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低温高浓度气体渗碳工艺及其在20Cr2Ni4A钢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志儒 朱法义 +3 位作者 蔡成红 闫牧夫 陈静东 马崇信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5-19,共5页
20CrZNi4A钢由于渗碳层奥氏体十分稳定,无法渗碳后直接淬火,而需经过复杂的热处理。本文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气体渗碳,使渗层过共析区沉淀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碳化物,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实现了诊后直接淬火,同时使组织和性... 20CrZNi4A钢由于渗碳层奥氏体十分稳定,无法渗碳后直接淬火,而需经过复杂的热处理。本文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气体渗碳,使渗层过共析区沉淀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碳化物,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实现了诊后直接淬火,同时使组织和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碳势 铬镍钢 稀土族 催渗
下载PDF
稀土与碳氮原子共渗及其微合金化创新理论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志儒 闫牧夫 +2 位作者 罗群 郑特强 陈扬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1-129,共9页
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经典化学热处理理论基础上把固体物理学新成就中的缺陷理论与扩散理论及析出相固溶析出理论和晶粒细化超细化理论相融合,首次提出了以稀土、间隙碳、氮原子Cottrell气团为核心的稀土化学热处理创新理论,在该领域... 根据作者的研究成果,在经典化学热处理理论基础上把固体物理学新成就中的缺陷理论与扩散理论及析出相固溶析出理论和晶粒细化超细化理论相融合,首次提出了以稀土、间隙碳、氮原子Cottrell气团为核心的稀土化学热处理创新理论,在该领域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扩散模式。创建了钢中新的稀土渗碳、稀土渗氮及稀土氮碳共渗工艺体系。新体系不仅显著提高了扩散速度,同时又能显著改善微观组织和大幅度提高使用性能,使齿轮类零件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共渗 化学热处理 创新理论
下载PDF
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表面渗层的微观组织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志儒 朱法义 +3 位作者 崔约贤 单永昕 王成国 聂众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7-251,共5页
在周期作业气体渗碳炉中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新工艺,于860~880℃、高炉气碳势下渗碳,可获得较理想的渗碳组织,即过共析区的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基底为隐晶马氏体,奥氏体发生再结晶细化至12~14级。共析区的微观组织与传统... 在周期作业气体渗碳炉中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新工艺,于860~880℃、高炉气碳势下渗碳,可获得较理想的渗碳组织,即过共析区的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基底为隐晶马氏体,奥氏体发生再结晶细化至12~14级。共析区的微观组织与传统工艺无明显区别。本文还探讨了颗粒状碳化物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低温渗碳 高碳势渗碳
下载PDF
稀土低温高碳势渗碳对20CrMnMo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志儒 单永昕 +3 位作者 朱法义 崔约贤 王成国 聂众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45-51,共7页
将稀土的催渗和微合金化、低温渗碳和高碳势渗碳三者相结合的新工艺处理20CrMnMo钢,结果表明:与常规渗碳相比温度降低了50~70℃,在同一低的渗碳温度下渗碳速度提高了30%;过共析区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马氏体呈隐晶或细片状;耐... 将稀土的催渗和微合金化、低温渗碳和高碳势渗碳三者相结合的新工艺处理20CrMnMo钢,结果表明:与常规渗碳相比温度降低了50~70℃,在同一低的渗碳温度下渗碳速度提高了30%;过共析区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马氏体呈隐晶或细片状;耐磨性提高30%以上,弯曲疲劳极限提高30%~47%,齿轮台架试验寿命提高26%~80%;节电率20%~30%;齿轮变形减少1/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渗碳 低温渗碳 高碳势渗碳
下载PDF
电厂真空冷凝器污垢自动清洗螺旋纽带的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儒 刘吉兆 +2 位作者 彭德其 俞天兰 俞秀民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33,14,共3页
本文在分析电厂真空冷凝器的冷却水介质及其高流速对污垢清洗效果的影响基础上 ,提出了自动清洗塑料螺旋纽带结构优化目标。对冷凝器管内插有自转式螺旋纽带的流体流动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电厂 真空冷凝器 自动清洗 螺旋纽带 结构优化 污垢清洗 冷却水系统
下载PDF
齿轮稀土碳共渗工艺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志儒 闫牧夫 +3 位作者 刘成友 张国良 赵新 潘巍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6年第2期14-21,共8页
我国齿轮渗碳的工艺及装备与国外均有明显差距,为消除差距迎头赶超,当致力于自主创新。稀土碳共渗技术无论是理论还是工艺均是我国首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可以解决齿轮行业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题。
