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0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子梨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分析
1
作者 刘春光 齐丹 +7 位作者 任爱华 杨悦 胡颖慧 刘畅 董航 汤佳翰 顾广军 曹玉芬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45-54,共10页
以黑龙江省36份秋子梨果实为试材,采用ICP-MS法对果皮和果肉中12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秋子梨果实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K>P>Ca>Mg>Na>Al>Fe>Zn>Cu>Cr>Pb>Cd,不同种质... 以黑龙江省36份秋子梨果实为试材,采用ICP-MS法对果皮和果肉中12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秋子梨果实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K>P>Ca>Mg>Na>Al>Fe>Zn>Cu>Cr>Pb>Cd,不同种质中果皮和果肉各元素的含量差异明显,野生资源的果实矿质元素含量高于选育品种、农家品种和优良品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皮和果肉中的P、K、Fe、Cu和Zn这5种元素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果皮或果肉的矿质元素含量,36份秋子梨种质可分为2个略有不同的类别。主成分分析表明,S23、S20、S16和S10是果实矿质元素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可优先作为功能性品种选育种质材料,为秋子梨果实矿质元素的遗传改良提供更为深入和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子梨 矿质元素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两个秋子梨果实品质分析
2
作者 刘春光 陶靓 +2 位作者 张武杰 汤佳翰 高洪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为探究两个秋子梨品种差异,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以红丰和早黄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利用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两个不同品种秋子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梨的果实在果实外观、果肉风味、果实... 为探究两个秋子梨品种差异,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以红丰和早黄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利用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两个不同品种秋子梨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梨的果实在果实外观、果肉风味、果实香气、果汁含量上有所不同,在外观品质上红丰梨单果重为212.96 g、横径为75.49 mm、纵径为70.25 mm、果梗长度为36.48 mm,这4个指标分别达到了早黄梨的171.13%、119.33%、121.29%和113.19%;红丰梨的果实硬度显著低于早黄梨,为早黄梨的79.37%。因此红丰梨相较于早黄梨果形较大、果实较重、果肉较软,适合喜好大果、软果的消费者选择;在营养成分上红丰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矿质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早黄梨,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10%、矿质元素含量为3748.49 mg·kg^(-1),而可溶性糖含量为124.61 mg·g^(-1),达到了早黄梨可溶性糖含量的206.89%;果实的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实硬度4项形态指标与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矿质元素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相关;在矿质元素含量上,红丰梨果肉和果皮中矿质元素Mg、P、K、Ca、Fe的含量以及12种矿质元素的总含量均高于早黄梨。对两个品种果实品质综合比较得出,红丰梨果实品质优于早黄梨,更适合在生产上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子梨 红丰梨 早黄梨 感官特征 形态指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东北冷凉气候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刘春光 胡水清清 +3 位作者 马襄鸿 于洋 程正海 岳玉兰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8期111-112,共2页
东北地区是我国春玉米的主产区,随着农业生产实践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秸秆还田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不同的技术模式有不同的还田效果,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发掘及推广一套适宜在东北冷凉气候区应用的秸秆... 东北地区是我国春玉米的主产区,随着农业生产实践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秸秆还田作为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不同的技术模式有不同的还田效果,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因此,发掘及推广一套适宜在东北冷凉气候区应用的秸秆还田模式对于保障及促进东北地区春玉米的稳产、高产以及东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东北冷凉气候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适宜吉林省东部冷凉区的秸秆全量还田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秸秆还田技术示范提出了合理化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秸秆全量还田 耕作模式
下载PDF
长粒香型水稻新品种牡科稻10号
4
作者 李洪亮 孙玉友 +9 位作者 魏才强 解忠 程杜娟 曲金玲 宋泽 刘春光 姜龙 徐德海 王丽 时新瑞 《中国种业》 2024年第7期189-190,共2页
牡科稻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育成的早熟、长粒、香型水稻新品种,于2023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2400℃区... 牡科稻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育成的早熟、长粒、香型水稻新品种,于2023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具有产量高、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10℃活动积温2400℃区域种植。该品种的成功选育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种植提供了品种选择,有效缓解了该稻区长期以来在生产实践中缺乏集长粒、优质、香型为一体的优异水稻品种的现状。总结了牡科稻10号的品种特征、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粒 香型 水稻 新品种 牡科稻10号
下载PDF
芽豆专用品种牡小粒豆1号的选育
5
