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下颌运动轨迹的正颌外科术中下颌骨髁突定位方法及初步精度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心雨 吴灵 +3 位作者 宋凤岐 李自力 张益 刘筱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建立正颌手术下颌骨髁突位置的术前规划和术中定位技术流程,并对其定位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大视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口内扫描分别获得面部骨组织和牙齿的三维数... 目的:基于下颌运动轨迹建立正颌手术下颌骨髁突位置的术前规划和术中定位技术流程,并对其定位准确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大视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口内扫描分别获得面部骨组织和牙齿的三维数据,采用下颌运动记录仪记录患者下颌生理状态下各方向运动时的下颌运动轨迹。使用IVSPlan l.0.25软件,通过数据分割、三维重建得到上、下颌骨的三维模型,通过标志点配准将牙列数据与颌骨数据融合,将下颌运动记录仪得到的数据转化为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矩阵变换方程组,通过下颌骨三维数据的矩阵变换得到不同时刻下颌骨髁突的坐标位置,并通过软件可视化呈现其三维运动轨迹。由一名具有颞下颌关节病诊治和正颌外科手术双专业背景的高年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可视化界面上筛选合适的下颌骨髁突位置作为近心骨段的术后位置,常规进行正颌外科设计,基于咬合关系和面型设计远心骨段位置,将近、远心骨段数据融合得到术后下颌骨形态,通过3D打印得到实体模型。在实体模型上预成型钛板、打孔,设计下颌骨髁突定位导板。手术中,通过下颌骨髁突定位导板和预成型钛板引导包含下颌骨髁突的近心骨段就位于术前设计位置。通过10例骨性Ⅱ类牙颌面畸形患者验证该流程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中定位下颌骨髁突的准确性。误差的计算方法为术前设计与术后2周CBCT实际下颌骨髁突表面距离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结果:术前设计下颌骨髁突位置与术后2周的实际位置相比,下颌骨髁突表面平均距离的RMS为(1.59±0.36)mm,95%CI:1.35~1.70 mm,小于2 mm的专家共识建议值(P<0.05)。结论:下颌运动轨迹对正颌外科手术设计中确定包含下颌骨髁突的近心骨段位置可能具有指导作用,使用下颌骨髁突定位装置和预成型钛板术中引导下颌骨髁突就位的精度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手术 下颌骨髁突 下颌运动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基于解剖标志的鼻翼基底缩窄缝合术对正颌患者术后鼻唇部形态的影响
2
作者 张雯 刘筱菁 +1 位作者 李自力 张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6-742,共7页
目的:评价基于鼻肌肉解剖结构行鼻翼基底缩窄缝合术(alar base cinch suture,ABCS)对于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行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后鼻唇部三维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行正颌外科手... 目的:评价基于鼻肌肉解剖结构行鼻翼基底缩窄缝合术(alar base cinch suture,ABCS)对于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行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后鼻唇部三维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行正颌外科手术的骨性Ⅲ类牙颌面畸形患者3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23.23±2.98)岁,上颌骨前徙量≤4 mm,依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鼻底肌群标记、对位缝合法,对照组采用鼻底肌群拉拢悬吊缝合法。使用3dMD face系统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至少6个月拍摄患者面部三维照片,在3dMD patient软件上手工标记鼻唇部软组织特征点,分别测量特征点的直线距离、曲线距离、角度、鼻深-鼻翼宽指数等14个指标。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手术前后数据的分析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上唇皮肤高度、鼻深-鼻翼宽指数变化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12),对照组患者术后上唇皮肤高度增加率、鼻深-鼻翼宽指数减小率均大于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鼻翼宽度、鼻翼基底宽度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鼻唇角较正常值偏大(P=0.036),试验组患者术后鼻唇角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解剖标志的ABCS与传统缝合方式相比,对于上颌骨轻至中度前徙时患者术后的鼻部协调性及鼻唇部形态更有利,其在可操作性及客观准确性上亦有一定优势,可成为更优化、精确的ABCS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翼基底缩窄缝合术 三维成像 解剖标志 Le FortⅠ型截骨术 正颌外科手术
下载PDF
