誉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反映骨量...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脊髓损伤(spinalcordiniury,SCI)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引起损伤节段以下肢体骨量迅速减少,使患者下肢骨折的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骨密度被誉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反映骨量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性站立及行走对脊髓损伤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骨密度 治疗性 站立 骨质疏松 骨量变化 下肢骨折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组患者先进行彩超引导下利多卡因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10min,如无特殊不适,徒手检查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并...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A型肉毒毒素注射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组患者先进行彩超引导下利多卡因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10min,如无特殊不适,徒手检查患者踝关节肌张力,并让患者行走,肌张力明显下降,目测足下垂内翻明显改善者有19例,这19例患者为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组(诊断性阻滞组),48h后进行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另一组20例患者为A型肉毒毒素直接注射组(直接注射对照组),不进行利多卡因注射,直接进行彩超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以上两组患者在进行A型肉毒毒素阻滞治疗24h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Bobath方法、运动再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等,训练每次40min,每日2次。所有患者训练至少持续2个月。两组39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由未参与注射及康复训练的医师进行肌张力、步速、步长的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的评价(MAS,FMA,FIM评分)、ADL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肌张力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2周、4周、8周后肌张力的下降MA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治疗2周、4周、8周后两组间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无明显变化,直接注射组治疗2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诊断性阻滞组治疗2周后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患者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P<0.05),在治疗4周和8周后诊断性阻滞组步长、步速、FMA评分、FIM评分均较直接注射组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的治疗中,先用利多卡因进行诊断性阻滞后再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缩短疗程,而且在对步态、ADL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长期疗效亦优于直接A型肉毒毒素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诊断性阻滞 A型肉毒毒素 脑卒中 足下垂内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坐位躯干旋转时躯干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3 位作者 郭小伟 李哲 郝道剑 李晓丽 《中国康复》 2017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比较正常人及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躯干向左(瘫痪侧)及向右(非瘫痪侧)旋转过程中躯干浅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选取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采集2组受试者在躯干左旋(向瘫痪侧旋转)45°、右旋(向非瘫痪侧旋转... 目的:比较正常人及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躯干向左(瘫痪侧)及向右(非瘫痪侧)旋转过程中躯干浅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选取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采集2组受试者在躯干左旋(向瘫痪侧旋转)45°、右旋(向非瘫痪侧旋转)45°时腹直肌、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背阔肌的表面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结果:正常人在躯干向一侧旋转时对侧腹外斜肌RMS值大于转向侧(P<0.01),转向侧胸段竖脊肌、背阔肌的RMS值大于对侧(P<0.01);向左(瘫痪侧)旋转时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和背阔肌的RMS值低于正常组左侧(P<0.01),非瘫痪侧腹外斜肌的RMS值低于正常组右侧(P<0.01);向右(非瘫痪侧)旋转时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左侧(P<0.01),偏瘫侧腰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左侧(P<0.05),非瘫痪侧腹外斜肌、腰段竖脊肌和胸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右侧(P<0.01)。结论:正常人在躯干旋转时胸段竖脊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呈现明显的交叉性,转向侧的胸段竖脊肌、背阔肌的肌电活动明显增加,对侧的腹外斜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加;而脑卒中患者则没有这种交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躯干旋转 躯干肌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肺部物理治疗在颈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李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8-1049,共2页
颈髓损伤后损伤平而以下支配的呼吸肌麻痹,由于呼吸功能减退,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影响肢体功能锻炼,降低生存质量,同时由于呼吸功能减退,咳嗽无力.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物理治疗对颈髓损伤患... 颈髓损伤后损伤平而以下支配的呼吸肌麻痹,由于呼吸功能减退,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不适,影响肢体功能锻炼,降低生存质量,同时由于呼吸功能减退,咳嗽无力.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物理治疗对颈髓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及对于减少肺部感染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物理治疗 颈髓损伤 伤患者 呼吸功能减退 康复 肢体功能锻炼 肺部感染 呼吸肌麻痹
下载PDF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1 位作者 李哲 乐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3-1075,共3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目前难以治愈,同时还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痉挛、肌肉萎缩、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国内外学者对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目前难以治愈,同时还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痉挛、肌肉萎缩、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国内外学者对于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较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康复工程技术的介入,如截瘫步行矫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康复治疗 训练系统 应用 颈段 反馈 肢体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盐酸氟西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1 位作者 熊华春 白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中枢性疼痛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有53%感到疼痛严重脚,疼痛干扰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存质量,如损害睡眠-觉醒周期,使其不能完...