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 IP)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缺血前、缺血后及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M 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再灌注180 m in末血浆CK活性检测证实心肌梗死面积的这种差异;M IP和LIP组再灌注180 m in末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M IP和LIP组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心肌的聚集程度,即组织MPO活性(U/100 g)均明显轻于Con组(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前肢体短暂缺血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