陀螺仪记录转移自然头位系统的建立及其精度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筱菁 李倩倩 +3 位作者 田凯月 王晓霞 张益 李自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基于陀螺仪、三维手术设计软件建立自然头位(nature head position,NHP)记录及转移系统,在手术设计软件中将"数字头颅"重置于自然头位,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精确度。方法:基于陀螺仪和三维编辑软件建立自然头位记录及转... 目的:基于陀螺仪、三维手术设计软件建立自然头位(nature head position,NHP)记录及转移系统,在手术设计软件中将"数字头颅"重置于自然头位,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精确度。方法:基于陀螺仪和三维编辑软件建立自然头位记录及转移系统。(1)通过牙合叉、面弓等装置将陀螺仪与患者头部固联。患者佩戴陀螺仪装置,通过镜像调整头颅位姿到自然头位后,用陀螺仪记录即刻头颅的俯仰角(Pitch)、横滚角(Roll)和侧偏角(Yaw),这是实际NHP。(2)当陀螺仪位姿为零位时(Pitch=0°,Roll=0°,Yaw=0°),进行锥体束CT扫描,三维重建后得到标准陀螺仪模型。(3)将患者数字头颅与标准陀螺仪模型配准融合,两物体共同旋转至记录的NHP位姿(Pitch、Roll,Yaw),数字头颅在虚拟环境下重置于NHP,是为虚拟NHP。(4)采用标准立方体作为试件,将其摆放于任意位姿,分别记录其实际位姿和虚拟位姿,进行30次实验,计算实际位姿与虚拟位姿的差异(ΔPitch,ΔRoll,ΔYaw),如符合正态分布,对实际位姿与虚拟位姿的3个角度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检验。结果:陀螺仪装置能够记录患者头颅位姿,并可通过软件将该位姿转移至手术设计系统。ΔPitch=0.03°±0.28°,ΔRoll=0.03°±0.23°,ΔYaw=0.07°±0.49°,立方体实际位姿与转换后虚拟位姿相应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得到两者在α=0.01水平(双向)显著相关(r=1.00)。结论:基于陀螺仪装置和三维手术设计软件的自然头位记录、转移系统精度满足正颌外科手术设计需求,操作流程具备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运动 成像 三维 正颌外科手术
下载PDF
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章文博 于尧 +5 位作者 王洋 刘筱菁 毛驰 郭传瑸 俞光岩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上颌骨是面中份结构的基石,毗邻口腔、鼻腔、上颌窦及眼眶,参与上颌-眶-颧骨复合体等重要的面中份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外伤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的上颌骨缺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语音、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障碍,... 上颌骨是面中份结构的基石,毗邻口腔、鼻腔、上颌窦及眼眶,参与上颌-眶-颧骨复合体等重要的面中份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外伤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的上颌骨缺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语音、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上颌骨及面中份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缺损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口腔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下载PDF
CT/MRI图像融合界面导航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晶 翟新利 +1 位作者 贺洋 刘筱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2-617,共6页
目的:在CT/MRI图像配准和融合基础上,建立卵圆孔与半月神经节共存的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导航手术界面,实现半月神经节与穿刺针关系的可视化,对比观察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颅颌面区MRI和CT数... 目的:在CT/MRI图像配准和融合基础上,建立卵圆孔与半月神经节共存的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导航手术界面,实现半月神经节与穿刺针关系的可视化,对比观察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颅颌面区MRI和CT数据导入BrainLAB-iPlan导航设计系统,进行CT/MRI图像融合,建立卵圆孔与半月神经节共存的三维手术界面,设计以半月神经节为穿刺目标的个性化穿刺路径,行导航辅助半月神经节穿刺及温控射频热凝术。观察该组患者(融合导航组)治疗效果,并与既往采用CT引导下治疗的20例患者(CT组)进行对比。结果:融合导航组中,术前评估为疑难病例的3例患者治疗结果为未形成毁损或毁损范围不足,其余17例除2例因术中出血更改治疗方案外,均未出现上述结果。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CT/MRI图像融合界面能够规划以半月节为目标的个性化穿刺路径,实现临床操作中以半月节为治疗靶位的目的。规划的路径能否到达半月神经节这一指标能够甄别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中的疑难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电凝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腮腺和颌下腺体积的测量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巍 孙志鹏 +1 位作者 刘筱菁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8-293,共6页
目的:精确测量正常腮腺和颌下腺体积,建立其正常值,并将其应用于IgG4相关唾液腺炎腺体肿大的诊断。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和WHO(2000年)提出的年龄分组标准,通过CT容积重建的方法,测量240例受检者正常腮腺和颌下腺的体... 目的:精确测量正常腮腺和颌下腺体积,建立其正常值,并将其应用于IgG4相关唾液腺炎腺体肿大的诊断。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和WHO(2000年)提出的年龄分组标准,通过CT容积重建的方法,测量240例受检者正常腮腺和颌下腺的体积,得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正常值。测量30例IgG4相关唾液腺炎患者肿大的腮腺和颌下腺体积,并与正常值范围相比较。结果:CT容积重建方法用于测量腮腺和颌下腺的体积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可得出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类腮腺和颌下腺体积正常值范围,其中腮腺正常值(95%CI)为:青少年组男性16.993—20.975cm^3,女性13.908~16.696cm^3;青年组男性20.015~24.359cm^3,女性18.089—21.135cm^3;中年组男性28.638—35.122cm^3,女性19.588~22.474cm^3;年轻老年及老年组男性28.792~35.082cm^3,女性28.783—34.909cm^3。