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陀螺仪、三维手术设计软件建立自然头位(nature head position,NHP)记录及转移系统,在手术设计软件中将"数字头颅"重置于自然头位,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精确度。方法:基于陀螺仪和三维编辑软件建立自然头位记录及转...目的:基于陀螺仪、三维手术设计软件建立自然头位(nature head position,NHP)记录及转移系统,在手术设计软件中将"数字头颅"重置于自然头位,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精确度。方法:基于陀螺仪和三维编辑软件建立自然头位记录及转移系统。(1)通过牙合叉、面弓等装置将陀螺仪与患者头部固联。患者佩戴陀螺仪装置,通过镜像调整头颅位姿到自然头位后,用陀螺仪记录即刻头颅的俯仰角(Pitch)、横滚角(Roll)和侧偏角(Yaw),这是实际NHP。(2)当陀螺仪位姿为零位时(Pitch=0°,Roll=0°,Yaw=0°),进行锥体束CT扫描,三维重建后得到标准陀螺仪模型。(3)将患者数字头颅与标准陀螺仪模型配准融合,两物体共同旋转至记录的NHP位姿(Pitch、Roll,Yaw),数字头颅在虚拟环境下重置于NHP,是为虚拟NHP。(4)采用标准立方体作为试件,将其摆放于任意位姿,分别记录其实际位姿和虚拟位姿,进行30次实验,计算实际位姿与虚拟位姿的差异(ΔPitch,ΔRoll,ΔYaw),如符合正态分布,对实际位姿与虚拟位姿的3个角度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检验。结果:陀螺仪装置能够记录患者头颅位姿,并可通过软件将该位姿转移至手术设计系统。ΔPitch=0.03°±0.28°,ΔRoll=0.03°±0.23°,ΔYaw=0.07°±0.49°,立方体实际位姿与转换后虚拟位姿相应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得到两者在α=0.01水平(双向)显著相关(r=1.00)。结论:基于陀螺仪装置和三维手术设计软件的自然头位记录、转移系统精度满足正颌外科手术设计需求,操作流程具备可行性。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韧性水平变化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入院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于术前(T1)、术后第2周(T2)、术后第3个月(T3)、术后第6个月(T4)填写心...目的:调查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韧性水平变化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入院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于术前(T1)、术后第2周(T2)、术后第3个月(T3)、术后第6个月(T4)填写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10,CD-RISC 10)、正颌生活质量量表(Orthognath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OQLQ)。结果:共完整随访资料96例。t检验显示患者术后心理韧性得分逐渐提高,T1与T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韧性水平与T1、T2、T3的生活质量正相关(P<0.05);高韧性组和低韧性组T1、T2期的社会功能、面部美学显著性差异(P<0.05),T3期口语功能,T4期社会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颌手术对改善患者韧性水平有积极作用;韧性与生活质量正相关,对手术应激有缓冲作用,心理韧性是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表情运动的可重复性,为患者手术等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参照数据。方法:征集面部结构大致对称、无面部运动及感觉神经障碍病史的志愿者共15名(男性7名,女性8名,中位年龄25岁)。使用三维动态照相机记录研究对象的面...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表情运动的可重复性,为患者手术等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参照数据。方法:征集面部结构大致对称、无面部运动及感觉神经障碍病史的志愿者共15名(男性7名,女性8名,中位年龄25岁)。使用三维动态照相机记录研究对象的面部表情运动(闭唇笑、露齿笑、噘嘴、鼓腮),分辨率为采集频率60帧/s,挑选每个面部表情中最有特征的6帧图像,分别为静止状态时图像(T0)、从静止状态至最大运动状态时的中间图像(T1)、刚达到最大运动状态时的图像(T2)、最大运动状态将结束时的图像(T3)、最大运动状态至静止状态时的中间图像(T4)及动作结束时的静止图像(T5)。采集两次面部表情三维图像数据,间隔1周以上。以静止图像(T0)为参照,将运动状态系列图像(T1~T5)与之进行图像配准融合,采用区域分析法量化分析前后两次同一表情相同关键帧图像与对应静止状态三维图像的三维形貌差异,以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表示。