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4月。试验组术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术中未使用止血带。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13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4例、对照组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6.80,95%CI(-12.14,-1.46),P=0.01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1,95%CI(0.46,1.57),P=0.000],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MD=-5.25,95%CI(-9.61,-0.89),P=0.018],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6.34,95%CI(1.45,27.79),P=0.014],2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1.88,95%CI(-0.48,4.23),P=0.118;RR=1.37,95%CI(0.97,1.94),P=0.074;RR=0.68,95%CI(0.39,1.19),P=0.174]。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术后疼痛加重、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OPLL患者,其中Lam治疗32例,LI治疗46例。将颈椎侧位片上C2和C7椎管中点连线未跨越骨化物的病例定为K(+),54例[K(+)组];跨越骨化物者定为K(-),24例[K(-)组]。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术后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情况,分析K线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K(+)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8.2%,K(-)组患者为38.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K(+)组患者中接受Lam术式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9.9%,接受LI术式者为65.6%,无统计学差异(P>0.05);K(-)组患者中接受LI术式者平均神经根功能改善率为47.0%,接受Lam术式者为33.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接受LI术式者轴性痛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接受Lam者(P<0.05),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Lam者(P<0.01)。结论:术前K(+)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K(-)病例;对于K(+)患者,两种术式疗效相当;对于K(-)患者,接受LI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优于接受Lam者。接受LI者术后轴性痛发生较早、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4月。试验组术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术中未使用止血带。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13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4例、对照组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6.80,95%CI(-12.14,-1.46),P=0.01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1,95%CI(0.46,1.57),P=0.000],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MD=-5.25,95%CI(-9.61,-0.89),P=0.018],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6.34,95%CI(1.45,27.79),P=0.014],2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1.88,95%CI(-0.48,4.23),P=0.118;RR=1.37,95%CI(0.97,1.94),P=0.074;RR=0.68,95%CI(0.39,1.19),P=0.174]。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术后疼痛加重、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文摘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OPLL患者,其中Lam治疗32例,LI治疗46例。将颈椎侧位片上C2和C7椎管中点连线未跨越骨化物的病例定为K(+),54例[K(+)组];跨越骨化物者定为K(-),24例[K(-)组]。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术后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情况,分析K线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K(+)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8.2%,K(-)组患者为38.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K(+)组患者中接受Lam术式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9.9%,接受LI术式者为65.6%,无统计学差异(P>0.05);K(-)组患者中接受LI术式者平均神经根功能改善率为47.0%,接受Lam术式者为33.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接受LI术式者轴性痛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接受Lam者(P<0.05),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Lam者(P<0.01)。结论:术前K(+)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K(-)病例;对于K(+)患者,两种术式疗效相当;对于K(-)患者,接受LI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优于接受Lam者。接受LI者术后轴性痛发生较早、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