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控缝洞型油藏底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1
作者 王敬 徐智远 +5 位作者 刘俊源 冯键宇 王琦 焦玉卫 张琪 刘慧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3,共13页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 根据断控缝洞型油藏构造成因和地震资料,分析了典型缝洞结构特征,设计并制作了“树状”缝洞结构三维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生产速度、不同井储配置关系下底水驱和底水驱后多介质协同开采实验,揭示了该类缝洞结构下底水驱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明确了底水驱后不同开采方式下剩余油动用特征。研究表明,“树状”缝洞结构中,底水驱后剩余油主要包括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和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高生产速度下存在明显的底水沿断裂带的水窜现象,采用间歇式排采可以有效削弱断裂带间的干扰效应,起到抑制水窜的效果;与直井开采相比,水平井能够降低断裂带间的导流能力差异,呈现出较好的抗水窜能力;水平井越靠近“树冠”上部,底水驱阶段采收率越高,但综合考虑底水驱及后续注气开发,水平井部署在“树冠”中部且钻穿较多数量的断裂带时总采收率更高;底水驱后顶部注气吞吐优于气驱、大段塞吞吐优于小段塞吞吐,既可以有效动用与油井横向连通的井控区断裂带顶部“阁楼型”剩余油又可以动用非井控区断裂带剩余油,从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缝洞型油藏 缝洞结构特征 三维物理模型 底水驱 剩余油 挖潜策略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海强 刘慧卿 +2 位作者 王敬 斯尚华 杨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孔隙,页岩油气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有机孔隙中。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影响页岩油气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吸附油气主要赋存于微孔中,游离油气主要赋存于中孔和大孔中,但中孔中游离气含量高于大孔,而孔隙度越大,页岩中油气绝对含量越高。砂岩夹层和富有机质页岩的配置关系控制着页岩油气的富集部位,根据粉砂岩、细砂岩与页岩的关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气可划分为近源和源内2类,源内又可分为砂岩与页岩互层型、页岩夹砂岩型和页岩型;下伏于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砂体和透镜状砂体油气含量最高,其次是上覆于富有机质页岩的砂体和呈舌状或指状与富有机质页岩接触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南部 延长组 长7段 烃源岩 储集层 页岩油气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多层合采油藏层间非均质性表征研究
3
作者 王祚琛 刘慧卿 +3 位作者 孙治国 王月杰 骆晨 潘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3,共12页
大井段多层合采开发往往面临严重的层间干扰问题,准确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是解决层间干扰问题的关键。洛伦兹方法是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最常用的手段,但其在开发领域适用性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及油藏工程理论开展洛伦兹... 大井段多层合采开发往往面临严重的层间干扰问题,准确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是解决层间干扰问题的关键。洛伦兹方法是描述层间非均质性最常用的手段,但其在开发领域适用性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及油藏工程理论开展洛伦兹方法开发适用性研究。研究发现:洛伦兹方法表征非均质性与开发效果相关性不强,仅在局部敏感区间内对开发效果产生剧烈影响;同时,当洛伦兹系数相等时,曲线形状对开发效果也有影响,但传统方法无法有效表征。因此,对洛伦兹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对修正方法开展了物理模拟实验及油田数据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修正后大大扩展了洛伦兹系数的敏感区间,使得水驱开发效果与洛伦兹系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增强。实例应用表明:修正前后,KL-A区洛伦兹系数与采收率相关系数从0.48增至0.87,KL-B区相关系数从0.74增至0.87,可见层间非均质性与开发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层间非均质性 洛伦兹方法 渤海KL油田 开发指标
下载PDF
油田上产策略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胜利油田矿权区块为例
4
