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膝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30,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与研...目的探讨膝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30,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与研究组(n=30,关节镜引导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有效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ROM更大,HSS、ADL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GQOLI-74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伤口感染、膝关节僵直、愈合畸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内骨折治疗中采用关节镜引导下微创内固定术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膝关节功能,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梳理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针对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目的梳理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针对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均来自中国,发文年限在2014—2023年。研究主要来自高校和医疗机构。纳入的文献均为观察性研究,共包含病例47564例。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包含10个方面,排名前三的分别为:(1)根据中医证型预测疾病发生风险,预测准确率均在80%以上;(2)预测疾病的中医证型,预测准确率高达99.16%;(3)利用人工智能探索疾病的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关联,准确率最高达96.4%。其余7个分别为利用人工智能挖掘并构建了舌图像与疾病的关联模型、辅助诊断、根据中医人格及体质预测疾病发生风险、预测疾病预后、根据中医脉象信号预测疾病发生风险、预测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赋能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膝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n=30,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与研究组(n=30,关节镜引导下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总有效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ROM更大,HSS、ADL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GQOLI-74量表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伤口感染、膝关节僵直、愈合畸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内骨折治疗中采用关节镜引导下微创内固定术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膝关节功能,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文摘目的梳理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针对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均来自中国,发文年限在2014—2023年。研究主要来自高校和医疗机构。纳入的文献均为观察性研究,共包含病例47564例。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包含10个方面,排名前三的分别为:(1)根据中医证型预测疾病发生风险,预测准确率均在80%以上;(2)预测疾病的中医证型,预测准确率高达99.16%;(3)利用人工智能探索疾病的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的关联,准确率最高达96.4%。其余7个分别为利用人工智能挖掘并构建了舌图像与疾病的关联模型、辅助诊断、根据中医人格及体质预测疾病发生风险、预测疾病预后、根据中医脉象信号预测疾病发生风险、预测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赋能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