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灾害韧性的研究演变及多维度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元慧 周强 +3 位作者 刘峰贵 陈琼 马伟东 周源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全球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发导致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而迫切,提升灾害响应、防御与适应能力是减轻灾害风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术界对“Resilience”一词有多种翻译,不利于灾害韧性的深入研究与概... 全球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发导致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而迫切,提升灾害响应、防御与适应能力是减轻灾害风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术界对“Resilience”一词有多种翻译,不利于灾害韧性的深入研究与概念推广。该文通过对“Resilience”的概念进行辨析,认为“韧性”一词最接近原词所表达的内涵,并对韧性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明晰了灾害韧性的含义。从能力取向、过程取向、结果取向、整合取向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内涵,梳理了个人(心理)、基础设施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灾害韧性的研究主体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从时空特征显现、实践化发展与韧性转型方面对未来灾害韧性的研究进行多维度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灾害韧性 研究演变 内涵 多维度展望
下载PDF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
2
作者 郭媛媛 郭英 +3 位作者 刘峰贵 申一林 李开梅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6-864,908,共10页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 为揭示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基于能源统计数据,利用水足迹理论在市级尺度上定量分析能源产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20年黄河上中游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5亿t标准煤增至17.1亿t标准煤,全国占比由13.7%增到41%,空间上能源生产更加集中且重心向上游转移;近30年,黄河上中游能源生产结构中原煤比重呈下降态势,由93.3%减少至88%,天然气比例增加显著,以原煤为主的城市数量明显减少,清洁能源在其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由1990年的4.64亿m^(3)增至2010年为25.18亿m^(3),随着能源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比重的提升,能源生产蓝水足迹减少至2020年的24.24亿m^(3),其中能源加工蓝水足迹是能源生产蓝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空间上能源生产蓝水足迹高值区向水资源短缺的“几字弯”地区集中,加剧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用水效率提升、能源生产结构优化以及能-水系统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结构 水足迹 黄河上中游 能-水关联关系 能源安全
下载PDF
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黄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俊清 李毅 +2 位作者 王斌 杨雪宁 刘峰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8,共15页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且对黄河流域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基于1961—2020年黄河流域80个站点的日气温数据提取了6个逐月极端气温指数(ETI)。利用多重共线性分析去除有相依性的环流指数,并考虑滞后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筛选出各ETI的关键环流指数及最佳滞后时间;之后基于最佳滞后时间下的关键环流指数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随机森林(RF)模型。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探究环流指数在单站点及整个流域的重要性,并预测了2022年11月的6个ETI值。结果表明:黄河流域ETI中最高气温(TXx)、暖昼天数(TX90p)、酷热天数(TD30)和最低气温(TNn)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霜冻天数(FD0)和冷夜天数(TN10p)呈下降趋势;极端高温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极端低温事件基本相反。以靖远站TXx为例,各关键环流指数对TXx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10<r_(max)<0.89),r_(max)对应的最佳滞后时间主要为5、6、11、12个月。SMLR和RF模型对黄河流域各ETI的预测能力都较好,验证期的决定系数(R 2)范围分别为0.53~0.95和0.64~0.95;除对TXx的模拟效果稍弱外,其他5个ETI的RF模型模拟效果均优于SMLR模型。太平洋区极涡强度指数(PPVI)是影响黄河流域TXx、TNn、TX90p和FD0的最重要环流因子,北非—北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位置指数(NANRP)对TN10p和TD30的影响最大。预测的2022年11月ETI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多年平均情况基本相似。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极端气温事件预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环流指数 随机森林模型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青海省部门尺度的资本存量估算
4
作者 李宁 闫正涛 +2 位作者 黄承芳 顾卫 刘峰贵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承灾体经济暴露价值的增加.区域资本存量作为替代GDP衡量经济暴露价值的重要指标,其准确核算是灾害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已有研究估算了区域尺度的资本存量,但部门存量更能体现经济暴露的产业结构.本文针对目前我... 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承灾体经济暴露价值的增加.区域资本存量作为替代GDP衡量经济暴露价值的重要指标,其准确核算是灾害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已有研究估算了区域尺度的资本存量,但部门存量更能体现经济暴露的产业结构.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部门尺度资本存量研究数据缺乏和衡量部门间经济暴露价值的差异指标不足的现状,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2003—2020年青海省长时间序列17个部门的资本存量.结果显示:(1)2003—2020年间,青海省17个部门资本存量的总量逐年增加,2020年的总量是2003年的10.3倍.资本存量占比最多的部门分别是工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在60%以上.(2)增速快的部门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部门的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些部门属于第三产业中资本存量占比小的部门.研究结果对于警惕产业部门差异的潜在灾害损失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存量 经济暴露 灾害损失 产业部门 青海省
