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认知状况调查
1
作者 蒋丽潇 邓维 +6 位作者 李倩 王誉涵 陈见友 张升 苏伟 刘晓雁 张高磊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47-352,共6页
目的了解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TCS)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用药宣教工作,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020年12月—2021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 目的了解湿疹患儿照料者对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TCS)治疗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用药宣教工作,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2020年12月—2021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71例湿疹患儿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照料者对TCS及其副作用的认知情况、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患儿TCS治疗的依从性,分析照料者对TCS治疗湿疹相关认知的影响因素。结果仅22.22%(38/171)的照料者对TCS“非常了解”,而有16.37%(28/171)“完全不了解”。仅9.36%(16/171)的照料者对TCS副作用“完全了解”。照料者主要从“网络”(46.20%)、“病友或周围人”(38.60%)和“医生”(22.81%)获取TCS治疗湿疹相关知识。TCS使用时,61.99%(106/171)的照料者“完全按医嘱”,35.08%(60/171)“不完全按医嘱”,2.92%(5/171)表示“完全不使用TCS”。在对TCS及其副作用的认知方面,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状态的照料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对TCS治疗湿疹相关资讯获取途径以及对TCS治疗的依从性方面,不同年龄、不同学历的照料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不同职业状态照料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62、0.074)。结论儿童湿疹照料者对TCS治疗湿疹的认知程度较低,依从性不高。照料者对TCS的认知和用药依从性受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临床医生有必要关注不同群体在疾病和用药相关信息获取上的差异,加强宣讲和科普,促进合理用药,改善湿疹儿童皮肤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儿童 认知
下载PDF
点阵CO_(2)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儿童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徐婧 刘晓雁 +1 位作者 李泓馨 高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点阵CO_(2)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在儿童稳定期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儿分为三组(各40例),A组联合采用点阵CO_(2)激光照射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封包治疗;... 目的:探讨点阵CO_(2)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在儿童稳定期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笔者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儿分为三组(各40例),A组联合采用点阵CO_(2)激光照射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封包治疗;B组单纯采用点阵CO_(2)激光照射治疗;C组单纯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封包治疗,且三组均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观察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皮损面积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治疗满意度等。结果:三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显示A组>B组>C组,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部位的疗效对照均显示,面颈部的总有效率最高,躯干及四肢的总有效率次之,手足的总有效率最低。面颈部、四肢及手足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A组>B组>C组,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接近(P>0.05),并且A组、B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治疗后的皮损面积均明显缩小,并且皮损面积A组B组>C组,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复发率为2.50%,B组为7.50%,C组为20.00%。A、B两组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点阵CO_(2)激光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封包治疗儿童稳定期白癜风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CO_(2)激光 糠酸莫米松乳膏 封包治疗 白癜风 儿童
下载PDF
刘晓雁:预防皮肤干燥,构筑健康的皮肤保护屏障
3
作者 刘晓雁 《父母必读》 2019年第11期68-72,共5页
第四个诊室里的故事'每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的5月份,我们的门诊中有一大半患儿都是湿疹和丘疹性荨麻疹。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宝宝的皮肤很薄,秋冬季又容易造成水分流失,使宝宝的皮肤变得干燥敏感。因此,保持宝宝的皮肤湿润是远离秋... 第四个诊室里的故事'每年的10月份至第二年的5月份,我们的门诊中有一大半患儿都是湿疹和丘疹性荨麻疹。究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宝宝的皮肤很薄,秋冬季又容易造成水分流失,使宝宝的皮肤变得干燥敏感。因此,保持宝宝的皮肤湿润是远离秋冬季皮肤疾病的第一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干燥 皮肤保护 屏障功能 秋冬季节 丘疹性荨麻疹 润肤霜 丘疹性皮炎 润肤剂 皮肤问题
原文传递
儿童线状苔藓57例临床资料分析
4
