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田除草剂的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 被引量:67
1
作者 刘兴林 孙涛 +1 位作者 付声姣 钟国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5-126,共12页
稻田杂草是造成水稻减产的最大影响因素,化学除草技术已经成为杂草防除的重要手段。针对水稻田杂草开发了多种除草剂,形成了独特的稻田杂草化学防除体系。近年来,由于除草剂大量、高频率的不合理使用,稻田杂草抗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稗... 稻田杂草是造成水稻减产的最大影响因素,化学除草技术已经成为杂草防除的重要手段。针对水稻田杂草开发了多种除草剂,形成了独特的稻田杂草化学防除体系。近年来,由于除草剂大量、高频率的不合理使用,稻田杂草抗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稗草、雨久花、慈姑、耳叶水苋等稻田杂草的抗药性问题已较为严重。文章综述了我国水稻田主要除草剂的应用及稻田抗药性杂草的发生现状,并对几类代表性除草剂品种的抗药性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稻田抗性杂草的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除草剂 抗药性杂草 抗性机制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紫茎泽兰脱毒工艺及其腐熟肥料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兴林 胡金朝 +3 位作者 白洁 晓燕 钟国华 罗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0期149-153,共5页
为了确定紫茎泽兰溶剂脱毒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探索紫茎泽兰中泽兰酮含量与香葱产量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堆肥发酵及相关分离分析技术。通过比较紫茎泽兰溶剂脱毒前后毒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了紫茎泽兰溶剂脱毒的最... 为了确定紫茎泽兰溶剂脱毒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探索紫茎泽兰中泽兰酮含量与香葱产量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堆肥发酵及相关分离分析技术。通过比较紫茎泽兰溶剂脱毒前后毒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了紫茎泽兰溶剂脱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浸泡处理时间48 h、料液质量比为1:10、温度为50℃。同时分析了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的含量与香葱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腐熟后的紫茎泽兰有机肥中毒素含量很低,对香葱的产量无明显影响。紫茎泽兰溶剂脱毒效果明显,其溶剂脱毒工艺应用于发酵生产有机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脱毒工艺 9-羰基-10 11-去氢泽兰酮 有机肥 香葱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主题词集的自动文摘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兴林 郑启伦 马千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2-1324,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主题词集的文本自动文摘方法,用于自动提取文档文摘。该方法根据提取到的主题词集,由主题词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各主题词所在的句子权重,从而得出主题词集对应的每个句子的总权重,再根据自动文摘比例选取句子权重较大的几个句... 提出一种基于主题词集的文本自动文摘方法,用于自动提取文档文摘。该方法根据提取到的主题词集,由主题词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各主题词所在的句子权重,从而得出主题词集对应的每个句子的总权重,再根据自动文摘比例选取句子权重较大的几个句子,最后按原文顺序输出文摘。实验在哈工大信息检索研究室单文档自动文摘语料库上进行,使用内部评测自动评估方法对获得的文摘进行评价,总体F值达到了66.0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获得的文摘质量高,较接近于参考文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文摘 主题词集 句子权重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基于词共现有向图的中文合成词提取算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兴林 郑启伦 马千里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77-180,共4页
分词系统由于未将合成词收录进词典,因此不能识别合成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共现有向图的中文合成词提取算法。采用词性探测方法从文本中获取词串,由所获词串生成词共现有向图,并借鉴Bellman-Ford算法思想,从词共现有向图中搜... 分词系统由于未将合成词收录进词典,因此不能识别合成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共现有向图的中文合成词提取算法。采用词性探测方法从文本中获取词串,由所获词串生成词共现有向图,并借鉴Bellman-Ford算法思想,从词共现有向图中搜索多源点长度最长且权重值满足给定条件的路径,该路径所对应的词串即为合成词。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的合成词提取正确率达到9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词提取 词性探测 词共现有向图 自然语言处理 Bellman-Ford算法
下载PDF
五氟磺草胺药肥混用对水稻移栽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兴林 桑松 +2 位作者 孙涛 付声娇 钟国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9-121,共3页
