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脾胃枢机谈补中益气法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刘礼剑 刘杰 +4 位作者 胡鑫 黄锦华 梁兰琪 何旗 谢胜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9-12,共4页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补中益气法属补法范畴,是补益脾胃之气、升提中气的一种治法。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枢机平衡失调会导致脾升无力和胃降不通,治疗上不仅要关注脾升无力,也要注重胃降不通。同时,脾升带动肝升,...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补中益气法属补法范畴,是补益脾胃之气、升提中气的一种治法。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枢机平衡失调会导致脾升无力和胃降不通,治疗上不仅要关注脾升无力,也要注重胃降不通。同时,脾升带动肝升,胃降促进肺降,即为肝肺枢机;肝升之极成心火,肺降之极成肾水,肾水随肝脾之升上济心火,心火随肺胃之降下达肾水,即为心肾之枢。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任降督升则任督交会。脾胃枢机为轴,肝肺枢机、心肾枢机、任督枢机为轮,调脾胃枢机可运肝肺、心肾、任督枢机,调肝肺、心肾、任督枢机也可以复脾胃枢机,以达“轴轮互运”之机,使气机升降出入自如、运转有度,亦为治疗脾胃病证的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枢机 补中益气法 以枢调枢 轴轮互运
下载PDF
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2
作者 潘红霞 陈洁 +4 位作者 刘礼剑 韦金秀 黄晓燕 林奉佼 曹云云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784-789,共6页
目的观察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虚气逆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竹罐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中药竹罐组42例,对照组46例。中药竹罐组予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 目的观察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虚气逆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竹罐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中药竹罐组42例,对照组46例。中药竹罐组予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SF-36)、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24 h食管pH检测酸反流情况及复发率。结果(1)治疗结束后,中药竹罐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愈显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竹罐组及对照组的酸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及DeMeester计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中药竹罐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第4周末,中药竹罐组的HAMA、HAMD及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中药竹罐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随访3个月,中药竹罐组的HAMA、HAMD及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中药竹罐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HAMA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GERD患者疗效较好,可显著提高愈显率,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经 中药竹罐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理论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兰琪 黎丽群 +5 位作者 胡鑫 梁凤萍 何旗 刘杰 黄锦华 刘礼剑 《中国医药》 2024年第4期619-623,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胃肠激素、内脏高敏感性、遗传、脑肠轴调节异常、十二指肠屏障受损与微炎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认为胃肠动力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胃肠激素、内脏高敏感性、遗传、脑肠轴调节异常、十二指肠屏障受损与微炎症等与FD发病密切相关。本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不适和经济负担。因此,探索和研发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小的新疗法迫在眉睫。研究发现脑肠肽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FD的现状、中医辨证论治基础方面检索查阅近年来中英文相关文献,综述了FD及脑肠肽的关系,以明确脑肠肽在FD病理生理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对近年来中医调控脑肠肽水平干预FD的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FD的治疗以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肠肽 脑肠互动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脑-肠轴治疗GERD伴焦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宇青 罗佐媚 +5 位作者 陈南 韩冰洁 黎丽群 刘礼剑 陈广文 杨成宁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315-2320,共6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GERD的发生与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作为大脑与胃肠道双向联系的中介,在GERD伴焦虑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复...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GERD的发生与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密切相关。脑-肠轴作为大脑与胃肠道双向联系的中介,在GERD伴焦虑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复方内服疗法(平冲降逆汤、调中化湿汤等)、中医药内服外用联合疗法(连栀泄热汤联合穴位贴敷、针刺督脉背段联合疏肝利胆和胃中药等)、中西药内服联合疗法(健脾疏肝汤联合雷贝拉唑、雷贝拉唑联合建中降逆汤等)可通过调控脑肠肽、肠道菌群、炎症因子、胃肠激素等分子信号有效改善GERD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焦虑 抑郁 脑-肠轴 中医药 中西药结合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邓斯铭 刘礼剑 +5 位作者 黎丽群 杨成宁 韦金秀 李建锋 黄明珠 谢丽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23-1927,共5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的病理过程,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K/STAT)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改善肝纤维化的...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的病理过程,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K/STAT)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改善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发现活血化瘀类(如鬼箭羽醇、紫杉醇等成分及二十五味松石丸、肝复康等复方)、清热解毒类(如桦木酸、杠板归总黄酮等成分及片仔癀、克癀胶囊等复方)、疏肝行气类(如秦皮素、葫芦素B等成分及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等复方)中药活性成分和复方均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炎症反应,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等,发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JAK/STAT信号通路 中药 活性成分 复方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研究进展
6
作者 黎秀娟 马超北 +4 位作者 王玉燕 付文静 刘芙蓉 钟焕英 刘礼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208,共7页
