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B柱疲劳寿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洪英 林利 +2 位作者 朱玉莲 徐鑫 刘仁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49,共8页
通过仿真分析与台架试验相结合,采用载荷谱重构手段得到汽车B柱的道路载荷谱。设计了台架疲劳试验,对试验后的汽车B柱进行了探伤分析,确定了汽车B柱的服役寿命。对比了不同循环周次下汽车B柱的疲劳寿命和材料疲劳极限,分析研究了材料疲... 通过仿真分析与台架试验相结合,采用载荷谱重构手段得到汽车B柱的道路载荷谱。设计了台架疲劳试验,对试验后的汽车B柱进行了探伤分析,确定了汽车B柱的服役寿命。对比了不同循环周次下汽车B柱的疲劳寿命和材料疲劳极限,分析研究了材料疲劳极限和汽车B柱疲劳寿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汽车在经过300000 km的行驶后B柱未出现疲劳断裂现象,其寿命与材料疲劳极限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大值均出现在材料106循环周次处,为汽车B柱的选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B柱 疲劳寿命 载荷谱 台架试验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汽车用钢的发展与低熵化先进高强钢设计
2
作者 刘仁东 吴萌 +2 位作者 胡智评 徐鑫 林春青 《鞍钢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介绍了汽车用钢的发展历史与推动汽车用钢发展的历史性事件,展望了未来汽车用钢在“双碳”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发展与分类,阐述汽车钢从软钢、低碳钢、高强钢到先进高强钢的发展过程,详细阐述第一代到第三... 介绍了汽车用钢的发展历史与推动汽车用钢发展的历史性事件,展望了未来汽车用钢在“双碳”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同时,介绍了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发展与分类,阐述汽车钢从软钢、低碳钢、高强钢到先进高强钢的发展过程,详细阐述第一代到第三代先进高强钢迭代升级过程中成本、合金、组态与性能等方面的设计思路。最后,提出创新性的低熵化设计理念,并介绍所设计的覆盖四类双相钢产品的低熵化产品,包含成分与工艺的设计思路。提出“组态异构”的低熵化设计,以用户切实的应用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产品性能特征,结合钢铁材料的物理冶金机理与生产制造阶段装备及工艺特征,从设计端对产品进行减量化、单一化、归一化的梯度低熵化设计,实现产品低成本高性能生产制造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钢 先进高强钢 低熵化设计 成分归一化 跨强度级别
下载PDF
我国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展望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仁东 杨秀海 徐家舜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共5页
我国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展望刘仁东,杨秀海,徐家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高油玉米是人工创造的一种新型玉米。从培育高油玉米的思想在伊利诺大学(简称UI)萌芽至1989单高油玉米被美国企业界接... 我国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展望刘仁东,杨秀海,徐家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高油玉米是人工创造的一种新型玉米。从培育高油玉米的思想在伊利诺大学(简称UI)萌芽至1989单高油玉米被美国企业界接受,经历了103年的历史。1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油玉米 发展
下载PDF
鞍钢高强汽车用钢研发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仁东 郭金宇 王福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2,共6页
随着节能减排和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高强钢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方法。作为国内主要的汽车用钢供应商,鞍钢研制开发了以980 MPa级双相钢、TRIP钢和TWIP钢为代表的... 随着节能减排和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高强钢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方法。作为国内主要的汽车用钢供应商,鞍钢研制开发了以980 MPa级双相钢、TRIP钢和TWIP钢为代表的系列先进高强钢,以700 MPa级大梁板为代表的热轧高强汽车用钢,以及1 500 MPa级的热冲压成形钢和系列内高压成形钢。同时,鞍钢开展了高强钢的回弹、焊接性能、高速拉伸性能等应用技术研究,为客户提供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等一系列的EVI技术支持,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汽车用钢 鞍钢
下载PDF
玉米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和油分含量的遗传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仁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3-98,共6页
本文利用双列杂交设计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赖氨酸和油分含量的遗传成分即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赖氨酸和油分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均显著,表明在这些自交系和杂交组合中进行高蛋白、高赖氨酸和高油分含量的... 本文利用双列杂交设计对玉米籽粒的蛋白质、赖氨酸和油分含量的遗传成分即加性方差和显性方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赖氨酸和油分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均显著,表明在这些自交系和杂交组合中进行高蛋白、高赖氨酸和高油分含量的选择是有效的.赖氨酸和油分含量的加性方差比显性方差重要得多,而蛋白质的显性方差起重要作用.3个性状的成分含量与成分含量的GCA效应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和b值表明油分含量的加性方差最高,赖氨酸含量次之,蛋白质含量的加性方差最低.文章对选择增益与加性方差成分的高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蛋白 赖氨酸 油分 遗传