五氟磺草胺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和鸭舌草[Monochoia vaginalis(Burm.f.)Preslex Kunth]的活性较强,ED50分别为5.1、6.3 g a.i./hm2。田间应用结果表明,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混用),可有效防除水稻移栽... 五氟磺草胺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和鸭舌草[Monochoia vaginalis(Burm.f.)Preslex Kunth]的活性较强,ED50分别为5.1、6.3 g a.i./hm2。田间应用结果表明,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药肥混用),可有效防除水稻移栽田主要一年生杂草,水稻移栽后7 d,以有效成分30-75 g a.i./hm2(制剂用量8-20 kg/hm2)撒施,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以及莎草科杂草20 d和40 d的株防效达到82.76%-100.00%,药后40 d的鲜重防效为84%-98%,增产稳产效果明显。供试0.025%五氟磺草胺颗粒剂实现了药肥兼施,省时省力,在南方水稻田推广应用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氟磺草胺 药肥混用 杂草 防除效果
下载PDF
中文合成词识别及分词修正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兴林 郑启伦 马千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905-2908,共4页
提出一种中文合成词识别及分词修正方法。该方法先采用词性探测从文本中提取词串,进而由提取到的词串生成词共现有向图,借鉴Bellman-Ford算法思想,设计了运行在词共现有向图中识别合成词的算法,即搜索多源点长度最长、权重值满足给定条... 提出一种中文合成词识别及分词修正方法。该方法先采用词性探测从文本中提取词串,进而由提取到的词串生成词共现有向图,借鉴Bellman-Ford算法思想,设计了运行在词共现有向图中识别合成词的算法,即搜索多源点长度最长、权重值满足给定条件的路径,则该路径所对应的词串为合成词。最后,采用核心属性渗透理论对合成词标注词性,同时修正分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词识别正确率达到了91.60%,且分词修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词 词共现有向图 词性标注 分词修正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针对高亮物体的高效神经隐式表面重建
7
作者 何思源 刘兴林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4年第5期265-276,共12页
神经隐式表面(Neural Implicit Surface)一直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的热门研究方向。许多工作通过扩展神经辐射场的体渲染管线实现了从二维图像和相机位姿作为输入,在无需三维监督信息下重建高质量三维物体形状。但是,由于利用二维图像进... 神经隐式表面(Neural Implicit Surface)一直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的热门研究方向。许多工作通过扩展神经辐射场的体渲染管线实现了从二维图像和相机位姿作为输入,在无需三维监督信息下重建高质量三维物体形状。但是,由于利用二维图像进行训练监督,这些方法难以对高亮物体的形状进行合理的推理,其原因是因为物体材质和环境光照所产生的模糊性。本文提出一种针对高亮物体的高效表面重建方法,通过权重插值辐射场(Radiance Field)与反射场(Reflection Field)的方式使得可以更好地表达高亮物体的外观。同时,本文引入了一种渲染损失的方法来缓解高光反射带来的多视角不一致问题,并且引入了两种针对物体法向量的正则化来缓解混合神经场梯度噪声的问题。本工作通过渐进式的训练范式分别对三种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本方法在多视角合成和高亮物体表面重建任务上都超越了基准模型,并且在训练速度上比基准模型快一个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符号距离场 隐式曲面 表面重建 高亮物体
下载PDF
基于增量词集频率的文本主题词提取算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兴林 彭宏 马千里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37-3238,3246,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词集频率的文本主题词提取算法,其核心思想是计算主题词集频率增量,算法从候选主题词集提取主题词时,计算单个候选主题词对主题词集频率的增量,若增量小于给定阈值,则主题词提取算法结束,否则将该候选主题词加入主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词集频率的文本主题词提取算法,其核心思想是计算主题词集频率增量,算法从候选主题词集提取主题词时,计算单个候选主题词对主题词集频率的增量,若增量小于给定阈值,则主题词提取算法结束,否则将该候选主题词加入主题词集,继续考察下一个候选主题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获得的主题词能更贴切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词集频率 主题词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尚书·禹贡》“织贝”考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兴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5-131,共7页
《尚书·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其所记扬州土贡“织贝”本是产自海南岛的木棉织品,与《后汉书》中的“广幅布”实为一类。我国木棉早在先秦时期即从印度传入,记音“吉贝”,文献又常省称“贝”,“织贝”就是织木棉成布之意,织为动词... 《尚书·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其所记扬州土贡“织贝”本是产自海南岛的木棉织品,与《后汉书》中的“广幅布”实为一类。我国木棉早在先秦时期即从印度传入,记音“吉贝”,文献又常省称“贝”,“织贝”就是织木棉成布之意,织为动词,贝为吉贝省称,久之,织贝又用为名词,指代当地以木棉(贝)为原料的布。至今海南岛仍有织贝、吉贝的叫法,印证了海南岛悠久的木棉纺织历史。考之文献,《禹贡》中扬州南海卉服之岛夷就是海南岛的原住民,也为织贝出海南增添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禹贡》 “织贝” 木棉 海南岛 战国时期
