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桉煎剂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评价及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农庆文 高兴新 +1 位作者 刘达恩 李顺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90-1692,共3页
目的:研究大叶桉煎剂浸浴对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抑菌效果。方法:将82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用消毒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叶桉煎剂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细菌清除率;... 目的:研究大叶桉煎剂浸浴对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及抑菌效果。方法:将82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用消毒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叶桉煎剂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情况、细菌清除率;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12%vs 78.05%,χ2=5.145,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率、创面回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色素沉着、瘢痕增生、创面加深和创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学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叶桉煎剂对烧伤创面的治疗,可有效清除细菌,防治创面细菌感染,改善创面愈合情况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煎剂 细菌清除率 疗效评价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重组生长激素后血浆蛋白的变化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农庆文 刘达恩 +2 位作者 王润秀 林源 张立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浆蛋白的影响及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选择 1 4例烧伤面积大于 5 0 % , 度面积大于 2 0 %的成年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rh GH)和对照组。常规行补液、抗感染及支持...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浆蛋白的影响及其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选择 1 4例烧伤面积大于 5 0 % , 度面积大于 2 0 %的成年烧伤患者 ,随机分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组 (rh GH)和对照组。常规行补液、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伤后 5 d内行创面切削痂、自体皮移植。rh GH组从术后第 1天起每天按 0 .3IU/ kg给予 rh GH治疗共 1 0 d,对照组按相同方法给 2 m l生理盐水作安慰剂对照。伤后当天、1 4、2 1 d取外周血检测血浆蛋白、转铁蛋白 ,记录供皮区、深 度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结果 :rh GH组血浆蛋白水平、供皮区、深 度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结论 :严重烧伤病人早期应用 rh Gh,能有效促进蛋白合成 ,加快创面愈合 ,减少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重组生长激素 血浆蛋白 创面愈合 补液 抗感染 治疗 支持治疗
下载PDF
弱激光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及对PI3K/Akt-HIF-1α信号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农庆文 李顺堂 +1 位作者 刘达恩 吴亚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分析弱激光促进糖尿病(DM)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非DM皮肤创伤组、DM皮肤创伤组、弱激光低剂量组和弱激光高剂量组,后... 目的分析弱激光促进糖尿病(DM)大鼠皮肤创伤愈合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信号系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非DM皮肤创伤组、DM皮肤创伤组、弱激光低剂量组和弱激光高剂量组,后3组为DM大鼠,20只/组。造模第2天给药,正常组、非DM皮肤创伤组和DM皮肤创伤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弱激光低和高剂量组分别接受1.2 g·cm^(-2)·6 min^(-1)和3.6 g·cm^(-2)·6 min^(-1)的弱激光照射,连续照射7 d。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均有不同程度愈合,与非DM皮肤创伤组比,DM皮肤创伤组愈合最慢(P<0.05);与DM皮肤创伤组比,弱激光低和高剂量组愈合明显(P<0.05),各组体重和随机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肌细胞排列整齐,非DM皮肤创伤组、DM皮肤创伤组和弱激光低剂量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横纹肌坏死、肌纤维断裂和明显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DM皮肤创伤组最严重,非DM皮肤创伤组和弱激光低剂量组,弱激光高剂量组恢复较好。对照组和DM皮肤创伤组PI3K、Akt和HIF-1α均呈弱表达,非DM皮肤创伤组PI3K、Akt和HIF-1α均呈强表达,与DM皮肤创伤组比,弱激光低和高剂量组的PI3K、Akt和HIF-1α表达均较强(P<0.05)。结论 PI3K/Akt-HIF-1α信号系统激活有利于DM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DM可抑制PI3K/Akt-HIF-1α信号,弱激光可通过激活PI3K/Akt-HIF-1α信号促进DM大鼠皮肤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激光 糖尿病 皮肤创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下载PDF
烧伤病区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农庆文 王润秀 +1 位作者 刘达恩 林源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10期1465-1466,共2页
目的 探讨烧伤病区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房现场采样、血清分型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 ,并用 1∶1配对病例 -对照的研究方法 ,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的分... 目的 探讨烧伤病区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房现场采样、血清分型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 ,并用 1∶1配对病例 -对照的研究方法 ,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采集的 12 5 8份样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6 6株 ,平均检出率为 5 2 % ,但从患者各种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与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差异较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与环境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关系不大 ,外源性感染并非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包扎、受压及烧伤严重程度等为烧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烧伤病区 危险因素 检出 流行病学调查 外源性感染 学分 结论 主要途径