下载PDF
鞍钢含铌汽车板和高强船板钢的开发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仁东 周丹 郭惠久 《鞍钢技术》 CAS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介绍了鞍钢含铌汽车板和高强船板钢品种系列及其生产工艺、产品实物质量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含铌汽车板 高强船板 微合金化 产品开发 生产工艺
下载PDF
亚稳奥氏体和微合金元素对冷轧高强汽车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仁东 王旭 +2 位作者 郭金宇 徐荣杰 王科强 《鞍钢技术》 CAS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介绍了亚稳奥氏体和微合金元素(Nb、V)对TRIP钢、TWIP钢和Q&P钢等冷轧高强汽车钢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调控冷轧高强汽车钢亚稳奥氏体组织的成分体系和连续退火工艺、亚稳奥氏体组织特征及测量方法,及其对高强汽车钢强塑积、拉伸曲... 介绍了亚稳奥氏体和微合金元素(Nb、V)对TRIP钢、TWIP钢和Q&P钢等冷轧高强汽车钢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调控冷轧高强汽车钢亚稳奥氏体组织的成分体系和连续退火工艺、亚稳奥氏体组织特征及测量方法,及其对高强汽车钢强塑积、拉伸曲线形状等性能的影响等。同时介绍了微合金元素(V、Nb)对冷轧高强汽车钢成形性、强度等级、延迟断裂等个性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奥氏体 微合金元素 TRIP钢 TWIP钢 Q&P钢 强塑积 成形性 延迟断裂
下载PDF
玉米开放的S_1或S_2轮回选择系统与优良自交系种质的循环利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仁东 《作物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14,共3页
玉米开放的S_1或S_2轮回选择系统与优良自交系种质的循环利用刘仁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轮回选择最早是Hayes和Garber(1919)提出的。目前已成为现代育种将优良基因集中并分离的... 玉米开放的S_1或S_2轮回选择系统与优良自交系种质的循环利用刘仁东(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轮回选择最早是Hayes和Garber(1919)提出的。目前已成为现代育种将优良基因集中并分离的重要手段,已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育种 轮回选择 自交系
下载PDF
热轧带状组织对热镀锌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仁东 尹显东 +1 位作者 时晓光 黄大鹏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5年第11期27-28,共2页
采用不同热轧制度、热模拟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带状组织对热镀锌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热轧带状组织对双相钢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和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带状组织使冷轧断口韧窝呈带状分布,冷轧双相钢... 采用不同热轧制度、热模拟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带状组织对热镀锌双相钢(DP600)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热轧带状组织对双相钢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和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带状组织使冷轧断口韧窝呈带状分布,冷轧双相钢组织中马氏体亦呈带状分布,钢的伸长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组织 双相钢 断口分析
下载PDF
鞍钢高强汽车大梁板A610L的开发与研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仁东 孟贝 +5 位作者 刘凤莲 黄大鹏 王轶 杨海峰 孙群 关菊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年第6期51-53,共3页
介绍了鞍钢高强A610L的开发生产情况,阐述了A610L成分、组织及工艺参数设计原理。工业生产试验表明:A610L不仅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优异冷成形性能,满足了汽车厂开发重型载货车对汽车大梁板性能的要求。
关键词 车架 汽车 大梁板 A610L 组织结构 技术指标 热轧钢板
下载PDF
冷轧先进高强钢表面色差缺陷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植 孙荣生 +3 位作者 王静 蔡顺达 李岩 刘仁东 《鞍钢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21-24,29,共5页
针对C-Si-Mn系冷轧先进高强钢成品表面色差无法满足下游客户涂装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等手段分析缺陷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成品表面色差缺陷为热轧、酸洗等多道工序综合作... 针对C-Si-Mn系冷轧先进高强钢成品表面色差无法满足下游客户涂装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等手段分析缺陷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成品表面色差缺陷为热轧、酸洗等多道工序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优化板坯加热工艺、增强除鳞效果及酸洗能力,制定表面色差综合控制技术,表面色差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先进高强钢 表面色差 综合控制技术
下载PDF
08AlPL热轧板的研制
12
作者 刘仁东 张凤清 《鞍钢技术》 CAS 1998年第7期9-12,共4页
介绍了08AlPL热轧板轧制的工艺与性能。试验证明,08AlPL热轧板是抗拉强度≥390MPa的、具有优良成形性的汽车用钢,在233K(-40℃)条件下应用,不会因含磷而引起脆断,而且耐疲劳性能良好。
关键词 含磷钢 热轧板 汽车 低温脆性