关键词 齿轮渗碳 稀土碳共渗技术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20钢低温渗碳动力学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志儒 逯红兵 +3 位作者 高秀丽 金应荣 潘肃 唐志秀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3-8,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稀土元素对20钢860℃低温渗碳动力学、渗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稀土元素对20钢低温渗碳均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并有某些改善渗层组织、提高渗层强度和韧性的作用。
关键词 稀土元素 20钢 渗碳 低温 动力学
全文增补中
稀土元素镧(La)对20钢软氮化动力学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志儒 陈扬 +2 位作者 郭毅 潘肃 唐志秀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3-18,共6页
本文在通氨滴醇气体软氮化的基础上加入不同量的稀土元素La,研究了La对动力学过程、渗层组织结构、耐磨性、以及渗层冲击韧性和表面耐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对软氮化过程具有显著的催渗作用,增加化合物层中的(?)相含量,并使表面硬度... 本文在通氨滴醇气体软氮化的基础上加入不同量的稀土元素La,研究了La对动力学过程、渗层组织结构、耐磨性、以及渗层冲击韧性和表面耐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对软氮化过程具有显著的催渗作用,增加化合物层中的(?)相含量,并使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发生相应变化;La能提高表面的耐腐蚀性,适量加入La能有效提高渗层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软氮化 动力学
全文增补中
用改变表面位置的方法设计平面立体的视图
9
作者 刘志儒 刘吉兆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用改变表面位置的方法设计平行面立体和垂直面立体的视图,它是基于压缩坐标形成视图的原理[1]。先设定一个视图,在该视图上拟出可见面和不可见面;在另外两个视图上确定各表面的位置,连接各表面的端点重影点,可以设计出立体的另外两个视... 用改变表面位置的方法设计平行面立体和垂直面立体的视图,它是基于压缩坐标形成视图的原理[1]。先设定一个视图,在该视图上拟出可见面和不可见面;在另外两个视图上确定各表面的位置,连接各表面的端点重影点,可以设计出立体的另外两个视图,交叉改变各表面的位置,就可以设计出多种形状各不相同的立体的视图。应用此法不仅可设计平面立体的视图,并可设计曲面立体的视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位置 设计 视图 平行面立体 垂直面立体 重影点 可见面 不可见面 工程制图
下载PDF
形体分割读图法
10
作者 刘志儒 《设计艺术研究》 199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关键词 组合体 主视图 圆柱面 左视图 读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柱面投影 《机械制图》 图线 简单几何体
下载PDF
位置读图法──垂直面立体的视图读法
11
作者 刘志儒 《设计艺术研究》 1997年第4期100-103,共4页
本文是解决了平行面立体的视图读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垂直面立体的视图读法,重点介绍各种垂直面立体的投影特点,视图上的线面分析、立体形状的构思方法和轴测图画法。
关键词 正平面 轴测图 垂直面 水平面 侧平面 视图 线面投影 投影对应 计算机辅助设计 读图
下载PDF
绘制三维图形走笔顺序的设计
12
作者 刘志儒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6-137,共2页
走笔顺序的设计是编制三维图形绘图程序时确定数组大小的依据。本文能准确地确定画线的最少走笔次数 ,从而减少程序循环的次数 ,使程序简单 。
关键词 画入 画出 二线角点 三线角点 画线次数
下载PDF
位置读图法——平行面主体的视图读法
13
作者 刘志儒 《设计艺术研究》 199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本文以平行面主体为例提出位置读图法,它是线面读图法的一个扩展.重点介绍平行面主体的基本概念,它的投影特点、各表面的位置和范围分析、主体形状的构思方法、以及平行面主体的轴测图画法.
关键词 上下位置 左右位置 前后位置 表面连接 投影面积相等原理.
下载PDF
稀土化学热处理进展 被引量:44
14
作者 阎牧夫 刘志儒 朱法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综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稀土化学热处理研究和应用成果。包括稀土渗碳及碳氮共渗、稀土渗氮及氮碳共渗、等离子体稀土渗氮、稀土渗硼及硼铝共渗、稀土多元共渗、稀土渗金属工艺技术 ,稀土的催化和微合金化机制 ,渗层组织和性能的改善 ,稀... 综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稀土化学热处理研究和应用成果。包括稀土渗碳及碳氮共渗、稀土渗氮及氮碳共渗、等离子体稀土渗氮、稀土渗硼及硼铝共渗、稀土多元共渗、稀土渗金属工艺技术 ,稀土的催化和微合金化机制 ,渗层组织和性能的改善 ,稀土化学热处理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过程的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化学热处理 动力学 催化与微合金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La在脉冲离子渗氮表层中的扩散及其对氮分布和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阎牧夫 Y.Sun +2 位作者 T.Bell 刘志儒 夏立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研究了在脉冲等离子体稀土渗氮过程中稀土元素La对氮浓度分布和相结构的影响,揭示了La在化合物层中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离子渗氮相比,稀土元素的添加,提高了表面氮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渗氮时间从2h增...  研究了在脉冲等离子体稀土渗氮过程中稀土元素La对氮浓度分布和相结构的影响,揭示了La在化合物层中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离子渗氮相比,稀土元素的添加,提高了表面氮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渗氮时间从2h增加至24h时,化合物层由单相ε-Fe2-3N(ε)转化为ε-Fe2-3N和γ-Fe4N(γ')双相.此外,La可以扩散进入ε和γ'相中.La的扩散规律受制于化合物层中γ'-Fe4N的比例.随时间延长,化合物层中γ-Fe4N的比例增加,La的扩散加快,且在2—24h范围内其扩散遵循指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相结构 渗入元素分布 渗氮