作者 张帅 王晓梅 +1 位作者 童淑媛 刘春光 《大豆科技》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牡小粒豆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2011年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育成的优质高产专用型芽豆新品种。2017—2018年牡小粒豆1号参加黑龙江省特用组自布点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245.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8.5%... 牡小粒豆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2011年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处理育成的优质高产专用型芽豆新品种。2017—2018年牡小粒豆1号参加黑龙江省特用组自布点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245.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8.5%。2018年参加黑龙江省特用组自布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260.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小粒豆2号增产8.0%。该品种抗倒伏、抗灰斑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平均蛋白质含量为39.15%,平均脂肪含量为21.62%,属高油芽豆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90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芽豆 牡小粒豆1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植物花粉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帅 王晓梅 +1 位作者 刘春光 刘畅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7期31-33,共3页
花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学特性,近年来在花粉形态、花粉活性、花粉遗传、花粉药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植物 花粉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精喹禾灵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杨丽莉 刘春光 +2 位作者 付海燕 宋新宇 杨峰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140-149,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客观分析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揭示其研究前沿,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检索“Quizalofop-p-ethyl”,查到2007-2023年间181篇相关文献,并从中获取了精喹禾灵... 本研究旨在客观分析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揭示其研究前沿,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检索“Quizalofop-p-ethyl”,查到2007-2023年间181篇相关文献,并从中获取了精喹禾灵发文量、发文研究机构和作者等信息。借助Python和VOSviewer工具,进行了精喹禾灵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可视化分析。主要研究结果有:(1)精喹禾灵领域世界发文量和被引频次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前10位世界发文量的研究机构大部分来自中国;(2)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美国的Webster EP,来自中国的研究机构篇均被引频次均较高;(3)研究热点主要聚集在降解和除草剂等方面。综上所述,中国在精喹禾灵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学者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然而,近年来中国的发文量有所下降,面对日益深入的研究需求,中国需要持续努力以保持其领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 of Science 精喹禾灵 文献计量分析 趋势 可视化分析 研究现状 研究前沿 发文量 被引频次
下载PDF
牛粪秸秆堆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马襄鸿 邓奥严 +5 位作者 武俊男 王立春 姜业成 崔锡花 刘春光 程正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0-1226,共7页
为明确适宜的牛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比例,本研究以富民98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100%全量化肥(CF)、10%堆肥替代化肥(CN)、20%堆肥替代化肥(CE)、30%堆肥替代化肥(CS)等5个处理,分析各处理下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玉米植... 为明确适宜的牛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比例,本研究以富民98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100%全量化肥(CF)、10%堆肥替代化肥(CN)、20%堆肥替代化肥(CE)、30%堆肥替代化肥(CS)等5个处理,分析各处理下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玉米植株叶片光合速率、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牛粪秸秆堆肥替代处理可以显著提升春玉米光合作用能力及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在施用堆肥的条件下,随着堆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各生育时期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 n)、蒸腾速率(T r)、气孔导度(G 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 i)以及碳代谢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堆肥替代化肥(CE)处理下,光合作用参数和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均为最高。施用牛粪秸秆堆肥替代化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的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20%堆肥替代化肥(CE)处理和10%堆肥替代化肥(CN)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100%全量化肥(CF)处理提高9.41%、7.03%。本研究为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及耕地的用养结合提供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替代化肥 春玉米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食用植物酵素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与功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雨欣 杨峰山 +2 位作者 付海燕 宋新宇 刘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143-150,共8页
作为一种植物功能性食品,食用植物酵素在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的生产工艺在原料、发酵微生物和发酵条件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开展综述,分析了食用植物酵素的研究现状,从食用植物酵素的主要发酵方式、主要活性成分、主要... 作为一种植物功能性食品,食用植物酵素在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的生产工艺在原料、发酵微生物和发酵条件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开展综述,分析了食用植物酵素的研究现状,从食用植物酵素的主要发酵方式、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功能作用和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了梳理。食用植物酵素发酵一般采用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的发酵工艺。采用人工接种技术具有能有效缩减发酵所需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显著优点。食用植物酵素的主要活性成份为多糖、多酚、维生素等,在降血脂、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预防治疗效果。在食用植物酵素的制作过程中,人工接种发酵需要选对菌种、控制发酵条件、防止环境污染。分析结果表明,食用植物酵素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的,提出了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并对食用植物酵素的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食用植物酵素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酵素 发酵 微生物 活性成分 功能