作者 王学忠 王兰婷 +4 位作者 王建勇 刘小波 刘慧卿 师伶俐 高志卫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7期174-177,共4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胜利油田矿权区块建成百万吨级油田并稳产8年之后,面临进一步上产难题,提出并开展油田上产对策研究。油气开发企业经常面临勘探捷报频传,开发无米下锅的情况。究其原因,还在于找到的储量难以开发,而且产量上得去还要稳得... 针对准噶尔盆地胜利油田矿权区块建成百万吨级油田并稳产8年之后,面临进一步上产难题,提出并开展油田上产对策研究。油气开发企业经常面临勘探捷报频传,开发无米下锅的情况。究其原因,还在于找到的储量难以开发,而且产量上得去还要稳得住。针对春风油田排6南区块埋藏浅、原油黏度高、南部发育边水的油藏特点及不同开发阶段开发矛盾变化,形成7种开发的范式。其中,坚持注氮气辅助水平井、油水过渡带微生物采油、超稠油油井计量,以及蒸汽吞吐、蒸汽驱、热水驱协同开发的经验值得深入总结推广。针对永进油田超深层油藏高质量发展难题,对现有资料重新解读。永进油田侏罗系异常高压、裂缝发育有助于高产,坚持原始创新、独立思考、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油田开发难题,才能取得永进油田规模开发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策 油田上产 浅层稠油 深层稀油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空气驱氧化特征及驱油效果评价
5
作者 骆晨 刘慧卿 +3 位作者 柏宗宪 王转转 王亮亮 张雅倩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7,共9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高压注空气开发过程中原油氧化机理不明确和增油潜力预测难的问题,开展低温氧化实验和长岩心注空气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不同油藏条件下氧化反应前后油气组分变化差异,揭示原油低温氧化反应特征和规律,探究低渗透油藏水驱... 针对低渗透油藏高压注空气开发过程中原油氧化机理不明确和增油潜力预测难的问题,开展低温氧化实验和长岩心注空气驱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不同油藏条件下氧化反应前后油气组分变化差异,揭示原油低温氧化反应特征和规律,探究低渗透油藏水驱转注空气驱开发潜力,评价注空气驱驱油效果。研究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耗氧量增加,氧化后油样轻质组分减少,中质和重质组分增加;含水饱和度过高使原油氧化的热效应降低;原油氧化敏感性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压力、温度、含水饱和度。空气驱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驱油效率可达41.20%,但注气压力过高易导致气窜;水驱至经济极限后转空气驱可以提高驱油效率,但空气驱阶段驱油效率增长幅度较小,最终驱油效率为50.92%。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采用减氧空气驱并优化注气参数,控制窜流通道形成,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藏空气驱开发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氧化 组分 空气驱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依折麦布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乾坤 罗静 刘慧卿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接受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单... 目的:探究依折麦布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8)。观察组接受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独的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血脂指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应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变化,并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粥样斑块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DL、ox-LDL血清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粥样斑块积分、血清Hcy均低于对照组(P<0.05);UA和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86%vs.1.72%,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有效降低LDL和ox-LDL水平,减少斑块形成,对氧化应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脂血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依折麦布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杂质气体对二氧化碳在废弃气藏咸水层埋存的影响
7
作者 吕晓聪 刘慧卿 +3 位作者 王敬 东晓虎 拜杰 沈旭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废弃气藏是埋存二氧化碳的理想场所,但气藏中的杂质气体会影响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过程。针对此问题,建立了考虑逸度-活度的热力学模型,准确捕捉杂质气体-二氧化碳-咸水混合体系的热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算子的线性化数值方法... 废弃气藏是埋存二氧化碳的理想场所,但气藏中的杂质气体会影响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过程。针对此问题,建立了考虑逸度-活度的热力学模型,准确捕捉杂质气体-二氧化碳-咸水混合体系的热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算子的线性化数值方法,高效准确求解质量守恒方程,研究不同混合物对二氧化碳在咸水中扩散-对流的影响。