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1
作者
黄志忠
覃江龙
+3 位作者
卢亦波
农兰伟
牟敏红
邵宏华
《内科》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总结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3例HIV抗体阳性合并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病毒性肝炎组(n=27)、肝细胞肝癌组(n=15)和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n=11)。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C...
目的总结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3例HIV抗体阳性合并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病毒性肝炎组(n=27)、肝细胞肝癌组(n=15)和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n=11)。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CT影像学特征,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结果三组在消瘦、发热、上腹痛、浅表淋巴结肿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甲胎蛋白升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多发结节、单发结节、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轻度强化、病灶重度强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肝炎组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肝癌组镜下见凝固性坏死组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广泛破坏和星空现象。结论不同类型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腹部CT影像学特征有一定差异,但其较难区分肝细胞癌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者鉴别诊断需借助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肝损伤
肝细胞癌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艾滋病伴发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覃江龙
卢亦波
+5 位作者
秦英梅
彭智鹏
农兰伟
黄美祯
牟敏红
吴念宁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伴发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为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取伴有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HE、抗酸、过碘酸雪夫(PAS)和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D-PAS)染色...
目的探讨伴发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为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取伴有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HE、抗酸、过碘酸雪夫(PAS)和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D-PAS)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描述组织病理特点,并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感染性皮肤病32例(占39.02%),炎症性皮肤病36例(占43.90%),皮肤肿瘤14例(占17.07%)。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4例,银屑病10例,湿疹9例,卡波西肉瘤12例。马尔尼菲篮状菌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感染率升高(P=0.003)。结论HIV/AIDS患者皮肤损害的原因感染性主要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且多数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的患者,炎症性主要为银屑病,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为卡波西肉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HIV/AIDS患者伴发各种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皮肤损害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银屑病
卡波西肉瘤
原文传递
题名
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1
作者
黄志忠
覃江龙
卢亦波
农兰伟
牟敏红
邵宏华
机构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介入科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科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
出处
《内科》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课题(Z20211129)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院内课题(NNSY2021003)。
文摘
目的总结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53例HIV抗体阳性合并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脏组织病理结果分为病毒性肝炎组(n=27)、肝细胞肝癌组(n=15)和肝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n=11)。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腹部CT影像学特征,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结果三组在消瘦、发热、上腹痛、浅表淋巴结肿大、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甲胎蛋白升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多发结节、单发结节、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轻度强化、病灶重度强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毒性肝炎组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肝癌组镜下见凝固性坏死组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广泛破坏和星空现象。结论不同类型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腹部CT影像学特征有一定差异,但其较难区分肝细胞癌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两者鉴别诊断需借助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方法。
关键词
HIV/AIDS
肝损伤
肝细胞癌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Keywords
HIV/AIDS
Liver inju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艾滋病伴发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覃江龙
卢亦波
秦英梅
彭智鹏
农兰伟
黄美祯
牟敏红
吴念宁
机构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77-80,共4页
基金
南宁市兴宁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No.2018A06)
文摘
目的探讨伴发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为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取伴有皮肤损害的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HE、抗酸、过碘酸雪夫(PAS)和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D-PAS)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描述组织病理特点,并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HIV/AIDS患者的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感染性皮肤病32例(占39.02%),炎症性皮肤病36例(占43.90%),皮肤肿瘤14例(占17.07%)。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4例,银屑病10例,湿疹9例,卡波西肉瘤12例。马尔尼菲篮状菌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感染率升高(P=0.003)。结论HIV/AIDS患者皮肤损害的原因感染性主要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且多数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的患者,炎症性主要为银屑病,最常见的皮肤肿瘤为卡波西肉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HIV/AIDS患者伴发各种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艾滋病
皮肤损害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
银屑病
卡波西肉瘤
Key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skin damage
talaromycosis
psoriasis
Kaposi sarcoma
分类号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HIV/AIDS合并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黄志忠
覃江龙
卢亦波
农兰伟
牟敏红
邵宏华
《内科》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艾滋病伴发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理学分析
覃江龙
卢亦波
秦英梅
彭智鹏
农兰伟
黄美祯
牟敏红
吴念宁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