作者 邓维 苏伟 +3 位作者 张高磊 蒋丽潇 刘晓雁 陈见友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线状苔藓的临床特征,以助儿童线状苔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首次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并平均随访1.5年的57例线状苔藓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皮肤反射... 目的探讨儿童线状苔藓的临床特征,以助儿童线状苔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首次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并平均随访1.5年的57例线状苔藓患儿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等检查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57例患儿男29例,女28例,患儿就诊中位(IQ1~IQ3)年龄为5岁(2~7岁),中位(IQ1~IQ3)病程为13.0个月(11.0~15.5个月)。53例患儿皮损为单发,4例患儿有2处皮损。57例患儿共61处皮损,发病部位依次为下肢23处,上肢17处,躯干14处,甲5处,面部2处。根据病灶的形态,主要分为3种临床模式:经典型(47处),色素减退型(8处),甲受累型(6处)。3种类型间整体病程存在差异(H=11.801,P=0.003),甲受累型比经典型、色素减退型中位病程长。3种类型活动期病程存在差异(H=12.537,P=0.000),甲受累型比经典型中位活动期长。61处皮损,48处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或0.1%糠酸莫米松乳膏加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治疗1~3个月,13处皮损未治疗或未坚持规律用药治疗。结论儿童线状苔藓的临床表现及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表现具有典型特征,可辅助诊断。儿童线状苔藓主要分为3种临床模式:经典型、色素减退型、甲受累型。疾病进展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和(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有助于对症缓解瘙痒,缩短进展期病程,但并不缩短总病程。该病有自限性,不治疗经过数月亦可自行消退,且不留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苔藓 儿童 BLASCHKO线 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七例儿童结缔组织痣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分析
5
作者 李倩 张海花 +2 位作者 秦琴 刘晓雁 张高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结缔组织痣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儿童结缔组织痣临床资料。结果:共分析7例患儿,男5例,女2例,平均就诊年龄6.7岁,平均发病年龄2.8岁;平均病程4... 目的:分析儿童结缔组织痣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儿童结缔组织痣临床资料。结果:共分析7例患儿,男5例,女2例,平均就诊年龄6.7岁,平均发病年龄2.8岁;平均病程4年;皮损位于大腿4例,腰部1例,臀部1例,腰臀部1例。临床表现4例为色素沉着斑块,3例为色素减退斑块。除1例为伴结节性硬化症者,其余6例不伴其他器官病变;病理分型6例为胶原蛋白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的家长拒绝活检。遗传学6例为获得性,1例为遗传性。结论:结缔组织痣患儿平均发病年龄较早,为2.8岁。部位常见于腰骶部和大腿,表现质韧的斑块,皮损未发展至明显的结节,可能与就诊年龄早、病程短有关。以获得性居多,较少具有家族史。病理上以胶原蛋白型为主。患儿伴随其他器官受累需进一步排除相关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痣 儿童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特征
下载PDF
湟水与黄河交汇区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雁 王凯 +3 位作者 谌霞 魏子淳 李昇 杨天啸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1,共10页
河流交汇区在流域系统治理中发挥着控制节点作用。为探究中国西北地区典型Y型天然河流交汇区的水动力特性,以湟水与黄河交汇区为例,构建交汇区紊动水流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湟水与黄河交汇区存在典型的高流速... 河流交汇区在流域系统治理中发挥着控制节点作用。为探究中国西北地区典型Y型天然河流交汇区的水动力特性,以湟水与黄河交汇区为例,构建交汇区紊动水流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湟水与黄河交汇区存在典型的高流速区,且其位置和大小与汇流比有关;交汇区在各水文条件下均未形成明显的水流分离区;受干流顶托影响,支流入汇口左右岸会出现反方向回流区,沿水流方向呈翼状贴合壁面分布,其形态随汇流比发生变化。交汇区水流紊动能较大的区域分布在水流剪切层和下游右岸,在各水文时期,随着汇流比增大,剪切层紊动能减小;随着干流流速增大,交汇区下游右岸紊动能增大。本研究可为该交汇区及下游的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及防洪减灾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交汇区 水动力特性 汇流比 湟水 黄河
下载PDF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儿童先天性色素痣的增殖活性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见友 苏伟 +1 位作者 刘晓雁 张高磊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明确先天性色素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CMN)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对其增殖活性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皮肤科诊治的185例CMN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基因检测、病理检查和Ki67免疫组... 目的:明确先天性色素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i,CMN)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对其增殖活性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皮肤科诊治的185例CMN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基因检测、病理检查和Ki67免疫组化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是否存在BRAFV600E突变,将入选患儿分为突变组和对照组,然后再根据性别、年龄、皮损大小和皮损部位进行配对后进一步研究。结果:突变组Ki67指数、痣细胞累及深度、痣细胞巢个数、痣细胞巢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RAF V600E阴性的CMN相比,BRAF(V600E)阳性CMN通常在表真皮交界部位形成黑素细胞巢,且巢较大。痣细胞累及深度和痣细胞巢个数与Ki67指数之间成正相关(均P<0.05)。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使CMN的增殖活性明显升高,并对其组织病理学有特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BRAF(V600E) 基因 先天性色素痣
下载PDF
先天性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邓维 苏伟 +1 位作者 张高磊 刘晓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3期167-172,共6页
