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编写学历案的价值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传贵 冯铁山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0,共5页
学历案是围绕某一学习单位的习得目标而设计学习过程的专业方案,是为学生真实参与学习及获得经验增长构建的新的意义符号。但是学历案的编写与应用仍未深入到中小学学科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来,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工作是梳理和澄清学历案编... 学历案是围绕某一学习单位的习得目标而设计学习过程的专业方案,是为学生真实参与学习及获得经验增长构建的新的意义符号。但是学历案的编写与应用仍未深入到中小学学科教学的课堂实践中来,改变这一现状的首要工作是梳理和澄清学历案编写的价值,然后基于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视角,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表现,分析学历案的理论立足点、技术支撑点、实践落脚点。在此基础上,从课程价值、备教价值、促学价值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论述,思考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实现学历案编写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学历案在中小学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策略开发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历案 教学评一体化 学科教学 课程理念
下载PDF
带着诗意审视生活 被引量:4
2
作者 冯铁山 叶才生 谢荣斌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生活 审视 诗意 寄寓
下载PDF
先秦儒家诗意文化思想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冯铁山 栗洪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5,共6页
在中华文化中,先秦儒家文化具有诗意的特质,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性善的积极人性观、致中和境界的和合存活观、诗教与比德的隐喻言说观三个方面。先秦儒家先哲对诗意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基本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光大传统... 在中华文化中,先秦儒家文化具有诗意的特质,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性善的积极人性观、致中和境界的和合存活观、诗教与比德的隐喻言说观三个方面。先秦儒家先哲对诗意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基本思想,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光大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智慧,也是建构符合中国文化语境的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操作机制的重要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诗意文化 致中和 诗教 比德
下载PDF
诗化德育的基本内涵与现代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冯铁山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8,共3页
诗化德育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以使德育焕发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从而自健其德的主体化... 诗化德育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以使德育焕发诗意魅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道德境界为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诗教”与学校德育融成一体,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从而自健其德的主体化、生活化、审美化的教育活动。诗化德育在发扬学生德性、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思想 现代价值 诗化 学校德育工作 尊重学生 内涵 价值取向 道德境界 “诗教” 教育活动
下载PDF
基于“立人”教育思想的《变色龙》备教思考
5
作者 林怡蒙 冯铁山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2期71-74,共4页
立足鲁迅先生提出的“立人”教育思想,提出《变色龙》的教学可通过“教育戏剧”“智慧思辨”“对比看客”等活动,立人于与文本的生动联结之中,立人于语文开启的喜悲现实之中,立人于人格的自由发展之中,展现语文之风骨,激励个体成人之美。
关键词 立人教育 教育戏剧 《变色龙》 辩证思维
下载PDF
进化与退化的思想缠斗——《故乡》代际关系的审美趣味解读
6
作者 蒋磊 冯铁山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代际是《故乡》着意刻画的主题之一。鲁迅在探讨代际关系时,将代际回旋视为传统与现代交织进程中生发的现实困境来源和自身作为“启蒙者”面临的思想斗争导索。鲁迅借由隐喻的方式,用可悲的“厚障壁”昭示对陷入代际回旋的无力,用残存... 代际是《故乡》着意刻画的主题之一。鲁迅在探讨代际关系时,将代际回旋视为传统与现代交织进程中生发的现实困境来源和自身作为“启蒙者”面临的思想斗争导索。鲁迅借由隐喻的方式,用可悲的“厚障壁”昭示对陷入代际回旋的无力,用残存的“一气”寄寓对打破代际禁锢的希望,二者交叠牵绊的内里因素最终指向理想与现实的真实落差及进化与退化的思想缠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乡》 鲁迅 代际回旋 思想缠斗
下载PDF
德育的诗意与诗意德育的建构 被引量:7
7
作者 冯铁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1,共4页
诗意德育是弥补知性德育的不足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正确认识其基本内涵与理论根据,是进行诗意德育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实践操作的基础。在工具理性的视阈,德育成为社会规则教化的同义语,丧失了应有的诗意魅力。从实践美学的角度审视,德... 诗意德育是弥补知性德育的不足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正确认识其基本内涵与理论根据,是进行诗意德育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实践操作的基础。在工具理性的视阈,德育成为社会规则教化的同义语,丧失了应有的诗意魅力。从实践美学的角度审视,德育的诗意实质就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本真化、人的社会化与社会的向善化以及自然与社会的审美化。所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建构诗意德育,就是要从本体论的高度尊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采用有魅力的言说方式,让德育富有生命的质感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德育 诗意言说 建构
下载PDF
追寻诗意:教育本真的失落与回归 被引量:4
8
作者 冯铁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5,共4页
