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2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冲作品
1
作者 刘冲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刘冲作品
2
作者 刘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6期157-157,共1页
下载PDF
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研究
3
作者 刘冲 洪立洲 +5 位作者 郁凯 董静 陈环宇 彭昊 卢明海 邢锦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1,共6页
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 为探索利于苏北沿海滩涂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绿肥粉垄耦合种植模式,在苏北沿海滩涂设置:裸地+常规深耕(15 cm)(对照)、裸地+粉垄(20 cm)、裸地+粉垄(30 cm)、裸地+粉垄(40 cm)、种植苕子+常规深耕翻压(15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2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种植苕子+粉垄翻压(40 cm) 8种种植模式试验,研究对比8种模式土壤有机碳固定表现以及下季玉米产量。结果表明:粉垄耕作降低了沿海滩涂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了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粉垄耕作可使沿海滩涂土壤物理结构,尤其是大团聚体结构得以有效改善。绿肥粉垄耦合模式下,土壤养分及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碳库指数、碳库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上升,土壤>2.00 mm、>0.25~2.0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数提高,0.05~0.25 mm、<0.05 mm粒级团聚体质量百分数降低,且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2.00 mm、>0.25~2.00 mm团聚体中有机碳贡献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显著增加,其中,种植苕子+粉垄翻压(30 cm)模式可较大程度地结合绿肥提供有机碳,粉垄耕作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优势,最有利于滩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固定以及玉米产量的增加,从而达到改善沿海滩涂土壤碳封存、提高滩涂土壤耕地质量、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模式操作简单、见效快,可在苏北沿海滩涂区域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绿肥 粉垄 有机碳固定
下载PDF
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氮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冲 朱运 +5 位作者 邓健 徐莉萍 张丹 王晨枫 欧阳洪梁 李江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346-6356,共11页
土壤氮矿化速率限制着森林土壤有效氮素供给能力,但目前关于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氮矿化特征的认识还不清楚。选择黄土高原黄龙山次生林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先锋乔木群落阶段、混交森林群落阶段和顶级森林群落阶段等5个演替阶... 土壤氮矿化速率限制着森林土壤有效氮素供给能力,但目前关于黄土高原次生林演替过程土壤氮矿化特征的认识还不清楚。选择黄土高原黄龙山次生林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先锋乔木群落阶段、混交森林群落阶段和顶级森林群落阶段等5个演替阶段的9种群落类型,测定了其林下土壤氮矿化速率,并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凋落物养分特征和土壤酶活性及其对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展,土壤有机碳和氮不断积累,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凋落物养分和土壤酶活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壤硝化速率从草本群落阶段到顶级森林群落阶段显著增加了71.73%;土壤氨化速率一直为负值且持续负向增加;土壤净矿化速率从草本群落阶段的(0.16±0.06)mg kg^(-1) d^(-1)逐渐增加到混交森林阶段的(0.31±0.08)mg kg^(-1) d^(-1),但从混交林群落到顶级森林群落阶段有所下降。土壤理化性质(路径系数-0.530)和酶活性(路径系数-0.268)对氮矿化速率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凋落物养分对氮矿化速率的影响来自于其直接作用(路径系数-0.283)和通过调控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产生的间接影响(路径系数-0.315)。结果有助于认识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氮循环过程,对森林可持续经营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次生林 演替 酶活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国槐与其他树种绿化废弃物混合施用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刘冲 王羿人 +1 位作者 周雯星 张晓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869,共11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国槐废弃物分别与侧柏、云杉、油松、元宝槭和刺柏等5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废弃物等质量混合对其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绿化废弃物资源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国槐分别与侧...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国槐废弃物分别与侧柏、云杉、油松、元宝槭和刺柏等5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废弃物等质量混合对其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合理利用绿化废弃物资源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国槐分别与侧柏、云杉、元宝槭或刺柏废弃物混合的添加形式普遍能够显著(P<0.05)强化对石油(至少是其饱和烃组分)的降解效率,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但上述混合处理普遍不影响甚至会削弱绿化废弃物对土壤速效氮、磷养分含量的提高效果。