下载PDF
蛇伤溃疡的特点及外科治疗(附36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农庆文 刘达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26-127,共2页
通过对近5年来收治36例蛇伤溃疡病人进行总结,结果发现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手、足多见,溃疡创面有缺损面积大,常伴皮下潜行性破坏、深部组织外露及创面感染等特点。治疗上均需外科手术处理,强调早期清创。缺损创面修复方法... 通过对近5年来收治36例蛇伤溃疡病人进行总结,结果发现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手、足多见,溃疡创面有缺损面积大,常伴皮下潜行性破坏、深部组织外露及创面感染等特点。治疗上均需外科手术处理,强调早期清创。缺损创面修复方法的选择需根据创面情况而定。可用刃厚、中厚、全厚等游离皮片移植或远位带蒂皮瓣转移,术后外观及功能的恢复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伤 溃疡 创面修复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应用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 被引量:3
6
作者 农庆文 张立明 +1 位作者 刘达恩 王润秀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 ,分别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 5例、腹直肌肌皮瓣修复 1例和局部侧胸皮瓣转移 3例修复。 结果 除 1例因局部缺血出现... 目的 探讨应用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 ,分别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 5例、腹直肌肌皮瓣修复 1例和局部侧胸皮瓣转移 3例修复。 结果 除 1例因局部缺血出现皮瓣部分坏死外 ,其余皮瓣成活良好 ,创面修复满意。 结论 应用血运良好的皮瓣可有效修复乳腺癌手术放疗后放射性溃疡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乳腺肿瘤 外科皮瓣 辐射损伤
下载PDF
蛇伤溃疡的外科治疗(附36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农庆文 刘达恩 《蛇志》 1996年第4期45-46,共2页
36例蛇伤溃疡总结,结果提示,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手、足多见,溃疡创面有缺损、面积大,多伴皮下潜行性破坏、深部组织外露及创面感染等特点。均需外科手术处理。强调早期清创。缺损创面修复,可酌情选用刃厚、中厚、全厚等游离皮... 36例蛇伤溃疡总结,结果提示,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手、足多见,溃疡创面有缺损、面积大,多伴皮下潜行性破坏、深部组织外露及创面感染等特点。均需外科手术处理。强调早期清创。缺损创面修复,可酌情选用刃厚、中厚、全厚等游离皮片移植或远位带蒂皮瓣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溃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细菌胶原酶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农庆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2期7277-7277,共1页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真皮损伤愈合后遗留的高出于周围皮肤、发红、坚硬的病理结构。迄今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够清楚。虽然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手术、加压和放射治疗等,但目前尚无一种简单可靠、疗效确切的方法。手术治疗是...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真皮损伤愈合后遗留的高出于周围皮肤、发红、坚硬的病理结构。迄今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够清楚。虽然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手术、加压和放射治疗等,但目前尚无一种简单可靠、疗效确切的方法。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单纯切除后的复发率仍很高。细菌胶原酶可以直接降解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可望成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肥大性 微生物胶原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
9
作者 农庆文 黎信森 +2 位作者 刘达恩 王润秀 莫海雁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61-362,共2页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 5例足底、足跟、踝、跟腱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 :设计皮瓣最大为 13cm× 8cm ,蒂最长 12cm ,5例皮瓣均生长良好 ,无...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 5例足底、足跟、踝、跟腱软组织及骨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 :设计皮瓣最大为 13cm× 8cm ,蒂最长 12cm ,5例皮瓣均生长良好 ,无明显臃肿 ,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修复 足部 组织缺损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5例报告
10
作者 农庆文 黎信森 +2 位作者 刘达恩 王润秀 莫海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864-865,共2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足部组织缺损
下载PDF
足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缺损(附8例分析)
11
作者 农庆文 王润秀 +1 位作者 林源 刘达恩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1349-1350,共2页
关键词 足背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mu)趾缺损 皮瓣修复术
下载PDF
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h内削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林源 王润秀 +4 位作者 农庆文 张立明 梁自乾 向军 陆树良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700-702,共3页