下载PDF
黄河上游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5
作者 李开梅 武兰珍 +3 位作者 刘峰贵 郭媛媛 王金恒 沈彦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594,共10页
为促进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灌溉区(以下简称“景电工程”及“景电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景电工程自建设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2000—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分析2000—2020年... 为促进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其灌溉区(以下简称“景电工程”及“景电灌区”)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景电工程自建设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利用2000—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Slope趋势分析法,分析2000—2020年景电灌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0—202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985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近100倍;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22亿元;财政收入增加5.78亿元,40年的时间里财政收入增加289倍。2000—2020年植被指数持续增加,区域生态呈显著改善状态,景电灌区灌溉面积已发展到60784 hm^(2),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0667万hm^(2),景电工程建成以后,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景电工程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植被指数
下载PDF
2020年青藏高原GDP空间分布数据集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原 周强 +5 位作者 夏兴生 刘峰贵 陈琼 马明福 支泽民 马伟东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3期448-461,共14页
经济空间分布数据是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质灾害频发,研究该地区灾害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分区分产业模拟的方法,将第一产业增加值(GDP of Primary Industry,GDP1)与土地利用... 经济空间分布数据是进行灾害损失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质灾害频发,研究该地区灾害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分区分产业模拟的方法,将第一产业增加值(GDP of Primary Industry,GDP1)与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村落点、道路、河流缓冲区建立对应关系,第二三产业增加值(GDP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GDP23)与多元信息耦合后的夜间灯光、建筑用地、兴趣点数据分市区与县域创建空间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确定第二三产业中各类指标的权重,计算GDP23格网值,最终将GDP1与GDP23栅格叠加,构建2020年青藏高原100 m×100 m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空间化分布图。利用县级GDP统计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0385,表明数据能较好地反映青藏高原GDP空间分布情况。本数据可为青藏高原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空间化 青藏高原 夜间灯光 兴趣点 土地利用类型 2020
下载PDF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的青海大通“8·17”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马伟东 费杜秋 +6 位作者 刘峰贵 周强 陈琼 支泽民 顾锡静 李红英 张生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46,共6页
为降低青藏高原山地河谷区突发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影响及损失,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承灾体与孕灾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大通“8·17”山洪灾害的成因,结果表明:1)从致灾因子来看,灾害由成灾当日及3 d前两次极端... 为降低青藏高原山地河谷区突发性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影响及损失,基于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承灾体与孕灾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大通“8·17”山洪灾害的成因,结果表明:1)从致灾因子来看,灾害由成灾当日及3 d前两次极端降水引发,前期极端降水时地表土壤吸收了一定量的水分,使得当日极端降水易于形成超渗产流,在地表快速汇流成灾。2)从承灾体来看,灾害发生时,人口、建筑、牲畜以及耕地等各类承灾体在河流出洪口高度集中,砖混结构的建筑和简易搭建的棚圈对于山洪、泥石流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同时灾区的耕地广布于河流下游宽广谷地,山洪挟带大量泥沙运移至下游时造成漫灌,使得九成以上的耕地绝收。3)从自然孕灾环境来看,V形河谷陡坡和黄土的“气阻效应”使得地表超渗产流迅速成洪,上游的多条支沟汇水使得山洪流量陡增,而沿程河流比降大、产生的重力势能又为山洪的运移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因此在当地形成了汇流速度快、成洪流量大、运移冲击力强的罕见山洪;从社会孕灾环境来看,主要是生产、生活场所选址不合理,增加了本可避免的灾害损失。据此为青藏高原河谷区山洪灾害的预防与应急响应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8·17”山洪灾害 灾害系统理论 致灾因子 承灾体 孕灾环境 青海省
下载PDF
