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氢氧化铜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石文波 黄楚平 +4 位作者 陈宇航 郭雪萍 徐佳微 关雄 潘晓鸿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2-973,共12页
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茶叶患炭疽病处获得了病原菌并进行了鉴定,通过沉淀法合成了纳米Cu(OH)_(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纳米Cu(OH)_(2)对茶炭疽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从茶叶上分离所得病原菌与暹罗炭疽菌(Colletotr... 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茶叶患炭疽病处获得了病原菌并进行了鉴定,通过沉淀法合成了纳米Cu(OH)_(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探究了纳米Cu(OH)_(2)对茶炭疽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及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从茶叶上分离所得病原菌与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为同一分支,自检支持率高达91%,确定所分离的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所合成的纳米Cu(OH)_(2)呈花簇状、束状以及聚集状,平均粒径为26.5 nm,且存在一定的团聚现象。300 mg/L的纳米Cu(OH)_(2)处理后2 d对暹罗炭疽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9.16%。C.siamense的Zeta电位为(-8.91±1.80)mV,而纳米Cu(OH)_(2)的电位为(12.55±1.33)mV,两者通过静电作用使得纳米Cu(OH)_(2)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经纳米Cu(OH)_(2)处理后,病原菌的菌丝出现明显的凸出和畸变,损坏严重,且细胞膜破裂,同时产生了大量活性氧,大部分细胞死亡。DNA损伤测定结果显示,纳米Cu(OH)_(2)致使茶炭疽病菌DNA条带更窄且更暗,随着纳米Cu(OH)_(2)浓度的提高,所提取出来的DNA浓度变低。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菌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综上,纳米Cu(OH)_(2)通过诱导病原菌细胞膜的破坏、DNA损伤、抑制SOD活性及促进MDA产生致使细胞死亡。本研究可为纳米农药防治茶炭疽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OH)_(2) 茶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暹罗炭疽菌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菌糠水提液对马铃薯致病疫霉的抑制机理
2
作者 莫雯婧 陈洪森 +4 位作者 桂芳泽 洪慈清 蔡鑫铠 关雄 潘晓鸿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37,共9页
菌糠是菌菇生产后残留的物质,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有机质等成分。利用热水浸提法制备香菇菌糠水提液(water extract from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WESMS),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Zeta电位及粒径仪对其紫外吸收情况、表面电荷和水中分散... 菌糠是菌菇生产后残留的物质,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有机质等成分。利用热水浸提法制备香菇菌糠水提液(water extract from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WESMS),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Zeta电位及粒径仪对其紫外吸收情况、表面电荷和水中分散粒径进行表征,采用平板渗透法及十字交叉测量直径法计算WESMS对致病疫霉的抑制率,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病原菌细胞形态的损伤程度,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WESMS对致病疫霉DNA的影响。结果表明,WESMS在紫外线A(UVA,315~400 nm)、B(UVB,280~315 nm)和C(UVC,100~280 nm)波段均有吸收,在水中的分散粒径为3649.27 nm。抑菌试验表明,WESMS对病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体积百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更明显,在高体积百分浓度(6.25%WESMS)作用下对病原菌的抑制率近100%。经WESMS处理后病原菌的菌丝更加扭曲、扁平,且褶皱明显增多,表明WESMS可对细胞造成明显破坏;WESMS处理组的DNA条带亮度暗于对照组,损伤程度与WESMS体积百分浓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菌糠的资源化利用及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菌糠 马铃薯晚疫病 致病疫霉 抗菌机理
下载PDF
缘座壳孢菌抑菌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及鉴定
3