颌下腺正常值(95%CI)为:青少年组男性7.202—8.852cm^3,女性6.494—8.126cm^3;青年组男性7.759—9.523cm^3,女性7.285~8.605cm^3;中年组男性8.423—10.177cm^3,女性7.905~9.309cm^3;年轻老年及老年组男性8.310~10.510cm^3,女性7.003~8.203cm^3。随着年龄的增加,腮腺体积逐渐增加,颌下腺体积变化不明显。IgG4相关唾腺炎患者腮腺和颌下腺肿大时其体积与同年龄、同性别组正常值相比明显增加。结论:CT容积重建的方法可以精确测量腮腺和颌下腺的体积,本研究建立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组人腮腺和颌下腺体积的正常值可应用于腮腺和颌下腺肿大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颌下腺 唾液腺炎 体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正颌手术前后患者心理韧性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鑫 王晓霞 +5 位作者 李自力 伊彪 梁成 刘筱菁 李阳 何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0-754,共5页
目的:调查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韧性水平变化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入院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于术前(T1)、术后第2周(T2)、术后第3个月(T3)、术后第6个月(T4)填写心... 目的:调查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韧性水平变化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入院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于术前(T1)、术后第2周(T2)、术后第3个月(T3)、术后第6个月(T4)填写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10,CD-RISC 10)、正颌生活质量量表(Orthognath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OQLQ)。结果:共完整随访资料96例。t检验显示患者术后心理韧性得分逐渐提高,T1与T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韧性水平与T1、T2、T3的生活质量正相关(P<0.05);高韧性组和低韧性组T1、T2期的社会功能、面部美学显著性差异(P<0.05),T3期口语功能,T4期社会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颌手术对改善患者韧性水平有积极作用;韧性与生活质量正相关,对手术应激有缓冲作用,心理韧性是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颌面畸形 正颌手术 心理学 韧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创伤后颅骨缺损EBCT三维测量及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归来 刘筱菁 +6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俞冰 唐晓军 刘剑锋 宋彬 彭喆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创伤后颅骨缺损数据库,为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及个性化设计提供研究的平台。方法对电子束CT扫描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自主开发的骨组织表面绘制软件3DMSR对CT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三维测量,并转换成适用于快速成型、个性化... 目的探索建立创伤后颅骨缺损数据库,为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及个性化设计提供研究的平台。方法对电子束CT扫描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自主开发的骨组织表面绘制软件3DMSR对CT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三维测量,并转换成适用于快速成型、个性化修复和数据库建立的通用格式。结果1995年至2004年,对84例创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电子束CT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三维测量和个性化手术模拟,根据不同病例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自体颅骨外板、自体下颌骨外板、MEDPOR、钛网及钛合金个性化修复体等方法完成治疗,并将相关信息建成颅骨缺损数据库。结论颅骨缺损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个性化治疗方案及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电子束CT 三维表面重建 数据库
下载PDF
iPlan CMF软件辅助下增强CT三维重建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尧 章文博 +4 位作者 王洋 刘筱菁 郭传瑸 俞光岩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8-882,共5页
目的:应用iPlan CMF软件重建头颈部肿瘤患者增强CT影像中的肿物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探讨iPlan CMF指导下增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 目的:应用iPlan CMF软件重建头颈部肿瘤患者增强CT影像中的肿物及周围重要解剖结构,探讨iPlan CMF指导下增强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3例头颈部肿瘤紧邻重要神经、血管的患者,利用Seimens 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技术,以额定扫描参数完成头颈部增强扫描,iPlan CMF软件直接读入Dicom格式原始数据,利用表面阴影重建法分别重建肿瘤、血管、骨骼及其他重要解剖结构,显示其术前三维空间关系,测量标记肿瘤与重要血管等解剖结构的距离,视肿瘤观察需要可行虚拟截骨,完成肿瘤暴露,设计手术入路,用以指导术前准备及手术。收集13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男6例,女7例,年龄23~65岁,中位年龄50岁。