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1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1
作者 张平良 郭天文 +1 位作者 刘晓伟 曾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7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试验站黄绵土区的农田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7年春小麦,施肥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效果最好,较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处理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7.18%和7.82%、5.91%和3.83%;在定位施肥初期(前3年),NPKM和NPK处理的效果优于OM,在第4年三者无差异,而第5年及之后,NPKM和OM处理的效果明显好于NPK处理。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6.88%和31.98%,有机碳储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1.17%~41.94%和27.80%~35.81%,表层0~10 cm的增加效果显著好于10~20 cm土层。不同施肥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表现为NPKM>OM>NPK>CK,且差异显著,长期NPKM和OM处理较NPK处理土壤MBC分别显著增加了46.4%和28.7%,长期单施NPK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MBC含量,但对有机碳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长期NPKM或OM处理可显著增加黄绵土小麦地土壤有机碳和MBC含量,增加有机碳储量,有利于农田土壤固碳增汇,提高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区 有机肥 春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下载PDF
内孤立波作用下缓波形立管动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余杨 刘晓伟 +3 位作者 李振眠 孙若飞 杨政龙 徐立新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3-817,共15页
我国南海活跃着大量内孤立波,严重威胁海洋工程作业的安全。本文采用向量式有限元方法分析内孤立波作用下深海缓波形钢悬链立管动力特性,建立考虑触地段土反力和内孤立波载荷的缓波形钢悬链立管动力模型,根据mKdV方程求解内孤立波载荷,... 我国南海活跃着大量内孤立波,严重威胁海洋工程作业的安全。本文采用向量式有限元方法分析内孤立波作用下深海缓波形钢悬链立管动力特性,建立考虑触地段土反力和内孤立波载荷的缓波形钢悬链立管动力模型,根据mKdV方程求解内孤立波载荷,基于向量式有限元梁单元编制Fortran计算程序。分析不同入射角内孤立波作用下立管的位移极值、张力及弯矩变化趋势,并比较缓波形立管与简单钢悬链立管在内孤立波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内孤立波作用下,缓波形钢悬链立管会有较大的位移响应,特别是顶部悬垂段会有较大的水平位移;缓波形立管比简单钢悬链立管有更显著的张力变化幅值,有更加复杂的弯矩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波形钢悬链立管 内孤立波 向量式有限元 KdV理论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西北半干旱区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3
作者 张平良 刘晓伟 +1 位作者 曾骏 郭天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黄绵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施肥对半干旱区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级减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粒...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黄绵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施肥对半干旱区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级减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粒级减小呈增加的变化趋势。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和单施有机肥(OM)较单施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提高了>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对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农田有机碳变化响应敏感。NPKM和OM较NPK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其中0~10 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34.1%和25.2%,10~2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26.89%和17.95%,而长期NPK处理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在西北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黄绵土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NPKM和OM处理)可显著提高耕层>0.25 mm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土壤增碳培肥效果显著,而单施化肥对改善农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固碳培肥效果不明显,需加强与有机肥配施从而实现土壤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有机碳储量
下载PDF