基于情景问题式教学法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与实施——以“青藏线”研学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文杰 陈琼 刘峰贵 《地理教育》 2023年第2期10-13,共4页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辅助学生积累知识和提升技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青藏线”为载体,应用情景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研学目标、路线选择、研学任务、问题预设、以及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辅助学生积累知识和提升技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以“青藏线”为载体,应用情景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研学目标、路线选择、研学任务、问题预设、以及师生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地理研学旅行中采用情景问题式教学的探索,可以为研学活动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问题式教学 地理研学旅行 青藏线
下载PDF
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植面积空间分布数据集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伟东 贾伟 +7 位作者 冯星云 周源涛 苏鹏 魏丹 毛春莹 吉怡萌 刘峰贵 王静爱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330-338,共9页
青稞是最能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强辐射自然环境的优势作物。为获得青藏高原青稞种植面积空间分布情况,本数据集基于分区分类多要素融合的青稞提取方法,按照不同的农业分区,根据海拔、坡度、降水要素限制青稞图斑的分布,通过OIF指... 青稞是最能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强辐射自然环境的优势作物。为获得青藏高原青稞种植面积空间分布情况,本数据集基于分区分类多要素融合的青稞提取方法,按照不同的农业分区,根据海拔、坡度、降水要素限制青稞图斑的分布,通过OIF指数分区优选提取青稞的最佳波段,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青藏高原青稞的种植区域。最终得到青稞种植总面积约为2.74×10^(5)hm^(2),并据此绘制了青藏高原青稞种植面积分布图。通过混淆矩阵进行精度检验,总体精度达到了91.74%,Kappa系数达到0.83。本数据集的生产使得对青稞空间分布格局的认识从行政单元尺度提升到斑块尺度,为未来优化青稞种植的空间分布格局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青藏高原 种植面积 Landsat 8 OLI
下载PDF
XRF岩芯连续扫描结果的可靠性评估及校正:以青海湖沉积为例
10
作者 张航瑜 王夏青 +4 位作者 黄平安 万的军 刘峰贵 唐湘玲 周科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211,共12页
XRF岩芯连续扫描因其快速、连续、无损、高分辨率等优势在近30年常被用于不同相沉积物的元素半定量分析,特别是在湖泊沉积岩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XRF扫描信号值易受仪器设置和岩芯物理属性的影响,亟需全面评估其结果可靠性和校正... XRF岩芯连续扫描因其快速、连续、无损、高分辨率等优势在近30年常被用于不同相沉积物的元素半定量分析,特别是在湖泊沉积岩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XRF扫描信号值易受仪器设置和岩芯物理属性的影响,亟需全面评估其结果可靠性和校正效果。基于青海湖2.39 m长的完整沉积岩芯(QHH)高分辨率XRF连续扫描,结合其含水量、粒度、烧失量、元素实际含量等理化特征分析,有效识别了XRF连续扫描信号值及其元素比值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估了国际通用的Normalized Median-scaled(NMS)和Multivariate Log-ratio Calibration(MLC)模型校正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XRF连续扫描的Zr元素信号值可准确反映QHH岩芯中的实际含量分布,而Si元素和Ti元素因相关性较弱均无法指示其在QHH岩芯中的真实情况。此外,QHH岩芯段较高的含水量明显削弱了Al、Si、K、Ca、Ti、Fe、Mn等原子量较小的元素信号值强度和波动幅度,而干燥岩芯段中XRF扫描的上述元素结果因其高分辨率和颗粒组成差异展现出较大的波动,降低了与实际含量的相关性。Rb、Sr和Zr等原子量较大的微量元素扫描信号值分布受含水量和颗粒组成的影响较小。最后,基于XRF连续扫描的相邻元素比值是快速消除多种因素一致影响的有效方法,而MLC模型对QHH整根岩芯及各段中单一元素信号值校正均有较好效果。上述结果为合理利用湖泊沉积物的XRF连续扫描数据提供借鉴,也为重建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及人地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岩芯连续扫描 元素比值 校正模型 湖泊沉积 青海湖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地质灾害潜在财产损失空间预测——以西藏昌都为例
11
作者 支泽民 刘峰贵 +2 位作者 陈琼 夏兴生 周强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2期21-30,共10页
作为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为灾后应急响应与灾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快速精准的灾害损失评估就变的极为重要。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为研究区,选取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 作为受地质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为灾后应急响应与灾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快速精准的灾害损失评估就变的极为重要。文章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为研究区,选取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基于ArcGIS对昌都市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基于随机森林回归方程构建了昌都市地质灾害潜在财产损失评估模型,对昌都市的潜在财产损失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昌都市的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隐患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沿河流与道路分布的集聚特征;在垂直空间分布上,不同灾害类型的占比具有明显差异;(2)从经济损失来看,地质灾害主要对道路威胁较大,其次是居民建筑、耕地与林地。同时,基于实际地质灾害隐患数据构建的潜在财产损失评估模型能够为区域地质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为同类型区域地质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提供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定量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昌都市 财产损失 随机森林 Ripley′s K函数
下载PDF
中全新世气候突变对青海东北部史前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刘峰贵 侯光良 +4 位作者 张镱锂 张忠孝 许长军 周强 张海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3-741,共9页