下载PDF
草甘膦概况及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10
作者 葛志坚 杨峰山 +2 位作者 李昆 付海燕 刘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3期68-74,共7页
草甘膦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因其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种化学物质的使用也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简述了草甘膦作用机理和毒性等概况,阐明草甘膦对水环境的危害主要在影响水质、水生... 草甘膦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因其高效和低成本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种化学物质的使用也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简述了草甘膦作用机理和毒性等概况,阐明草甘膦对水环境的危害主要在影响水质、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土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破坏土壤微生物生态、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土壤酶活性。介绍了生物降解的草甘膦污染土壤修复方式的研究进展,草甘膦污染土壤的修复主要运用微生物降解手段。相比于吸附、光解等非生物降解,微生物降解更环保更高效且更具有前景。最后对草甘膦污染土壤修复的微生物降解方式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草甘膦微生物降解技术在草甘膦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草甘膦 污染土壤 微生物降解 土壤修复
下载PDF
pH值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8
11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3 位作者 孙凌 钟远 戴树桂 庄源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pH适应范围最广,...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pH适应范围最广,皮状席藻偏好pH8.5以上的环境;pH8.5的水体固碳能力最强,酸碱度稳定性最高,人为改变pH会使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水族箱微宇宙 固碳 优势种
下载PDF
城市小型人工湖围隔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4 位作者 孙凌 邱金泉 王雯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9-1045,共7页
利用浅水湖泊围隔研究了水华形成过程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围隔内添加磷能促进藻类快速增殖并形成水华.随时间推移,围隔内藻的生物量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表层水氮和磷的浓度逐渐下降,其中磷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垂直分布... 利用浅水湖泊围隔研究了水华形成过程中生源要素和藻类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围隔内添加磷能促进藻类快速增殖并形成水华.随时间推移,围隔内藻的生物量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表层水氮和磷的浓度逐渐下降,其中磷的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垂直分布上,叶绿素a、总磷、总氮、硝态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溶解性总磷、氨氮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水华期藻类多样性指数下降,优势种主要为蓝藻、绿藻和甲藻;外源磷的添加会使藻类多样性指数提高,但二者并非线性关系.水华期并不是1种藻占绝对优势,有时是2种以上的藻同时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隔 藻类 外源 水华 多样性指数 硝态氮 甲藻 总磷 人工湖 浅水湖泊
下载PDF
几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37
13
作者 刘春光 王春生 +4 位作者 李贺 赵乐军 李国良 孙红文 庄源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635-638,共4页
采用野外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芦苇、香蒲、菖蒲、睡莲、水葱、梭鱼草等6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葱和菖蒲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特别是水葱移栽后易于成活,且适应能力强,值得工程广泛推广。试... 采用野外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芦苇、香蒲、菖蒲、睡莲、水葱、梭鱼草等6种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葱和菖蒲对氮、磷的去除效果最好。特别是水葱移栽后易于成活,且适应能力强,值得工程广泛推广。试验还发现,睡莲的生长速度很快,但茎叶脱落后会影响水质。此外,香蒲对藻类的抑制作用明显劣于其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 水葱
下载PDF
光照与磷的交互作用对两种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3
14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3 位作者 邱金泉 孙凌 戴树桂 庄源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采用一次性单种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磷和光照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以及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藻类最大比增长率,延长藻类指数生长期;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光照水平的增加会抑制单细胞藻类体内叶绿素的合成... 采用一次性单种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磷和光照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以及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藻类最大比增长率,延长藻类指数生长期;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光照水平的增加会抑制单细胞藻类体内叶绿素的合成.在试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磷对藻类最大比增长率的影响不大;而不利于藻类叶绿素的形成.对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磷与光照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但对于四尾栅藻,二者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交互作用 藻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5 位作者 孙凌 孙红文 朱琳 于洋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2种氮源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使用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作为氮源,每种氮源水体分别设置不曝气、连续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4个处理.结果显示:试验初期以NH4+-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中藻类生长明显好于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水体.试验后期则以NO3--N为主要氮源的藻类生长情况更好.连续曝气对于2种氮源水体中藻类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昼间曝气对2种氮源的藻类生长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H4+-N含量较高的水体中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而NO3--N含量高的水体中则以绿藻为主.不同曝气条件下藻类优势种没有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曝气方式 藻类 叶绿素 优势种