观察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范围、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临近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根据三维重建图像,评估13例患者的手术风险,3例患者经过肿瘤三维重建等术前评估,建议综合治疗;10例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并成功完成手术,其中3例患者术前备血及术中输血,2例患者邀请神经外科、胸外科协助手术,10例患者手术平均用时(202±135)min,手术平均出血(235±252)m L,三维标记与术中情况符合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由于肿瘤来源于迷走神经,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其余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利用iPlan CMF软件三维重建增强CT可以清楚显示头颈部深大肿瘤的特征及其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动态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骥 归来 +12 位作者 张智勇 吕长胜 牛峰 俞冰 刘剑峰 夏德林 卢小生 王吉昌 刘伟 刘筱菁 于东 唐小君 郑宗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14-415,C003,共3页
目的:探索同时解决颧骨过高及手术引起的医源性面部皮肤松垂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颧骨过高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的设计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较好地同时解决了颧骨... 目的:探索同时解决颧骨过高及手术引起的医源性面部皮肤松垂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颧骨过高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的设计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较好地同时解决了颧骨过高及面中下部皮肤松弛的问题,47例患者对术后效果较满意,1例患者有轻微的两侧骨骼不对称,经Ⅱ期手术后也达到了治疗目的。结论:L形颧骨截骨降低联合颞颊部除皱术是一种较好的面部整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降低术 L形颧骨除皱术 面部整形
下载PDF
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贴附植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延峰 刘筱菁 +2 位作者 陆平 周晓南 归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不同部位贴附植骨后的体积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例采用自体下颌骨外板同时行下颌角及部分体部(角体部)、上颌前部的贴附植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的CT数据,利用三维CT分体重建...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下颌骨外板行颅面部不同部位贴附植骨后的体积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例采用自体下颌骨外板同时行下颌角及部分体部(角体部)、上颌前部的贴附植骨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的CT数据,利用三维CT分体重建和数据配准分割技术,对配准后的下颌角体部及上颌前部2个植骨区域的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的2组数据同时进行分割,分别独立出2个下颌骨外板贴附植骨区域,对移植骨体积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于下颌角体部,术后半年体积缩小20.8%±7.2%,差值分析显示吸收的主要部位为靠近下颌骨下缘及后缘;移植于上颌前部者体积缩小11.2%±2.3%。2个部位移植骨体积吸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于颅面部不同部位,骨吸收的程度不同,受区局部力学环境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对吸收率的量化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外板 贴附植骨 三维CT 颅颌面外科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穿刺精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建华 王晶 +1 位作者 刘筱菁 郭传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3-976,共4页
目的:验证自主研发的穿刺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的精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使用仿真头颅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橡皮泥模拟软组织,术前对模型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将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的术前设计系统,分割卵圆孔作为... 目的:验证自主研发的穿刺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的精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使用仿真头颅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橡皮泥模拟软组织,术前对模型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扫描,将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的术前设计系统,分割卵圆孔作为目标点,选取“皮肤进针点”后生成穿刺路径。将模型固定于模拟手术床的实验台,使用点配准的方式完成系统配准,发送穿刺路径数据至机器人控制器,经过医生确认穿刺路径后,在导航引导下机器人系统自动完成穿刺手术操作。穿刺完成后导航仪获取针尖即刻位置坐标,通过配准矩阵转换,计算针尖点与设计靶点的几何距离对穿刺精度进行术中验证,将穿刺针从执行器末端松解,对模型进行CBCT扫描再次获取术后图像数据,将术前、术后头颅进行图像融合,选取术后图像中针尖坐标数据,经过配准矩阵转换,计算针尖点与设计靶点的几何距离进行术后精度验证。