下载PDF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江海涛 唐荻 +2 位作者 刘强 刘仁东 严玲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0-63,82,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贝氏体等温转变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在贝氏体转变区400~440℃保温120~300 s,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多,...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贝氏体等温转变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在贝氏体转变区400~440℃保温120~300 s,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多,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呈降低趋势。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粗大块状和细小粒状的形态存在。粗大块状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薄膜状次之,细小粒状最稳定。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足,或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偏高造成碳含量的不足,都会导致TRIP钢综合成形性能的降低。此外,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过长,渗碳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从而降低了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贝氏体等温处理 残余奥氏体 稳定性
下载PDF
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组织的转变 被引量:30
14
作者 邝霜 康永林 +2 位作者 于浩 刘仁东 严玲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68,73,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实验钢冷轧组织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与相变规律,研究了过时效回火对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连续退火初期的加热过程中,在600-720℃大量进行再结晶。加热速度对再结晶行为有较大影响,... 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实验钢冷轧组织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与相变规律,研究了过时效回火对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连续退火初期的加热过程中,在600-720℃大量进行再结晶。加热速度对再结晶行为有较大影响,以10℃/s加热,再结晶将持续到双相区。珠光体在低于720℃的加热过程中变化不明显,而铁素体晶界与晶内出现球状碳化物颗粒。双相区退火过程中,奥氏体首先在珠光体处形成,原铁素体晶界与晶内的碳化物颗粒也形成奥氏体岛。800℃保温后缓慢冷却至630-680℃可以得到合理比例的双相钢组织。当过时效温度大于300℃,马氏体分解,碳化物颗粒析出,将对双相钢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双相钢 连续退火 过时效 显微组织
下载PDF
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试制与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邝霜 康永林 +3 位作者 于浩 窦婷婷 尹显东 刘仁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29-333,共5页
在实验室试制了600MPa级低成本C-Mn系冷轧双相钢,比较了热轧态普通组织和退火后双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分析了双相组织的强化机理,讨论了热轧卷取温度对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并且优化了连续退火工艺参数。采用X衍射和电子背散射E... 在实验室试制了600MPa级低成本C-Mn系冷轧双相钢,比较了热轧态普通组织和退火后双相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分析了双相组织的强化机理,讨论了热轧卷取温度对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并且优化了连续退火工艺参数。采用X衍射和电子背散射EBSD观察了试制双相钢组织的宏观与微观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卷取温度 连续退火 织构
下载PDF
DP500冷轧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3
16
作者 邝霜 康永林 +2 位作者 于浩 刘仁东 严玲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5,共5页
在实验室试制了500 MPa级C-Si-Mn系冷轧双相钢,进行了力学性能测定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平均屈服强度为264 MPa,抗拉强度为552 MPa,屈强比〈0.5,50标距伸长率为26%,烘烤硬化值〉50 MPa,退火组织中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9μm,马... 在实验室试制了500 MPa级C-Si-Mn系冷轧双相钢,进行了力学性能测定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平均屈服强度为264 MPa,抗拉强度为552 MPa,屈强比〈0.5,50标距伸长率为26%,烘烤硬化值〉50 MPa,退火组织中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9μm,马氏体含量约为17%。结合试验结果,分析了连续退火工艺与热轧带状组织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20℃保温,缓慢冷却至620-680℃后,以〉30℃/s的速率快速冷却可以得到优良的双相钢力学性能。热轧板中的带状组织对伸长率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冷轧 连续退火 带状组织 烘烤硬化
下载PDF
连续镀锌DP600双相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窦婷婷 康永林 +3 位作者 于浩 邝霜 尹显东 刘仁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20-123,共4页