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中枢性疼痛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有53%感到疼痛严重脚,疼痛干扰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存质量,如损害睡眠-觉醒周期,使其不能完成自我照顾活动,不能履行治疗性训练计划等。本文根据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特点.应用抗抑郁药和心理支持治疗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痛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枢性疼痛 脊髓损伤患者 心理支持治疗 盐酸氟西汀 睡眠-觉醒周期 慢性中枢痛 日常活动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专业医学生《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关晨霞 杨慎峭 +1 位作者 申利坊 张小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临床专业本科生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实施中的效果。方法: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164名,按照学号单双号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应... 目的:研究案例教学法在临床专业本科生康复医学选修课教学实施中的效果。方法: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164名,按照学号单双号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应用案例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当堂考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其中对照组班还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总成绩优于对照班,尤其在主观题的案例分析部分(P <0.05)。观察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知识的掌握。结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专业医学生《康复医学》的教学中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提高学生对《康复医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及重视,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康复医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健侧代偿在老年重症偏瘫患者康复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乐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健侧代偿训练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肢体功能、ADL能力的影响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意义。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应用Bobath技术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和... 目的:探讨健侧代偿训练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肢体功能、ADL能力的影响及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意义。方法:将入选的40例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应用Bobath技术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和运动再学习疗法,在以上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强化健侧下肢负重,利用健侧上肢代偿进行ADL能力训练,对照组则针对患侧肢体训练,诱发主动运动及分离运动,不允许健侧代偿。以上两组患者每次训练45min,每周训练11次。结果: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各阶段,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治疗组Barthel指数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1,<0.05),到治疗后3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偏瘫患者采用健侧代偿的训练方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提高ADL能力,而且对于其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不大,并因此缩短了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健侧代偿 偏瘫 FMA评分 BARTHEL指数 住院天数
下载PDF
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晨霞 杨慎峭 +1 位作者 安玉兰 李哲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4-35,44,共3页
目的:探讨实习生主动参与小讲课及康复评价等教学活动对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生37名为实验组,36名为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主动参与康复评价会及科室小讲课,进行汇报及讲课,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实习生主动参与小讲课及康复评价等教学活动对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习生37名为实验组,36名为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主动参与康复评价会及科室小讲课,进行汇报及讲课,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带教方法。结果两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和个人问卷调查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的实习带教方法对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均有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临床带教 康复评价会 小讲课
下载PDF
试论督脉与脑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关晨霞 席海霞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2期52-53,共2页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及全身经脉之海,是十二经之纲领及动力。在传统脏象经络学说中,它没有脏腑络属关系,而脑作为重要的“中枢性脏腑”,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也无所属经络的论述。在循行路线上,督脉不仅直接入脑,而且还联系到...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及全身经脉之海,是十二经之纲领及动力。在传统脏象经络学说中,它没有脏腑络属关系,而脑作为重要的“中枢性脏腑”,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也无所属经络的论述。在循行路线上,督脉不仅直接入脑,而且还联系到心、肾等与脑密切相关的重要脏器;在生理功能上,二者极为相似,都具有统率、督促的功能;在循行病理上,督脉主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上凡病变在脑者多可从督脉论治;现代研究也表明督脉与脑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督脉是脑所属的经络,深入对其相关性研究,对于完善奇经理论及脏象经络学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中医病机
下载PDF
骨盆带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哲 郭钢花 +1 位作者 白蓉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48-649,共2页
根据神经促进技术原理,强化骨盆控制能力可促进下肢的运动功能。而在实际康复临床工作中,康复工作者多只注重髋关节屈伸主动运动的诱发和控制训练.对骨盆控制训练常重视不够.影响了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和独立能力的提高。本院2002—2... 根据神经促进技术原理,强化骨盆控制能力可促进下肢的运动功能。而在实际康复临床工作中,康复工作者多只注重髋关节屈伸主动运动的诱发和控制训练.对骨盆控制训练常重视不够.影响了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和独立能力的提高。本院2002—2006年运用神经促进技术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骨盆训练法,对6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训练,使患侧下肢的步行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步行能力 训练法 骨盆 神经促进技术 康复工作者 运动功能 临床工作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李哲 范家宏 +4 位作者 郭钢花 李晓丽 关晨霞 乐琳 郭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17例)常规康复治疗。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评定,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CSS、FMA、BBS和10m MWS各项评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痉挛、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显著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脑卒中早期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可成为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脑卒中 主动运动