目的 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的病人在伤后3~5 d削痂作为对照。观察病人休克期的补... 目的 探讨深二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可行性及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烧伤总面积在200%~40%、以深二度为主的住院病人在伤后24 h内削痂;39例烧伤严重程度相似的病人在伤后3~5 d削痂作为对照。观察病人休克期的补液量、尿量、休克征象,回吸收期体温和心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对两组创面活检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组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量、尿量的比较均无差异(P>0.05);休克期后第1、2 d,对照组体温高于试验组(P<0.05);伤后24 h内削痂病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4.67±3.38)d,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29.77±8.28)d比较明显缩短(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经伤后24 h内削痂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对照创面明显减轻,创面组织未见进一步损害。结论烧伤后24 h内削痂对烧伤总面积在20%~40%、以深二度为主的成年病人是安全的,能通过改善局部过强的炎症反应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削痂 病人 二度烧伤 休克期 愈合时间 对照组 面积 结论 取材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轴型皮瓣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达恩 李智贤 +3 位作者 黎信森 农庆文 张立明 卢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轴型皮瓣 ,克服既往设计时血管不能直观显像的缺陷。方法 选用不同部位的轴型皮瓣 10例 ,术前在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检测轴型皮瓣供血动脉的起止点、长度等 ,根据检测结果再...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设计轴型皮瓣 ,克服既往设计时血管不能直观显像的缺陷。方法 选用不同部位的轴型皮瓣 10例 ,术前在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检测轴型皮瓣供血动脉的起止点、长度等 ,根据检测结果再次设计皮瓣并转移覆盖创面。结果 除 1例未能完成手术外 ,其余 9例成活良好。结论 该方法具有能直观和准确诊断轴型皮瓣血管的起止点、走向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轴型皮瓣 设计 血流信号
下载PDF
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的动态组织学特征 被引量:28
14
作者 林源 王润秀 +7 位作者 农庆文 花兰女 刘达恩 张立明 梁自乾 青春 廖镇江 史济湘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8-120,i002,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及其组织学的特征,探讨糖尿病创面难愈可能的机制。方法:2001-06/2003-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采用15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手术患者的供皮区共45个创面为实验组,以瘢痕整形手术患者供...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及其组织学的特征,探讨糖尿病创面难愈可能的机制。方法:2001-06/2003-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采用15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手术患者的供皮区共45个创面为实验组,以瘢痕整形手术患者供皮区为对照组,分别对术后第3,7,14天创面的上皮葡行情况、肉芽组织成熟程度、创面组织学特征进行动态观察,并取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创面局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结果:糖尿病创面上皮葡行以及肉芽成熟程度在早期与非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愈合过程的中晚期明显滞后于非糖尿病创面愈合,术后14d时,术后创面残余面积实验组(0.92±0.09)cm2,对照组(0.78±0.10)cm2,肉芽组织成熟程度实验组“10例,“3例,对照组“3例,“5例,7“例(t=4.0303,P<0.05,或χ2=6.6516,6.7081,P<0.01)。组织学显示,糖尿病创面新生胶原稀疏、细小,极性差;新生的基底膜细小;已上皮化的创面仍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糖尿病皮肤组织局部AGEs明显蓄积,而上皮化创面AGEs蓄积则不明显。结论: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形成不良、上皮迁移延迟以及炎症反应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创面难愈的组织学基础,而糖尿病皮肤局部AGEs的过多蓄积可能是糖尿病创面组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足溃疡 伤口愈合 组织学
下载PDF
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润秀 林源 +4 位作者 张立明 农庆文 梁自乾 乔亮 陆树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从临床角度观察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于糖尿病创面 12例 ,观察术后 3、7、14 d创面上皮葡行后残余面积及肉芽成熟程度 ,同时在同一部位另一创面做空白对照 ,并与非糖尿病... 目的 :从临床角度观察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于糖尿病创面 12例 ,观察术后 3、7、14 d创面上皮葡行后残余面积及肉芽成熟程度 ,同时在同一部位另一创面做空白对照 ,并与非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创面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与未应用生长因子与非糖尿病创面比较 ,其上皮葡行速度在早期未见明显差异 ,在后期其上皮葡行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非糖尿病创面应用生长因子 >糖尿病创面应用生长因子 >非糖尿病创面未应用生长因子 >糖尿病创面未应用生长因子。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可促进糖尿病创面上皮化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 ,但糖尿病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明显滞后于非糖尿病创面。结论 :局部应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应用 外源性生长因子 糖尿病创面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成功救治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牛占国 刘达恩 +2 位作者 农庆文 高雁 陈远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重症 救治 速效伤风胶囊 呼吸困难 临床资料 全身水疱 阿莫西林
下载PDF