作者 陈宇熹 朱志强 +3 位作者 谭震 赖芃宇 邱君志 关雄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座壳孢菌是粉虱和蚧壳虫的一种重要昆虫病原真菌,其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杀虫、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缘座壳孢发酵物中的代谢物,以期为拓展该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色谱技术从缘座壳孢菌A... 【目的】座壳孢菌是粉虱和蚧壳虫的一种重要昆虫病原真菌,其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杀虫、抗肿瘤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缘座壳孢发酵物中的代谢物,以期为拓展该生防菌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色谱技术从缘座壳孢菌A.marginata WYTF2017-01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化合物,借助波谱手段鉴定其化合物结构,分析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本研究共鉴定了12种化合物,包括Methyl 24-methylene-3-oxolanost-8-en-26-oic ester(1)、Ergosta-5,7,22-trien-3-ol,4-methyl-,(3β,4α,22 E)(2)、杜斯塔宁(3)、3β-acetoxy-15α,22-dihydroxyhopane(4)、麦角固醇(5)、4-(Hydroxymethyl)-3-furancarboxylic acid(6)、Eupenicisirenin B(7)、4,6-dihydroxy-1(3 H)-isobenzofuranone(8)、β-谷甾醇(9)、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10)、2-benzyl-4H-pyran-4-one(11)和6-benzyl-4-oxo-4 H-pyran-3-carboxamide(12),其中化合物1、2、6~12为首次从昆虫病原真菌中分离鉴定。化合物1、2、3、6、7、8、11和12对真菌或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MIC值为3.13~50.00μg·mL^(-1)。化合物7、8和12抑菌活性较为突出,化合物7对大肠杆菌的MIC值为3.13μg·mL^(-1),效果与阳性对照链霉素相同,而8和12对青枯劳尔氏菌的MIC值分别为6.25和12.50μg·mL^(-1),优于或等同于链霉素(MIC值为12.50μg·mL^(-1))。【结论】从缘座壳孢菌分离的多种代谢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显示了防治植物病害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囊菌 缘座壳孢菌 代谢物 结构鉴定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研究
4
作者 黄艳 王权森 +3 位作者 卢程伟 关雄 郑浩 周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为了将水工程调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立足流域水工程调度业务需求,按照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存储以及知识应用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场景驱动的水工程联合调度... 为了将水工程调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立足流域水工程调度业务需求,按照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存储以及知识应用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水工程联合调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场景驱动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本体构建方法。具体阐述了结构化、非结构化信息挖掘与知识抽取技术以及基于Neo4j图数据库的知识索引与可视化,并从防洪调度、水资源调配两个方面探索知识图谱的应用实例与发展方向。研究初步实现了调度知识图谱构建全流程贯通,可为知识图谱在水工程联合调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程联合调度 知识图谱 本体构建 防洪调度 水资源调配
下载PDF
三种菌糠制备的生物炭对重金属镍的吸附探究
5
作者 陈洪森 洪慈清 +4 位作者 莫雯婧 蔡鑫铠 桂芳泽 关雄 潘晓鸿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2期40-46,共7页
为探究重金属镍的处理及菌糠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利用杏鲍菇菌糠、姬平菇菌糠、香菇菌糠为原料制备生物炭(PEBC、PGBC和LEBC),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比表面积分析(BET)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Zeta电位测定探究其吸... 为探究重金属镍的处理及菌糠资源过度浪费的问题,利用杏鲍菇菌糠、姬平菇菌糠、香菇菌糠为原料制备生物炭(PEBC、PGBC和LEBC),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比表面积分析(BET)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采用Zeta电位测定探究其吸附机理,同时通过吸附实验对比3种菌糠生物炭对镍离子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3种菌糠生物炭均具有不规则孔隙,且表面附着较多的矿物质晶体。综合而言,PEBC的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超99%且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122.89 mg/g。采用废弃菌糠探究重金属镍的处理问题,在实现菌糠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验证了其在重金属镍的水污染处理方面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糠 生物炭 镍离子 吸附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培养基优化及间歇发酵 被引量:13
6
