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冯永忠: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农业科技支撑
1
作者 冯永忠 《陕西画报》 2022年第3期18-21,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十三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农业环境面貌不断好转,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9.2%,成果转化率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十三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农业环境面貌不断好转,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9.2%,成果转化率达到38%。“十四五”开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及时安排部署,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为我省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全面振兴 农业科技成果 科技兴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率 农业科技贡献率
原文传递
热点建议|省政协委员冯永忠:高质量实施“千万工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2
作者 冯永忠 《陕西画报》 2024年第1期71-71,共1页
针对我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融合发展不足等问题,为高质量实施“千万工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有三点建议:一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开展县乡村承载力评价,编制提升工程规划,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和智慧城市管理。二是大... 针对我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融合发展不足等问题,为高质量实施“千万工程”,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有三点建议:一是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开展县乡村承载力评价,编制提升工程规划,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和智慧城市管理。二是大力实施县城更新提升行动,提高县城建设品质,提升产业园区能级,完善县城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处理,扩大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重点建设县道、乡道和物流、信息网络,加强山区县对外快速通道建设。三是建设一批产镇相融、宜居宜业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活服务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 信息网络 公共服务设施 快速通道 工程规划 特色小镇
原文传递
农学类专业课程组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3
作者 唐亚坤 孙优优 +1 位作者 冯永忠 李萍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随着农林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课程组作为一种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类专业课程组建设中存在课程组建设制度不健全、课程组内教师之间和课程组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程组长选拔困难、课程组建设成效考核方式单... 随着农林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课程组作为一种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类专业课程组建设中存在课程组建设制度不健全、课程组内教师之间和课程组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程组长选拔困难、课程组建设成效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提出以下措施来完善课程组建设:①出台课程组建设管理办法,对课程组设置、课程组规模、课程组运行及职责、课程组考核及奖励等作出详细规定;②构建“教学研究—听课观摩—教学竞赛”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③建立课程组长选拔及培养机制;④创建团队建设、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4个维度的课程组建设效果评价体系,以期为其他农林高校开展课程组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高校 农学类专业 课程组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汾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珺 李豪 +4 位作者 马青 冯永忠 杨改河 周琳慧 田昱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4,共12页
【目的】分析汾河流域临汾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掌握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汾河流域中游临汾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2020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 【目的】分析汾河流域临汾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掌握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汾河流域中游临汾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2020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计算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类型级别和景观级别),探讨近30年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临汾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草地和林地次之。从土地面积变化来看,1990-2020年,各土地类型的面积变化量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面积均增长,其余土地类型面积均减少;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草地以及草地转为耕地和林地为主。景观类型级别方面,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平均大小(AREA_MN)和斑块结合度(COHESION)均较高;景观级别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总体均增加,边缘面积分维指数(PAFRAC)和蔓延度指数(CONTAG)均减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自然因素是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结论】1990-2020年,临汾市的土地利用面积与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探明了影响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耕地受各驱动因素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景观格局 驱动因素 汾河流域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培肥与生产效益的影响
5
作者 徐郗阳 宋佳杰 +5 位作者 于琦 白金泽 焦小盈 张志浩 任广鑫 冯永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9-1040,共12页
为探明秸秆还田和化肥施用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培肥和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20-2022年在关中平原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不施肥(S0F0)、秸秆不还田常规施肥(S0F1)、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S1F1)和秸秆还田配合减量施肥(S1... 为探明秸秆还田和化肥施用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培肥和生产效益的影响,于2020-2022年在关中平原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秸秆不还田不施肥(S0F0)、秸秆不还田常规施肥(S0F1)、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S1F1)和秸秆还田配合减量施肥(S1F0.8)4个处理。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土壤N_(2)O排放通量,综合分析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和土壤N_(2)O排放,明确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在土壤培肥、增产减排方面的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施肥通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速效磷(AP)含量来促进土壤培肥。与S0F0相比,S1F0.8和S1F1处理提高土壤综合肥力314.24%~317.12%、330.58%~384.98%;S1F0.8和S1F1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80.29%~101.25%、82.50%~107.66%,提高夏大豆产量25.31%~34.72%、36.93%~45.20%;S0F1、S1F0.8、S1F1均显著增加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和种植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但S1F0.8较S0F1、S1F1处理显著降低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和种植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S1F0.8和S1F1处理提高生产效益75.09%~75.88%、67.54%~114.23%。综上,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S1F1)是关中平原麦-豆轮作系统土壤培肥的有效方式;但依照国家降低化肥施用量的要求来说,秸秆还田配合减量施肥(S1F0.8)是关中平原麦-豆轮作系统增产、减排、提高收益的推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 N_(2)O排放 冬小麦-夏大豆轮作
下载PDF
