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汪平 谷无畏 +2 位作者 王宇 刘朝娟 屈瑞玲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确定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颊舌向根管弯曲程度和情况。方法 收集115颗离体的上颌第一 前磨牙,拍近远中向的X线片,用Photoshop5.0软件分析根管,用Weine氏法测量根管的弯曲度,测量的角度大于 18°时,则认为根管存在明显的弯... 目的 确定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颊舌向根管弯曲程度和情况。方法 收集115颗离体的上颌第一 前磨牙,拍近远中向的X线片,用Photoshop5.0软件分析根管,用Weine氏法测量根管的弯曲度,测量的角度大于 18°时,则认为根管存在明显的弯曲,根管的构型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结果 20%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在颊舌向存 在明显的根管弯曲,单根管的牙齿无明显的颊舌向根管弯曲,大多数的颊舌向根管弯曲发生于双根双管的牙齿, 37%的双根牙齿有根管弯曲,根管弯曲的发生部位多为牙根的偏根尖部分。结论 上颌第一前磨牙的颊舌向根管 弯曲发生率为20%,多在根尖1/3出现1个弯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弯曲 上颌第一前磨牙 离体 双根 牙根管 牙齿 X线片 根尖 构型
下载PDF
显微镜下寻找钙化、细小根管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莹 范春荣 +2 位作者 姜勇 刘朝娟 史俊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在牙科显微镜下寻找肉眼无法找到的根管。方法选择肉眼无法找到和扩通根管的病例73例,77颗牙齿,在显微镜下寻找根管口。患者年龄分布32~78岁,记录年龄、牙位和寻找结果。结果上颌前牙最常见,下颌双尖牙最少见。未找到根管总数13颗... 目的在牙科显微镜下寻找肉眼无法找到的根管。方法选择肉眼无法找到和扩通根管的病例73例,77颗牙齿,在显微镜下寻找根管口。患者年龄分布32~78岁,记录年龄、牙位和寻找结果。结果上颌前牙最常见,下颌双尖牙最少见。未找到根管总数13颗,成功率83.11%。结论钙化、细小根管的发生与牙齿创伤、牙周病密切相关。肉眼无法找到的细小、钙化根管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大部分可以找到。但仍有一些根管完全钙化,在显微镜帮助下也无法找到根管口,或找到根管口也无法扩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根管 细小根管 牙科显微镜
下载PDF
连续波热塑充填和冷牙胶侧压充填根尖封闭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岚 张亚庆 +1 位作者 王胜朝 刘朝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5-267,279,共4页
目的:比较连续波热塑充填和冷牙胶侧压充填的根尖封闭效果。方法:收集完整离体单根管恒牙44个,统一用ProTaper预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个牙,另4个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A组用E&QPlus热牙胶充填系统做连续波热塑充填,B组用冷... 目的:比较连续波热塑充填和冷牙胶侧压充填的根尖封闭效果。方法:收集完整离体单根管恒牙44个,统一用ProTaper预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个牙,另4个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A组用E&QPlus热牙胶充填系统做连续波热塑充填,B组用冷牙胶侧压充填法。染料渗透法染色后测量根尖微渗漏长度;扫描电镜观测根管壁与充填物间微缝隙宽度。结果:A组根尖微渗漏长度均值为(1.26±0.44)mm,微缝隙均值为(2.87±1.07)μm;B组根尖微渗漏长度均值为(2.35±0.67)mm,微缝隙均值为(5.80±0.74)μm。微渗漏和微缝隙在连续波热塑充填和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离体实验条件下,连续波热塑充填具有较好的根管壁适应性和密合度,充填效果优于冷牙胶侧压充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 连续波热塑充填法 冷牙胶侧方加压法 微渗漏 微缝隙
下载PDF
离体上颌第二磨牙髓室底形态特点及根管口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平 王浩军 +2 位作者 李德华 王宇 刘朝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2-493,共2页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磨牙的髓底形态特点及根管定位。方法51颗离体的上颌第二磨牙,其中5颗牙齿拍常规的颊舌向X线片,牙齿均用金刚钻在喷水下依釉牙骨质界横断牙冠(cemento-enamel junction,简称CEJ),取根侧部分为实验样品,用放大镜观察髓... 目的观察上颌第二磨牙的髓底形态特点及根管定位。方法51颗离体的上颌第二磨牙,其中5颗牙齿拍常规的颊舌向X线片,牙齿均用金刚钻在喷水下依釉牙骨质界横断牙冠(cemento-enamel junction,简称CEJ),取根侧部分为实验样品,用放大镜观察髓室底的解剖形态和根管口的位置。髓室底沟分5型。结果根管口总是位于髓室壁和髓室的交汇处,或位于牙根发育融合线的顶点。髓室底沟呈"Y"型的牙齿28颗(占55%,28/51),呈"7"形的牙齿11颗(22%),上述根管口均与牙根发育融合线相接,远中颊舌沟的牙齿5颗(10%),近中颊舌沟的牙齿1颗(2%),2个根管口的牙齿6颗(12%)。结论由于X线片上有时很难准确显示上颌第二磨牙牙根的形态,修复性牙本质或矿化常闭塞根管口,应该仔细地进行X线片阅读和临床探查,防止根管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髓室底 根管口
下载PDF