下载PDF
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兴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9,共9页
将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情况分为农作物、农业工具、谷物贮藏和量器、田地形 态、灌溉和施肥、家畜饲养、农业生产图像等七个方面进行总结,以较全面地反映五十年来我国 汉代农业考古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汉代农业考古的研究... 将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情况分为农作物、农业工具、谷物贮藏和量器、田地形 态、灌溉和施肥、家畜饲养、农业生产图像等七个方面进行总结,以较全面地反映五十年来我国 汉代农业考古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汉代农业考古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 值得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农业考古 农业史
下载PDF
汉代铁犁安装和使用中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兴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2,共4页
Iron plough had been developed in a way to further facilitate assembling and digging since its first appearance. Its shape and installation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 of farmlands. According to the replicated... Iron plough had been developed in a way to further facilitate assembling and digging since its first appearance. Its shape and installation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 of farmlands. According to the replicated experiment of Han Iron plough by Zhang Chuanxi,we suggest that 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install plough,which is,to fix the surface with middle ridge facing upward. The result of experiment also matches the form of ploughland discovered from the Sanyangzhuang site in Neihuang Country,Henan,during 2005,and therefore disproves other methods traditionally hold such as the surface with mid-ridge can face either upward or downward,or the plough can be swang horizontally like a ploughsh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铁犁 安装
下载PDF
关于《氾胜之书》“种桑法”的释读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兴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1,共4页
长期以来,农史界把《氾胜之书》"种桑法"解释为桑黍混播、桑树截干、放火烧茬和以草木灰肥田等事。桑树截干涉及到西汉时期地桑形成的重大问题,而汉代文献和画像资料皆不见汉代地桑的迹象。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往的认识都有... 长期以来,农史界把《氾胜之书》"种桑法"解释为桑黍混播、桑树截干、放火烧茬和以草木灰肥田等事。桑树截干涉及到西汉时期地桑形成的重大问题,而汉代文献和画像资料皆不见汉代地桑的迹象。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以往的认识都有修正之必要。"种桑法"应意译为:黍、桑同时播种,间作套种,黍、桑一起长出后,对桑行中的桑进行间苗,锄掉多余的桑,使稀疏得当。等到桑行之间的黍成熟了,割取黍穗,桑苗与黍的秸杆一样高,用快镰割掉黍杆,晒干,等到风力、风向合适的时候,放火将桑行间的黍杆迎风烧掉,再把草木灰培于桑苗下作为肥料。可见,这里并未涉及到桑树的截干和地桑的形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汜胜之书》 地桑
下载PDF
汉代犁耕驾牛方式和用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兴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2,共8页
汉代牛耕有二牛抬杠、一牛一马并耕、一牛挽耕三种形式,分别采用颈索系衡套驾和偏系套驾。二牛抬杠以绳将衡杠分别与二牛之颈索相连,而不是直接用颈索拴缚衡杠。汉代没有双辕犁,因此一牛挽耕只能是偏系套驾,参照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 汉代牛耕有二牛抬杠、一牛一马并耕、一牛挽耕三种形式,分别采用颈索系衡套驾和偏系套驾。二牛抬杠以绳将衡杠分别与二牛之颈索相连,而不是直接用颈索拴缚衡杠。汉代没有双辕犁,因此一牛挽耕只能是偏系套驾,参照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壁画墓牛耕图,套驾时可能在辕端绑缚短横木,贴于牛颈一侧,再用绳索绑定,或者与牛颈另一侧同样的短木相连,使两短木夹住牛颈,搭在两肩之前。一牛一马并耕,牛是驾辕的,马是拉边的,马以绳索与犁架或辕的后端相连,牛的驾辕方式则与其他单牛独辕的套驾完全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牛耕 套驾
下载PDF
