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勒柯克的新疆田野调查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刘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文明互动的研究...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文明互动的研究取径,对揭示新疆美术史的内涵与当代价值,促成中国边疆艺术史与艺术研究的“本土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柯克 新疆田野调查 文化认同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从“无名”到“有名”: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范式转移
2
作者 刘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207,共9页
与传统画学研究相比,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视野、对象、理论、方法上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无名”艺术进入“有名”艺术研究殿堂,成为中外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无名艺术... 与传统画学研究相比,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视野、对象、理论、方法上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无名”艺术进入“有名”艺术研究殿堂,成为中外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随着现代学科体系的建立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中国“无名艺术史”在20世纪上半叶有了过往所不具有的人文内涵,其关注点不在创作主体的个性流露,学术取向也不在于对象“有名”或“无名”,而是从创作共性角度去看待整体的艺术流变趋势。正是基于此,“无名艺术史”的研究与书写范式部分取代传统范式,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的中西方学术对话桥梁,凸显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无名艺术史 研究范式转移 从“无名”到“有名”
下载PDF
再论美育的认知及其矛盾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73-80,共8页
美育的概念与内涵有很多种解读,许多学者站在对美育认知的各自立场上阐释了美育的重要性与价值。有的持美育工具论立场,有的持美育决定论立场,有的持美育自律论立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强调学校美育的当下,对美育尤其是学校美育在认知立... 美育的概念与内涵有很多种解读,许多学者站在对美育认知的各自立场上阐释了美育的重要性与价值。有的持美育工具论立场,有的持美育决定论立场,有的持美育自律论立场。在国家高度重视和强调学校美育的当下,对美育尤其是学校美育在认知立场上的误区与矛盾性,造成美育工作推进的各种障碍与尴尬。尤其是在关于美育与德育的关系、美育的非功利性与功能观、美育理论与实践、美育课程化与终身化等问题上存在诸多认知矛盾性。因此,揭示过往美育认知的矛盾性,找准美育推进的路径,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概念 学校美育 认知矛盾性 美育实施
下载PDF
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论之我见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3-46,共4页
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史(古代部分)的研究涌现了各种新的依托于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交叉学科下艺术史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问题讨论,被不少学者称为"学科危机"。至于是否存在学科危机,对于新的各式研... 近百年来中国艺术史(古代部分)的研究涌现了各种新的依托于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和方法,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交叉学科下艺术史的学科边界的模糊性问题讨论,被不少学者称为"学科危机"。至于是否存在学科危机,对于新的各式研究方法而言它折射出哪些研究艺术史现状与问题,本文简单梳理了20世纪以来的艺术史研究方法,着重区分研究方法与研究角度的关系和异同,谈到风格分析法、艺术社会学研究方法(这两个典型的内外史研究法)在具体研究问题上所体现的思路,及方法所带来的学科思考。为建构一种新的中国艺术史学观提出方法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角度 风格分析 艺术社会学研究
下载PDF
艺术史研究的立场与方法探索——艺术史交叉研究带来的新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渟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0-124,共5页
近30年来,艺术史研究方法与角度日趋多元,使之朝着更为接近人文学科的方向发展。在扩大自身研究范畴与领域的过程与探索中,几个关键性的方法论立场是决定艺术史保持学科个性和边界的重要方面。艺术史研究应把着力点放在"艺术本体&q... 近30年来,艺术史研究方法与角度日趋多元,使之朝着更为接近人文学科的方向发展。在扩大自身研究范畴与领域的过程与探索中,几个关键性的方法论立场是决定艺术史保持学科个性和边界的重要方面。艺术史研究应把着力点放在"艺术本体",而非纯历史分析。艺术史是主观审美判断与客观实证研究相结合人文学科。以艺术本体为重心的艺术史研究,在方法论上应审视"图像"的意义,使艺术史视野下的图像研究为其他人文学科提供文化研究的话语参考,而并非使"图像"成为其他人文学科涉入艺术史学科的保护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方法论 多元 图像 文献 研究本体
下载PDF
器物艺术研究的艺术性回归--评学术专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渟 《创意与设计》 202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器物艺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画史为核心的艺术品研究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使其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学科独专性常常受到挑战。王丽梅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使器... 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器物艺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画史为核心的艺术品研究有诸多不同,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的介入,使其在艺术史领域研究的学科独专性常常受到挑战。王丽梅著《盛世风尚--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研究》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使器物艺术史研究在装饰艺术阐释方面为艺术史的学科独专性做出了有力的回应。其著作对装饰艺术的解读超越了艺术考古、物质文化史和传统工艺美术史的概念阐释,把"装饰艺术"从普通的装饰性图案认知扩展到装饰纹样的绘画性和器形的装饰工艺等既属于艺术史本体的概念范畴,又不同于传统工艺美术史的阐释空间。在装饰艺术研究的艺术性与视觉性辨析上找到了突破口,同时对与经典绘画史相对应的"无名艺术史"当代研究提供了"艺术性回归"的具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艺术 无名艺术史 器物艺术 艺术性回归