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MMP-1、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小婷 欧斌贤 +3 位作者 唐屈 黄积荣 刘达恩 农庆文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浓度分别为0 mmol/L(对照组)、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人HSF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加药...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浓度分别为0 mmol/L(对照组)、2.5 mmol/L、5.0 mmol/L、10.0 mmol/L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人HSF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加药后上清液中MMP-1、MMP-9表达量。结果苦参碱作用24 h、48 h时各浓度组MMP-1、MMP-9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5.0 mmol/L组表达量明显高于2.5 mmol/L组、10.0 mmol/L组(P<0.05)。结论苦参碱可增加HSFb MMP-1、MMP-9的表达,抗瘢痕作用好,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苦参碱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伤后24h内削痂对深二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润秀 陆树良 +8 位作者 林源 向军 乔亮 农庆文 张立明 王志勇 金曙雯 廖镇江 史济湘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 :探讨伤后 2 4 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影响。方法 :12例烧伤患者深二度创面在伤后 2 4 h内行削痂手术 ,每例患者实验创面分为 3个研究区域 ,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手术前标本取... 目的 :探讨伤后 2 4 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影响。方法 :12例烧伤患者深二度创面在伤后 2 4 h内行削痂手术 ,每例患者实验创面分为 3个研究区域 ,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手术前标本取自削痂术前创面 ,而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则于伤后 5~ 7d获取 ,采用组织培养和 EL 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IL- 8的水平 ,并对创面组织中炎性反应和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伤后 2 4 h内削痂手术后 ,创面组织局部释放 IL- 8的水平虽较手术前有显著升高 (P <0 .0 1) ,但与未手术创面比较则呈现明显降低 (P <0 .0 0 1) ;此外 ,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 ,削痂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 (P <0 .0 5 ) ,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外 ,坏死组织范围亦较削痂后创面明显扩大。结论 :伤后 2 4 h内削痂手术可以改善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 ,改善创面进行性加深的发生 ,有利于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削痂 炎症反应 组织进行性损害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烧伤科病房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海强 刘达恩 +2 位作者 王润秀 农庆文 李顺堂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了解烧伤科病房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烧伤感染患者537例,取各部位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其中非发酵菌株的分布、耐药性和主要菌株多重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获33... 目的了解烧伤科病房非发酵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控制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烧伤感染患者537例,取各部位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其中非发酵菌株的分布、耐药性和主要菌株多重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获335株非发酵菌共涉及5个菌属、11个菌种,占革兰阴性菌的52.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检出率较高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4.3%、40.9%、26.3%。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外(耐药率为29.5%),对其他抗生素广泛耐药。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烧伤科病房主要非发酵菌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临床应予以重视并采取合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烧伤 耐药性 多重耐药 泛耐药 病房
下载PDF
广西壮、汉族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切口缝合伤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文波 王润秀 +3 位作者 林源 张立明 农庆文 陆树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43-746,共4页
目的:研究广西壮、汉族换药愈合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以及一期愈合的手术缝合切口患者,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族伤后3,6,12个月3个时相点439例换药愈合... 目的:研究广西壮、汉族换药愈合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以及一期愈合的手术缝合切口患者,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族伤后3,6,12个月3个时相点439例换药愈合且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缝合切口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进行定量测定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两种类型损伤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多种因素与瘢痕增生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明显(P<0.05),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P>0.05),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3,6,12个月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汉族人群中,女性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男性明显(P<0.05),烧伤后瘢痕男性均比女性明显(P<0.05);未婚人群伤后瘢痕增生均比已婚人群明显(P<0.05);有过敏史和有辛辣饮食习惯者比无过敏史和无辛辣饮食习惯者瘢痕明显(P<0.05)。在相关因素分析中,过敏史(r=0.145,P=0.028)和辛辣饮食习惯(r=0.154,P=0.012)与瘢痕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明显,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无明显变化。瘢痕增生程度与性别、婚否以及有无过敏史和辛辣饮食习惯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度烧伤 手术切口 瘢痕增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