我国史前先民的食物来源与加工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兴林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9-37,共9页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渔猎、采集为生,茹毛饮血;入新石器时代,用火普遍推广,种植业、畜牧业兴起,加之炊器出现,带来食物结构的变革,人类的饮食不再是单一的兽肉和植物块根等。我国早在农业出现初期就形成了北方以旱作的粟、黍等为主和...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渔猎、采集为生,茹毛饮血;入新石器时代,用火普遍推广,种植业、畜牧业兴起,加之炊器出现,带来食物结构的变革,人类的饮食不再是单一的兽肉和植物块根等。我国早在农业出现初期就形成了北方以旱作的粟、黍等为主和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格局;但由于粮食加工业相对落后,谷物加工只能以产生粒米为终结,相应地,人们的饮食也只能是蒸煮之粒食。千百年来,农业格局没有根本的变化,南北主食传统、饮食结构大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史前先民 旧石器时代晚期 草鞋山遗址 原始人类 黄河中游 河姆渡遗址 渔猎 原始社会 甲骨文
下载PDF
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兴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7-200,共4页
关键词 汉代 稻作遗存 农具 考古资料 种植面积 耕作技术 社会地位 研究工作 发展史 出土 农业
下载PDF
论古代长江流域丝绸业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兴林 范金民 《古今农业》 2003年第4期50-62,共13页
长江流域丝绸的生产历史悠久,丝绸品种繁多,名品迭出,在中国乃至世界丝绸文化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早在先秦时期,长江上游的川渝、中游的两湖和下游的江南就已是我国蚕桑丝绸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从汉代开始,在这些丝绸生产一向发达... 长江流域丝绸的生产历史悠久,丝绸品种繁多,名品迭出,在中国乃至世界丝绸文化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早在先秦时期,长江上游的川渝、中游的两湖和下游的江南就已是我国蚕桑丝绸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从汉代开始,在这些丝绸生产一向发达的地区递次出现了三大名锦和三大名绣,它们是我国丝绸文化的突出代表。大约从宋代开始,我国丝绸生产的重心南移,江南、四川和黄河流域共同成为我国丝绸生产的三大中心,特别是江南地区,至明代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这里蚕桑丝绸的商品化生产起步早,程度高,丝绸以贸易为主要传播形式,成为对外影响较大的商品,在世界经济大流通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长江流域 丝绸业 历史地位 丝绸文化 生产中心 商品化生产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与《史记》悲剧精神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兴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6期62-66,共5页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 司马迁的生命意识由先秦时期的儒、道思想融合而形成: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以道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为主体,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则以儒家的“三不朽”精神为主体。这种生命意识与其身遭宫刑之辱的特殊经历相结合,形成司马迁独特的价值观念:超越生死荣辱,充分实现自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留百世之名。司马迁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史记》的悲剧精神,《史记》悲剧精神有四大特点:抗争具有目的性,生存具有坚韧性,死亡具有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生命意识 悲剧精神
下载PDF
史前农业的发展与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兴林 《农业考古》 2004年第3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史前农业发展 文明起源 中国 文明形成 定居 家畜饲养 农业生产工具
下载PDF
稻田稗草对酰胺类除草剂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兴林 孙涛 +1 位作者 付声姣 钟国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1224-1231,共8页
综述酰胺类除草剂在稻田中的应用、作用机理及稗草对其的抗药性现状,重点讨论典型代表性除草剂敌稗和丁草胺的作用机理、选择机制和抗性机理,并针对酰胺类除草剂的特点,提出预防和治理稻田稗草对酰胺类除草剂抗药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稗草 酰胺类除草剂 抗药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先秦田庐(舍)辨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兴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5,共5页
汉唐以来,各家受《汉书.食货志》的影响,从先秦文献中推演出井田制度下农夫的居住形式,即自春至秋居于田间庐舍,入冬回到聚居的廛里。宋代《陈农书》的"居处之宜"将这种先秦农人的生活方式做了进一步的系统发挥。通过对这种... 汉唐以来,各家受《汉书.食货志》的影响,从先秦文献中推演出井田制度下农夫的居住形式,即自春至秋居于田间庐舍,入冬回到聚居的廛里。宋代《陈农书》的"居处之宜"将这种先秦农人的生活方式做了进一步的系统发挥。通过对这种说解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秦简文字的分析,发现,先秦农人是住在里之中的,他们并没有两处住宅。田间即使会有一些简易的茅舍,通常也是不居人的,偶有住人的时候也都属非正常状况,并有诸多的限制,这样的茅舍就是《汉书.食货志》所谓先秦田庐的蓝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田庐 田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