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其价值取向是"人为"的。人的诗意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诗意生成性的本质。中国传统教育以诗意文化为依托,运用诗意言说的方式,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质效,自然具有诗意... 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其价值取向是"人为"的。人的诗意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诗意生成性的本质。中国传统教育以诗意文化为依托,运用诗意言说的方式,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质效,自然具有诗意的本质。而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一度奉"理性教育"为圭臬,使得教育朝"逻各斯中心"发展,教育成为"非诗意"的存在。教育本真回归的路径在于教育目的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内容依托诗意文化、教育过程润泽心灵、教育言说凭借典雅的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真 诗意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教育过程 教育言说
下载PDF
诗意德育构建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5
9
作者 冯铁山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7,共4页
诗意德育是一种新德育观,它的研究以哲学关于"人是诗意的存在者"、"语言是存在的家"的原理为理论基础,传承中国传统教育中的"诗教"思想,借鉴道德体验教育、积极心理学和生态美学中的有关诗意教育思想。
关键词 诗意德育 理论 存在 语言
下载PDF
德言同构: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实践逻辑——以语文教学目的建构为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铁山 张诗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X期8-11,30,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将“立德树人”列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上升到教育方针的高度。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将“立德树人”列为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这些文件显然是基于教育教学目的建构的历史传统、经验教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一次将“立德树人”列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上升到教育方针的高度。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将“立德树人”列为基本理念的第一条。这些文件显然是基于教育教学目的建构的历史传统、经验教训、人才规格等因素,进行合乎规律的事实审视与合乎逻辑的价值判断而形成的认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得到真正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教学目的 实践逻辑 语文教学 同构 教育方针 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下载PDF
诗意德育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铁山 刘惊铎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10期4-8,共5页
诗意德育是新课程改革活动中出现的一个颇为流行的概念,许多中小学教师为诗意德育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与探索,产生了广泛影响。有效地进行诗意德育必须注意处理诗性与理性、实然与应然、认知与体验、言说与说话以及诗与诗意等... 诗意德育是新课程改革活动中出现的一个颇为流行的概念,许多中小学教师为诗意德育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与探索,产生了广泛影响。有效地进行诗意德育必须注意处理诗性与理性、实然与应然、认知与体验、言说与说话以及诗与诗意等要素的辨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德育 注意 新课程改革 中小学教师 应然 实然
下载PDF
诗意言说的德育效应与基本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铁山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任何理想信念都必须依赖恰当的"言说"才可以深入人心,化作道德自觉的行为。规训式言说不论是禁诫型、胁迫型、诉苦型,还是比较型、训斥型、建议型,本质而言就是道德的强制。而诗意言说是教育范畴道德意义本真、求善、至美的呈... 任何理想信念都必须依赖恰当的"言说"才可以深入人心,化作道德自觉的行为。规训式言说不论是禁诫型、胁迫型、诉苦型,还是比较型、训斥型、建议型,本质而言就是道德的强制。而诗意言说是教育范畴道德意义本真、求善、至美的呈现,具有导引性、动力性、凝聚性、超越性等教育效应。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基本策略在于:设境兴志,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情感场;以诗言志,建构理想信念教育的共生性师生关系;比德喻志,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训 诗意言说 设境兴志 以诗言志 比德喻志
下载PDF
小学古诗文演绎教学:内涵、价值与课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铁山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古诗文承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渊源和优秀传统文化。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加大了古诗文内容所占比例,但受“义理解析”和“知识传授”等观念影响,古诗文教学仍局限在“翻译”层面,存在教师拘泥教材、单调串讲,学生被动识记、机械背诵等... 古诗文承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渊源和优秀传统文化。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加大了古诗文内容所占比例,但受“义理解析”和“知识传授”等观念影响,古诗文教学仍局限在“翻译”层面,存在教师拘泥教材、单调串讲,学生被动识记、机械背诵等问题。吸纳文艺学、积极语用学等学科理念,变外在规训的“翻译”为自主生成的“演绎”教学,既是小学生古诗文学习启蒙、奠基的需要,又是传承与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其主要课型有“诵读演绎”“鉴赏演绎”“化用演绎”“创编演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演绎教学 语言建构与运用
下载PDF
主体论视域的深度学习内涵及策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铁山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6-64,共9页
学生"学得怎么样"是学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根本目的与终极关怀,学科教学需要重视学习主体的需要、教学意义的生成。从主体论视域审视,任何学科教学均有教材作者主体、教师主体、教材编辑主体以及学生... 学生"学得怎么样"是学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根本目的与终极关怀,学科教学需要重视学习主体的需要、教学意义的生成。从主体论视域审视,任何学科教学均有教材作者主体、教师主体、教材编辑主体以及学生主体之分。从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出发,深度学习是学生发挥主体性过程中与作者主体、教师主体、教材编辑主体构成主体间性关系而创造性运用语言文字等符号认识自然、社会、自我获得的归真、求善、至美情意的活动。其意义的生成自然也就是在与自然、社会、自我互动中达成认知、社会参与、自我发展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论 深度学习 认知深度 社会参与深度 自我发展深度
下载PDF