以荷兰西佩尔尼斯气藏为例,分析并评价了废弃气藏二氧化碳埋存的可行性及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在咸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及矿化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同压力下,25℃下的溶解度约为90℃下的2倍。不同杂质气体对二氧化碳溶解能力的影响不同,甲烷对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程度最大,降低幅度约为12%。二维模拟结果表明,杂质气体会降低二氧化碳羽流指进的速度,延长对流触发的时间,5%的甲烷-二氧化碳混合体系对流触发时间是纯二氧化碳的2.5倍,但杂质气体对总的溶解量影响不大。西佩尔尼斯气藏模拟结果表明,废弃气藏开展二氧化碳埋存潜力巨大;短时间内,二氧化碳主要以游离气及束缚气形式存在,溶解气量较少。关井30 a后,游离气占74.2%,残余气占19.1%,溶解气仅占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质气体 废弃气藏 二氧化碳溶解度 咸水层 基于算子的线性化方法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水驱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文景 王敬 +4 位作者 钱其豪 于春磊 张民 刘慧卿 黄义涛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7-857,共11页
现有技术较难定量表征整个开发过程中油藏深部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尤其是非均质油藏的渗流规律较为复杂,影响了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效率。文中根据不同特征非均质油藏水驱油实验结果建立了数值反演模型,基于渗流理论提出了标准化过流... 现有技术较难定量表征整个开发过程中油藏深部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尤其是非均质油藏的渗流规律较为复杂,影响了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效率。文中根据不同特征非均质油藏水驱油实验结果建立了数值反演模型,基于渗流理论提出了标准化过流量的概念,定量表征优势渗流通道,研究了渗透率级差影响下的水驱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探索了高含水期不同措施控水效果。研究表明:分支河道油藏、隔夹层泛连通油藏的优势渗流通道在无水采油期发育较均匀,见水后主要沿物性较好区域发育且通道体积快速减小;随注入量增加,优势渗流通道的扩展行为对采出程度贡献减小,且主要发育区域剩余油饱和度最低;非均质性决定优势渗流通道发育的位置及体积,渗透率级差的增大使更大体积的优势渗流通道集中快速发育,导致物性较差区域采出程度更低;分支河道油藏井网调整措施不能干预或阻断固有优势渗流通道走向,导致剩余油沿优势渗流通道运移至物性较好区域;隔夹层泛连通油藏开发层系调整使优势渗流通道沿采出井附近的窜流通道转向,但物性较差区域中部的剩余油仍未充分动用。将油藏数值模拟与新定量表征方法相结合,不仅能应用于文中的研究对象,也可应用于其他油藏,为开发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具备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水驱物理模拟 数值反演 标准化过流量 优势渗流通道
下载PDF
关于大连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对策建议
9
作者 刘慧卿 张云龙 高旭 《辽宁经济》 2023年第11期78-81,共4页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青年,青年群体是城市发展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力量,是城市发展繁荣和竞争力的源泉。2022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深圳、杭州、成都等45个城市被纳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青年,青年群体是城市发展最具生机与活力的力量,是城市发展繁荣和竞争力的源泉。2022年,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深圳、杭州、成都等45个城市被纳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是推进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实的重要抓手。青年发展型城市从关注“青年引入”,到培育“青年活力”,再到纵深推进“青年发展”,实现了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2023年,新一轮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即将启动,大连在继金普新区、长海县被列为全国、全省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后,正积极推动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并制定出台了东北首个青年发展“十四五”规划。本文在对目前大连市青年工作和县域试点成功经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对大连市创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 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 青年与城市发展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缝洞介质应力敏感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科 刘慧卿 +4 位作者 王敬 刘人杰 冯亚斌 康志江 张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1-364,共14页