传统根尖外科手术与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高阳 余承军 +5 位作者 苏凌云 陈兴兴 谷苗 韩冰 刘朝娟 余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根尖外科手术与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术后疗效。方法:采集既往实施根尖外科手术病例76例,根据使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两组,A组:传统器械组38例:B组:显微超声器械组38例,两组采用同种根尖倒充填材料。根据临床及X线判定标准判... 目的:比较传统根尖外科手术与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术后疗效。方法:采集既往实施根尖外科手术病例76例,根据使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两组,A组:传统器械组38例:B组:显微超声器械组38例,两组采用同种根尖倒充填材料。根据临床及X线判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分为完全愈合、不完全愈合、不确定愈合、失败四组,统计术后一年手术成功率。结果:统计结果表明,B组术后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现代显微超声器械术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外科手术 传统器械 现代显微超声器械
下载PDF
不同粘结系统配合硅烷偶联剂对纤维桩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穆云静 屈铁军 +5 位作者 陈博 刘朝娟 赵明 张兆芬 田宇 余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8-701,715,共5页
目的:观察2种不同粘结系统(RelyX Unicem和ParaCore)配合硅烷偶联剂对高强度玻璃纤维预成根管桩(ParaPost Taper Lux)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个新鲜完整人离体下颌中切牙截冠,进行完善的根管预备和充填后,制备5 mm深的桩道(... 目的:观察2种不同粘结系统(RelyX Unicem和ParaCore)配合硅烷偶联剂对高强度玻璃纤维预成根管桩(ParaPost Taper Lux)与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2个新鲜完整人离体下颌中切牙截冠,进行完善的根管预备和充填后,制备5 mm深的桩道(Φ1.25 mm),根据纤维桩的处理方式和粘结系统的选择将32个牙随机分为硅烷偶联剂加ParaCore粘结组;直接ParaCore粘结组(对照组);硅烷偶联剂加RelyXUnicem粘结组;直接RelyX Unicem粘结组(对照组)。使用相应粘结系统粘接纤维桩后,制作拉出试验试件,用万能材料测试仪测试各试件桩脱出最大载荷,记录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粘结强度(MPa)依次为11.4±3.7、12.1±2.7、5.2±1.0、4.9±1.2。此2种粘结系统,无论是实验组(使用硅烷偶联剂)还是对照组,ParaCore的粘结强度明显高于RelyX Unice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粘结系统下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玻璃纤维预成根管桩(ParaPost Taper Lux)、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和粘结系统有一定相关性,ParaCore粘结系统优于RelyX Unicem粘结系统,而硅烷偶联剂处理对纤维桩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树脂粘结系统 粘结强度
下载PDF
银汞材料与MTA材料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高阳 余承军 +5 位作者 苏凌云 刘朝娟 韩冰 谷苗 陈兴兴 余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比较银汞材料与MTA材料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既往实施根尖外科手术病例86例,按倒充填材料不同分为2组,A组47例,用MTA材料;B组39例,用银汞合金胶囊。2组均在根管显微镜下使用超声器械进行根尖倒预备。根据临床... 目的比较银汞材料与MTA材料作为根尖倒充填材料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采集既往实施根尖外科手术病例86例,按倒充填材料不同分为2组,A组47例,用MTA材料;B组39例,用银汞合金胶囊。2组均在根管显微镜下使用超声器械进行根尖倒预备。根据临床及X线片判定标准判定术后疗效,分为完全愈合、不完全愈合、不确定愈合、失败4组,统计术后1年手术成功率。结果不同的倒充填材料间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银汞合金与MTA材料在显微超声根尖倒预备中,作为倒充填材料的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倒充填 银汞 MTA
下载PDF
离体上颌第二前磨牙根管颊舌向弯曲的发生情况 被引量:2
8
作者 汪平 王宇 +3 位作者 袁渝萍 范晓敏 范继红 刘朝娟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23-625,共3页
目的 :确定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舌向根管弯曲程度和情况。方法 :收集 2 13个离体的上颌第二前磨牙 ,拍近远中向的X线片 ,用Photoshop5 .0软件分析根管 ,Weine氏法测量根管的弯曲度 ,测量角度大于 18度时 ,则认为根管有明显的弯曲 ,根... 目的 :确定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舌向根管弯曲程度和情况。方法 :收集 2 13个离体的上颌第二前磨牙 ,拍近远中向的X线片 ,用Photoshop5 .0软件分析根管 ,Weine氏法测量根管的弯曲度 ,测量角度大于 18度时 ,则认为根管有明显的弯曲 ,根管的构型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结果 :单根单根管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弯曲仅有 2个 ,单根双根管牙齿的根管明显弯曲有 6个 ,在 2 8个双根牙中有明显根管弯曲的 6个 ,根管弯曲的牙齿总发生率为 6 .6 % (14 /2 13)。根管弯曲的发生部位多为根尖 1/3或附近。结论 :上颌第二前磨牙颊舌向根管弯曲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 前磨牙 弯曲
下载PDF