CT心功能参数结合生化指标及Wells评分在急性肺动脉栓塞30 d不良预后中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胡杰 刘晓伟 +3 位作者 刘亚珍 刘晓 周莹 常俊茹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940-1945,共6页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心功能相关参数、实验室指标及Wells评分对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观察联合应用对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30 d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行肺CT血管造...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心功能相关参数、实验室指标及Wells评分对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观察联合应用对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30 d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11月行肺CT血管造影(CTPA)检查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30 d且资料齐全者共225例,对照组为同期接受CTPA检查并确诊无肺栓塞患者7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特异性同工酶(CK-MB)和D-二聚体],计算Wells评分。采用心功能软件定量测量右心室(RV)、左心室(LV)体积;分别在横轴位图像、重建四腔心层面上测量右、左心室短径及截面积,计算其比值。对2组患者的上述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肺部感染、冠心病史、既往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病史、癌症活动期、手术/制动史及心率≥100次/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D/LVD-ax、RVA/LVA-ax、RVD/LVD-4ch、RVA/LVA-4ch、RVV/LVV、D-二聚体及Wells评分在对照组、急性肺栓塞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D/LVD-ax在预测30 d不良预后及早期死亡方面AUC值最大,分别为0.692、0.724。RVA/LVA-ax与D-二聚体、Wells评分三者联合检测时在预测早期死亡方面AUC值最大。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窦直径>8.65 mm时急性肺栓塞后右心后负荷增加的风险增大。结论 RVA/LVA-ax与D-二聚体、Wells评分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最佳;与重建四腔心径线、面积及体积相比,横轴位测量心脏形态改变对评价APE预后更优;当冠状窦直径>8.65 mm时急性肺栓塞后右心后负荷增加的风险增大,可帮助临床进行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急性 心功能参数 实验室指标 联合诊断 不良预后
下载PDF
基于Seebeck效应的月壤发电技术研究
5
作者 刘晓伟 吴博涵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5-2141,共7页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及数据的积累,深空探测是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月球探索必然成为深空探测的门槛及首要目标,建立月球科研站是解决未来月球科学问题的关键。月球作为卫星,拥有丰富原位资源,月壤热导率极低,同时月球...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及数据的积累,深空探测是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月球探索必然成为深空探测的门槛及首要目标,建立月球科研站是解决未来月球科学问题的关键。月球作为卫星,拥有丰富原位资源,月壤热导率极低,同时月球环境月昼极高温、月夜极低温,结合温差发电技术,构建月壤温差发电系统,可对月球科研站电能源提供支持,特别是月夜期间,月壤温差发电系统仍能稳定持续提供电能。提供了月壤温差发电系统的设计思路,针对当前技术能力,提出月昼、月夜期间使用两套月壤温差发电模块,月昼期间月壤温差发电系统作为月球科研站电能源的补充,月夜期间作为主要电能源供应。同时分析了月壤温差发电系统未来研究方向,针对月壤温差发电系统常温、低温的工作温度,分析了当前主流常温、低温温差发电材料Bi2Te3、α-MgAgSb、Bi-Sb合金、CsBi4Te6的技术水平,并且提出将级联技术应用于月壤温差发电系统之中,可有效提高温差发电器件平均ZT值,提升发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索 电能源供应 月壤温差发电系统 低温温差发电材料 级联技术
下载PDF
CT肺动脉成像与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胡杰 郑同同 +1 位作者 刘晓伟 甄玉莎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80-987,共8页
目的:评估肺动脉及心功能CT参数与急性肺栓塞患者30d不良预后的关系,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快速风险分层提供信息。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行CTPA检查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且随访30d者共243例。在横轴位图像上,... 目的:评估肺动脉及心功能CT参数与急性肺栓塞患者30d不良预后的关系,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快速风险分层提供信息。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行CTPA检查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且随访30d者共243例。在横轴位图像上,测量主肺动脉(MPA)及主动脉(AO)比值、左(LPA)、右(RPA)肺动脉最大径线及右、左心室之间的最大短径比(即RVD/LVD),在工作站测量肺动脉干高度和体积。根据30d预后、肺栓塞的严重程度及分型进行分组,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或制动史、心率、肺栓塞分型和治疗方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PA、RVD/LVD值均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在根据栓塞部位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组中发现,MPA/AO、MPA、RPA、LPA、PAV、PAOI、RVD/LVD、室间隔移位及腔静脉反流于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室与左室径线比值(RVD/LVD)预测中重度肺栓塞的AUC值最大,特异度最高。结论:右室与左室径线(RVD/LVD)比值可作为急性肺栓塞预后日常评估的首选指标。肺动脉干体积(PAV)可以作为判断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新指标。此外,MPA、RPA、LPA和腔静脉反流及室间隔移位对肺栓塞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A 肺栓塞 不良预后
下载PDF
基于热缩材料的气动柔性机器人转向机构设计
7
作者 梁耀升 刘晓伟 彭群家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气动柔性机器人具有质量轻、环境适应性强、无需元件驱动、在恶劣条件下拥有较好的可靠性等优点。然而,转向运动控制一直是气动柔性机器人开发的最大难题并制约其大规模应用。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通过电控加热使得热收缩膜实现主动转向... 气动柔性机器人具有质量轻、环境适应性强、无需元件驱动、在恶劣条件下拥有较好的可靠性等优点。然而,转向运动控制一直是气动柔性机器人开发的最大难题并制约其大规模应用。针对此问题,设计一种通过电控加热使得热收缩膜实现主动转向的充气臂式柔性机器人,对其端部执行机构进行建模设计,对充气壁材料和热缩膜材料进行了实验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热致收缩的转向控制数学模型,搭建实验样机,并对转向效果进行验证。得到结论如下:充气壁带膜选择0.08 mm厚的PE筒膜,热缩膜选取厚度0.075 mm、宽度20 mm的PVC热缩膜,最佳的热缩温度为80℃。通过脉冲控制,实现了直角转向。该柔性机器人在管道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器人 转向策略 气动控制 热缩