下载PDF
20Cr2Ni4A钢制齿轮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后弯曲疲劳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法义 蔡成红 +5 位作者 闫牧夫 刘志儒 陈静东 马崇信 张照智 张林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1-67,共7页
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工艺实现了20Cr2Ni4A钢渗碳后直接淬火,与传统热处理工艺相比较,处理后齿轮的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较传统工艺在弯曲疲劳强度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0%可靠度的对数值疲劳寿命,在693... 采用稀土低温高浓度渗碳工艺实现了20Cr2Ni4A钢渗碳后直接淬火,与传统热处理工艺相比较,处理后齿轮的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较传统工艺在弯曲疲劳强度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0%可靠度的对数值疲劳寿命,在693MPa试验应力级下提高了2.45倍;在564MPa应力级提高了12倍。对给定寿命N=3×10 ̄(6)、及50%可靠度的中值疲劳极限提高了64.5%。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强度 高浓度渗碳 稀土渗碳
下载PDF
稀土对渗碳过程碳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阎牧夫 刘志儒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1,共3页
通过对 2 0钢常规气体渗碳和稀土渗碳层深的测定 ,计算出稀土渗碳时碳在奥氏体中的平均扩散系数。从渗碳增重动力学出发 ,推导出渗碳过程混合控制阶段界面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稀土元素加速渗碳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碳在奥氏体中的扩... 通过对 2 0钢常规气体渗碳和稀土渗碳层深的测定 ,计算出稀土渗碳时碳在奥氏体中的平均扩散系数。从渗碳增重动力学出发 ,推导出渗碳过程混合控制阶段界面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稀土元素加速渗碳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 ,同时提高了碳的界面传递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渗碳 扩散系数 传递系数 20钢 化学热处理 催化作用
下载PDF
位置读图法——一般面立体的视图读法
18
作者 刘志儒 《设计艺术研究》 1998年第2期113-114,118,共3页
本文是在解决了平行面立体、垂直面立体的视图读法的基础上,来讨论一般面立体的视图读法.重点介绍一般立体的投影特点、视图上的点线面分析和立体形状的构思方法以及轴测图的画法.将立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如果立体上的表面含有一般位... 本文是在解决了平行面立体、垂直面立体的视图读法的基础上,来讨论一般面立体的视图读法.重点介绍一般立体的投影特点、视图上的点线面分析和立体形状的构思方法以及轴测图的画法.将立体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如果立体上的表面含有一般位置平面,这样的平面立体称为一般面立体.一般立体除具有垂直面立体的投影特点外,在它的三个视图上出现了形状类似的线框,这三个类似的线框就是一般面的投影.图1就是一个一般面的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视图 正平面 一般位置平面 三投影面体系 轴测图 读图 主视图 垂直面 平面立体 平行面
下载PDF
20Cr2Ni4A钢稀土渗碳的组织与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法义 蔡成红 +5 位作者 阎牧夫 刘志儒 陈静东 马崇信 张林 张照智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1-37,共7页
采用860℃稀土高碳势渗碳,在20cr2Ni4A钢的过共析区沉淀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碳化物,使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从而实现了渗碳后直接淬火。与920℃传统渗碳后二次加热淬火处理工艺相比,用新工艺处理后的齿轮接触疲... 采用860℃稀土高碳势渗碳,在20cr2Ni4A钢的过共析区沉淀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碳化物,使奥氏体的稳定性大幅度下降,从而实现了渗碳后直接淬火。与920℃传统渗碳后二次加热淬火处理工艺相比,用新工艺处理后的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可提高近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接触疲劳 稀土族 齿轮 铬镍钢
下载PDF
20Cr2Ni4A钢经稀土渗碳和传统工艺渗碳后表层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法义 蔡成红 +2 位作者 孟庆昌 刘志儒 陈静东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8-53,共6页
采用TEM微观组织观察,发现20Cr2Ni4A钢经稀土渗碳直接淬火后,渗碳层的过共析区组织是在板条马氏体为主的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颗粒状碳化物;而传统工艺渗碳处理后则是基体为孪晶马氏体和更细小的残留碳化物。两种工艺所... 采用TEM微观组织观察,发现20Cr2Ni4A钢经稀土渗碳直接淬火后,渗碳层的过共析区组织是在板条马氏体为主的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颗粒状碳化物;而传统工艺渗碳处理后则是基体为孪晶马氏体和更细小的残留碳化物。两种工艺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基体与碳化物形成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渗碳 微观组织 渗碳 表层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