论标准化病人在口腔临床前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陆群 杨倩娟 +1 位作者 常文悦 刘朝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7期977-978,共2页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标准化病人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教学及考核方法。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口腔临床前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还未接触临床的口腔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规范化的培养都有很好...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标准化病人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教学及考核方法。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口腔临床前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还未接触临床的口腔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规范化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作用。标准化病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有较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在我国标准化病人的应用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口腔临床前教学 应用
下载PDF
根管治疗期间肿痛问题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10
作者 屈瑞玲 麻明歌 +3 位作者 韩冰 曹菲玲 刘朝娟 尤苏霞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根管治疗期间 临床分析 护理 肿痛 急性炎症反应 急性疼痛 治疗效果 临床病例
下载PDF
离体单根下颌第二恒磨牙的根管特点
11
作者 汪平 崔恺 +3 位作者 王宇 袁渝萍 范继红 刘朝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研究单根的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态。方法:通过X线片和临床检查确定根管, 样本从根中1 /3截断以证实X线片和临床检查结果,采用Melton的方法对C形根管分类。结果: 12个牙有C形牙根并且是C形根管,其中 2个牙归为分类Ⅰ, 5个牙为分类... 目的:研究单根的下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态。方法:通过X线片和临床检查确定根管, 样本从根中1 /3截断以证实X线片和临床检查结果,采用Melton的方法对C形根管分类。结果: 12个牙有C形牙根并且是C形根管,其中 2个牙归为分类Ⅰ, 5个牙为分类Ⅱ, 5个牙为分类Ⅲ。结论:下颌第二磨牙的C形根管在根管的数量和形态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 解剖学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三角片与罗丹明6G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钴离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秀清 彭君 +3 位作者 凌剑 刘朝娟 曹秋娥 丁中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1-955,共5页
以罗丹明6G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复合物为荧光探针,银纳米三角片为猝灭剂,研究了银纳米三角片与荧光复合物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建立了测定钴离子的荧光分析法。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荧光复合物与银纳米三角片混合后,由于荧光复合物在银... 以罗丹明6G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复合物为荧光探针,银纳米三角片为猝灭剂,研究了银纳米三角片与荧光复合物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建立了测定钴离子的荧光分析法。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荧光复合物与银纳米三角片混合后,由于荧光复合物在银纳米三角片上吸附而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达到80%左右。当钴离子存在时,银纳米三角片与罗丹明6G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被破坏,荧光逐渐恢复。随着钴离子浓度的增加,体系荧光值的恢复率(I/I0)与钴离子的浓度(cCo^2+)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I0=1.054+21.72 cCo^2+,相关系数r^2为0.996 2。通过对自然水样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实现了钴离子的定量检测,回收率在90.4%~115.1%之间。建立了一种可靠的选择性检测钴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6G 牛血清白蛋白 银纳米三角片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钴离子
下载PDF