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埋藏环境复杂、作用机制复杂、储集空间复杂3大特征,这使得这类油藏难以有效动用和高效开发。为了揭示深层高温、高压和高应力条件下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应力敏感特征,本文基于改进的储层应力敏感性流动实验方... 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埋藏环境复杂、作用机制复杂、储集空间复杂3大特征,这使得这类油藏难以有效动用和高效开发。为了揭示深层高温、高压和高应力条件下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应力敏感特征,本文基于改进的储层应力敏感性流动实验方法,构建了具有不同裂缝发育程度、不同裂缝粗糙度、不同孔洞类型以及不同充填类型的碳酸盐岩缝洞介质模型,深入探究了不同缝洞发育特征对碳酸盐岩介质应力敏感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深层条件下碳酸盐岩缝洞介质普遍存在“应力敏感滞后效应”,孔隙压力恢复阶段的实测绝对渗透率均小于孔隙压力降低阶段的绝对渗透率;(2)具有相同发育特征的碳酸盐岩缝洞介质的最大渗透率损害率与不可逆渗透率损害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即最大渗透率损害率越大,相应的不可逆渗透率损害率也越大;(3)不同充填型碳酸盐岩缝洞介质的应力敏感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孔隙型介质特征,孔隙压力降低和恢复阶段的渗透率损害率普遍偏小;(4)裂缝是影响碳酸盐岩复合介质应力敏感程度的主控发育结构,裂缝型介质的应力敏感效应明显强于孔洞型介质;(5)随着裂缝数量和形态展布复杂性的增加,深层条件下碳酸盐岩缝洞介质的应力敏感性明显减弱,而溶蚀孔洞和溶洞的存在进一步减弱了复合介质的应力敏感效应。本研究阐明了深层条件下不同发育特征碳酸盐岩缝洞介质的应力敏感特性及其存在的显著差异,为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碳酸盐岩 缝洞介质 发育特征 应力敏感
下载PDF
不同类型壁面稠油-水体系润湿规律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宁 东晓虎 +3 位作者 刘慧卿 陈掌星 郑伟 曾德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稠油油藏在注蒸汽开发后期阶段,由于稠油、外来流体与岩石壁面间复杂的物化反应,使得壁面润湿性呈现较强的非均匀特征。本文以稠油室内润湿性实验为基础,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对高温高压环境下稠油在不同类型壁面上的润湿行为进行了... 稠油油藏在注蒸汽开发后期阶段,由于稠油、外来流体与岩石壁面间复杂的物化反应,使得壁面润湿性呈现较强的非均匀特征。本文以稠油室内润湿性实验为基础,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对高温高压环境下稠油在不同类型壁面上的润湿行为进行了研究,从而在分子层面揭示了稠油流体在固体表面的微观润湿机理,结果显示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的稠油接触角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一致,反映了模拟结果符合岩石矿物表面的真实润湿特征。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类型壁面的模拟研究,发现壁面亲油基团的活性和数量是影响稠油润湿规律的关键。亲油的甲基基团具有短作用距离、强温敏特征,使得稠油在高甲基占比壁面和高温环境中呈现较大接触角,并造成稠油组分纵向分布差异。受温敏甲基影响,稠油胶质、沥青质重质族组分对稠油-壁面相互作用能的贡献在不同温度环境中表现不同:低温下稠油-壁面相互作用能以沥青质、胶质重质族组分作用为主,高温条件下芳烃等中质族组分对稠油在壁面上润湿具有重要贡献。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有力地补充了实验数据,从微观层面揭示了稠油在不同类型壁面上的润湿机理,并为注汽开发后期的砂岩稠油油藏剩余油动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壁面 润湿特征 室内实验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热复合流体对堵剂颗粒沉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武超 刘慧卿 +3 位作者 东晓虎 陈掌星 李禹 王海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9,共11页
稠油热复合开采后期,尽管颗粒堵调作业对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有明显的效果,但储层中存留的热复合流体对堵剂颗粒沉降特性的影响还不明确,从而限制了颗粒悬浮体系在该阶段的应用。为此,依据颗粒沉降速度理论,对颗粒悬浮体系基本物性与... 稠油热复合开采后期,尽管颗粒堵调作业对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有明显的效果,但储层中存留的热复合流体对堵剂颗粒沉降特性的影响还不明确,从而限制了颗粒悬浮体系在该阶段的应用。为此,依据颗粒沉降速度理论,对颗粒悬浮体系基本物性与颗粒沉降速度的内在规律开展研究;通过颗粒悬浮性实验及Zeta电位实验,对不同因素下悬浮颗粒的沉降特性及机理认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粒径与孔隙直径之比越小,颗粒群的沉降速度越小;当pH值为5或7时,颗粒悬浮体系的稳定性较好,当pH值为9时,颗粒悬浮体系产生明显的凝聚沉降现象;阴离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颗粒悬浮体系的稳定性影响较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颗粒悬浮体系产生絮凝现象,但随着pH值减小絮凝现象减弱,当pH值为3时,无絮凝现象出现。因此,选择合适的颗粒悬浮体系关系到稠油热复合开采后期深部堵调作业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复合流体 颗粒 沉降速度 悬浮性 絮凝现象
