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甲床来源的脱细胞支架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指甲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1
作者 薛鑫鑫 刘士波 +3 位作者 刘飞 姜洪涛 王培 李小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究人甲床来源的脱细胞支架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指甲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至2023年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进行截指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废弃甲床组织,制备成脱细胞甲床支架,使用试剂盒检测参照组(未脱细胞组)... 目的探究人甲床来源的脱细胞支架搭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指甲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至2023年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进行截指术的15例患者的临床废弃甲床组织,制备成脱细胞甲床支架,使用试剂盒检测参照组(未脱细胞组)与脱细胞组(脱细胞甲床支架组)中总胶原蛋白含量、残留DNA含量;将脱细胞甲床支架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进行共培养14 d。比较对照组(hMSCs组)与共培养组(脱细胞甲床支架+hMSCs组)体外细胞分化能力及指甲干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5,角蛋白17,G蛋白偶联受体6(Lgr6)以及β-联蛋白(β-catenin)蛋白]含量。结果脱细胞组总胶原蛋白含量为(189.62±45.45)μg/mg,低于参照组[(196.02±41.93)μg/mg],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细胞组中DNA含量为(0.41±0.15)μg/mg,明显低于参照组[(0.87±0.13)μ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4 d后,共培养组吸光度值为1.09±0.07,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1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4 d后,共培养组角蛋白15、角蛋白17、Lgr6、β-catenin含量分别为(39.56±5.09)、(45.83±4.01)、(5.74±0.99)、(146.79±5.34)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4.28)、(10.47±3.19)、(0.93±0.67)、(67.28±7.4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细胞甲床支架中的DNA有被清除、保留胶原蛋白,与hMSCs共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正常,且可诱导hMSCs向指甲干细胞分化,为临床上治疗甲床缺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5 角蛋白17 人甲床 脱细胞支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指甲干细胞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手外伤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士波 李小东 +3 位作者 孙勃 甄瑞鑫 张忠岩 王培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外伤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6月该院手足外科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102例,采集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 102例患者共采集158份标本,培养出致病菌126株,阳性率79... 目的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外伤术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6月该院手足外科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102例,采集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 102例患者共采集158份标本,培养出致病菌126株,阳性率79.7%。革兰阳性菌3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革兰阴性菌89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最多26株、大肠埃希菌10株、阴沟杆菌8株其他30株。126株致病菌中检出多重耐药菌41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大肠埃希菌7株。多重耐药菌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普遍耐药。结论该院手外伤术后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株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多重耐药菌 抗生素 感染
下载PDF
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士波 孙勃 +2 位作者 李小东 王培 付世杰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71-176,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的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手外科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精确的指导。方法:收集本院手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患者的标本进... 目的:通过对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病例回顾性分析,对感染的细菌种类调查和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手外科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精确的指导。方法:收集本院手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致病菌,对其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58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98株,占68.38%,革兰氏阳性菌184株,占31.62%。不同受伤机制间感染细菌种类存在差异,在不同的受伤机制中致病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127株(21.8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株(14.95%),不同的受伤机制检出的细菌种类不同,但在主要致病菌为院内感染常见细菌且同种致病菌耐药性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受伤机制下手外伤感染的菌类分布不同,主要为院内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不同受伤机制预防感染细菌种类不同,严重外伤应以预防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对于术后预防,不同受伤机制尤其是特殊类型的外伤应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作为抗菌药物使用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感染 受伤机制 细菌种类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程度手外伤感染细菌种类的描述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士波 孙勃 +2 位作者 李小东 甄瑞鑫 王培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与受伤机制、受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三者之间关系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2011-2016年手外伤术后感染病例,其中男181例,女58例,年龄4~77岁,平均年龄(42.96±12.... 