结果:闭唇笑、露齿笑以及鼓腮表情中,前后两次的对应时刻(T1~T5)图像与相应T0时刻的静止图像配准融合,计算得出的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撅嘴动作过程中,前后两次T2时刻对应面部三维图像与相应T0时刻静止图像配准融合,得出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的面部表情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但是噘嘴动作的可重复性较差,三维动态照相机能够量化记录及分析面部表情动作的三维特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陀螺仪、三维手术设计软件建立自然头位(nature head position,NHP)记录及转移系统,在手术设计软件中将"数字头颅"重置于自然头位,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和精确度。方法:基于陀螺仪和三维编辑软件建立自然头位记录及转移系统。(1)通过牙合叉、面弓等装置将陀螺仪与患者头部固联。患者佩戴陀螺仪装置,通过镜像调整头颅位姿到自然头位后,用陀螺仪记录即刻头颅的俯仰角(Pitch)、横滚角(Roll)和侧偏角(Yaw),这是实际NHP。(2)当陀螺仪位姿为零位时(Pitch=0°,Roll=0°,Yaw=0°),进行锥体束CT扫描,三维重建后得到标准陀螺仪模型。(3)将患者数字头颅与标准陀螺仪模型配准融合,两物体共同旋转至记录的NHP位姿(Pitch、Roll,Yaw),数字头颅在虚拟环境下重置于NHP,是为虚拟NHP。(4)采用标准立方体作为试件,将其摆放于任意位姿,分别记录其实际位姿和虚拟位姿,进行30次实验,计算实际位姿与虚拟位姿的差异(ΔPitch,ΔRoll,ΔYaw),如符合正态分布,对实际位姿与虚拟位姿的3个角度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检验。结果:陀螺仪装置能够记录患者头颅位姿,并可通过软件将该位姿转移至手术设计系统。ΔPitch=0.03°±0.28°,ΔRoll=0.03°±0.23°,ΔYaw=0.07°±0.49°,立方体实际位姿与转换后虚拟位姿相应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检验得到两者在α=0.01水平(双向)显著相关(r=1.00)。结论:基于陀螺仪装置和三维手术设计软件的自然头位记录、转移系统精度满足正颌外科手术设计需求,操作流程具备可行性。
文摘目的:调查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韧性水平变化及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入院接受正颌手术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于术前(T1)、术后第2周(T2)、术后第3个月(T3)、术后第6个月(T4)填写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10,CD-RISC 10)、正颌生活质量量表(Orthognath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OQLQ)。结果:共完整随访资料96例。t检验显示患者术后心理韧性得分逐渐提高,T1与T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韧性水平与T1、T2、T3的生活质量正相关(P<0.05);高韧性组和低韧性组T1、T2期的社会功能、面部美学显著性差异(P<0.05),T3期口语功能,T4期社会功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颌手术对改善患者韧性水平有积极作用;韧性与生活质量正相关,对手术应激有缓冲作用,心理韧性是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
文摘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表情运动的可重复性,为患者手术等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参照数据。方法:征集面部结构大致对称、无面部运动及感觉神经障碍病史的志愿者共15名(男性7名,女性8名,中位年龄25岁)。使用三维动态照相机记录研究对象的面部表情运动(闭唇笑、露齿笑、噘嘴、鼓腮),分辨率为采集频率60帧/s,挑选每个面部表情中最有特征的6帧图像,分别为静止状态时图像(T0)、从静止状态至最大运动状态时的中间图像(T1)、刚达到最大运动状态时的图像(T2)、最大运动状态将结束时的图像(T3)、最大运动状态至静止状态时的中间图像(T4)及动作结束时的静止图像(T5)。采集两次面部表情三维图像数据,间隔1周以上。以静止图像(T0)为参照,将运动状态系列图像(T1~T5)与之进行图像配准融合,采用区域分析法量化分析前后两次同一表情相同关键帧图像与对应静止状态三维图像的三维形貌差异,以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表示。结果:闭唇笑、露齿笑以及鼓腮表情中,前后两次的对应时刻(T1~T5)图像与相应T0时刻的静止图像配准融合,计算得出的RM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撅嘴动作过程中,前后两次T2时刻对应面部三维图像与相应T0时刻静止图像配准融合,得出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的面部表情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但是噘嘴动作的可重复性较差,三维动态照相机能够量化记录及分析面部表情动作的三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