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统计软件,以配对t检验方法对术中导航验证精度与术后图像融合验证精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穿刺手术均一次成功穿过卵圆孔,术中导航验证平均穿刺误差为(0.56±0.07)mm,术后图像融合验证平均穿刺误差为(1.49±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手术高效、可靠,导航精度是影响机器人辅助穿刺手术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手术 计算机辅助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娥 杨悦 +2 位作者 刘筱菁 郭宏梅 李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总结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1例(151侧患眼)接受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和分析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及其预防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目的:总结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1例(151侧患眼)接受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和分析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及其预防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血管危象、移植颌下腺导管堵塞、涎瘘和舌下神经暂时性麻痹,针对上述并发症提出护理相关措施。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预防和减轻自体颌下腺移植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 移植 自体 角结膜炎 干燥性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正颌外科术后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患者颌面部肿胀反应影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娟 周娜 +2 位作者 刘筱菁 甄文亚 李倩倩 《护理学》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和评价通过护理干预及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正颌外科患者术后面部肿胀的影响,改善正颌外科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发生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正颌外科手术后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正颌外科术后护理常... 目的:研究和评价通过护理干预及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正颌外科患者术后面部肿胀的影响,改善正颌外科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发生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正颌外科手术后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按正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采取缓解患者面部肿胀的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实施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术后每日使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涂擦及按摩患者颌面部,分别于术后第2、4、6天按照肿胀分级评价标准评定颌面部肿胀程度;并采用三维相机获取患者软组织数据,与术后3个月面部轮廓进行配准,重建面部三维模型,观察和分析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面部肿胀程度的效果。结果: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颌外科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及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具有一定的减轻患者面部肿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手术 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 面部肿胀 护理
下载PDF
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改建的三维影像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硕 刘筱菁 +4 位作者 李自力 梁成 王晓霞 傅开元 伊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3-707,共5页
目的:评价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18例,基于术前及术后1年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目的:评价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18例,基于术前及术后1年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进行髁突三维分割及重建,并将术前和术后1年的髁突影像进行配准,通过三维色谱分析评价髁突形态的三维变化。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年髁突表面平均距离的均方根为(0.37±0.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表面骨改建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主要发生在髁突后斜面,骨沉积主要发生在前斜面。