下载PDF
一种实艇试验测控系统
8
作者 曹冠宇 马宇 +1 位作者 田锋 刘晓伟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65,共4页
为提高海上试验测试技术水平,设计一种实艇试验测控系统。采用计算机作为主控平台,以实艇推进器为研究对象,利用传感器完成对压力、扭矩等参数的采集,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并将数据储存在硬盘中。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对试验数据的... 为提高海上试验测试技术水平,设计一种实艇试验测控系统。采用计算机作为主控平台,以实艇推进器为研究对象,利用传感器完成对压力、扭矩等参数的采集,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并将数据储存在硬盘中。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对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储存,为实现实艇海上试验提供条件支持,为无人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艇 试验 数据采集
下载PDF
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
9
作者 何玉洁 刘晓伟 黄丽霞 《中医正骨》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4月。试验组术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术中未使用止血带。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13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4例、对照组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6.80,95%CI(-12.14,-1.46),P=0.01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1,95%CI(0.46,1.57),P=0.000],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MD=-5.25,95%CI(-9.61,-0.89),P=0.018],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6.34,95%CI(1.45,27.79),P=0.014],2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1.88,95%CI(-0.48,4.23),P=0.118;RR=1.37,95%CI(0.97,1.94),P=0.074;RR=0.68,95%CI(0.39,1.19),P=0.174]。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术后疼痛加重、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止血带 骨折固定术 专题Meta分析
下载PDF
直播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77
10
作者 刘晓伟 鲁剑巍 +3 位作者 李小坤 卜容燕 刘波 次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23-4832,共10页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含量苗期略有上升,蕾薹期后迅速降低。根、落叶、角壳中磷含量则持续下降。根、茎中钾含量在苗期波动较大,蕾薹期后迅速降低。叶片中钾含量在苗期略有降低,其后一直稳定。落叶中钾含量一直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氮、钾的积累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花期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两者积累量均表现为苗期>蕾薹期>花期。整个生育期磷积累量持续上升,表现为角果期>苗期>薹花期。高产栽培条件下直播油菜N、P、K最大养分需求量分别为217.6、39.9、219.8 kg.hm-2,需求比例为1.00﹕0.18﹕1.01。【结论】除落叶和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均呈现苗期升高花期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籽粒中,保证直播冬油菜花期前充足的养分供给是高产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简化 直播 甘蓝型冬油菜 养分积累量
下载PDF
氮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晓伟 王火焰 +5 位作者 朱德进 周健民 陈照明 刘永哲 胡凤琴 缪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10,共8页
[目的]针对水稻氮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的现状,探索氮肥高效的一次根区施氮模式,比较改变施氮方式后水稻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水稻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环太湖单季中稻区(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邱村镇和江苏省泰州... [目的]针对水稻氮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的现状,探索氮肥高效的一次根区施氮模式,比较改变施氮方式后水稻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水稻高效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环太湖单季中稻区(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邱村镇和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梁徐镇)开展大田试验,比较常规习惯施氮(FFP,40%作基肥,30%作分蘖肥,30%作穗肥)与根区一次施氮的3种施氮方式(BF,侧5 cm深5 cm条施;HF5,侧5 cm深5 cm穴施;HF10,侧5 cm深10 cm穴施)4个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肥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根区一次施氮相对FFP不减产,且HF10的产量比FFP分别显著增产24.5%(广德)和44.8%(姜堰)。HF10显著提高水稻茎、鞘、叶以及籽粒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两地HF10的水稻总氮积累分别达164.1 kg·hm^(-2)(广德)和196.4 kg·hm^(-2)(姜堰),相对FFP分别增加了53.6%和114.3%。根区施氮对于水稻各器官磷含量和磷积累量也有显著提高,两地最高磷积累的HF10相对FFP平均增加45.1%。根区施氮对水稻钾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钾的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与干物质相同。HF10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由FFP的17.9%提高到54.0%,农学利用率也有显著的提高。[结论]根区一次施氮是一种节肥高效的施肥方式,两地综合结果均以水稻侧5 cm、深10 cm一次穴施氮肥效果最好,根区施氮显著提高了水稻磷、钾的吸收量,磷、钾肥施用量有待进一步调整,此施肥模式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区施肥 氮肥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刘晓伟 谢丹平 +3 位作者 李开明 王海军 贾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1,共6页