先天性DFSP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可类似血管性病变。黏液型先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ongenital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DFSP独特而罕见的亚型,具有其特征性病理组织学改变,生物学行为属交界恶性/潜在低度恶性。先天... 先天性DFSP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可类似血管性病变。黏液型先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ongenital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DFSP独特而罕见的亚型,具有其特征性病理组织学改变,生物学行为属交界恶性/潜在低度恶性。先天性黏液型DFSP更为罕见,国外仅有2例散发病例报道。本文报道一例并回顾相关文献。患儿,女,1岁9个月。出生后即有背部肿物,曾于外院误诊为血管瘤,予盐酸噻吗诺尔眼药水外敷治疗1年余,效果不佳。肿物不断增大,就诊我科后,予手术切除肿物并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诊断为先天性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考虑病理回报底切缘最近距离仅0.25 mm,根据指南行肿瘤边缘1 cm扩大切除治疗,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先天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黏液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下载PDF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晓雁 林毅 +2 位作者 司徒红林 周劬志 任黎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995-996,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4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周期组,消癖1组,消癖2组,三苯氧胺(TAM)组,中药周期组根据月经周期,经前疏肝活血予消癖1号,经后温肾调冲予消癖2号,治疗3个月。结果... 目的 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4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周期组,消癖1组,消癖2组,三苯氧胺(TAM)组,中药周期组根据月经周期,经前疏肝活血予消癖1号,经后温肾调冲予消癖2号,治疗3个月。结果 中药周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周期组于治疗后3个月卵泡期催乳素(PR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E2,PRG水平组间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明显优于中药一方通治(消癖1号,消癖2号),亦较三苯氧胺治疗为优。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中医药疗示 雌二醇 孕酮 催乳素 中药周期
下载PDF
加味龟鹿二仙汤时辰用药调节乳腺癌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晓雁 林毅 +2 位作者 司徒红林 刘鹏熙 周劬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龟鹿二仙汤及时辰用药方案在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的作用。方法:共纳入乳腺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西药对照组36例(化疗后予利血生、鲨肝醇、V itB4服用);中药(加味龟鹿二仙汤)不拘时口服组43例;中药时... 目的:探讨加味龟鹿二仙汤及时辰用药方案在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的作用。方法:共纳入乳腺癌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西药对照组36例(化疗后予利血生、鲨肝醇、V itB4服用);中药(加味龟鹿二仙汤)不拘时口服组43例;中药时辰用药组(加味龟鹿二仙汤组酉时服用)41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中药不拘时口服组与时辰用药组在减轻乳腺癌化疗后血液学毒性方面(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方面)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00),而在白细胞数减少方面,中药时辰用药组尚优于中药不拘时服用组(P=0.035)。此外,中药组相比于西药对照组,可以明显减少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粒生素的使用量(P<0.01)。结论:补肾中药加味龟鹿二仙汤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尤以按时辰用药(酉时服用)效果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龟鹿二仙汤 骨髓抑制 中医药疗法 时间医学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辅助肿瘤化疗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晓雁 赖世隆 +1 位作者 郭新峰 老膺荣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 了解参麦注射液辅助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质量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Issue3)和中国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TCMLRS,1981~2001),收集有关参麦注射液辅助肿瘤化疗与常规化疗相比较的随机... 目的 了解参麦注射液辅助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质量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k,Issue3)和中国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TCMLRS,1981~2001),收集有关参麦注射液辅助肿瘤化疗与常规化疗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13个,但其方法学质量均欠佳(C级)。与对照组相比,参麦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有明显增效作用[OR1 73,95%CI(1 27,2 34),P=0 0004];有明显减轻骨髓抑制毒性作用[WBCOR0 29,95%CI(0 16,0 52),P=0 00004;血小板计数OR0 11,95%CI(0 02,0 49),P=0 004];能明显减轻消化道毒副反应[OR0 26,95%CI(0 16,0 43),P<0 00001]。结论 目前有关参麦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在科研方法学的应用方面仍有差距。本研究提示,该药对恶性肿瘤化疗可能具有一定的解毒增效作用,但不排除试验方法学质量低下及发表性偏倚有关;现有资料未提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本文结论有待根据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恶性肿瘤 系统性评价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PDF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晓雁 佟琳 +3 位作者 罗强 徐飚 赖米林 王蕾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454-2456,共3页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细菌感染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组织块、脓液、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分离后再鉴定,并用K-B法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 19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标本提示细...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细菌感染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组织块、脓液、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分离后再鉴定,并用K-B法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 19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标本提示细菌阳性,阳性率为34.8%。其中49例分离出棒状杆菌,占74.2%(49/66),以水生棒状杆菌、微小棒状杆菌为主。通过延长培养时间、改善培养条件、留取脓肿周围组织等方式,棒状杆菌阳性率逐年升高。此外培养阳性率较多的细菌还有表皮葡萄球菌11例(16.7%),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3.0%),铜绿假单胞菌2例(3.0%)。结论棒状杆菌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研究棒状杆菌的致病机制,对该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病原菌 棒状杆菌