制备了连续镀锌DP600双相钢,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BSD技术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EBSD技术分别对钢板的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力学性能、n值和r值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组织为铁素体+马... 制备了连续镀锌DP600双相钢,利用光学显微镜、SEM、EBSD技术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和EBSD技术分别对钢板的宏观织构和微观织构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力学性能、n值和r值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岛的双相组织,该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达到了DP600级别双相钢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显微组织 性能 织构
下载PDF
高赖氨酸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石德权 刘仁东 +1 位作者 白丽 汪黎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用4个软质胚乳和4个硬质(或半硬质)胚乳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进行8×8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后代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软质胚乳亲本和硬质胚乳亲本杂交时,当代F_1籽粒的胚乳硬质度表现出显著的正反交差异,以硬质亲... 用4个软质胚乳和4个硬质(或半硬质)胚乳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进行8×8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后代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软质胚乳亲本和硬质胚乳亲本杂交时,当代F_1籽粒的胚乳硬质度表现出显著的正反交差异,以硬质亲本作母本时F_1籽粒硬质度较高,但F_2籽粒的硬质度无显著的正反交差异。硬×硬类型杂交后代的籽粒硬质度和赖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中亲值。在保持赖氨酸含量不致下降而又使籽粒具有一定硬质度的情况下,用软质和硬质亲本相杂交或选用半硬质亲本进行杂交将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远比特殊配合力重要。除百粒体积的反交效应均方达显著外,其它性状的反交效应均方都不显著。硬质度和脂肪含量的遗传力较高,赖氨酸和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居于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赖氨酸 胚乳硬质度 杂交
下载PDF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江海涛 唐荻 +2 位作者 刘强 刘仁东 严玲 《上海金属》 CAS 2007年第5期155-15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贝氏体等温转变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在贝氏体转变区400℃~440℃下保温120~300 s,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断增...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贝氏体等温转变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RIP钢在贝氏体转变区400℃~440℃下保温120~300 s,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断增多、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大致呈降低趋势。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粗大块状和细小粒状的形态存在。粗大块状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最差,薄膜状次之,细小粒状最稳定。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不足,或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偏高造成碳含量的不足,都会导致TRIP钢综合成形性能的降低。此外,贝氏体等温处理时间过长,渗碳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残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从而降低了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贝氏体等温 残余奥氏体 稳定性
下载PDF
C-Si-Mn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特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邝霜 康永林 +1 位作者 于浩 刘仁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4,18,共5页
试制了C-Si-Mn冷轧双相钢。采用力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与修正的C-J分析方法研究了双相钢的应变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相钢的应变硬化具有两阶段。第一阶段应变硬化能力较强,第二阶段硬化能力减弱。两阶段硬化之间存在一个转折应变... 试制了C-Si-Mn冷轧双相钢。采用力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与修正的C-J分析方法研究了双相钢的应变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相钢的应变硬化具有两阶段。第一阶段应变硬化能力较强,第二阶段硬化能力减弱。两阶段硬化之间存在一个转折应变。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小于16%,随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两阶段硬化能力均增强。当马氏体体积分数大于16%,随马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两阶段硬化能力均减弱。硬化转折应变则随马氏体体积分数增加单调递减。铁素体与马氏体的弹塑性行为差异是导致双相钢两阶段硬化的主要原因。马氏体体积分数增加,其强化效果增加,但是由于马氏体中的碳含量降低,其塑性抗力降低。只有当马氏体量增加带来的强化效应大于碳含量减少的弱化效应时,双相钢的应变硬化能力才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应变硬化 弹塑性行为 马氏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