下载PDF
城市景观河流夏季污染状况及营养水平动态分析——以天津市津河为例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4 位作者 王雯 邱金泉 丁春丽 孙凌 庄源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2-316,共5页
以 CODMn、氨氮、总氮、总磷和叶绿素 a等为主要指标 ,对天津市一条典型的景观河流——津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津河水质介于地表水环境标准 ( GB3 83 8-2 0 0 2 )的 和 类之间 ,营养状态为重富营养 ,且在多个采样点出现蓝藻... 以 CODMn、氨氮、总氮、总磷和叶绿素 a等为主要指标 ,对天津市一条典型的景观河流——津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津河水质介于地表水环境标准 ( GB3 83 8-2 0 0 2 )的 和 类之间 ,营养状态为重富营养 ,且在多个采样点出现蓝藻水华。水体中的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为 ,CODMn与叶绿素 a都是在 7月达到最高 ,随后逐渐降低。总溶解性氮夏季变化曲线呈倒“S”形 ,7月最低 ,8月最高。河道上游总溶解性磷一直比较稳定 ,而下游在 8月上旬急剧升高。藻类演替过程大致为粉末微囊藻—皮状席藻—多种蓝藻。与改造之初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河 河流 污染状况 地表水环境 富营养 氨氮 总磷 夏季 营养水平 演替过程
下载PDF
水体pH和曝气方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4 位作者 孙凌 钟远 孙红文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藻类在不同pH和曝气条件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使用天然湖水,一组试验每天调节pH,使其分别保持在8.0、8.5、9.0和9,5;另一组试验是设定不同的曝气方式,分别为不曝气、完全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定期...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藻类在不同pH和曝气条件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使用天然湖水,一组试验每天调节pH,使其分别保持在8.0、8.5、9.0和9,5;另一组试验是设定不同的曝气方式,分别为不曝气、完全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定期测定水体叶绿素a和藻类组成。pH试验结果显示。在pH8.0~9.5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人为改变pH使其远离8.5能够抑制藻类生长。曝气试验结果显示,曝气不能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昼间曝气甚至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曝气 富营养化 藻类 微宇宙
下载PDF
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生物操纵理论 被引量:52
18
作者 刘春光 邱金泉 +1 位作者 王雯 庄源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8-201,共4页
综述了生物操纵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系统中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和细菌在食物网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讨论了生物操纵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治理 生物操纵理论 水生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两种无机盐形成的盐度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春光 孙红文 +4 位作者 朱琳 李健 牛倩 庄源益 戴树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7-161,共5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方法研究了2种无机盐所形成的盐度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以景观鱼池水为试验水体,通过分别添加不同数量的NaCl和Na2SO4,各自设定4个盐度梯度,分别为3、6、9g·L-1和12g·L-1,考察藻类生长的变化情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方法研究了2种无机盐所形成的盐度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以景观鱼池水为试验水体,通过分别添加不同数量的NaCl和Na2SO4,各自设定4个盐度梯度,分别为3、6、9g·L-1和12g·L-1,考察藻类生长的变化情况.2种无机盐的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一定时期内较低盐度(不高于3g·L-1)对藻类的生长略有促进,而过高的盐度(不低于6g·L-1)对藻类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比两种盐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发现Na2SO4形成的盐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盐度升高对试验水体中藻类的优势种影响不明显,高盐度胁迫使优势种端尖月牙藻(Selenastrumwestii)的集群状态和生长发育受到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盐 盐度 藻类 叶绿素 优势种
下载PDF
二价铜离子对川蔓藻(Ruppia maritima)的毒害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春光 孙红文 +4 位作者 张楠 郎宇鹏 赵乐军 戴树桂 庄源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70-1874,共5页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水体中二价铜离子(Cu2+)对耐盐沉水植物川蔓藻的毒害作用.试验针对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POD活性3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蔓藻对低浓度铜离子的胁迫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在Cu2+≤1mg·L-1的情况下对...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水体中二价铜离子(Cu2+)对耐盐沉水植物川蔓藻的毒害作用.试验针对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POD活性3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蔓藻对低浓度铜离子的胁迫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在Cu2+≤1mg·L-1的情况下对川蔓藻生长不会造成明显影响.Cu2+达到或超过5mg·L-1就会使川蔓藻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出现明显变化,生长也会受到抑制.在试验条件下,铜离子浓度越高,植株受到的伤害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川蔓藻 叶绿素 过氧化物酶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