目的通过对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与受伤机制、受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三者之间关系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2011-2016年手外伤术后感染病例,其中男181例,女58例,年龄4~77岁,平均年龄(42.96±12.60)岁,对受伤机制、受伤程度、感染细菌种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9例术后感染病人中,重度和严重的绞轧、撕脱伤占比21.8%,挤压、砸伤占比23.4%;不同分级术后感染细菌种类不同,Ⅰ级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8.3%,Ⅱ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比为36.7%和40.8%,Ⅲ级及Ⅳ级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分别占比为65.8%和71.9%,各级之间感染细菌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离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为20.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4.7%,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结论手外伤术后感染细菌种类随着损伤程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程度较轻的病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程度较重的病人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抗生素,减少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受伤机制 手外伤严重度评分系统 细菌种类
下载PDF
肌腱粘连的预防: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君 王维 +3 位作者 那磊 姜洪涛 刘士波 王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6期7515-7519,共5页
背景:肌腱修复术后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手功能的康复。目的:介绍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的现状及其进展。方法:检索1971年1月至2014年5月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 Med数据库... 背景:肌腱修复术后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手功能的康复。目的:介绍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的现状及其进展。方法:检索1971年1月至2014年5月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 Med数据库有关肌腱粘连预防相关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endon injury;Tendon adhesions;Progress";中文检索词为"肌腱损伤;肌腱粘连;进展"。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重复的研究,最终纳入40篇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分析肌腱自身的特性及引起肌腱粘连的原因,总结前人在预防肌腱粘连方面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效果,分析预防肌腱粘连的各种方法及材料的利弊。预防修复治疗后肌腱粘连而又不影响肌腱愈合,要针对原因从各个方面着手,通过彻底的清创、较好的手术方式、腱周组织的显微修复、药物及阻隔材料的应用、物理疗法及修复治疗后恰当的功能锻炼等多手段的综合运用来预防术后肌腱粘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 进展
下载PDF
细菌脂多糖通过MAPK/ERK1/2信号通路影响成骨细胞活性和凋亡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勃 刘士波 +3 位作者 王培(指导) 薛鑫鑫 高云峰 付世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9-80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1/2)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前体成骨细胞MC3T3-E1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U0126组,对照组不给予LPS处理,LPS组给予10 mmol/...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1/2)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前体成骨细胞MC3T3-E1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U0126组,对照组不给予LPS处理,LPS组给予10 mmol/L LPS处理,LPS+U0126组给予10 mmol/L LPS和25μmol/L ERK1/2激酶抑制剂U0126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测定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采用硝基苯磷酸二钠基质动力学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BGP)活性,采用Hoche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测定活化型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型(C-Caspase 3)、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U0126组MC3T3-E1细胞活性、ALP和BGP活性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C-Caspase 3、Bax、p-ERK1/2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LPS+U0126组MC3T3-E1细胞活性、ALP和BGP活性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C-Caspase 3、Bax、p-ERK1/2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细胞核正常;LPS组细胞凋亡形态数量明显增多;LPS+U0126组凋亡形态细胞数量较LPS组减少。结论:LPS可通过抑制MAPK/ERK1/2信号通路抑制成骨细胞活性,诱导成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成骨细胞 活性 凋亡
下载PDF
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勃 刘士波 +3 位作者 王培 薛鑫鑫 高云峰 付世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205-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的疗效及患者血清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56例行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的疗效及患者血清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56例行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54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观察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于治疗前及术后3个月时测量2组患者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于治疗前及术后3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HIF-1α及VEGF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8%)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跟骨长度与高度大于对照组、跟骨宽度小于对照组,Bhler角、Gissane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时,实验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疗效优于常规手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HIF-1α、VEGF水平增高、术后骨折端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闭合骨折 微型锁定接骨板 经皮螺钉内固定 