仲景所创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代表方,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卫生负担。查阅文献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但缺... 仲景所创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代表方,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长,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卫生负担。查阅文献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但缺乏对其相关文献的系统整理,导致该方治疗胃病的价值未能及时被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胃病方面具有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主要通过抗炎杀菌、调节免疫功能、修复黏膜损伤、抗肿瘤、调节胃肠激素、促胃肠动力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但具体分子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因此,该文从理论探索、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方面对近年来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防治胃病及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胃病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礼剑 杨成宁 +6 位作者 沈飞霞 庞丽霞 梁楚佳 胡晓萍 黄瑞 谢胜 韦金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基于"肠-肝轴"肠道菌群调节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治疗疗效,Chid-Pugh分级情况,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id-Pugh分级为A级的人数占比为60.00%(18/30),高于对照组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及TBIL水平分别为(68.9±13.2)U/L、(49.3±5.0)μ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12.7±13.5)U/L、(61.4±5.4)μ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修复肠道黏膜屏障以及减轻内毒素血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当归芍药散 肠道菌群 肠-肝轴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8
作者 黄锦华 梁凤萍 +4 位作者 梁兰琪 刘杰 胡鑫 何旗 刘礼剑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2期1898-1903,共6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病程长、复发率高、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在全球内发病率均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FD重叠IBS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基于现有的研究水平和深度基本可知其发病是由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病程长、复发率高、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在全球内发病率均高,且呈逐年递增趋势。FD重叠IBS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基于现有的研究水平和深度基本可知其发病是由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社会心理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以对症治疗为主,例如改善胃肠动力、对症止泻、干预焦虑抑郁状态、心理疏导等治疗,但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且疾病呈反复发作状态,再度损害了患者身心健康,严重加重了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及医疗资源消耗。当下研究表明,近年来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中医外治治疗FD重叠IBS症状具有极好的效果,可能与其能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地干预FD重叠IBS有关,且其临床治愈率远高于单一西医治疗,反复发病率远低于纯西医治疗,具有西医治疗无法替代的显著优势。本文主要综述FD重叠IBS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FD重叠IBS的治疗、新药的研发、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礼剑 黄晓燕 +6 位作者 韦金秀 杨成宁 陈广文 李建锋 刘莉 赵一娜 卢杰夫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9期2276-2278,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即...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即时止血率、转手术率、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即时止血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转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聚桂醇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可提高即时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聚桂醇 肾上腺素 止血 再出血 内镜治疗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礼剑 黄晓燕 +6 位作者 韦金秀 杨成宁 陈广文 李建锋 刘莉 赵一娜 卢杰夫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810-814,831,共6页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ECC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Stretta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PECC)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ECC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Stretta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时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2个月时反流情况、DeMeester计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复发率。结果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24 h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与DeMeester积分均低于术前,LESP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的24 h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反流时间百分比与DeMeester积分均低于对照组,LESP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升高,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降低,其中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观察组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HAMA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CC治疗RGERD患者总有效率较高,其可明显改善患者食管酸反流情况、LESP、焦虑抑郁状态,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经内镜下贲门缩窄术 Stretta射频治疗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疗效 复发
下载PDF