采用室内静态实验考察了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影响,同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构造了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高溶解氧条件下,底泥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P<0.01),脱氢酶... 采用室内静态实验考察了溶解氧变化对底泥酶活性影响,同时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构造了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高溶解氧条件下,底泥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P<0.01),脱氢酶活性高于背景值;厌氧条件下脱氢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缺氧组及背景值(P<0.05);缺氧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高溶解氧组及厌氧组(P<0.05);蛋白酶活性受溶解氧水平变化的影响较小。BIOLOG ECO微平板法分析表明,溶解氧变化对底泥微生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溶解氧组>厌氧组>缺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缺氧条件及厌氧条件下,底泥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相对地,高溶解氧条件下微生物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高溶解氧组及缺氧组底泥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升高,厌氧组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程度降低。总之,高溶解氧条件更有利于形成底泥有机物完整的代谢循环,提高大分子有机物的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水平 群落多样性 BIOLOGECO 多样性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K线对两种颈后路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晓伟 陈德玉 +3 位作者 王新 陈宇 廖心远 于凤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 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OPLL患者,其中Lam治疗32例,LI治疗46例。将颈椎侧位片上C2和C7椎管中点连线未跨越骨化物的病例定为K(+),54例[K(+)组];跨越骨化物者定为K(-),24例[K(-)组]。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术后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情况,分析K线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K(+)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8.2%,K(-)组患者为38.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K(+)组患者中接受Lam术式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9.9%,接受LI术式者为65.6%,无统计学差异(P>0.05);K(-)组患者中接受LI术式者平均神经根功能改善率为47.0%,接受Lam术式者为33.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接受LI术式者轴性痛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接受Lam者(P<0.05),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Lam者(P<0.01)。结论:术前K(+)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K(-)病例;对于K(+)患者,两种术式疗效相当;对于K(-)患者,接受LI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优于接受Lam者。接受LI者术后轴性痛发生较早、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K线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路椎板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根区一次施氮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效果和原理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晓伟 陈小琴 +4 位作者 王火焰 卢殿君 周健民 陈照明 朱德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8-875,共8页
我国水稻氮肥施用量大,农民习惯氮肥表面撒施,氮肥通过氨挥发以及径流等途径损失严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流转迅速,省时省力、节肥高效的施肥方式亟待探索和推广。大田条件下,在环太湖水稻高施氮区,比较常规... 我国水稻氮肥施用量大,农民习惯氮肥表面撒施,氮肥通过氨挥发以及径流等途径损失严重,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流转迅速,省时省力、节肥高效的施肥方式亟待探索和推广。大田条件下,在环太湖水稻高施氮区,比较常规氮肥用量下(225 kg/hm2)的农民习惯分次施用(40%︰30%︰30%分次施用)与根区一次施用(偏根系5 cm,土表下10 cm穴施)两种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种植水稻的前提下,习惯施氮处理表层土壤NH_4^+-N最高,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各层养分均随时间推移而下降。根区一次施氮可显著提高施肥点周围土壤中的NH_4^+-N含量及其贮存时间,施肥后30,60和90 d,根区施氮处理NH_4^+-N最高值分别达到542.6、412.1和39.8 mg/kg。且根区一次施氮处理施肥点周围土壤高NH_4^+-N含量至少可保持60 d。种植水稻后,相对习惯分次施氮而言,根区一次施氮显著提高水稻分蘖数、各器官的氮含量、氮积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根区一次施氮处理水稻氮积累量高达196.7 kg/hm2,相对习惯施氮增加34.9%。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59.8%(差值法)和42.5%(15N标记法),相对习惯施肥分别增加22.6和30.6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由分次施用的73.0%下降到29.7%。根区一次施氮显著增加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贮存时间,降低肥料养分损失的风险,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是一种节肥高效的施肥方式,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水稻 根区施肥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投加生物促生剂对底泥微生物群落及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晓伟 谢丹平 +2 位作者 李开明 王海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7-92,共6页
