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Cu−Li−Mg合金纳米相之间溶质配分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
作者 刘正卿 江勇 +1 位作者 王怡人 姚建刚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734-1744,共11页
采用一性原理计算考察25种合金化元素在大多数商业牌号Al−Cu−Li−Mg合金中主要纳米相(δʹ-Al3Li、θʹ-Al2Cu、T1-Al6Cu4Li3和S-Al2CuMg)之间的溶质配分能和配分行为。计算结果表明,主合金化元素Li不能直接影响θʹ和S相,Cu不能直接影响δʹ... 采用一性原理计算考察25种合金化元素在大多数商业牌号Al−Cu−Li−Mg合金中主要纳米相(δʹ-Al3Li、θʹ-Al2Cu、T1-Al6Cu4Li3和S-Al2CuMg)之间的溶质配分能和配分行为。计算结果表明,主合金化元素Li不能直接影响θʹ和S相,Cu不能直接影响δʹ相,Mg不能直接影响θʹ和δʹ相,但可以较弱地固溶于T1相。对于微合金化元素,Si是唯一一种可以固溶于4种纳米相的元素。Au能固溶于δʹ、θʹ和S相,Cd能固溶于δʹ、T1和S相,Zr能固溶于δʹ和T1相,Ni仅有微弱的趋势固溶于θʹ和S相。Ti、V、Zn、Ag和Mo只能固溶于δʹ相,而Cr、Mn、Fe和Co对这4种纳米相均没有直接影响。几乎所有的稀土元素均能强烈固溶于T1、δʹ和S相,但无法固溶于θʹ相。仅Sc略显特殊,对S相没有明显的固溶趋势。计算预测的溶质配分能构成了一个原型数据库,有利于指导和加速Al−Li合金及其他相关Al合金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Mg合金 纳米相 微合金化 溶质配分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HT-6M托卡马克X射线剂量场的研究
2
作者 王明谦 郑丽珍 +4 位作者 李裕熊 尹协锦 张淮贤 刘慧君 刘正卿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本文对HT-6M托卡马克装置在运行时所产生的X射线剂量、能量进行了测量研究。真空室环表面剂量较大,变化范围:2.3×10~2—1.6×10~4mSV;大厅剂量变化范围(距环表面2m外)O—1.8×10~2mSv。测量表明,X射线的能量是比较宽的连续... 本文对HT-6M托卡马克装置在运行时所产生的X射线剂量、能量进行了测量研究。真空室环表面剂量较大,变化范围:2.3×10~2—1.6×10~4mSV;大厅剂量变化范围(距环表面2m外)O—1.8×10~2mSv。测量表明,X射线的能量是比较宽的连续谱,并且随测量位置和方向的不同而有一定变化。实验估计能量≤500keV的X射线约占85%左右。本文给出的剂量数据为装置正常运行提供了防护和安全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剂量 测量 探测器 能谱
下载PDF
HT-6M托卡马克装置对动物辐射生物效应的观察
3
作者 于海忠 季其仁 +3 位作者 刘远兴 史惠芳 刘正卿 刘惠君 《中国辐射卫生》 1992年第1期34-34,共1页
HT-6M托卡马克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是用于高功率辅助加热实验、高β等离子体的平衡和稳定性实验、等离子体输送过程及边界层物理实验的装置。据在该“装置”工作人员自述,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体检发现有部分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粒细胞有偏... HT-6M托卡马克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是用于高功率辅助加热实验、高β等离子体的平衡和稳定性实验、等离子体输送过程及边界层物理实验的装置。据在该“装置”工作人员自述,有不同程度的疲乏感,体检发现有部分工作人员外周血象粒细胞有偏低现象。据测试,该“装置”在运行时有X线产生。为此,我们配合热释光剂量计测定,进行了动物生物效应观察,报告如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生物效应 托卡马克装置
下载PDF
依赖环境的氢化钛相稳定性:第一性原理预测
4
作者 沈春雷 刘艺 +5 位作者 宫裕祥 刘正卿 江勇 许灿辉 周晓松 龙兴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017-3026,共10页
在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H原子构型的条件下,构建各种TiH_(x)(x=1-2)相结构,并基于第一性原理能量学,计算评估各相的形成能力及其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进而构建稳定和亚稳TiH_(x)的相稳定性图。结果显示,很多稳定和亚稳TiH_(x)相具有非常接... 在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H原子构型的条件下,构建各种TiH_(x)(x=1-2)相结构,并基于第一性原理能量学,计算评估各相的形成能力及其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进而构建稳定和亚稳TiH_(x)的相稳定性图。结果显示,很多稳定和亚稳TiH_(x)相具有非常接近的形成能,可能同时共存。这些相的相对稳定性强烈依赖于环境温度(T)和氢分压(p(H_(2)))。在整个感兴趣的T和p(H_(2))范围内,只可能存在γ-TiH和γ-TiH_(2)2种稳定相,以及ε-TiH、γ-TiH_(1.5)、ε-TiH_(1.75)、δ-TiH_(1.75)和ε-TiH_(2)5种亚稳相。这些亚稳相均满足力学稳定性,且在热力学上具有不断吸收或释放H,向平衡相γ-TiH_(2)或γ-TiH发生转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钛 相稳定性 亚稳相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Basal stacking fault induced twin boundary gliding,twinning disconnection and twin growth in hcp Ti from the first-principles 被引量:3
5
作者 Qi QIAN Zheng-qing LIU +3 位作者 Yong JIANG Yi-ren WANG Xing-long AN Min SO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82-390,共9页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s and energetics of {101n} coherent twin boundaries(CTBs) and glide twin boundaries(GTBs) in hexagonal close-packed(hcp) Ti. The formation mecha...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s and energetics of {101n} coherent twin boundaries(CTBs) and glide twin boundaries(GTBs) in hexagonal close-packed(hcp) Ti.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GTB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win growth were fundamentally explore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TBs can form from the gliding of CTBs, through their interaction with basal stacking fault. The gliding eventually restored the CTB structures by forming a pair of single-layer twinning disconnections. The pile-up of twinning disconnection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wide steps at twin boundaries as observed in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hich can further promote twin growth. Possible effects of various alloying elements on pinning twin boundaries were also evaluated, to guide the strengthening design of Ti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boundary stacking fault twinning disconnection twin growth first principles
下载PDF
二硫代氨基甲酸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刘兆明 刘正卿 +3 位作者 崔柏宁 刘超群 孔晓青 王慧云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考察8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酪氨酸或左旋多巴为底物,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进行定量。结果其中6种化合物对酪氨酸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单酚酶抑制效应最强的是化... 目的考察8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酪氨酸或左旋多巴为底物,利用分光光度法对酪氨酸酶的单酚酶和二酚酶活性进行定量。结果其中6种化合物对酪氨酸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单酚酶抑制效应最强的是化合物3,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6μmol/L,对二酚酶抑制效应最强的是化合物1(IC50=5.4μmol/L)。酶动力学法显示对单酚酶的抑制作用均为可逆过程,抑制类型表现为竞争型。金属离子络合实验表明,Cu^2+对化合物的抑制效应强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而Zn2+的影响较弱,Fe^3+基本没有影响。结论二硫代氨基甲酸类化合物是酪氨酸酶的强效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 酪氨酸酶 抑制 金属离子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