下载PDF
堵剂颗粒溶液流变性的影响因素
13
作者 王武超 刘慧卿 +3 位作者 杨发荣 东晓虎 陈掌星 李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稠油热复合开采后期,储层中存留的热复合流体对堵剂颗粒溶液流变性的影响还不明确,从而限制了颗粒溶液在该阶段的应用。为此,依据流变性理论和黏浓公式,结合颗粒溶液黏浓变化规律,优选出一个能够准确描述SiO_(2)+聚合物分散体系的黏浓关... 稠油热复合开采后期,储层中存留的热复合流体对堵剂颗粒溶液流变性的影响还不明确,从而限制了颗粒溶液在该阶段的应用。为此,依据流变性理论和黏浓公式,结合颗粒溶液黏浓变化规律,优选出一个能够准确描述SiO_(2)+聚合物分散体系的黏浓关系;利用流变仪、Zeta电位分析仪和扫描电镜仪,开展了不同因素对SiO_(2)+聚合物分散体系流变性的影响及机理认识的研究。结果表明,SiO_(2)+聚合物分散体系的黏浓关系符合Krieger和Dougherty黏浓模型;随着温度或矿化度的增加,体系黏度减小;随着颗粒浓度或pH值的增大,体系黏度增大;添加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iO_(2)+聚合物分散体系黏度相差不明显,而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SiO_(2)+聚合物分散体系黏度明显大于其余2种溶液的黏度;随着pH值减小,添加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颗粒溶液黏度均减小。因此,选择合适的颗粒溶液,为SiO_(2)+聚合物分散体系在稠油热采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流体 颗粒 聚合物 絮凝 流变性
下载PDF
高3断块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慧卿 侯志杰 +2 位作者 高本成 周运恒 郭云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9-81,共3页
高 3断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端 ,根据高 3断块的油藏条件 ,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烟道气蒸汽混注条件下的驱油效率 ,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原油模拟蒸馏实验对混注时的驱替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混注条件下蒸汽组分的分压降低 ,井... 高 3断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端 ,根据高 3断块的油藏条件 ,通过室内驱替实验研究了烟道气蒸汽混注条件下的驱油效率 ,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原油模拟蒸馏实验对混注时的驱替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混注条件下蒸汽组分的分压降低 ,井底蒸汽干度相应提高 ,因此在注入相同的蒸汽质量当量下 ,热流体的波及范围增大 ;混注时原油蒸汽蒸馏效应得到强化 ,原油的初馏点温度降低了 2 2℃ ,注汽温度为 2 2 0℃下原油可蒸馏体积增加值由驱替初期的 5 %提高到 10 %。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实验结果表明 ,低注汽温度范围 (<2 2 0℃ )内 ,气汽混注比例增加 ,驱替效率升高 ,高注汽温度范围 (≥ 2 2 0℃ )内 ,气汽混注比例增加 ,驱替效率增值缓慢。对于高 3断块 ,适宜的混注气汽比例为 0 .5∶1,比纯蒸汽驱原油采收率提高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蒸汽热力采油 烟道气蒸汽混注驱替 实验 深层稠油油藏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注采产能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慧卿 张红玲 +2 位作者 李存贵 薛国刚 国殿斌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5-401,共7页
该文针对面积较小或井场开采条件受限的油气藏提出了采用水平井的分段注采的开发方式,它利用水平井的长井段优势,在一定注采管柱条件下实现水平井分段注采,以达到维持地层能量的目的。利用势能叠加原理推导出了定压边界时不同水平井的... 该文针对面积较小或井场开采条件受限的油气藏提出了采用水平井的分段注采的开发方式,它利用水平井的长井段优势,在一定注采管柱条件下实现水平井分段注采,以达到维持地层能量的目的。利用势能叠加原理推导出了定压边界时不同水平井的井段长度、注采封隔间距下的产能模型,并给出了定注入段的注入压力与生产段的生产流压下的产能关系及沿程流量分布,若要保持注采平衡,只需要给定注入压力和生产井流压中的一个即可由注采平衡为约束条件通过迭代进行求解另外一个压力;研究结果表明,注水井对生产井的跟端和趾端干扰不同,生产井流量分布不对称,且井段越长干扰程度越大;注采井段封隔间距对流量分布具有一定影响,封隔间距越大注入段对生产段的干扰越小;当总井长度一定时,产量与注采压差呈正比关系,且随着生产井段长度增加产量逐渐增加,因此对大位水平井进行配产配注时,需要充分考虑注采压差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分段注采 产能 势能叠加 注采平衡
下载PDF
