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解读--基于农村基层治理的视角 |
刘行玉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2
|
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的法社会学分析——从鲁东南乡村调查展开 |
刘行玉
魏宪朝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3
|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基于南街村的个案分析 |
刘行玉
魏宪朝
|
《中国集体经济》
|
2010 |
9
|
|
4
|
乡土社会的“无讼”观——基于传统与当前调查的比较视角 |
刘行玉
|
《调研世界》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5
|
宗族观念、选举程序与均势竞争:夏村村民选举观察与反思 |
刘行玉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6
|
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遵循 |
刘行玉
张恩秀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4
|
|
7
|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社会法治的缺失 |
刘行玉
张成立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06 |
3
|
|
8
|
传统民间调解的特点与社会基础 |
刘行玉
夏洪政
|
《经济研究导刊》
|
2009 |
2
|
|
9
|
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的社会环境分析 |
刘行玉
|
《济宁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0
|
社会转型中农村人民调解的道德环境分析 |
刘行玉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1
|
乡村治理四十年:回顾与总结 |
刘行玉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3
|
|
12
|
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的法制环境分析 |
刘行玉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13
|
从大寨到小岗: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时代转折 |
刘行玉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4
|
集体化时期乡村生产空间的重构:以厉家寨农田水利建设为例 |
刘行玉
|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5
|
公共权力边界分析——兼议转型中国公共权力建设 |
刘行玉
|
《济宁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6
|
转型期民事纠纷解决的价值取向 |
刘行玉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09 |
0 |
|
17
|
村民的合作与不合作:三十年村民与村委会关系变迁 |
刘行玉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8
|
税收协定优于国内税法适用吗 |
刘行玉
|
《纳税》
|
2011 |
0 |
|
19
|
普及每一位教师惠及每一个幼儿 |
刘行玉
|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
2012 |
0 |
|
20
|
村委会行为倾向考察与分析——以鲁东南夏村为例 |
刘行玉
|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