青海东北部自然环境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且本区史前文化发达、序列完整、遗迹丰富。因此本区是我国研究气候变化对史前文化影响的典型区域。利用气候和考古研究结果,采用GIS和数学分析方法,发现:4kaBP本区气候向干冷化突变,齐家文化在3.... 青海东北部自然环境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且本区史前文化发达、序列完整、遗迹丰富。因此本区是我国研究气候变化对史前文化影响的典型区域。利用气候和考古研究结果,采用GIS和数学分析方法,发现:4kaBP本区气候向干冷化突变,齐家文化在3.9kaBP突然衰弱,在干冷形势基本稳定的3.6kaBP,出现辛店文化和卡约文化,遗址数猛增;齐家文化是农耕文化,辛店文化继承了齐家文化的生产活动,其地域范围缩小,向低海拔和向东部的低山丘陵、河谷、沟谷地带退缩;而卡约文化在适应气候突变后,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方式——畜牧业,并向西和更高海拔的中山地、高山地等扩展,地域范围达到史前文化最大。因此气候突变,史前居民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气候突变是本区史前文化由单一向多元分异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本区大型聚落难以维系,文明进程受挫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青海东北部 史前文化 地域分布 史前文化 气候突变 东北部 中全新世 青海 数学分析方法 齐家文化 全球变化 自然环境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灾害地理组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峰贵 张海峰 +4 位作者 陈琼 张镱锂 周强 李春花 曹生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4-390,共7页
根据青藏铁路沿线26个行政单元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对沿线的洪水、山洪、地震、雪灾、风灾以及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自然灾害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自然灾害灾种、频次的统计和聚类分析将青藏铁路沿线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组合分区,其中,拉萨... 根据青藏铁路沿线26个行政单元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对沿线的洪水、山洪、地震、雪灾、风灾以及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自然灾害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自然灾害灾种、频次的统计和聚类分析将青藏铁路沿线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组合分区,其中,拉萨河谷路段主要以洪水、滑坡灾害为主;羌塘高原路段主要以雪灾、风灾为主,青南高原路段以雪灾、地震灾害为主;柴达木盆地路段以风灾、地震等灾害为主;青海湖盆地路段以洪水、雪灾为主;湟水谷地路段以洪水、山洪、滑坡灾害为主。拉萨河谷路段和湟水谷地路段的自然灾害类型组合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自然灾害 地理组合
下载PDF
基于地方自然风貌的高中地理研学实践活动设计——以罗平县为例
14
作者 郎琴 夏兴生 +2 位作者 刘峰贵 文彦君 张多徽 《中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22期73-76,共4页
研学实践活动能够将地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真实的情境中,拓展地理教学的形式,锻炼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对地理实践教学的要求。文章以地理新《课标》为导向,基于... 研学实践活动能够将地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真实的情境中,拓展地理教学的形式,锻炼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对地理实践教学的要求。文章以地理新《课标》为导向,基于地方自然风貌,从研学地点和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与过程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的设计,以期通过挖掘地方研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研学实践 罗平县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峰贵 张海峰 +3 位作者 周强 刘佩 陈琼 李春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4,共7页
青藏高原腹地的雹灾形成与其它地区有一定的差别。根据三江源地区126个乡整理的近60 a的雹灾数据,分析了青海南部高原雹灾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并通过对雹灾次数与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居民点密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雹... 青藏高原腹地的雹灾形成与其它地区有一定的差别。根据三江源地区126个乡整理的近60 a的雹灾数据,分析了青海南部高原雹灾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并通过对雹灾次数与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居民点密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雹灾的高发区域为东北部的兴海、同德、贵南等地及南部的称多、玉树、囊谦等2个地区,雹灾主要发生在5~9月份,在6、8月份形成明显的双峰性特点,地形起伏度、居民点密度与雹灾频次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海拔高程与雹灾频次呈负相关,雨带推移和生产方式不同是三江源地区雹灾产生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雹灾 成因
下载PDF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探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峰贵 张忠孝 +3 位作者 候光良 周强 张海峰 薛华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4,65,共4页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众多游客纷纷涌向西藏,极大地推动了青藏高原的旅游业发展。而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之处,也是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海拔自然环境的极大差异和人类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生理反应以及不同...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众多游客纷纷涌向西藏,极大地推动了青藏高原的旅游业发展。而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之处,也是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海拔自然环境的极大差异和人类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生理反应以及不同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从而导致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貌区域游客的生理反应、接受的服务程度以及旅游环境容量都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海拔在2000—3000m为高原旅游游客的生理适应区,并得出西宁—兰州区和昆明区是高原旅游的最佳适应区;而3000—5000m为青藏高原的常规旅游区,>5000m则为青藏高原的特殊旅游区。从而提出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渐进阶梯式 旅游模式