国槐与油松废弃物的混合添加形式对所有方面的修复效果普遍产生拮抗削弱。混合绿化废弃物中较高的氮、磷、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有利于其降解石油或其部分组分,前三者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速效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含量,及脲酶和脱氢酶活性;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有助于提高土壤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而较高的内部化学分异和萜类物质含量则分别不利于其降解饱和烃组分以及提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而言,以适当的组合形式添加绿化废弃物可以强化其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废弃物 混合分解 非加和效应 土壤石油污染
下载PDF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主体需求匹配关系调查研究——以四川省9所高校18个社区为例
6
作者 刘冲 瞿明颖 +3 位作者 李由 罗灿辉 彭敏 张秋凤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三方主体。借助CIPP评价模式,以四川省9所高校及其周边18个社区为调查研究范围,从背景、准备、过程和效果4个服务阶段发现三方主体志愿服务需求存在供需错位、效果不佳等问题... 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是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三方主体。借助CIPP评价模式,以四川省9所高校及其周边18个社区为调查研究范围,从背景、准备、过程和效果4个服务阶段发现三方主体志愿服务需求存在供需错位、效果不佳等问题,其影响因素涉及组织创新力、志愿服务培训等17个方面。基于调查结果,研究提出了“选—育—用—留”长效机制,建议三方主体需求匹配落实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础—保障—落实—发展”全过程,助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优化和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区志愿服务 主体 需求 匹配关系
下载PDF
基于乡村学生学习意愿的研支团志愿服务路径探索
7
作者 刘冲 阳琴 +1 位作者 罗灿辉 瞿明颖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乡村学生是研支团志愿服务的直接对象,乡村学生学习需要及其满足是衡量研支团乡村教育志愿服务质量的重要镜鉴。为进一步提高研支团的乡村教育服务质量,本研究以把握乡村学生的学习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目标,以四川省内研支团2个服务县的... 乡村学生是研支团志愿服务的直接对象,乡村学生学习需要及其满足是衡量研支团乡村教育志愿服务质量的重要镜鉴。为进一步提高研支团的乡村教育服务质量,本研究以把握乡村学生的学习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目标,以四川省内研支团2个服务县的部分乡村师生、家长为调查对象,运用测量、访谈、编码等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归纳出乡村学生的16个真实学习需要,揭示了7个对乡村学生学习意愿产生关键影响的因素。以乡村学生学习意愿影响因素为前提,研支团志愿服务工作应注重培训过程调控和培训质量保障,充分利用云端技术优势,设计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完善乡村学生学习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学生 学习意愿 研究生支教团 志愿服务路径
下载PDF
“学研思创”合一:卓越校长异地访学研修机制
8
作者 刘冲 邹婷婷 倪雪 《教育科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15-19,共5页
卓越校长是具备成为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领军人才潜质的高层次校长,卓越校长培养计划项目具有鲜明的校长发展引领性和区域教育示范性。“学研思创”合一的省级卓越校长异地名校访学研修机制是卓越校长培养项目的重要实施环节,“学”为基... 卓越校长是具备成为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领军人才潜质的高层次校长,卓越校长培养计划项目具有鲜明的校长发展引领性和区域教育示范性。“学研思创”合一的省级卓越校长异地名校访学研修机制是卓越校长培养项目的重要实施环节,“学”为基础,“研”为关键,“思”为条件,“创”为归宿。在异地名校访学过程中,卓越校长培养对象以沉浸式学习“学”基地治校经验,以课题式研究“研”基地典型事件,以镜鉴式反思“思”校长专业发展,以迭代式创新“创”学校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研思创”合一 卓越校长 访学 研修机制
下载PDF
课程教学之“新”及其落地转化
9
作者 刘冲 《四川教育》 2024年第29期6-7,10,共3页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新课堂对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发展、育人质量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课程之‘新’:核心素养导向的新目标;教材之‘新’:单元结构整合的新内容;考试之‘新’:学业质量为据的新评价;课堂之‘新’:学科... 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新课堂对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发展、育人质量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课程之‘新’:核心素养导向的新目标;教材之‘新’:单元结构整合的新内容;考试之‘新’:学业质量为据的新评价;课堂之‘新’:学科实践特质的新教学”四个方面来思考课程教学之“新”,并提出了落地转化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 新教材 新考试 新课堂
下载PDF
新时代普通高中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10
作者 刘冲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17期0185-0187,共3页