血清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晏飞 刘士波 +4 位作者 范海静 王培 刘飞 李哲 付世杰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40例示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40例示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 目的:探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40例示指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40例示指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8个月,示指指腹外观饱满,颜色正常,质地良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3.0~5.0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1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获得良好的功能与外形,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端缺损 筋膜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椎间孔镜术后副损伤导致腰臀部疼痛原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甄瑞鑫 刘士波 +3 位作者 曹雪峰 张忠岩 马桂云 陈宾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1期146-150,共5页
目的对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后副损伤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手术标准筛选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时进行腰椎稳定性评价,并按术后复查时是否接受逐层阻滞,将患者分为阻滞组与非阻滞组。通过术前1天、术后... 目的对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后副损伤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纳入标准、手术标准筛选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时进行腰椎稳定性评价,并按术后复查时是否接受逐层阻滞,将患者分为阻滞组与非阻滞组。通过术前1天、术后1周、1. 5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腰痛及下肢VAS及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68例,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腰3/4节段3例,腰4/5节段41例,腰5/骶1节段24例。其中阻滞组43例,非阻滞组25例。术后1个月68例患者无腰椎不稳表现;阻滞组阻滞有效部位集中于椎小关节、纤维环,全部68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施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后,椎小关节囊、纤维环的损伤是引发腰臀部疼痛的参与因素,但疼痛程度不影响腰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手术创伤 腰痛 椎小关节囊 局部阻滞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入路融合内固定方式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强 隋磊 +3 位作者 孙宇鹏 李小东 刘士波 王培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582-3585,共4页
目的比较观察外侧入路过程中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腓骨支撑加压螺钉内固定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4例,分为加压钢板组(n=23)与加压螺钉组(n=2... 目的比较观察外侧入路过程中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腓骨支撑加压螺钉内固定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4例,分为加压钢板组(n=23)与加压螺钉组(n=21),比较2组手术实施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采用国际通用VAS视觉模拟分析法(VAS)及术后12个月踝-足功能(AOFAS)恢复效果。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0±1.2)个月。加压钢板组和加压螺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62±3)min,(62±4)min]、切口长度[(11.30±1.60)cm,(11.82±1.26)cm]、术后引流量[(54.7±2.2)ml,(54.3±2.6)ml]及术后疼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钢板组骨愈合时间[(12.52±1.23)周]短于加压螺钉组[(13.42±1.50)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加压钢板组踝-足功能[(85.21±3.96)分]明显高于加压螺钉组[(82.10±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钢板和加压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9%(2/23)、28.57%%(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融合术使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效果优于腓骨支撑螺钉内固定,骨愈合时间缩短,患者术后踝足功能恢复理想,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关节炎 踝关节融合 锁定加压钢板 加压螺钉
下载PDF
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兴龙 王培 +4 位作者 孙勃 高云峰 刘士波 何新泽 于昌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4854-4857,共4页
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是个古老而又棘手的医学难题,各种损伤因素导致突发周围神经结构及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肢体运动、感觉及温度调节等功能障碍,病残率极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直是医学... 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是个古老而又棘手的医学难题,各种损伤因素导致突发周围神经结构及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肢体运动、感觉及温度调节等功能障碍,病残率极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众多学者一直在为推动该病的研究、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努力,促使急性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及损伤修复研究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急性周围神经损伤 综述
下载PDF
构建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移植腱周膜预防肌腱粘连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君 王维 +4 位作者 那磊 姜洪涛 刘士波 高云峰 王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896-2900,共5页