中药方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礼剑 钟焕英 +6 位作者 刘园园 黎丽群 杨成宁 陈广文 李建锋 马超北 谢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4-19,共6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并发心、肺、肝、肾等多器官损伤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药方剂疗效显著、作用全面,通过组方配伍,能发挥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等机制减轻SAP,被广...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并发心、肺、肝、肾等多器官损伤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障碍。中药方剂疗效显著、作用全面,通过组方配伍,能发挥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等机制减轻SAP,被广泛应用于SAP的临床治疗。SAP病机特点主要是“热瘀毒虚”,故具有“泻下通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作用的中药方剂对于治疗SAP尤为重要。上述四类方剂能通过改善胰腺缺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改善SAP患者的胰腺、肠、心、肺、肝、肾损伤,并且降低腹腔感染或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该文通过系统阐述“泻下通腑类方、清热解毒类方、活血化瘀类方、补益类方”治疗SAP及其并发症的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药方剂 并发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礼剑 杨成宁 +3 位作者 黄晓燕 王道刚 刘园园 谢胜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234-1237,共4页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机六经辨证用经方以诊治复杂病机的内科疾病"这一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与厥阴病关系密。探究脾胃肝胆系诸多疾病的内在病机为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具体表现为肝肾阴亏、脾肾阳虚、肝郁乘脾、心肝虚热中的多个方面,切中厥阴病之病机,故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脾胃肝胆疾病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胃癌伴抑郁研究进展
13
作者 胡鑫 刘杰 +1 位作者 梁凤萍 刘礼剑 《河南中医》 2024年第6期948-955,共8页
生理状态下,脑与肠道上下相通、互为滋养;病理状态下,脑与肠道相互影响,促使疾病发生、发展。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胃癌伴抑郁,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脑肠肽水平、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发挥作用。胃癌伴抑郁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单... 生理状态下,脑与肠道上下相通、互为滋养;病理状态下,脑与肠道相互影响,促使疾病发生、发展。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胃癌伴抑郁,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脑肠肽水平、调节肠道菌群从而发挥作用。胃癌伴抑郁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单药及其高纯度提取物、中药复方、针灸、穴位贴敷、腧穴艾灸、针药结合等,均取得较好疗效,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1)当前用于探索中医治疗胃癌疗效的动物模型多基于单一疾病模型,未能充分融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理念,这可能限制了对胃癌相关生物学变化的全面理解;(2)对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的物质基础研究缺乏深入研究,各种药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单体成分在机制中的具体贡献与协调机制不明确。今后,需开发结合病证特点的现代化动物模型,更能准确反映临床实际,满足现代中医药研究的科技需求。此外,还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中药质量把控标准,加深对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的物质基础研究,明确各种药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伴抑郁 脑肠轴学说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从虚火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礼剑 谢胜 +3 位作者 黄晓燕 杨成宁 陈广文 李建锋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6期18-20,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西医药物治疗以抑酸、促动力为主。尽管抑酸力度增加,仍有相当部分患者临床效果欠佳,这部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西医缺少有效应对措施。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历史悠久,疗效肯定,近年来... 胃食管反流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西医药物治疗以抑酸、促动力为主。尽管抑酸力度增加,仍有相当部分患者临床效果欠佳,这部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西医缺少有效应对措施。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历史悠久,疗效肯定,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笔者团队提出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病机不离"火热",然"火"分虚实。从虚火而论,可分为"阴火""相火""阴火相火相兼"三种情况,临床上针对上述三种情况辨证施方取得较好疗效,并从病案举例浅谈从虚火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阴火 相火 阴火相火相兼
下载PDF
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礼剑 郑超伟 +6 位作者 韦金秀 陈然 王兴丽 于福富 黎霞 覃梦琦 卢杰夫 《右江医学》 2021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拟诊小肠出血并经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36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8±12)岁,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结肠镜检查后未明确出血病灶。其中16例解...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拟诊小肠出血并经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36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8±12)岁,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结肠镜检查后未明确出血病灶。其中16例解黑便者先予经口进镜,有5例再经肛进镜;20例解暗红色或红色血便者先予经肛进镜,有4例再经口进镜。结果在36例患者中,有32例经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后明确出血病因,占88.9%(32/36)。其中小肠麦克尔憩室9例,占28.12%;小肠血管畸形7例,占21.88%;小肠间质瘤7例,占21.88%;十二指肠降部以下部位溃疡4例,占12.5%;克罗恩病3例,占9.38%;小肠恶性淋巴瘤2例,占6.25%。结论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气囊小肠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小肠出血 诊断
下载PDF
基于“以枢调枢”探讨五行藏象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8 位作者 刘园园 黄晓燕 刘礼剑 陈广文 杨成宁 刘倩 谭金晶 张丽敏 黎丽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26-2828,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症候多样、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脾胃枢机升降失和在本病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脾胃枢机失和与心肾、肺肾、肝肺等脏腑枢机失和关系密切。故提出"以枢调枢"为治疗大法,通过五行藏象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症候多样、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脾胃枢机升降失和在本病发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脾胃枢机失和与心肾、肺肾、肝肺等脏腑枢机失和关系密切。故提出"以枢调枢"为治疗大法,通过五行藏象疗法"以象补藏"调和脏腑枢机以调衡脾胃枢机升降之用,即"以枢调枢",则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而致"气归于权衡"的生理常态,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枢调枢 五行藏象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基于藏象理论坤土建中疗法的理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被引量:19