结论:基于CBCT数据的三维影像重叠法表明,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形态发生了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下颌髁突 正颌外科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下颌后缩伴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患者正颌术后颌骨稳定性及髁突体积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磊 叶国华 +1 位作者 刘筱菁 李自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下颌后缩伴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患者正颌手术前的髁突表面骨质结构完整性对术后颌骨稳定性及髁突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9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断为下颌后缩畸形伴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并接受正颌... 目的:探讨下颌后缩伴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患者正颌手术前的髁突表面骨质结构完整性对术后颌骨稳定性及髁突体积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9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断为下颌后缩畸形伴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并接受正颌手术且满足条件的患者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例,女性36例,年龄(28.03±6.52)岁(21~34岁),依据术前髁突表面骨质情况分为表面光滑组和表面不光滑组,其中光滑组19例,不光滑组18例,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拍摄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头颅侧位片进行坐标系建立及头影测量分析明确术后颌骨稳定性,对CBCT进行三维重建分割获取髁突的三维模型及体积,评价术后髁突体积的变化,通过CBCT影像资料评估术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明确术后髁突骨质改变与颌骨稳定性的相关性,应用SPSS 20.0软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及Mann-Whitney检验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髁突表面光滑组在术后3个月(T1)、术后6个月(T2)、术后12个月(T3)颌骨复发率分别为36.85%、47.37%、42.11%,术前髁突表面不光滑组T1、T2、T3颌骨复发率分别为27.78%、44.44%、55.56%,两组在各时间段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髁突表面光滑组与不光滑组在各时间段的髁突体积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光滑组术后3个月的髁突进展与颌骨的稳定性有相关性。结论:对于下颌后缩伴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且术前观察髁突一年无显著变化者,术前髁突表面是否光滑对于术后颌骨的稳定性没有确切影响,对于术前髁突不光滑的重度骨关节病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髁突吸收会引起正颌术后颌骨位置的不稳定,术前髁突表面是否光滑对术后髁突体积的改建没有明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骨关节病 下颌后缩 正颌手术 复发
下载PDF
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预测正颌手术患者上颌及颏部理想矢状向位置的可行性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现涛 何伟 +2 位作者 刘筱菁 李自力 王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对于使用传统头影测量分析法辅助、并采用手术优先方式治疗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本研究使用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颌骨矢状向位置变化,评估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预测上颌骨及颏部矢状向理想位置的可行性。方... 目的:对于使用传统头影测量分析法辅助、并采用手术优先方式治疗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本研究使用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颌骨矢状向位置变化,评估Delaire头影测量分析法预测上颌骨及颏部矢状向理想位置的可行性。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骨性Ⅲ类畸形患者共35例,收集治疗前(T0),治疗结束后(T1)的定位头颅侧位片、侧位面相和三维面部照片资料;使用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分析上颌鼻腭点(NP)、颏部颏下点(Me)矢状向位置参考线L1、L2与颅底前线(C1)的夹角∠C1-L1、∠C1-L2等头影测量数据;由正颌、正畸专业医生各4名,以及4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患者侧貌美学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方式进行评分,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0期男性:∠C1-L1=80.85°±3.81°,∠C1-L2=89.37°±4.10°;女性:∠C1-L1=82.87°±4.25°,∠C1-L2=89.69°±4.95°;T1期男性:∠C1-L1=83.93°±2.99°,∠C1-L2=89.08°±2.48°,女性:∠C1-L1=85.67°±3.60°,∠C1-L2=88.30°±4.20°。