下载PDF
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晓雁 李宁秀 +2 位作者 林毅 司徒红林 周劬志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35期7885-7887,共3页
目的:了解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横断面问卷调查。2001-05/2002-05广东省中医院乳腺专科门诊及病友联谊会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共 192例,纳入分析 155例。采用量表FACT-B 中文版 ( ver4.0)及乳腺癌患者一般... 目的:了解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横断面问卷调查。2001-05/2002-05广东省中医院乳腺专科门诊及病友联谊会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共 192例,纳入分析 155例。采用量表FACT-B 中文版 ( ver4.0)及乳腺癌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对 155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主要由患者填写。从总的生活质量以及生理状况、社会 /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等方面对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量表的回收率是 97.42%,有效的量表为 148份。病理分期(P=0.001)、经济收入 P =0.001)、婚姻状况 P =0.022)、术后时 ( (间(P =0.023)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年龄、医疗保障方式、就业情况及手术类型亦是一定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病理分期、收入、婚姻状况、术后时间、医疗保障方式、就业情况及手术类型,今后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生活质量 分析 统计学 因素
下载PDF
曲安奈德为主的药物局部封闭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52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晓雁 徐飚 +3 位作者 赖米林 佟琳 许锐 林晓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923-3924,共2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为主的药物局部封闭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GLM患者,其中肿块期16例,脓肿期22例,迁延期14例。在病灶周围多点局部注射曲安夸德混悬液...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为主的药物局部封闭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52例GLM患者,其中肿块期16例,脓肿期22例,迁延期14例。在病灶周围多点局部注射曲安夸德混悬液(曲安奈德注射液20—40mg+2%盐酸利多卡因溶液5mL+0.9%NS5~10mE),局部炎症明显者,加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或硫酸阿米卡星。间隔1~2周重复治疗。结果:52例患者行曲安奈德为主的药物局部封闭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6次,平均4.1次。临床治愈8例,好转36例。治愈率为15%,有效率为85%。结论:曲安奈德为主的药物局部封闭治疗GLM,可控制病情发展,起效快、毒副反应小,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曲安奈德 局部封闭
下载PDF
银屑病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的检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晓雁 鲁杰 +3 位作者 卢竞 刘冰 刘卫红 赵小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4-305,共2页
为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理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儿童寻常型银屑病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8的水平,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儿童银屑病组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均明显高于正... 为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理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儿童寻常型银屑病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8的水平,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儿童银屑病组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寻常型银屑病组患儿血清中TNFα与IL6、IL8含量的升高均呈正相关。提示在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TNFα可能是IL6、IL8升高的重要促进因素,它们有可能互相诱导或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炎症性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白介素8
下载PDF
高渗葡萄糖结合局部负压吸引装置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晓雁 许锐 +2 位作者 任黎萍 田焕 佟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63-3964,共2页
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结合局部负压吸引装置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乳腺癌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注射器皮下穿刺抽液组(常规抽液组),静脉留置针连接注射器制成简易持续负压吸引装置组(... 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结合局部负压吸引装置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乳腺癌术后拔除引流管后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注射器皮下穿刺抽液组(常规抽液组),静脉留置针连接注射器制成简易持续负压吸引装置组(改良负压组),静脉留置套管针负压引流合50%高渗葡萄糖注射液腔内灌洗组(改良负压+高渗糖组),比较3组患者抽吸的总积液量、换药次数、治愈时间。结果:共纳入患者76例。3组患者抽吸的总积液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返院换药次数、治愈时间方面,改良负压+高渗糖组明显优于常规抽液组,在治愈时间方面,加用50%高渗糖局部灌洗优于单纯局部负压持续引流。结论:高渗葡萄糖局部灌洗结合静脉留置套管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有效、安全,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皮下积液 高渗葡萄糖 静脉留置套管 负压吸引