下载PDF
民国“无名艺术史研究”之滥觞:中外学者的汉唐陵墓考察著述论略
7
作者 刘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209,共7页
在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中,由学科之分类细化所应运而生的"无名艺术史"研究在民国具有重要的学科体系建构意义和方法论反思价值。本文从中外学者(足立喜六、色伽兰、朱偰、王子云)对汉唐陵墓田野调查的著述中,剖析古代陵墓... 在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转型中,由学科之分类细化所应运而生的"无名艺术史"研究在民国具有重要的学科体系建构意义和方法论反思价值。本文从中外学者(足立喜六、色伽兰、朱偰、王子云)对汉唐陵墓田野调查的著述中,剖析古代陵墓的田野研究对无名艺术史研究草创期而言,在研究范畴、理论与方法、史学体系建构方面的学术贡献,为民国的无名艺术史研究找寻更多的实践案例,以期完善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艺术史 陵墓研究 田野考察 理论与方法 学术体系
下载PDF
“三远”新议
8
作者 刘渟 《艺术探索》 2003年第4期31-33,共3页
The term Three Perspectives(San Yuan) described by GuoXi in his art book, Lin QuanGao Zhi, was explained asthree kinds of perspectivesand named as Scattering Per-spective (San Dian Tou Shi) inthe view of Western art b... The term Three Perspectives(San Yuan) described by GuoXi in his art book, Lin QuanGao Zhi, was explained asthree kinds of perspectivesand named as Scattering Per-spective (San Dian Tou Shi) inthe view of Western art bysome art researchers. Is itright? The writer, Liu Ting,believes that is a mistake.She say:" Affecting by theworld view of traditionalChinese philosophy, theterm Three Perspectives actu-ally reflects a mood and anideal state of artists, whichis not corresponding to thescientific term in Westernar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绘画理论 创作方法 审美观照 艺术境界 构图法 透视法
下载PDF
论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对无名艺术史研究的方法启示
9
作者 刘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6-,39,共2页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抗战时期开展对西北各地的无名艺术文物的踏查,在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转型期,对无名艺术史提供了早期的方法论启示。考察团秉持以艺术审美与文物考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升了无名艺术史在现代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在抗战时期开展对西北各地的无名艺术文物的踏查,在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转型期,对无名艺术史提供了早期的方法论启示。考察团秉持以艺术审美与文物考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升了无名艺术史在现代史学研究中的地位、确立了艺术本体研究在无名艺术史研究中的话语体系、建立了无名艺术史与传统经典艺术史的理论与方法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艺术史研究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方法启示
下载PDF
世俗之韵--对宋代宫廷风俗画审美情趣的再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风俗画总因其题材内容的世俗化而产生一种错觉和误导,仿佛风俗画在宋代经济繁荣、城市文化发达的历史大背景下,就理所应当成为迎合市井百姓审美取向的绘画门类。本篇试图从宋代宫廷统治阶层的文化政策、自上而下的宋学...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风俗画总因其题材内容的世俗化而产生一种错觉和误导,仿佛风俗画在宋代经济繁荣、城市文化发达的历史大背景下,就理所应当成为迎合市井百姓审美取向的绘画门类。本篇试图从宋代宫廷统治阶层的文化政策、自上而下的宋学思潮对宫廷风俗画的作用以及对当时风俗画家的心态胸臆、主体精神倾向以及市井百姓的文化审美心态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对古代美术大众化形式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追求作出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风俗画 审美情趣 雅与俗 主体精神 大众美术
下载PDF
他者介入的艺术史——20世纪前期来华艺术考察及其本土回声
11
作者 刘渟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20世纪前期,西方学者对我国进行了多次针对民间无名艺术的田野调查。本文以伊东忠太(日本)、伯施曼(德国)、色伽兰(法国)、喜龙仁(瑞典)对中国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文物的考察与研究为核心,分析他们来华考察的缘由、考察方式与方法、... 20世纪前期,西方学者对我国进行了多次针对民间无名艺术的田野调查。本文以伊东忠太(日本)、伯施曼(德国)、色伽兰(法国)、喜龙仁(瑞典)对中国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文物的考察与研究为核心,分析他们来华考察的缘由、考察方式与方法、他者介入的艺术史学观念及价值取向,进而反思“他者介入”背景下中国艺术史研究在现代转型中的影响与本土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考察 他者介入 无名艺术史 本土反思
下载PDF
论20世纪30、40年代“无名艺术史”的研究范式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渟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161,共12页
民国以来,中国艺术史学在现代转型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重构,与"经典书画史"相对应的"无名艺术史"是其中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一般将其分散在民国美术史、艺术考古学或中国艺术史学百年进程中进行个... 民国以来,中国艺术史学在现代转型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重构,与"经典书画史"相对应的"无名艺术史"是其中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学界一般将其分散在民国美术史、艺术考古学或中国艺术史学百年进程中进行个案或专题研究,但在研究范式与价值取向上存在扁平化、单一化的倾向。本文试图将"无名艺术史"作为一种史学转型期的独立形态,从分层角度去观照其研究范式和价值取向,即作为学术文本的"无名艺术史"、作为艺术动力的"无名艺术史"和作为精神化育的"无名艺术史"。通过分层思维下的艺术史认识论建构,可以使学界依据受众立场的分层,去厘清研究的叙事逻辑与方法体系,并为中国艺术史学的理论建构增添一种新视角与新的叙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取向 中国艺术史 艺术语言 考古学研究 书画史 铜器 文化审美 新兴 母题 何正璜