男女患者T0期测量值与中国美貌人群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期上颌NP点测量值与中国美貌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期颏部Me点与中国美貌人群比较,相对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貌美学评分结果,男性、女性T1期上颌、颏部和整体的评分均较T0期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liare头影测量分析法有助于更准确分析患者颌骨畸形状态,能够很好地反映患者治疗后上颌骨和颏部矢状向位置,可以帮助预测颌骨理想的矢状向位置,有望成为制定手术优先正颌手术方案的重要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分析法 正颌外科 手术优先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用于诊断颌面部脉管疾病的准确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宇楠 刘筱菁 +1 位作者 余小蒙 赵福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在颌面部常见脉管疾病诊断中准确性、特异性,探讨FNAC是否可作为颌面部脉管疾病鉴别诊断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北... 目的:通过分析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在颌面部常见脉管疾病诊断中准确性、特异性,探讨FNAC是否可作为颌面部脉管疾病鉴别诊断的常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激光整形美容门诊就诊的面部肿物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入组病例的关键信息;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手术组以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依据,非手术组以治疗远期疗效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判断FNAC诊断口腔颌面部脉管疾病准确性。结果:共纳入病例93例,男性51例,女性42例,中位数年龄2.5岁。FNAC诊断脉管疾病结果为阳性的病例67例,其中最终诊断符合脉管疾病63例,不符4例,诊断结果为阴性病例26例,符合脉管疾病5例,不符合脉管疾病21例,对脉管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4%;手术组29例,20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69%),9例不符。误诊的9例最终病理结果包括脉管畸形3例,神经纤维瘤2例,错构瘤、皮脂腺囊肿、腺淋巴瘤、描述性诊断各1例。非手术组64例,61例与临床诊断符合,3例不符合,不符合病例均为脉管畸形。FNAC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总符合率为86%。结论:FNAC创伤小、结果回报快,对口腔颌面部常见脉管疾病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可作为临床筛查手段,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脉管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基于三维动态照相机的正常人面部表情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天成 刘筱菁 +1 位作者 薛竹林 李自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表情运动的可重复性,为患者手术等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参照数据。方法:征集面部结构大致对称、无面部运动及感觉神经障碍病史的志愿者共15名(男性7名,女性8名,中位年龄25岁)。使用三维动态照相机记录研究对象的面... 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表情运动的可重复性,为患者手术等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参照数据。方法:征集面部结构大致对称、无面部运动及感觉神经障碍病史的志愿者共15名(男性7名,女性8名,中位年龄25岁)。使用三维动态照相机记录研究对象的面部表情运动(闭唇笑、露齿笑、噘嘴、鼓腮),分辨率为采集频率60帧/s,挑选每个面部表情中最有特征的6帧图像,分别为静止状态时图像(T0)、从静止状态至最大运动状态时的中间图像(T1)、刚达到最大运动状态时的图像(T2)、最大运动状态将结束时的图像(T3)、最大运动状态至静止状态时的中间图像(T4)及动作结束时的静止图像(T5)。采集两次面部表情三维图像数据,间隔1周以上。以静止图像(T0)为参照,将运动状态系列图像(T1~T5)与之进行图像配准融合,采用区域分析法量化分析前后两次同一表情相同关键帧图像与对应静止状态三维图像的三维形貌差异,以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表示。结果:闭唇笑、露齿笑以及鼓腮表情中,前后两次的对应时刻(T1~T5)图像与相应T0时刻的静止图像配准融合,计算得出的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撅嘴动作过程中,前后两次T2时刻对应面部三维图像与相应T0时刻静止图像配准融合,得出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的面部表情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但是噘嘴动作的可重复性较差,三维动态照相机能够量化记录及分析面部表情动作的三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面部表情 结果可重复性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颌骨重建手术精度验证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弘毅 王兴涛 刘筱菁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年第4期266-269,共4页
下颌骨是头颈部重要部分,颌骨缺损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而且影响患者咀嚼和语言等日常功能。腓骨移植修复颌骨重建是常用方法,手术对骨块的位置和姿态精度要求非常高,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腓骨修复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医生把持定位... 下颌骨是头颈部重要部分,颌骨缺损不仅影响患者容貌,而且影响患者咀嚼和语言等日常功能。腓骨移植修复颌骨重建是常用方法,手术对骨块的位置和姿态精度要求非常高,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腓骨修复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医生把持定位游离骨块,并开展了模型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机器人系统可辅助医生开展颌骨重建手术,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重建 多臂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导航 实验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