下载PDF
仙茅、淫羊藿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晓雁 韩凌 +1 位作者 刘鹏熙 孙静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探讨仙茅、淫羊藿含药血清单用或与三苯氧胺(TAM)合用是否有促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设立空白、E2及TAM对照组,观察仙茅、淫羊藿含药血清单用及联合TAM在不同剂量和作用时间下对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MTT法观... 目的探讨仙茅、淫羊藿含药血清单用或与三苯氧胺(TAM)合用是否有促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设立空白、E2及TAM对照组,观察仙茅、淫羊藿含药血清单用及联合TAM在不同剂量和作用时间下对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应用Annex-V+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仙茅、淫羊藿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的影响因浓度的不同而不同:不同浓度的仙茅含药血清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促增殖作用均不明显(P>0.05)。仙茅、淫羊藿与TAM联合作用于MCF-7细胞,无明显促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高剂量的淫羊藿甚至有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P<0.05)。结论仙茅、淫羊藿临床上使用基本是安全的,尤其对ER(+)乳腺癌患者合并TAM治疗的情况下。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补肾中药治疗乳腺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仙茅 淫羊藿 MCF-7细胞
下载PDF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晓雁 刘鹏熙 李广曦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4,共2页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组织的慢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并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DISC1989~2...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组织的慢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并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本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DISC1989~2004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文献.对其辨证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辨证用药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14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晓雁 卢竞 +1 位作者 鲁杰 邱国治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3-283,280,共2页
目的 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 14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结果 淋菌实验室检查阳性者 14例 ,检出率为同期眼科患者的 0 .16 %。结论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预防的重点 ,在于孕妇的产前检查及治疗 ,助产人员对可... 目的 预防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 14例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结果 淋菌实验室检查阳性者 14例 ,检出率为同期眼科患者的 0 .16 %。结论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预防的重点 ,在于孕妇的产前检查及治疗 ,助产人员对可疑新生儿的正确眼部预防处理 ,医院婴儿室的严格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内感染 淋菌性结膜炎 防治
下载PDF
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晓雁 赖世隆 刘鹏熙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1期26-28,32,共4页
目的对近二十年来有关乳腺癌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性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了解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及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1981-2001年CBMdisc与TCMLRS两库公开发表... 目的对近二十年来有关乳腺癌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性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了解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及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性。方法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1981-2001年CBMdisc与TCMLRS两库公开发表的、研究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方面的临床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对11篇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对照文献进行了质量评价。关于随机化的质量:11篇文献中,提到“随机”字样的文献(RCT)为8篇(有6篇考虑为随机的可信性不足);均没有提到随机分配方法的隐匿。关于盲法:11篇文献均未提及设盲。对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分析:82%的试验中未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只有1篇报告未观察到不良事件及反应发生,1篇试验报告了不良反应的观察,但未说明用何种方法。结论从评价的文献质量来看,近二十年来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乳腺癌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的文献,普遍处于低质量的水平,高质量的文献很少。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尚待根据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 观察 临床 不良反应 文献 系统性评价 国内 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