17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4 位作者 彭柳莹 刘礼剑 蒋中原 廖婷 杨成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 中医藏象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认知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而产生的,用于解释各种生命现象的理论模型系统。"以象测藏"是中医学惯用的方法学,作者结合五行制化理论提出了"以象补藏"的观点,并构建了坤土建中疗法。该疗法针对不同体质状态人群的五行偏颇,选取具有补益中气作用的自然五方之土"以象补藏",可以达到"以土调枢""以土补土"的作用。该疗法经作者多年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强,临床适应证广,文章重点从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以象补藏 坤土建中疗法 脾胃 以枢调枢
下载PDF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指南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18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8 位作者 李娟 陈广文 刘礼剑 刘园园 杨成宁 黄晓燕 谢洁如 戴文杰 陈明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01-908,共8页
背景当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意见,这使得临床上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管理变得复杂,并且不同指南对于我国患者的适用性尚有待明确。目的系统评价难治... 背景当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规范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意见,这使得临床上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管理变得复杂,并且不同指南对于我国患者的适用性尚有待明确。目的系统评价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指南,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和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官网,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及医脉通,检索时限均为2004年1月—2018年1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AGREEⅡ系统评价纳入指南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AGREEⅡ评估系统包括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和编辑独立性。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研究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最终纳入5篇指南,发表时间跨度为2009—2016年。其中美国2篇,日本、中国和亚太地区各1篇。5篇指南AGREEⅡ评价平均得分依次为"范围和目的"88.33%、"清晰性"86.66%、"严谨性"72.08%、"参与人员"69.99%、"应用性"68.33%和"编辑独立性"20.00%,指南总体推荐级别均为B级。各指南推荐意见较为一致。结论目前世界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指南质量一般,尤其在"编辑独立性"领域还需特别加强。我国尚未见独立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指南,仅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且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循证指南,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诊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循证医学 指南 系统评价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胜 梁梦月 +11 位作者 刘园园 陈家坤 陈广文 刘祖露 李蕾 罗莉川 刘礼剑 黄晓燕 杨成宁 廖婷 侯秋科 皮持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67-2571,I0001,I0002,共7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任督二脉皮温的影响,探讨背俞指针防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贲门钢圈固定法建立GERD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背俞指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灌胃,连续14 d。治疗第1、7、14天检测大鼠任督二脉均温及穴位皮温变化。结果:①任督二脉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膻中穴、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中脘穴、关元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其余4穴皮温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除命门穴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5穴皮温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各穴位皮温均明显升高(P〈0.05)。②任督二脉红外热均温检测: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各组任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督脉均温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任、督脉均温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任脉均温、督脉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4天,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对照组的任、督脉均温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任督二脉皮温的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相关,GERD大鼠任督二脉穴位皮温较正常大鼠低,背俞指针疗法可提高任督二脉皮温,提示背俞指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任督二脉经气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背俞指针疗法 任督二脉 红外热成像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模型大鼠ICC超微结构影响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4
20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7 位作者 刘园园 刘礼剑 黄晓燕 陈广文 谭金晶 李娟 陈家坤 梁梦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9-661,697,共4页
ICC作为胃肠道运动的起搏器和调节者,在胃肠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细胞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故ICC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势必会影响胃食管的运动功能。背俞指针疗法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 ICC作为胃肠道运动的起搏器和调节者,在胃肠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细胞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故ICC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势必会影响胃食管的运动功能。背俞指针疗法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背俞指针疗法可改善GERD模型大鼠ICC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而维持ICC的完整性而发挥起搏功能,从而促进胃肠动力起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故基于'以俞调枢'与'以枢调枢'理论,探讨GERD模型大鼠ICC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背俞指针疗法之间的相关性,以阐释GERD经络-细胞相关病机之本质,为该疗法在GERD等功能性胃肠病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ICC 以俞调枢 以枢调枢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