下载PDF
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哲 郭钢花 +1 位作者 白蓉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组(动踝组,n=22)、固定式踝足矫形器组(固踝组,n=20)和单纯康复组(康复组,n=20),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动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 目的:观察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组(动踝组,n=22)、固定式踝足矫形器组(固踝组,n=20)和单纯康复组(康复组,n=20),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动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固踝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站立及行走训练中使用固定式的踝足矫形器,进行站位平衡、重心转移及行走训练,每天使用超过2h。观察治疗8周后患者的步态、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等。结果:经康复治疗8周后,动踝组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均有明显改善,动踝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固踝组及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提高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踝足矫形器 动态式
下载PDF
电针拮抗肌群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哲 郭钢花 关晨霞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2,135,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并发症 肌张力过强 电针 脑卒中 电针拮抗肌群
下载PDF
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观察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乐琳 李哲 +5 位作者 郭钢花 梁英姿 王国胜 李晓丽 郝道剑 关晨霞 《中国康复》 2019年第12期627-630,共4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NF躯干模式训练。在治...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的疗效及躯干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NF躯干模式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T、BBS及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组内比较均小于健侧(均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健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患侧腹直肌及竖脊肌RMS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PNF躯干训练技术可以明显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肌群力量,提高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平衡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PNF 躯干控制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明明 恽晓平 +13 位作者 张慧丽 郭华珍 张新 牛秀莲 祁欣 乔颖欣 王建文 关晨霞 李芙英 任海 刘野 路亚娟 徐宝华 周若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的认知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分别治疗6周和12周;对照组不参加训练。对训练前后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进行评定;比较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及对照组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成绩;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损伤部位及昏迷时间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仪器训练组及人工训练组6周、12周成绩均较初评显著提高(P<0.001),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仪器训练组成绩明显高于人工训练组(P<0.01);年龄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记忆障碍康复的疗效显著;12周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记忆功能显著提高;采用认知康复专业仪器进行认知训练模式的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训练模式,应予以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脑损伤
下载PDF
肉毒毒素A加抗痉挛电刺激治疗脑瘫下肢内收肌群痉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钢花 李哲 +3 位作者 姜丽 熊华春 乐林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4-734,共1页
关键词 电刺激治疗 小儿脑瘫 肉毒毒素A 疗效分析 内收肌群 抗痉挛 下肢 A型肉毒毒素 四肢瘫 双重性
下载PDF
选准切入点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哲 孙笑品 +3 位作者 郭钢花 关晨霞 乐琳 王国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30-2732,共3页
目的研究在康复治疗中,选准切入点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治疗的住院或门诊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配对设计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以Bobath... 目的研究在康复治疗中,选准切入点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治疗的住院或门诊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配对设计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以Bobath为基础的现代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按脑卒中功能障碍的特点循序渐进。2次/d,45 min/次。观察组在每日治疗过程中准确选择切入点强化训练。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步态时间距离参数步长、步宽、步速均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亦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步态时间距离参数步长、步宽、步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照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中,选准切入点可以快速提升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入点 偏瘫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膝矫形器对脑卒中后腘绳肌痉挛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哲 郭钢花 +1 位作者 熊华春 关晨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观察膝矫形器对腘绳肌挛缩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矫形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膝矫形器。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 目的:观察膝矫形器对腘绳肌挛缩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矫形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矫形器组在上述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膝矫形器。观察治疗6周后患者运动分值、行走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康复治疗6周后,矫形器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运动分值、步行功能及Barthel指数(BI),矫形器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I<0.01)。结论:膝矫形器加快腘绳肌挛缩患者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膝矫形器 胭绳肌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