下载PDF
青海高原山脉地理格局与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峰贵 王锋 +3 位作者 侯光良 张忠孝 周强 张海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早期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相对隔离的种群与自然环境之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由于交通、经济、科技等的高速发展,文化的交融和渗透十分普遍。青藏高原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早期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相对隔离的种群与自然环境之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由于交通、经济、科技等的高速发展,文化的交融和渗透十分普遍。青藏高原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青海高原内部由于高大山脉的阻隔和屏障作用,文化的空间分异相对清晰,文化的交融和渗透还不十分广泛,在现代文化中保留有早期文化的特质。青海高原山脉分布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不同的山地文化,在祁连山与昆仑山之间的湖盆地区产生了昆仑山文化,两山交汇处为昆仑文化的核心区;祁连山西北段为多民族融和的山地文化区,东南段的河湟谷地,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文化,将其命名为唐古拉山文化,其内部以巴颜喀拉山为界分为康巴文化和安多文化两个副区。本文通过对青海山脉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文化的空间分异作初步探讨,旨在揭示青海多民族环境中形成的文化体系,为青海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山地文化 文化分异
下载PDF
西藏地区历史洪涝灾害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
18
作者 李存秀 何文鑫 +3 位作者 刘峰贵 陈琼 周强 罗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6,共10页
西藏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长时间尺度自然灾害的重建,对认识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西藏地区历史洪涝灾害资料的挖掘和现代洪涝灾害数据的收集,重建了西藏地区1800—2010年洪涝灾害,并对洪涝灾害的时... 西藏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长时间尺度自然灾害的重建,对认识青藏高原自然灾害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西藏地区历史洪涝灾害资料的挖掘和现代洪涝灾害数据的收集,重建了西藏地区1800—2010年洪涝灾害,并对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洪涝灾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210年西藏地区共发生洪涝灾害371次,平均发生频率为1.77次/a,与邻近的四川盆地洪涝灾害发生频次相当,灾害主要集中在夏季;近210年来西藏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存在5a、10a、15a、30a、50a等5个震荡周期,其中10a、30a、50a的震荡周期最为强烈;(2)西藏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一江两河”及藏南诸河流域,以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地区为灾害核心区.洪涝灾害发生集中时间段在空间上的迁移,整体以东南方向迁移为主,6月份灾害空间分布聚集程度最强,8月份的聚集程度较为分散;(3)综合分析西藏地区洪涝灾害主要成因,1800—2010年西藏地区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藏东南地区,与河流密集、降水等原因具有强烈相关性,洪涝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类型,所以在未来的洪涝灾害研究中将引入气候变化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洪涝灾害 重力模型 标准差椭圆 周期变化
下载PDF
格尔木市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峰贵 周强 卓玛措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是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青海省第二大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以及资源优势,城市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随着西部大开发,其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文章就格尔木今后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进行全面地... 格尔木市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是青藏高原第三大城市,青海省第二大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以及资源优势,城市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随着西部大开发,其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文章就格尔木今后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优势进行全面地分析定位,提出今后城市发展中的措施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木市 发展战略研究 城市经济 柴达木盆地 西部大开发 青藏高原 地理位置 资源优势 交通位置 发展势头 发展优势 战略优势 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 大城市 青海省
下载PDF
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峰贵 王锋 +3 位作者 张海峰 周强 陈琼 李春花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77-81,119,共6页
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富矿区"。本文在对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高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战略构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旅游文化 开发 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