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螯合剂对湿法磷酸制备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影响
1
作者 汤建伟 刘业浩 +5 位作者 刘旭 余洁 王保明 刘咏 化全县 刘鹏飞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湿法磷酸生产成本低,但杂质含量高,以湿法磷酸为原料制得的磷酸二氢钾(KDP)产品质量低。研究利用中和法,以杂质含量高的工业湿法磷酸为原料,制备柱状大颗粒磷酸二氢钾晶体。研究了螯合剂用量、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 湿法磷酸生产成本低,但杂质含量高,以湿法磷酸为原料制得的磷酸二氢钾(KDP)产品质量低。研究利用中和法,以杂质含量高的工业湿法磷酸为原料,制备柱状大颗粒磷酸二氢钾晶体。研究了螯合剂用量、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对磷酸二氢钾结晶过程的影响,考察了磷酸二氢钾的质量分数、收率、结晶速率和晶体形貌等指标,并进行了母液循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螯合剂能有效消除杂质离子对结晶过程的抑制作用。结晶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螯合剂用量0.70%、搅拌速率100 r·min^(-1)、降温速率0.1℃·min^(-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磷酸二氢钾晶体外观为柱状大颗粒,质量分数99.91%,平均粒度1.38 mm,结晶速率0.128 g·min^(-1),达到肥料级磷酸二氢钾优等品标准(HG/T 2321—2016);其中磷的单次收率49.86%。母液循环生产的磷酸二氢钾晶体质量分数、晶型和收率等指标全部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湿法磷酸 螯合剂 中和法 母液循环
下载PDF
高炉渣酸解液的絮凝脱硅研究
2
作者 汤建伟 刘业浩 +5 位作者 杜小轲 姚衡 王保明 刘咏 化全县 刘鹏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7-615,共9页
为回收利用高炉渣中的有效元素,以高镁炼铁炉渣的硫酸酸解液为原料,采用絮凝脱硅法分离回收硅元素。研究絮凝剂种类、絮凝温度、絮凝时间、絮凝剂质量分数和絮凝剂加入量等因素对脱硅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能谱分... 为回收利用高炉渣中的有效元素,以高镁炼铁炉渣的硫酸酸解液为原料,采用絮凝脱硅法分离回收硅元素。研究絮凝剂种类、絮凝温度、絮凝时间、絮凝剂质量分数和絮凝剂加入量等因素对脱硅效果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对脱硅渣的物相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能有效脱除酸解液中带负电的硅酸分子。在反应初期,随絮凝温度、时间、絮凝剂质量分数和絮凝剂加入量的增大,脱硅率增大;絮凝温度继续增大,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和PDADMAC自身受到温度影响,脱硅效果下降;絮凝剂质量分数继续增大,聚丙烯酰胺发生“架桥保护”,脱硅效果下降。最佳反应条件如下:脱硅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絮凝温度为50℃,絮凝时间为1.5 h,脱硅絮凝剂质量分数为1%,每50 mL酸解夜中,脱硅絮凝剂加入量为8 g。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有效脱除了高炉渣酸解液中的硅元素,硅元素质量浓度由1 366 mg/L降低到235 mg/L,脱硅渣中硅氧含量(质量分数)达95.8%,可用于制备水玻璃、硅肥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渣 酸解液 絮凝脱硅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武汉典型城市交通因素对COVID-19传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然 王竞钊 +1 位作者 刘业浩 刘学良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7,共10页
在汇总2020年初受到COVID-19疫情严重冲击的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共计25,244个确诊病例的地理分布信息,并结合多类型城市交通大数据的基础上,将武汉7个传统中心城区的93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构建OLS和GWR模型分... 在汇总2020年初受到COVID-19疫情严重冲击的武汉市3,397个居住区内共计25,244个确诊病例的地理分布信息,并结合多类型城市交通大数据的基础上,将武汉7个传统中心城区的93个街道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构建OLS和GWR模型分析各街道的路网密度、道路可达性、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以及公交站点分布等4个典型交通驱动因素对于疫情传播的影响特征,并得出如下结论:(1)路网密度对于疫情传播的影响不显著;(2)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与疫情传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轨道交通线路极有可能成为城市中疫情传播的“高速走廊”,而公交站点分布与疫情传播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低于轨道交通站点分布;(3)道路可达性与疫情传播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最后探讨了相关交通优化措施,提出构建有效的城市交通“平疫转换”体系,并基于此加强城市的韧性交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模型 交通驱动因素 COVID-19
下载PDF
传统演出场所的空间与装饰研究——以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为例
4
作者 刘学良 刘业浩 程杰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第6期143-146,共4页
本文以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为例,对神庙、会馆、宅院三类传统演出场所建筑进行实例分析,研究了其空间营造方法与装饰装修特点,从中揭示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与民族发展融合历程,并对其保护及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反思与展望。该地区的传统... 本文以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为例,对神庙、会馆、宅院三类传统演出场所建筑进行实例分析,研究了其空间营造方法与装饰装修特点,从中揭示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与民族发展融合历程,并对其保护及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反思与展望。该地区的传统演出场所,传达出了对神明及古代英雄的精神寄托,表现了古代人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结精神,继承了优秀先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应得到进一步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 土家族 演出场所 装饰 空间营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