作者 关雄 陈锦权 +2 位作者 黄志鹏 汤玉波 高日霞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80,共6页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室内摇瓶优化筛选,首先用摇瓶培养筛选到Ⅱ号培养基,在此配方的基础上,将培养基组分划分为氮源、碳源及无机盐三因素,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进行培养基优化组合研究,建立其芽孢... 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培养基配方进行室内摇瓶优化筛选,首先用摇瓶培养筛选到Ⅱ号培养基,在此配方的基础上,将培养基组分划分为氮源、碳源及无机盐三因素,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进行培养基优化组合研究,建立其芽孢产量依氮源、碳源、无机盐的响应面方程。借助此方程获得响应面最佳点即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苏云金芽孢杆菌培养基优化中十分简便、实用、快速的途径。此外,对其间歇发酵过程也进行了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培养基 优化 间歇发酵 农药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蛋白基因 被引量:9
7
作者 关雄 吴燕榕 +1 位作者 李今煜 沙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296,共4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 (Bt)研究的热点正逐步转向新资源的收集和开发 .本文就其杀虫、抑菌、抑癌细胞等 6种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生物活性因子 编码基因 杀虫晶体蛋白
下载PDF
不同种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和小菜蛾的药效测定 被引量:19
8
作者 关雄 黄志鹏 +2 位作者 彭建立 陈少伟 邱思鑫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应用微生物农药、抗生素类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及化学农药对南方蔬菜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和小菜蛾进行了室内外的防治试验.结果筛选出多种农药对2种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小菜蛾 杀虫剂 防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5
9
作者 关雄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11,共7页
回顾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展的历史,综述了资源、鉴定与分类、分子生物学包括cry基因、vip基因chi基因、aiiA基因,生物信息学、生态学、安全性及产品化等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分子生物学 产品化 安全性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8010杀虫剂毒力效价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雄 林国宪 高日霞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99-301,共3页
以美国HD-I-S-1980为标准品、3龄小菜蛾为供试虫,对8010工业菌剂进行效价测定.在25℃.下经48h、光照300lx,其样品死亡机率值与浓度对数值的回归方程是y=-0.1085x+1.98(r=0.99),LC_(50)=380.18μg/mL;标准品为y=2.496x+1.87(r=0.96),LC_(... 以美国HD-I-S-1980为标准品、3龄小菜蛾为供试虫,对8010工业菌剂进行效价测定.在25℃.下经48h、光照300lx,其样品死亡机率值与浓度对数值的回归方程是y=-0.1085x+1.98(r=0.99),LC_(50)=380.18μg/mL;标准品为y=2.496x+1.87(r=0.96),LC_(50)=21.83/μg/mL.8010工业菌粉效价为919.16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8010杀虫剂 标准化
下载PDF
柑桔—粉虱—座壳孢菌系统的生态位和熵变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雄 高日霞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403-406,共4页
应用生态位及熵变值分析了柑桔园系统内某些物种之间的关系.当果园引入霍香蓟等绿肥植物后,境内树冠和地表温度下降0.4—0.7℃和0.3—0.5℃,相对湿度则分别提高2%—4%和2%—3%;土壤速效氮、磷、钾提高5.37%,33.69%和118.59%;熵... 应用生态位及熵变值分析了柑桔园系统内某些物种之间的关系.当果园引入霍香蓟等绿肥植物后,境内树冠和地表温度下降0.4—0.7℃和0.3—0.5℃,相对湿度则分别提高2%—4%和2%—3%;土壤速效氮、磷、钾提高5.37%,33.69%和118.59%;熵变值为-924.85×10~6cal/kg;粉虱座壳孢菌寄生率增加184.4%.果园系统生产力大为提高,害虫也得到了自然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生态位 粉虱 座壳孢菌
下载PDF
粉虱座壳孢菌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关雄 高日霞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29-33,共5页
根据,/,/m,C_A。C 和 K 等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粉虱座壳孢菌子座在柑桔园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其 Iwao 和 Taylor 的线性回归关系分别为=1.720 2+1.313m(r=0.787)和1gV=0.500 8+1.035 6 1g m(r=0.912 9).同时,本文还给出了在允许误差 D... 根据,/,/m,C_A。C 和 K 等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粉虱座壳孢菌子座在柑桔园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其 Iwao 和 Taylor 的线性回归关系分别为=1.720 2+1.313m(r=0.787)和1gV=0.500 8+1.035 6 1g m(r=0.912 9).同时,本文还给出了在允许误差 D=0.1,0.2,0.3,平均子座密度在0.5—10个7叶,间隔密度为0.5情况下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和树、叶之间最佳配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虱座壳孢菌 空间分布 抽样 柑桔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I基因探针的制备及质粒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雄 黄志鹏 高日霞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29-333,共5页