江河源区地域界定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1 位作者 杨世琦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通过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确定江河源区主要包括江源地区和河源地区,江源地区主要指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其流域面积约为19.4578万km2;河源地区主要指黄河源区,其流域面积为12.3612万km2(不包括甘川大转弯);...  通过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确定江河源区主要包括江源地区和河源地区,江源地区主要指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其流域面积约为19.4578万km2;河源地区主要指黄河源区,其流域面积为12.3612万km2(不包括甘川大转弯);江河源区流域面积在青海省境内为31.8190万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地域界定 流域面积 文献资料 遥感资料 实地考察
下载PDF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被引量:21
7
作者 冯永忠 朱芬萌 +1 位作者 王得祥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将其划分为7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生态地理 区域划分 人类活动因素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农业循环经济与农作制建设 被引量:13
8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2 位作者 毛玉如 丁瑞霞 任广鑫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8,共4页
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原理、现代农作制度的内涵,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与农作制度的关系;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分析了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农作制度内涵;提出了农作制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农作制度 减量化 资源化
下载PDF
智慧农业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9
作者 孙优优 冯永忠 +1 位作者 唐亚坤 李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8期0165-0168,共4页
建设智慧农业专业是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文章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引领农科专业提升改造等方面分析了智慧农业专业建... 建设智慧农业专业是保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文章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引领农科专业提升改造等方面分析了智慧农业专业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剖析了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实践教学模式需构建等困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慧农业专业建设为例,初探了智慧农业专业建设路径,以期为其他高校智慧农业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智慧农业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近5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冯永忠 刘强 +1 位作者 李永平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西北地区213个气象台站1951-2005年沙尘暴监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 【目的】研究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制定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及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西北地区213个气象台站1951-2005年沙尘暴监测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55年来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加趋势明显,其中以甘肃省沙尘暴发生的频次最高;春季(3-5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期,其中陕西的80%、甘肃的81.8%、青海的87.5%、宁夏的87.5%、新疆的100%和内蒙古的85.7%均发生在春季,4月是沙尘暴的高发月份,55年来共发生了65次。甘肃、内蒙古、新疆是我国沙尘暴的高发区。【结论】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具有鲜明的区域及季节特征,每年4月是该地区沙尘暴的高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沙尘暴 时空特征
下载PDF
黄土高原旱作农区气候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冯永忠 刘志超 +2 位作者 刘强 成敏 杨改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研究区域气候干旱的变化规律,是制订农业抗旱减灾的前提。利用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区42个站点3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小波分析和EOF(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区年际、季节及空间上干旱... 研究区域气候干旱的变化规律,是制订农业抗旱减灾的前提。利用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区42个站点3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小波分析和EOF(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等分析方法,研究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区年际、季节及空间上干旱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干旱在年际与季节性变化的趋势,都趋于干旱化变化,在2003年后具有明显干旱化的特征;年代和季节都具有干旱化周期性频率逐年变小的趋势;在四个季节中,春季干旱变化对全年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夏季、秋季。在空间上,陕西黄土高原基本趋向干旱化方向,但强度、位相等存在南北、东西差异,高原中部和四周之间的差异。横山—佳县以北地区呈正态变化,干旱趋于缓和,南部地区干旱趋于加剧,尤其绥德、吴堡一带。本研究结论对指导陕西黄土高原旱作农区抗旱减灾型农作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作农区 气候干旱
下载PDF
近40年来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1 位作者 王得祥 胡良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2-498,共7页
定量化评价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对客观认识人文因素干扰区域生态系统的演变程度及效应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总结前人对生态压力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现实情况,将生态压力指数定义为草地现... 定量化评价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对客观认识人文因素干扰区域生态系统的演变程度及效应强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总结前人对生态压力指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江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现实情况,将生态压力指数定义为草地现实承载力与理论承载力之比,构建了生态压力指数评价模型,并定量分析了江河源区果洛州、海南州、玉树州1961-2002年40 a来的生态压力指数。结果表明畜牧业对该区草地生态压力负荷较大;相对于温度和降水等自然因素,以放牧为主的人文因素在短期内对该区草地生态系统演变的作用更加剧烈,从生态压力指数来看,黄河源区下游的海南州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2,已严重超载;同时近40 a的生态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还揭示了人文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现象,这种时滞现象和人文因素的强度、该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草地 生态压力
下载PDF
黄土高原废弃窑洞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永忠 陈亚伟 +2 位作者 缐国敏 刘学录 岑国璋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0,共4页
采用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选择了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坡度和地表稳定性8项指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废弃窑洞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胡同式废弃窑洞,除土壤有... 采用FAO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选择了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土壤污染程度、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坡度和地表稳定性8项指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废弃窑洞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胡同式废弃窑洞,除土壤有机质为中等适宜等级外,其余7项指标均达到非常适宜等级;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地表坡度、地表稳定性4项指标为中等适宜等级,其余4个评价指标均达非常适宜等级,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均适宜进行土地复垦;土壤性质对两种类型的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均没有明显的限制,但在土地复垦工程和复垦后的土地利用中需要考虑改善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地表坡度和地表稳定对胡同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不存在限制性影响,但对靠崖式废弃窑洞的土地复垦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影响,需要采取工程以及生物措施来改善地表坡度和塌陷对复垦后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废弃窑洞 土地复垦 土地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案例教学方法在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冯永忠 韩新辉 +1 位作者 任广鑫 杨改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1期11133-11134,共2页