“双减”背景下特色普通高中要校本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借助学校已有的特色模块群优化和完善指向“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归纳提炼课程有效的实施原则并有效进行校本化实施从而形成“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本文旨在探讨... “双减”背景下特色普通高中要校本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可以借助学校已有的特色模块群优化和完善指向“五育并举”的学校课程体系、归纳提炼课程有效的实施原则并有效进行校本化实施从而形成“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育环境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路径和创新策略,如: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资源配置等,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普通高中 五育并举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施氮对田菁翻压还田滩涂盐渍土碳氮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锦城 洪立洲 +5 位作者 朱小梅 刘冲 董静 王建红 韩建均 张振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 为探讨不同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对滩涂盐渍土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CK、SN1、SN2、SN3、SN4对应的施氮量分别为0、90、135、180、225 kg/hm^(2))绿肥田菁还田对土壤碳氮、pH、水溶性盐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N3处理下田菁生物量和碳、氮累积量最高,分别为41 882、3 756和101.5 kg/hm^(2)。作绿肥翻压还田后,则以SN2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分别为6.51 g/kg和0.637 g/kg。各施氮处理下,田菁翻压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低于CK处理。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土壤pH呈逐步下降趋势,而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则随施氮水平和翻压量的增加而上升,但较种植前明显降低。不同施氮处理田菁翻压后,土壤中具有一定有机降解功能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细菌类群占据主导地位,且相对丰度随田菁翻压量的增加呈一定变化趋势,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不明显。土壤门水平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土壤碳氮含量、pH和水溶性盐总量等指标均呈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蓝菌门、绿弯菌门和迷踪菌门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显著。综上所述,SN2处理下田菁翻压还田可显著提升滩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不同施氮水平下生长的田菁翻压还田后,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均较种植前显著降低,主要优势菌群均有利于绿肥降解与土壤培肥,改善滩涂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田菁 翻压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盐渍土
下载PDF
双能CT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行性研究:体模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君禄 聂关伟 +3 位作者 赵德园 郑立冬 刘冲 任庆云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行性,及低剂量下最佳的双能CT扫描参数组合。方法在Force CT通过腹部常规单能120 kV扫描模式和不同双能组合模式对Catphan 500体模进行扫描,并采用高级模型迭代(ADMIRE)重建方式重建图像,双能扫... 目的探讨双能CT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行性,及低剂量下最佳的双能CT扫描参数组合。方法在Force CT通过腹部常规单能120 kV扫描模式和不同双能组合模式对Catphan 500体模进行扫描,并采用高级模型迭代(ADMIRE)重建方式重建图像,双能扫描模拟常规单能120 kV重建图像。分析常规扫描模式下和不同双能组合模式对腹部CT图像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和CT值的影响,计算不同扫描模式的CT值准确性误差,记录不同扫描模式CT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单能120 kV扫描模式及不同双能组合模式CT图像空间分辨力均为7 LP/cm。双能1亚组的密度分辨力最低为7 mm/1%,单能120 kV扫描及双能5亚组的密度分辨力最高为4 mm/1%。不同扫描模式下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准确性误差双能2亚组最高,双能5亚组最低。常规腹部单能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为(117.58±6.18)mGy.cm,双能1~5亚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32.41±1.52)、(44.94±2.54)、(32.58±1.70)、(38.14±1.86)和(57.33±3.38)mGy.cm,双能1组最低(P<0.05)。结论双能5(100/sn150 KV)组合CT值准确性误差小,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高,可降低患者51.24%的辐射剂量,可作为腹部CT常规检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 低剂量 迭代重建 体模 腹部
下载PDF
基于PET-CT和超声造影构建甲状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
13
作者 郭星 柴健 +4 位作者 张建阳 刘冲 陈学谦 李小龙 张惠卿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883-888,共6页