将pESI经EcoRI酶解后回收纯化的含有苏云金芽胞杆菌cryI基因高保守区的EcoRI-F片段重组到pSELECT-1的EcoRI位点,通过DIG体外标记转录制备高灵敏度、背景清楚的RNA探针,并利用该探针进行苏云... 将pESI经EcoRI酶解后回收纯化的含有苏云金芽胞杆菌cryI基因高保守区的EcoRI-F片段重组到pSELECT-1的EcoRI位点,通过DIG体外标记转录制备高灵敏度、背景清楚的RNA探针,并利用该探针进行苏云金芽胞杆菌8010杀虫基因定位.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胞杆菌 cryI基因 RNA探针 基因定位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ICP基因工程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关雄 黄志鹏 高日霞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杀虫细菌苏云金杆菌ICP基因构建工程菌,包括植物根际定居菌、植物疫苗、重组杀蚊蓝细菌和杆状病毒Bt重组菌等研究的历程及现状、成功的范例及存在问题.文中亦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ICP基因 工程菌
下载PDF
内生菌BS-2菌株的抗菌蛋白及其防病作用 被引量:70
15
作者 何红 蔡学清 +2 位作者 关雄 胡方平 谢联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8,共6页
BS 2菌株为一株能在多种植物体内定殖 ,对多种植物炭疽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并对植物生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 ,其BPY培养液经 30 %~ 70 %硫酸铵盐析、高温 (10 0℃ )处理后 ,以SDS PAGE、MALDI TOF检测 ,该菌株分泌的抗菌... BS 2菌株为一株能在多种植物体内定殖 ,对多种植物炭疽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并对植物生长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 ,其BPY培养液经 30 %~ 70 %硫酸铵盐析、高温 (10 0℃ )处理后 ,以SDS PAGE、MALDI TOF检测 ,该菌株分泌的抗菌蛋白为分子量≤ 2 884 .39D的多肽 ;该抗菌多肽对热稳定并抗紫外线照射 ,对植物炭疽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并对辣椒果炭疽病具有 6 9.79% (9d后 )的防病效果 ;抑制病菌生长 ,引起菌丝 (或芽管 )细胞消融 ,导致菌丝畸形以及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等可能是该抗菌多肽主要的防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BS-2菌株 抗菌蛋白 防病作用 定殖 防治效果 植物病害 枯草芽孢杆菌 BPY培养液
下载PDF
辣椒内生细菌BS-1和BS-2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及鉴定 被引量:67
16
作者 何红 邱思鑫 +2 位作者 蔡学清 关雄 胡方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抗利福平为标记 ,用浸种、涂叶和灌根方法接种 ,测定菌株在植物体内的定殖。结果表明 ,来自辣椒体内的BS_2和BS_1菌株不仅可在辣椒体内定殖 ,也可在番茄、茄子、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小白菜等植物体内定殖 ,BS_2菌株还可在水稻、... 以抗利福平为标记 ,用浸种、涂叶和灌根方法接种 ,测定菌株在植物体内的定殖。结果表明 ,来自辣椒体内的BS_2和BS_1菌株不仅可在辣椒体内定殖 ,也可在番茄、茄子、黄瓜、甜瓜、西瓜、丝瓜、小白菜等植物体内定殖 ,BS_2菌株还可在水稻、小麦及豇豆等植物体内定殖 ,BS_2菌株的内生定殖宿主范围比BS_1菌株的广 ;另外BS_2菌株可在辣椒和白菜体内较长期定殖。用常规方法、Biolog及 1 6SrRNA序列比较 ,两菌株鉴定为枯草芽杆菌内生亚种 (Bacillussubtilissubsp .endophy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内生细菌 BS-1 BS-2 定殖 鉴定 枯草芽孢杆菌内生亚种
下载PDF
辣椒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被引量:114
17
作者 何红 蔡学清 +2 位作者 洪永聪 关雄 胡方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1-175,共5页
对健康辣椒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及拮抗菌进行了分离筛选。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部位及种植地 ,内生细菌的数量有所不同 ,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变化为 2 83× 1 0 3 ~ 1 346×1 0 4cfu/g(FW) ;各品种以叶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 对健康辣椒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及拮抗菌进行了分离筛选。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部位及种植地 ,内生细菌的数量有所不同 ,品种间内生细菌的数量变化为 2 83× 1 0 3 ~ 1 346×1 0 4cfu/g(FW) ;各品种以叶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多 ,其次为根 ,再次为茎 ,果最少 ;不同种植地中 ,前作为水稻田种植辣椒叶片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比旱地种植的多 ,而根、茎、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正相反。拮抗、防病测定表明 ,1 0 8株辣椒内生细菌中 ,有 2 8 7%的菌株对香蕉枯萎菌和黄瓜枯萎菌有拮抗作用 ;来自辣椒叶片和茎杆内的BS 2和BS 1两菌株 ,对 1 3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和稳定的拮抗作用 ,其中对辣椒炭疽病有 57 34%~ 94 0 8%的防病效果 ,并可以在辣椒体内定殖。经鉴定该两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辣椒 内生细菌 鉴定 拮抗菌 筛选