采用室内静态试验,考察投加生物促生剂(BE)时,底泥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其对底泥氮磷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期为河道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底泥微生物对河道修复效果有重要影响.相对于未处理组,投加BE情况下,底泥... 采用室内静态试验,考察投加生物促生剂(BE)时,底泥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其对底泥氮磷元素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期为河道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底泥微生物对河道修复效果有重要影响.相对于未处理组,投加BE情况下,底泥微生物FDA活性和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36.4%和5.1%.底泥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的升高有助于TOC的降解及氮磷元素的同化.投加BE情况下,底泥TOC降解率达到13.7%,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1);底泥全氮、全磷的含量从大到小分别为投加生物促生剂组>背景值>未处理组.投加生物促生剂时氨氮、磷酸盐释放量低于未处理组,但COD释放量为25.5g高于未处理组的17.0g.底泥微生物群落是推动氮磷循环转化的主要因素.微生物群落活性及多样性的升高有助于氮磷元素的固定以及河道自净能力的提高,增强其对外来氮磷污染的耐冲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促生剂 底泥微生物 FDA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氮磷元素
下载PDF
冬油菜叶片的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晓伟 鲁剑巍 +2 位作者 李小坤 卜容燕 刘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6-963,共8页
为优化当季和下季作物的养分管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冬油菜品种华双5号与中油杂12号叶片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的积累及转移规律,并比较了品种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两个油菜品种的绿叶干物质量在苗后期基本达最大值,花后期迅速降低;苗期... 为优化当季和下季作物的养分管理,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冬油菜品种华双5号与中油杂12号叶片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的积累及转移规律,并比较了品种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两个油菜品种的绿叶干物质量在苗后期基本达最大值,花后期迅速降低;苗期的落叶干物质量较小,蕾薹期后直线增加;叶片总干物质先增后减,花期达最大值。中油杂12号的落叶及叶片总干物质均高于华双5号,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明显。绿叶氮含量出苗后逐渐降低,后因越冬肥的施用又略有升高,蕾薹期后便迅速下降;落叶氮含量持续降低,苗后期降至最低点,其后一直保持稳定。绿叶磷含量在苗期缓慢增加,蕾薹期达到最大值,而后迅速下降;苗期落叶的磷含量逐渐降低,蕾薹期降至最低值,角果期后又略有升高。出苗50 d后绿叶钾含量快速下降,70 d达到最低值,其后保持稳定;落叶钾含量在蕾薹期达到最低值,其后波动较大。两品种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但无论绿叶还是落叶,华双5号的养分含量总体略低于中油杂12号。绿叶的养分与叶片总养分积累的变化规律一致,即氮、磷、钾积累量均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蕾薹期、苗后期和花期达到最高值。落叶的养分积累量在抽薹后迅速增加,收获期达最大值。华双5号叶片的干物质、N、P2O5、K2O转移率分别为25.5%、82.9%、75.4%、45.8%;中油杂12号则分别为8.4%、76.0%、60.2%、38.8%,品种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落叶 养分积累量 养分管理
下载PDF
氮磷钾肥施用对多花黑麦草越冬期生理指标和产草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晓伟 杨娟 +2 位作者 李文西 李小坤 鲁剑巍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4-588,共5页
为研究肥料施用对越冬期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生理指标及对产草量的影响,于2007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氮磷钾全施(NPK)、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和不施肥(CK)5个处理,测定了越冬期叶片的部分生理指标... 为研究肥料施用对越冬期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生理指标及对产草量的影响,于2007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氮磷钾全施(NPK)、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和不施肥(CK)5个处理,测定了越冬期叶片的部分生理指标,并收获了全生育期产量。结果表明:氮、磷肥施用均可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P<0.05),而施钾对叶绿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可提高光合速率,其效果明显高于磷、钾肥;肥料对多花黑麦草水分利用率的影响顺序为氮>磷>钾;各处理相比,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水分利用率均表现为NPK>NP>NK>CK≈PK;氮、磷肥的施用均显著降低多花黑麦草蒸腾速率(P<0.05),其变化趋势为NPK≈NP<NK≈CK≈PK;氮是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磷、钾肥需在施氮条件下才会发挥作用;施氮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且降低程度明显高于磷肥和钾肥;过氧化物酶活力表现为NPK≈NP≈NK>CK≈PK,丙二醛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氮、磷、钾肥分别使干草产量提高268.3%、53.3%、22.7%。结果说明,施肥可以调节多花黑麦草越冬期的相关生理指标,具有提高多花黑麦草抗寒和抗旱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叶绿素含量 净光合速率 过氧化物酶活力 丙二醛含量 产草量