目的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超声造影参数构建甲状腺癌(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16例TC患者,患者术前均进... 目的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超声造影参数构建甲状腺癌(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16例TC患者,患者术前均进行PET-CT和超声造影检查,并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将其分为发生组(32例)和未发生组(84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并基于PET-CT和超声造影参数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效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发生组患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高于未发生组,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低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患者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术后131碘治疗占比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水平(OR=4.631,95%CI:2.077~10.323)、临床分期(OR=5.427,95%CI:2.653~11.098)是患者发生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I水平(OR=0.254,95%CI:0.136~0.471)、术后131碘治疗(OR=0.306,95%CI:0.110~0.849)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内部验证,C-index指数为0.836(95%CI:0.734~0.938),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趋近(P>0.05)。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性为88.10%,AUC为0.881(95%CI:0.794~0.968)(P<0.05)。结论基于PET-CT参数SUVmax和超声造影参数PI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好的预测T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术后复发转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超声造影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带胫骨的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
14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及患肢功能行AOFA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胫前供区外形重塑良好。8例获得1~2年的随访,2例因是外地患者失访。皮瓣具有较好的外形,伤口一期愈合,移植骨与受区骨质愈合良好,供区胫骨外形重塑良好,皮瓣无瘢痕增生,无骨髓炎发生,患者对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均表示满意,术后1年皮瓣两点分辨觉平均为(10.2±2.1)mm,感觉评级为S3+,根据美国踝-足部AOFAS评分平均为90.8分。结论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供区影响小足部功能恢复好、外形满意,是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嵌合皮瓣 复合组织修复 胫后动脉
下载PDF
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作为营养血管,术中通过多普勒彩超和DSA结合,精准定位并设计,通过增加皮瓣长度和减少宽度,可以使供区直接缝合,然后通过分叶、重组,将分叶皮瓣和肌皮瓣合理嵌合后进行移植修复,利用肌皮瓣可以有效填充残腔,重建韧带及关节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1例因血肿压迫皮瓣静脉回流出现静脉危象,清除血肿及拆除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所有患者供受区愈合良好,无积血、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差不大,仅皮瓣周围存留线性瘢痕,质地良好,弹性好,其中1例女性患者修复关节周围的皮瓣略显臃肿,小腿供区仅留下线状瘢痕,小腿后侧肌肉功能均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分叶嵌合皮瓣血管恒定,穿支相对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术前合理设计后将皮瓣宽度变为长度,把不规则创面调整为规则,以实现供区切口直接闭合,避免供区的二次创伤,通过嵌合肌皮瓣填充死腔,将肌皮瓣与关节囊或韧带固定缝合,有利于重建局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大大降低后期肢体畸形的发生,是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支皮瓣 复合组织瓣 功能重建
下载PDF
解读高考题中杂种细胞的筛选
16
作者 刘冲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3,共3页
对高考题中涉及的植物杂种细胞的筛选方法进行了解读,包括物理特性筛选法、低密度植板选择法、互补选择法和双失活筛选法,以期为高中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学高考 杂种细胞 筛选 体细胞杂交
下载PDF
植物盐舔砖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
17
作者 董静 洪立洲 +3 位作者 刘冲 朱小梅 贺亭亭 邢锦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157-160,共4页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牛、羊饲养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以盐地碱蓬粉、马齿苋粉为原料的植物盐舔砖预混料配方,以期为研发新型舔砖提供参考。在实验室舔砖配方基础上,对舔砖原料配比及加工物理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配方及加工工艺,最终研...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牛、羊饲养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以盐地碱蓬粉、马齿苋粉为原料的植物盐舔砖预混料配方,以期为研发新型舔砖提供参考。在实验室舔砖配方基础上,对舔砖原料配比及加工物理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配方及加工工艺,最终研制出了植物盐舔砖。结果表明,植物盐舔砖最佳配方及加工工艺为盐地碱蓬粉及马齿苋粉的适宜添加量不超过舔砖总重的20%、加工压力15~17 kg/cm^(2)、物料熟化时间>40 min、选择3%α-淀粉作为黏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盐 舔砖 黏合剂
下载PDF