下载PDF
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2和BS-1防治辣椒炭疽病研究 被引量:67
18
作者 何红 蔡学清 +1 位作者 关雄 胡方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莉和BS-1,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苗和果炭疽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株培养液对苗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81.5%~93.3%和66.1%~79.2%;对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 辣椒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莉和BS-1,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苗和果炭疽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株培养液对苗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81.5%~93.3%和66.1%~79.2%;对果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80.0%~100%和60.0%~100%,喷施菌株培养液后间隔24h以上接种病原菌的防病效果比两者同时接种的高。菌株外分泌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及附着胞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株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均有防病作用,菌体可能起主导作用。另外,2菌株培养液浸种,对辣椒还有明显的促生效果。BS-2菌株的防病和促生效果均比BS-1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枯草芽孢杆菌 胶孢炭疽菌 防治效果 菌株培养液 接种 病原菌
下载PDF
内生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49
19
作者 何红 沈兆昌 +3 位作者 邱思鑫 蔡学清 关雄 胡方平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内生拮抗细菌BS 2菌株在以黄豆粉为原料的 3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 ,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强 ,菌液对辣椒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培养基初始 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结果表... 内生拮抗细菌BS 2菌株在以黄豆粉为原料的 3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 ,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强 ,菌液对辣椒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培养基初始 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以黄豆粉培养基、初始 pH值 6 .7(灭菌后 )、2 8℃、培养 4 8h、并尽量增大培养通气量 ,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 炭疽病 生物防治 BS-2菌株 培养基
下载PDF
内生芽孢杆菌TB2防治辣椒疫病效果及其机理初探 被引量:59
20
作者 邱思鑫 何红 +2 位作者 阮宏椿 关雄 胡方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sp.)TB2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苗和果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液浸种处理的苗接种病菌后20 d防病效果可达70.0%;菌液浇灌后48 h的苗接种病菌后20 d防病效果可达88.1%;菌液喷雾处理的果接... 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sp.)TB2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苗和果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菌液浸种处理的苗接种病菌后20 d防病效果可达70.0%;菌液浇灌后48 h的苗接种病菌后20 d防病效果可达88.1%;菌液喷雾处理的果接种病菌后14 d防病效果可达65.2%。喷雾或浇灌菌株培养液后间隔24 h以上接种病原菌的防病效果比二者同时接种时高。生防菌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均有防病作用,其胞外分泌物的速效性较好,菌体的持效性较好。菌株胞外分泌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菌液可诱导植物抗性相关酶的变化,但其与病菌共同接种于辣椒时诱导作用可相互影响。疫霉菌处理可使辣椒果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出现明显的峰值;菌液处理可诱导辣椒SOD和POD活性增强;但菌液与病菌共同处理后,辣椒果的MDA含量和SOD、POD、CAT的活性均较低,与清水对照接近,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芽孢杆菌 TB2防治 辣椒疫病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