下载PDF
直播冬油菜钙、镁、硫养分吸收规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晓伟 鲁剑巍 +2 位作者 李小坤 卜容燕 刘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8-644,共7页
在直播密度为10万株/hm2的甘蓝型油菜华双5号田间定期取样,测定各器官钙、镁、硫的含量,同时计算养分积累量,研究大田直播冬油菜三元素吸收和分配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油菜活体的钙、镁含量在苗期最高,其后随植株的生长逐渐下降,活体... 在直播密度为10万株/hm2的甘蓝型油菜华双5号田间定期取样,测定各器官钙、镁、硫的含量,同时计算养分积累量,研究大田直播冬油菜三元素吸收和分配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油菜活体的钙、镁含量在苗期最高,其后随植株的生长逐渐下降,活体硫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蕾薹期达最大值。根、茎的钙含量随植株生长缓慢降低;镁含量在0~100d(苗期)大幅下降,100~150d(苗后期至蕾薹期)较稳定,150d(蕾薹期)后缓慢下降;硫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根和茎的硫含量均在蕾薹期达最大值。绿叶、落叶的钙含量在出苗至花期较稳定,花期后迅速增加;镁含量在花期前缓慢下降,花期后快速增加;硫含量在苗期较稳定,蕾薹期后迅速增加。油菜三元素的总积累量均在角果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7.0、35.8和138.8kg/hm2,而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茎、绿叶的各中量元素积累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各养分在根、茎、绿叶中积累达最大值的时期分别为花期、角果期、蕾薹期,三元素规律一致。落叶钙、镁、硫的积累量在收获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07.4、9.7、28.0kg/hm2。钙、镁、硫各元素苗期主要分配在绿叶中,成熟期则分别主要分配在落叶、籽粒、角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 冬油菜 养分吸收和积累
下载PDF
考虑车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晓伟 仇戈 +2 位作者 倪少权 吕苗苗 吕红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5,159,共10页
为适应货主动态需求和运到期限要求,采用动态车流组织方法进行编组方案调整、列车运行方案与车流挂线的综合优化.考虑车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结合基本运行图架构,运用时空网络描述车流组织动态过程,考虑车流组织过程时空连续性、车站与... 为适应货主动态需求和运到期限要求,采用动态车流组织方法进行编组方案调整、列车运行方案与车流挂线的综合优化.考虑车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结合基本运行图架构,运用时空网络描述车流组织动态过程,考虑车流组织过程时空连续性、车站与线路时空能力及运到期限等约束,在静态车流组织优化模型目标基础上考虑车流到后待解与编后待发的延迟费用,构建货物列车开行方案整数规划模型.基于K短路构造初始解,依据列车能力利用率阀值评估方案,从而调整车流改编方案搜索邻域解,设计模拟退火求解算法.实例研究表明,相比静态模型,所建模型的决策变量能更清晰地反映车流对车站线路时空能力的占用状况,优化方案能有效匹配车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有利于车流接续与流线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动态车流 时空网络 列车开行方案 K短路
下载PDF
曝气复氧对底泥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晓伟 谢丹平 +3 位作者 李开明 金中 江栋 李明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13-1719,共7页
通过分析底泥氮污染物释放规律和转化过程,以及底泥生境、氮形态变化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规律,探讨了不同曝气复氧条件影响底泥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代谢、物理化学联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曝气复氧对底泥中氮的生... 通过分析底泥氮污染物释放规律和转化过程,以及底泥生境、氮形态变化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规律,探讨了不同曝气复氧条件影响底泥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代谢、物理化学联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曝气复氧对底泥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是一个包括微生物代谢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联合作用过程。水体好氧环境的改变主要引起参与底泥氮循环的硝化、亚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菌群群落结构的演变,对异养菌和氨化菌的影响不大,证明环境好氧条件的改变对底泥有机质生物分解产生氨氮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影响不大,主要对底泥释放的氨氮硝化、反硝化等生物转化过程产生大的影响。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底泥释放的氮素在微生物作用下主要以NH4+-N和NO3--N的形式进入试验体系,并在特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临界值-200 mV)和pH(临界值6.70)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底泥中以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等不同形态氮相互转化,同时,在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中部分输入上覆水体。在低溶解氧组实验条件下[ρ(DO)<0.5 mg.L-1],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9.7%,主要为氨氮,最大释放速率达到289.13 mg.m-2.d-1,释放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8.8 mg.L-1;好氧条件下(DO饱和),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8%;好氧-缺氧条件下为11.7%,主要以N2的形式释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复氧 底泥 氮循环 微生物群落结构 形态转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