感染根管中6种厌氧菌与症状或体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晓璐 孙汉堂 +3 位作者 李鹏 张芳 刘朝娟 余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应用16S rRNA—PCR技术测定感染根管内6种细菌的检出率,分析根管内细菌种类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关系。方法:采集48例感染根管样本,按照临床症状或体征分为自发痛、叩痛、窦道3组,提取样本细菌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 目的:应用16S rRNA—PCR技术测定感染根管内6种细菌的检出率,分析根管内细菌种类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关系。方法:采集48例感染根管样本,按照临床症状或体征分为自发痛、叩痛、窦道3组,提取样本细菌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的方法检测细菌种类,计算检出率。结果:共检测48例样本,其中35例检测到待检细菌,检出率达72.9%。检出率最高的是牙髓卟啉单胞菌(35.4%),其次是牙龈卟啉单胞菌(31.2%)和粪肠球菌(29.1%),咽峡炎链球菌为(18.7%),有2例能检出古菌,轻链球菌未检出。统计学分析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与自发痛、粪肠球菌与窦道分别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根管感染是由多种细菌造成的;5种细菌是感染根管的优势菌;感染根管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粪肠球菌检出与临床相应症状或体征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根管 厌氧菌 PCR 16S RRNA
下载PDF
牙源性皮瘘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晓睿 常文悦 +3 位作者 陆群 杨倩娟 白庆霞 刘朝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总结牙源性皮瘘的年龄分布及患牙位,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展示6例牙源性皮肤瘘管的术前和术后面部和口内照片、X线牙片,回顾以往报道的皮瘘病例60例,分析牙源性皮瘘的面部好发部位、及其对应的...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总结牙源性皮瘘的年龄分布及患牙位,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展示6例牙源性皮肤瘘管的术前和术后面部和口内照片、X线牙片,回顾以往报道的皮瘘病例60例,分析牙源性皮瘘的面部好发部位、及其对应的患牙位。结果:牙源性皮瘘主要好发在颊部、颏部、鼻旁和下颌下部4个部位,对应的患牙位分别是下颌第三磨牙、下颌切牙、上颌尖牙及下颌第一、第二磨牙,以下颌牙齿为主(71.2%);相对于鼻旁和下颌下部皮肤瘘管好发于中老患者,颊部、颏部皮肤瘘管好发于年轻患者。对慢性牙周炎病灶牙进行根管治疗,拔除无需治疗的病灶牙,牙源性皮瘘均可痊愈。结论:对病灶牙的正确治疗是治疗牙源性皮瘘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肤瘘管 牙源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一)——口腔门诊护理规范及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晓敏 刘晓燕 +8 位作者 魏维娜 刘朝娟 吕文静 薛磊婷 刘玺 尤苏霞 李芬 刘蕊 张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0,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口腔专科诊疗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距离近、时间长、频率高,且易产生喷溅飞沫,进而产生气溶胶,使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面临接触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现结合口腔门诊专科工作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口腔专科诊疗中医护人员与患者接触距离近、时间长、频率高,且易产生喷溅飞沫,进而产生气溶胶,使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面临接触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现结合口腔门诊专科工作特点与疫情发展情况,展开的护理实践及相关策略进行报道,旨在为疫情期间口腔专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应急调配 口腔护理 喷溅治疗 感染控制
下载PDF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分析
16
作者 刘朝娟 《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1年第20期34-35,共2页
由于受到“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影响,使英语专业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展开了深入探索,并且有意识的将英语课程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整合。不仅能够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全面创新改革提供积极帮助,而且还能利用海量教学资源对学生... 由于受到“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影响,使英语专业教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展开了深入探索,并且有意识的将英语课程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整合。不仅能够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全面创新改革提供积极帮助,而且还能利用海量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综合学习成效。本文针对“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为培养高校大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思维模式 高校 英语教学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17
作者 刘朝娟 《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1年第20期124-125,共2页