诗意德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铁山 田云伏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16期22-26,共5页
文化是德育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凭借。德育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引、改造、规范等作用。诗意德育强调诗意德育场的营造。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凝聚与超越等功能。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有效地利用这些功能.规划、营造蕴含诗意精... 文化是德育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凭借。德育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指引、改造、规范等作用。诗意德育强调诗意德育场的营造。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推动、凝聚与超越等功能。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有效地利用这些功能.规划、营造蕴含诗意精神特质的物质文化.制定、实施"管""理"并重的富有人性化的制度文化.延续、发扬孙中山为代表的诗性精神文化.培养、升华多元互动的教师文化以及引导、发展"自理、自立、自律、自强"的学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建设 德育场 诗意 视阈 中山纪念中学 物质文化 精神特质 制度文化
下载PDF
走向实践:教育学本体的回归与价值确认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铁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共4页
受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的影响,教育被认为是知识经验单向度传输的活动,教育学成为形而上的探究教育本体存在的"唯理"之学。从教育具有实践生成性的本质出发,坚持教育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以教育实践为教育学研究的... 受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的影响,教育被认为是知识经验单向度传输的活动,教育学成为形而上的探究教育本体存在的"唯理"之学。从教育具有实践生成性的本质出发,坚持教育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观点,以教育实践为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把教育本体存在扩展为教育主体创造性发挥人的生成性本质去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实践活动,从而建构走向实践的教育学,是克服当前中国教育学发展瓶颈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体存在 教育本质生成 教育实践
下载PDF
论“探究取向课堂教学”的构架与实践——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冯铁山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14,共8页
高师"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价值取向偏重职业关爱,师生关系强调师主生从,教学内容侧重描述事实,导致学生成为职业规则的接受者、教学方法的模仿者、教学技能的塑造者。大学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涵养专业情意,建... 高师"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价值取向偏重职业关爱,师生关系强调师主生从,教学内容侧重描述事实,导致学生成为职业规则的接受者、教学方法的模仿者、教学技能的塑造者。大学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涵养专业情意,建构专业理想,练就专业技能。这一宗旨的实现需要探究取向课堂教学的支持。探究取向的课堂教学构成的基本元素有探究主体、探究情意与探究组织以及探究的机制。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营造探究氛围的情感场,挖掘具有探究问题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以及发挥多元评价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 德性培育 专业技能训练
下载PDF
试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确立的策略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冯铁山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8期123-126,共4页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地位,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念。确认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而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应发挥教师的积...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地位,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念。确认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而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应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地位 教师 学生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视野里的学生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铁山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8-59,共2页
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地位 ,树立新的学生观念。教学不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更是学生自我探索、塑造的过程。要改变学科本位的弊端 ,必须明确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的主体 ,把学生当作... 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地位 ,树立新的学生观念。教学不只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更是学生自我探索、塑造的过程。要改变学科本位的弊端 ,必须明确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的主体 ,把学生当作“完整人”、“主体人”、“创造人”和“独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学生观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诗意德育视域下的班级起始教育策略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铁山 田云伏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100,共4页
基于"诗意是人性精神原型""语言与德性同构共生"等的认识和理解,在中学班级起始教育阶段,诗意德育主张运用以典雅语言作基础的诗意言说方式和形象化手段增添德育诗意魅力:给班级诗意命名,以增进班集体成员的向心性... 基于"诗意是人性精神原型""语言与德性同构共生"等的认识和理解,在中学班级起始教育阶段,诗意德育主张运用以典雅语言作基础的诗意言说方式和形象化手段增添德育诗意魅力:给班级诗意命名,以增进班集体成员的向心性;给班规增添典雅色彩,以催生教育对象德性发展的主体性;给理想以形象规划,以提升班级成员道德境界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德育 典雅语言 起始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