原文传递
解构后留下什么——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尴尬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渟 《美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4-86,共3页
众所周知,自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现代主义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艺术运动,一切传统的艺术标准、审美取向.价值观都遭到了彻底地否定.一大批在经历了西方工业革命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对传统的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下... 众所周知,自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现代主义走过了百年的历史.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艺术运动,一切传统的艺术标准、审美取向.价值观都遭到了彻底地否定.一大批在经历了西方工业革命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对传统的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系统组织管理和商品交换逻辑采取了坚决抵制的态度。这些先锋派艺术家们以一种“非人化”的态度,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隔断艺术与日常经验世界的联系。艺术所表现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不再具有任何的”相似性“.艺术和现实之间的模仿关系被彻底打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后现代艺术 艺术形式 解构主义 艺术精神 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论王子云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当代启示
14
作者 刘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5-200,共6页
王子云是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界的先驱,其艺术史学体现了中国艺术史学在现代转型时期诸多方法论和研究视野上的学科特点。以田野调查和西方现代艺术史学理论为基础的文献考证、实物调研结合艺术分析的实证与审美的综合研究方法是其主要学... 王子云是中国现代艺术史学界的先驱,其艺术史学体现了中国艺术史学在现代转型时期诸多方法论和研究视野上的学科特点。以田野调查和西方现代艺术史学理论为基础的文献考证、实物调研结合艺术分析的实证与审美的综合研究方法是其主要学术特色。他对于考古学、文物学、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与艺术史的跨学科交叉研究,不仅促使了艺术史学科的现代转型,同时方法和视野的拓展,提升和拓展了中国艺术史学研究的范畴。研究他的治学方法,将启发学界反思当代艺术史研究中关于艺术史学科边界、研究对象以及学科受众等核心问题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子云 艺术史研究方法 学科价值 当代启示
原文传递
论新史学的社会文化史观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研究中的价值体现
15
作者 刘渟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294,共2页
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史学研究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以梁启超的社会文化史观为代表的新史学对历史研究的史料运用与研究问题提出了区别于传统史学研究的新思考。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管窥新史学对该团在... 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史学研究的现代转型过程中,以梁启超的社会文化史观为代表的新史学对历史研究的史料运用与研究问题提出了区别于传统史学研究的新思考。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管窥新史学对该团在艺术史研究上的影响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观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艺术史研究
原文传递
论王子云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历史成因
16
作者 刘渟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王子云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研究转型时期的重要艺术理论家之一,他将西方艺术史研究与现代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相结合,拓展了传统艺术史研究只重书画经典艺术而忽视民间艺术的面貌。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探讨王子云艺术史研究... 王子云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研究转型时期的重要艺术理论家之一,他将西方艺术史研究与现代考古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相结合,拓展了传统艺术史研究只重书画经典艺术而忽视民间艺术的面貌。本文将从三个阶段来探讨王子云艺术史研究方法的历史成因:留学法国的学术视野和知识拓展;回国后对河南、山东等地的实地考察;组建"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后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子云 艺术史研究方法 历史成因
原文传递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写生图集研究
17
作者 刘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9-,61,共2页
《王子云西北写生选1940-1945》一书是抗日战争时期,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学术踏查的艺术记录方式的成果。该书包含了西行考察过程中的人物、风景、民俗、文物遗迹与遗物等作品共计80余幅。写生作品分为西北沿途风景写生、艺术... 《王子云西北写生选1940-1945》一书是抗日战争时期,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学术踏查的艺术记录方式的成果。该书包含了西行考察过程中的人物、风景、民俗、文物遗迹与遗物等作品共计80余幅。写生作品分为西北沿途风景写生、艺术文物遗址的全景写生图、西北各地民族风情。这三类写生作品体现了考察团将艺术考察与文物调研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价值、文物史料价值和图像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 王子云 写生作品 艺术与文物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