高校英语教学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教学的过程具有较高系统性和复杂性,通过将认知语言学合理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因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 高校英语教学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教学的过程具有较高系统性和复杂性,通过将认知语言学合理渗透到高校英语教学中,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因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入手,针对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高校 英语教学 创新模式
下载PDF
经牙列套给药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18
作者 姜永 苟丹 +4 位作者 刘蕊 徐宁 刘朝娟 王丹 范晓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牙列套给药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效果。方法:纳入牙本质过敏症患者96例共146颗患牙,分为实验组(A)与对照组(B),A组50例(74颗患牙),B组46例(72颗患牙)。实验组采用经牙列套给药脱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涂抹脱敏治疗,比较两组治... 目的:探讨经牙列套给药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效果。方法:纳入牙本质过敏症患者96例共146颗患牙,分为实验组(A)与对照组(B),A组50例(74颗患牙),B组46例(72颗患牙)。实验组采用经牙列套给药脱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涂抹脱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牙体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A组治疗后即刻,治疗中1周,治疗中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78.4%、86.5%、91.9%,B组分别为54.2%、61.1%、65.3%(P<0.05);治疗结束后1周,1个月,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82.4%,B组分别为69.4%和55.6%(P<0.05)。结论:经牙列套给药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优于单纯涂抹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症 药物脱敏 牙列套 临床疗效 疼痛度
下载PDF
上颌磨牙腭侧双根发生率及解剖特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博 陆群 +3 位作者 白庆霞 张艳 刘晓静 刘朝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9-362,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观察上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及解剖结构特征,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28例(1957颗上颌磨牙)锥形束CT的临床三维影像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观察牙位及腭根数目,观察腭侧双根的发生率、解剖特征及腭侧... 目的利用锥形束CT观察上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及解剖结构特征,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28例(1957颗上颌磨牙)锥形束CT的临床三维影像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观察牙位及腭根数目,观察腭侧双根的发生率、解剖特征及腭侧双根与性别、观察牙位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上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为0.72%(14/1957),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1.12%(11/979)]高于第一磨牙[0.31%(3/978)]。上颌腭侧双根的根管口平均距离为(2.84±0.50)inm,近腭根与远腭根牙根长轴夹角平均值为(34.6±16.1)°,均显著大于两颊根的根管口平均距离[(2.15±0.82)mm]和牙根长轴夹角[(21.3±12.2)°](P〈0.05)。上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与性别、左右方位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大于第一磨牙,两腭根的根管口平均距离及两腭根夹角均显著大于两颊根,腭侧双根预备难度大于颊侧双根,需谨防器械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磨牙 牙髓腔 腭根
原文传递
简谈修法后当事人申请民事检察监督的时限
20
作者 邵世星 刘朝娟 《中国检察官》 2013年第11期67-68,共2页
一、应当规定当事人申请民事检察监督的时限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生效判决、裁定不服的,向法院申请再审的时限是判决、裁定生效后六个月内,特定情形下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再审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超过法定时限申请再审的,法院将不... 一、应当规定当事人申请民事检察监督的时限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生效判决、裁定不服的,向法院申请再审的时限是判决、裁定生效后六个月内,特定情形下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再审事由之日起六个月内.超过法定时限申请再审的,法院将不予支持.新规定较之以前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两年时限,长度大大缩短.如此规定,是为了敦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节约司法成本,体现了修法兼顾司法效率与公正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 检察机关 法院 司法机关 申请再审 民事检察 修法 监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