北方常见绿化树种凋落物添加对城市土壤有机碳组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晓曦 田爽 +5 位作者 曾磊 陈灵素 张蔓 刘凯旋 胡嘉伟 刘冲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本研究将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元宝枫(Acer pictum subsp.mono(Maxim.)H.Ohashi)、银杏(Ginkgo biloba L.)、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L.var.japonica f.pendula Hort.)、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刺柏(Juniperu... 本研究将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元宝枫(Acer pictum subsp.mono(Maxim.)H.Ohashi)、银杏(Ginkgo biloba L.)、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L.var.japonica f.pendula Hort.)、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和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等8种北方城市常见绿化树种的凋落物与延安市城区受到频繁扰动的表层土壤以2%(凋落物/干土)的比例混合,在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基础上进行120 d的室内培养实验,检测处理后土壤有机碳及其各组分的含量以及相应碳库指数的变化,并分析凋落物化学特性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8种供试凋落物中,除五角枫和刺柏外的所有凋落物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除五角枫、银杏和刺柏外的凋落物处理显著提高了其稳定组分的含量,而所有凋落物处理普遍显著提高了中等和高活性组分的含量。垂柳、侧柏、云杉和油松凋落物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指数,几乎所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活度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仅侧柏凋落物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固碳指数。凋落物氮和氨基酸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相关碳库指数总体呈负相关;凋落物总酚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与高活性、低活性和稳定有机碳组分含量呈正相关,其总有机酸、磷、总碳、萜类、酚类含量和碳氮比则与中等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呈正相关。仅从提高土壤有机碳总量及其各组分含量,以及土壤有机碳活性和稳定的角度考虑,侧柏凋落物可作为处理城市土壤的优选材料,其次为垂柳、云杉和油松凋落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组分 凋落物化学特性 园林绿化树种 土壤生化性质
下载PDF
叶面喷施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环宇 何苏南 +7 位作者 汤康 董正中 卢明海 郁凯 刘冲 王凯 赵小慧 邢锦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光合作用是作物物质和产量形成的基础。为了明确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浓度分别为500 mg/L(H500)、250 mg/L(H250)、100 mg/L(H100)、50 mg/L(H50)、0 mg/L(CK)的黄腐酸钾溶液5种处理。结果表明,H... 光合作用是作物物质和产量形成的基础。为了明确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设置了浓度分别为500 mg/L(H500)、250 mg/L(H250)、100 mg/L(H100)、50 mg/L(H50)、0 mg/L(CK)的黄腐酸钾溶液5种处理。结果表明,H100处理明显提升了玉米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相比于CK,分别提升了37.74%、81.04%、93.41%、61.98%。与CK相比,H100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了蒸腾比率(Tr),但是与H50和H250相比,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H100显著降低了气孔限制值(Ls),相较于CK处理,降低了19.08百分点。尽管H50、H100和H250 3个处理均稍提升叶绿素SPAD值,但与CK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H100处理有利于降低Ls,明显提升了玉米幼苗叶片的Pn、T、Gs和Ci,故100 mg/L的黄腐酸钾处理更有利于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黄腐酸钾 光合特性 SPAD值
下载PDF
播量和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
20
作者 郁凯 赵小慧 +10 位作者 何苏南 王凯 王绪奎 郁洁 陈环宇 洪立洲 刘冲 潘建 海如拉·木萨 凯丽比努尔·卡德尔 邢锦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0-256,共7页
为探究播量、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为种植盐地碱蓬、改良滩涂盐碱土壤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设置S1(20 kg/hm^(2))、S2(30 kg/hm^(2))、S3(40 kg/hm^(2))3个播量处理及R1(30 cm)、R2(50 cm)、R3(70... 为探究播量、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为种植盐地碱蓬、改良滩涂盐碱土壤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设置S1(20 kg/hm^(2))、S2(30 kg/hm^(2))、S3(40 kg/hm^(2))3个播量处理及R1(30 cm)、R2(50 cm)、R3(70 cm)3个行距处理,研究不同播量、行距对盐地碱蓬生长指标、土壤容重、孔隙度、pH值、有机质含量和盐分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播量下,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随行距增加而降低;在同一行距下,随播量增加,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及土壤总降盐率在行距为30 cm、播量为30 kg/hm^(2)时最高;株高、茎粗在行距为50 cm、播量为20 kg/hm^(2)时最大。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总降盐率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植株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茎粗和pH值无显著相关性。由结果可知,播量、行距主要是通过改变盐地碱蓬植株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来影响其吸盐效果。在试验条件下,为了达到最佳降盐改土效果、提高盐碱地修复效率,选择行距30 cm、播量30 kg/hm^(2)的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播量和行距组合可以提高盐地碱蓬对盐分的吸收和排除能力,加快滩涂土壤改良、降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播量 行距 生长发育 降盐改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