背景:肌腱修复术后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目的:构建雌性来亨鸡制备双爪第3趾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研究腱周膜移植对预防肌腱术后粘连的作用。方法:造模成功后,左爪第3趾为实验组1,肌腱切断后缝合... 背景:肌腱修复术后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目的:构建雌性来亨鸡制备双爪第3趾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研究腱周膜移植对预防肌腱术后粘连的作用。方法:造模成功后,左爪第3趾为实验组1,肌腱切断后缝合,取鸡同侧第4趾趾深屈肌腱腱周膜包绕实验组1肌腱吻合端,左爪第4趾为实验组2直接缝合皮肤。右爪第3趾为对照组1,肌腱切断后缝合,不修复腱周膜;右爪第4趾手术不损伤腱周膜为对照组2,肌腱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28 d,来亨鸡肌腱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采用Kruskal-WallisH和Nemenyi检验两两比较,实验组1术后效果优于对照组1(P<0.05),但较对照组2及实验组2略差(P<0.05);实验组2术后效果优于对照组1组(P<0.05),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屈趾功能采用LSD-t检验两两比较,实验组1术后效果优于对照组1(P<0.05),但较对照组2及实验组2略差(P<0.05),实验组2术后效果优于对照组1(P<0.05),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腱周膜移植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切取腱周膜对正常肌腱滑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移植动物模型 腱周膜 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 移植
下载PDF
基于链码和纹理分析的输电线断股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仝卫国 刘士波 孙艺萌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年第11期139-143,共5页
为了解决基于数字图像的输电线断股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Freeman链码和纹理分析法相结合的输电线断股检测方法,并根据断股输电线特点提出了链码断股识别准则。对待识别图片进行灰度化、滤波和边缘检测处理;运用Radon变换对输电线进行定... 为了解决基于数字图像的输电线断股的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Freeman链码和纹理分析法相结合的输电线断股检测方法,并根据断股输电线特点提出了链码断股识别准则。对待识别图片进行灰度化、滤波和边缘检测处理;运用Radon变换对输电线进行定位,获得输电线在图像中的位置;分别运用Freeman链码和纹理分析法对输电线的外围和内部进行判断,对断股位置和掉落电线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了输电线断股和形变的定位,并对断股缺陷的程度进行判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定位输电线断股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 断股 RADON变换 链码 纹理分析
下载PDF
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小东 严晓薇 +1 位作者 刘士波 王培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13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其中1例出现... 目的观察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的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13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其中1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予以血液透析,急性肾功能衰竭纠正,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予以手术治疗,恢复良好。2例术后再次出现静脉危象,行切开探查术,1例治疗成功,1例肢体部分坏死,行截肢术。结果排除切开探查术的2例患者,采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的13例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10~32个月),肢体血运改善,可及动脉搏动,肿胀改善,感觉改善,活动度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8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可以避免断端再次切开探查,临床疗效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球囊导管 离断肢体 再植术 静脉危象
下载PDF
改良甲缘侧切整形术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在踇趾嵌甲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鑫鑫 刘士波 +1 位作者 刘飞 王培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甲缘侧切整形术后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换药治疗踇趾嵌甲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踇趾嵌甲症95例,根据换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取改良甲缘侧切整形术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换药... 目的探讨改良甲缘侧切整形术后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换药治疗踇趾嵌甲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踇趾嵌甲症95例,根据换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取改良甲缘侧切整形术联合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换药,对照组采取改良甲缘侧切整形术联合传统纱布换药。比较2组术后康复指标、术后首次换药疼痛程度、手术前后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术后感染发生率、预后指标及换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创面干燥时间、红肿消退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换药疼痛程度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换药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3、7 d,2组GCQ各维度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 d观察组GC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治疗后畸形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甲缘侧切整形术后采用银离子藻酸盐敷料换药治疗踇趾嵌甲症,可发挥显著吸收能力与银离子抗菌作用的双重功效,达到促进伤口尽早愈合、减轻换药疼痛程度、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甲 银离子藻酸盐敷料 改良甲缘侧切整形术 伤口愈合 疼痛程度 术后感染 复发
下载PDF
DSA下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东 严晓薇 +1 位作者 刘士波 王培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12-1415,共4页
目的:观察DSA下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DSA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23例,其中21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1例出现急性心衰,... 目的:观察DSA下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DSA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23例,其中21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1例出现急性心衰,心脏内科治疗,恢复良好。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予以手术治疗,恢复良好。2例术后再次出现血管危象,行切开探查术,1例治疗成功,1例动脉闭塞,肢体部分坏死,行截肢术。结果:排除切开探查术的2例患者,采用Fogarty导管处理的21例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6~28个月),肢体血运改善,可及动脉搏动,肿胀改善,感觉改善,活动度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5.7%。