根据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的特点,结合案例教学的理论及方法,探索了适宜于高等农业院校宏观类选修课程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该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库,并结合学校本科教学平台,建立了课程网络交流平台,延长了课程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农业资源与区划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双重背景下发展沼气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13
15
作者 冯永忠 杨世琦 +2 位作者 任广鑫 胡良温 杨改河 《中国沼气》 2005年第3期32-33,42,共3页
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和快速增长的城乡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双重背景下,我国沼气产业一方面面临着解决我国能源不足和城乡生态环境污染的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酵装备比较落后、尚未形成... 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和快速增长的城乡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双重背景下,我国沼气产业一方面面临着解决我国能源不足和城乡生态环境污染的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发酵装备比较落后、尚未形成产业的规模化、沼气设备制造业生产落后、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够等挑战。我国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的沼气资源丰富,利用沼气工程技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环境 沼气产业
下载PDF
基于BMPs的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方案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永忠 谢晓军 +2 位作者 杨引禄 曹艳春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176,共6页
【目的】在最佳管理措施(BMP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方案,为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分析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根据BMPs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BMPs... 【目的】在最佳管理措施(BMP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方案,为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分析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根据BMPs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BMPs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控方案。【结果】在农户、农村社区、农田、区域4个层面上,构建了工程型与非工程型BMPs相结合的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结论】构建了基于BMPs的宁夏黄河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防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管理措施 宁夏黄河灌区 农业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畜牧业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1 位作者 杨世琦 任广鑫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7-80,共4页
草地畜牧业是江河源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方式,在系统回顾和总结江河源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畜牧业对环境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游牧空间、畜群数量、畜群结构、草地的自我... 草地畜牧业是江河源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方式,在系统回顾和总结江河源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畜牧业对环境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游牧空间、畜群数量、畜群结构、草地的自我恢复能力,建立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对其生态环境演变作用的机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游牧和固定放牧2种模式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江河源区 生态环境 演变
下载PDF
能源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1 位作者 毛玉如 任广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4,共5页
能源问题是当前以及今后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针对能源农业在解决能源问题方面的优势,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界定了能源农业的概念及特征,系统构建了能源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 能源问题是当前以及今后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针对能源农业在解决能源问题方面的优势,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界定了能源农业的概念及特征,系统构建了能源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能源作物种植业、能源林业、能源畜牧业和以沼气工程、酒精发酵工程、秸秆汽化技术及能源转换装置为主的能源农业加工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农业 技术体系 农业能源开发利用 能源作物 能源林业 能源畜牧
下载PDF
农作制度对江河源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丁瑞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367-370,共4页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影响最为深远的人文因素之一,系统研究了农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农作制度是农业生产干扰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系统论述撂荒制、休闲制、轮作制、集约制4种农作制度在区域生态环境演...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影响最为深远的人文因素之一,系统研究了农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农作制度是农业生产干扰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系统论述撂荒制、休闲制、轮作制、集约制4种农作制度在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中的作用机理,并对不同阶段农作制度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作用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演变 农作制度 作用机理 江河源区 区域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活动 技术措施 系统研究 人文因素 系统论 轮作制 行比
下载PDF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发展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永忠 韩娟 +7 位作者 李轶冰 廖允成 温晓霞 海江波 张宝军 李军 杨改河 贾志宽 《高等农业教育》 2011年第7期32-35,共4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承载着旱区农业粮食高产栽培、农业生态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任务。在2006-2009年期间,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国8个主要高等农业院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研究方向、支撑条件、人才团队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承载着旱区农业粮食高产栽培、农业生态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任务。在2006-2009年期间,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国8个主要高等农业院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研究方向、支撑条件、人才团队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动向,综合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同8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差距,剖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的不足,提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建设的重点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耕作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