蒸汽吞吐井合理焖井时间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慧卿 楚圣臣 +1 位作者 许卫国 赵鹏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通过能量平衡关系建立了蒸汽吞吐井合理焖井时间的理论模型。对比计算表明 ,前周期的剩余热量对焖井时间的影响较小 ;注汽参数是影响焖井时间的主要因素 ,随着注汽量和蒸汽干度增加 ,焖井时间逐渐增加 ;在相同注汽条件下 ,水平井的有效... 通过能量平衡关系建立了蒸汽吞吐井合理焖井时间的理论模型。对比计算表明 ,前周期的剩余热量对焖井时间的影响较小 ;注汽参数是影响焖井时间的主要因素 ,随着注汽量和蒸汽干度增加 ,焖井时间逐渐增加 ;在相同注汽条件下 ,水平井的有效加热范围较大 ,焖井时间也相对增加。对于一般的蒸汽吞吐注汽条件 ,直井焖井时间为 3~ 5d ,而水平井焖井时间为 5~ 7d ,与矿场经验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井 焖井时间 理论模型 影响因素 剩余热量 周期注汽量 井底蒸汽干度
下载PDF
北小湖油田油层冷伤害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慧卿 黄少云 +2 位作者 毕国强 张泽兰 郭云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47,共3页
对北小湖油田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析蜡对油层产生的冷伤害进行了室内驱替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当油层出现冷伤害后 ,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增加 ,驱替效率大幅度降低 ,且油水的渗流阻力同时增加。建立了单井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 ,并对北小湖... 对北小湖油田高含蜡高凝固点原油析蜡对油层产生的冷伤害进行了室内驱替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当油层出现冷伤害后 ,岩心的残余油饱和度增加 ,驱替效率大幅度降低 ,且油水的渗流阻力同时增加。建立了单井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 ,并对北小湖油田注水井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注入流体的温度越低 ,冷伤害越严重 ;注入速度越大 ,冷伤害范围越大 ,且油层部位一旦被水淹 ,温度将迅速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小湖油田 油层冷伤害 高凝油 析蜡 驱替实验 注水开发
下载PDF
井楼油田注汽井调剖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慧卿 张红玲 +2 位作者 王书林 王晗 包术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 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考虑汽窜通道内为蒸汽凝析特征,建立了窜流通道内蒸汽驱的非活塞驱替模型,依据窜通井射孔段的油层物性差异,给出了井间平均连通程度和窜通角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出窜汽量,然后由非活塞式驱替模型和汽窜动态资料确定井间窜通孔隙体积。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调剖段塞位置处于井间之半时,调剖效果较好,调剖段塞尺寸为10%~15%汽窜孔隙体积时蒸汽波及效率基本达到最大。对L1833井进行调剖参数设计,按照深部调剖原则选取颗粒堵剂粒径,调剖剂用量为32m^3,实施调剖后注汽,对应邻井的井口温度和含水率变化趋势正常,未出现汽窜现象,堵调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楼油田 蒸汽吞吐 汽窜 调剖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热力采油井现代试井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慧卿 李景梅 +1 位作者 赵鹏 陈大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根据热采井油层的加热特点,建立了热采井双区试井数学模型,并求出了井底压力的解析解,分析了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热半径和流度比是影响典型曲线特征的主要因素,波及区越大,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第一平缓台阶越明显;流度比主... 根据热采井油层的加热特点,建立了热采井双区试井数学模型,并求出了井底压力的解析解,分析了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加热半径和流度比是影响典型曲线特征的主要因素,波及区越大,压力导数曲线上的第一平缓台阶越明显;流度比主要影响后期的压力时变特征,压力导数曲线的第二个“驼峰”峰值随流度比增加而增大。最后通过实例计算提出了热采井焖井试井解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采油井 试井解释 分析方法 数学模型 典型曲线 曲线拟合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数据的粗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慧卿 马代鑫 张松亭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38,共3页
根据稳定渗流过程中质量流量的连续性特征 ,对精细油藏描述数据的粗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串联网格平均渗透率为细网格渗透率的调和平均 ;粗网格的平均渗透率与所设定的流入端与流出端的压差大小无关 ,只与细网格的渗透率和... 根据稳定渗流过程中质量流量的连续性特征 ,对精细油藏描述数据的粗化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串联网格平均渗透率为细网格渗透率的调和平均 ;粗网格的平均渗透率与所设定的流入端与流出端的压差大小无关 ,只与细网格的渗透率和几何尺寸有关 ;某一方向上渗透率的粗化结果与另外两个方向上渗透率分布有关。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地质模型 网格 数据粗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