结论:DSA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临床疗效确定,可以避免断端再次切开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GARTY球囊导管 断肢(指) 再植术 血管危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缝线两线法缝合与传统缝合在甲皱襞成形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鑫鑫 杨博 +2 位作者 刘士波 刘飞 王培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79-283,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缝合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缝线两线法缝合在手术治疗嵌甲症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Ⅱ期、Ⅲ期嵌甲症患者46例60趾,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30趾和对照组23例30趾,均采用改良Winograd术式治疗。研究... 目的比较传统缝合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缝线两线法缝合在手术治疗嵌甲症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Ⅱ期、Ⅲ期嵌甲症患者46例60趾,随机分为研究组23例30趾和对照组23例30趾,均采用改良Winograd术式治疗。研究组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缝线创新缝合成形甲皱襞,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缝合方法缝合。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渗出情况、拆线时间、近期甲外形、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14.30±1.06)d拆除缝线,研究组(9.67±1.42)d拆除缝线,研究组23例共30趾侧嵌甲甲级愈合率达53.3%。所有患者应用VAS评分,研究组拆线时痛苦明显减轻,对甲皱襞术后外观满意度更高。结论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缝线两线法缝合治疗嵌甲症缩短了手术至拆线的时间,减轻了拆线时患者的痛苦,甲皱襞成形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嵌甲症术后的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甲症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甲皱襞
下载PDF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转移联合髂骨移植在内踝Ⅲ型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东 孙勃 +4 位作者 付世杰 高云峰 刘士波 薛鑫鑫 王培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10-14,21,共6页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联合髂骨移植在内踝Ⅲ型复合组织缺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内踝Ⅲ型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急诊给予创面清创,血管、神经、肌腱探查修复,创...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联合髂骨移植在内踝Ⅲ型复合组织缺损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内踝Ⅲ型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急诊给予创面清创,血管、神经、肌腱探查修复,创面给予VSD负压吸引,待确认创面清洁、无明显感染炎症后,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择期行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联合髂骨移植修复术,术后积极给予抗感染、预防血栓、预防血管痉挛等治疗,患肢制动,及时伤口换药,注意皮瓣、患肢血运情况。于内踝重建6周后开始踝关节非负重功能锻炼,3个月行患肢部分负重功能锻炼,每2~3个月复查踝部正、侧位X线片,术后通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皮瓣感觉、外形、骨折愈合及踝关节活动度等恢复情况,评估其疗效。结果 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未出现骨质外露,外形满意。供区创面愈合,膝关节活动度无影响。受区出现静脉危象、皮缘坏死及切口感染各1例,予以相关处理后,创面均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无继发挛缩,质地柔软,富有弹性,皮瓣两点辨别觉达5~11 mm。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伸、屈活动功能,伸屈活动范围10°~60°,踝关节稳定,X线片示移植骨于6~13个月(平均8.6个月)愈合。按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足踝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4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72.8%。结论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联合髂骨移植修复内踝Ⅲ型缺损,方法可行,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穿支皮瓣 髂骨 组织缺损
下载PDF
横突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作用
19
作者 甄瑞鑫 刘士波 +1 位作者 曹雪峰 陈宾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641-1644,1649,共5页
目的分析横突在经腰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一定纳入标准筛选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接受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横突为参照物制定手术方案,通过术前术后VAS、ODI评分的配对t检验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患者... 目的分析横突在经腰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一定纳入标准筛选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接受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横突为参照物制定手术方案,通过术前术后VAS、ODI评分的配对t检验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患者共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腰3/4节段3例,腰4/5节段41例,腰5/骶1节段24例。均成功利用横突实施手术。术前VAS、ODI评分值与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突在椎间孔扩大成形过程中,可作为骨性标志参考,帮助评估骨钻安全位置,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突 椎间孔 内窥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性标志
下载PDF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检测结果准确性提升方法探究
20
作者 刘士波 伊风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059-062,共4页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深加工技术的提高,农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质量安全风险。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检测情况来...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深加工技术的提高,农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质量安全风险。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际检测情况来看,其受到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检测标准的不统一以及检测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等问题的影响,为此,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探讨了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方法,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畜产品 质量安全检测 准确性 抽样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