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飞虱刺吸诱导的水稻一些防御性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2
1
作者 刘裕强 江玲 +3 位作者 孙立宏 王春明 翟虎渠 万建民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3-650,共8页
褐飞虱刺吸导致稻株体内丙二醛含量迅速上升,表明褐飞虱刺吸引起了水稻植株膜脂的过氧化;抗虫和感虫品种植株体内脂氧合酶(LOX)、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显著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抗虫品种稻株... 褐飞虱刺吸导致稻株体内丙二醛含量迅速上升,表明褐飞虱刺吸引起了水稻植株膜脂的过氧化;抗虫和感虫品种植株体内脂氧合酶(LOX)、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显著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抗虫品种稻株体内明显受抑制,H2O2含量提高,但在感虫品种植株体内CAT的活性略有提高,H2O2含量略有下降。对抗虫品种植株不同器官的测定结果表明,褐飞虱刺吸对PAL和H2O2的影响是系统性的,而对LOX的影响则仅局限于褐飞虱刺吸部位的茎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脂氧合酶 脂氢过氧化物裂解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氢酶 H2O2
下载PDF
1971-2020年河源市高温热浪变化特征分析
2
作者 胡琼文 林洁 +3 位作者 张权 林伟彬 刘裕强 曾钦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15-119,共5页
基于河源市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日最高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学、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源市各地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20年河源市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 基于河源市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日最高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学、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源市各地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20年河源市高温热浪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空间上呈东多西少趋势,高温日数平均增加速率为0.46 d/a,每年平均出现107.7 d高温日和21.02次高温热浪事件,高温日和高温热浪事件主要出现在6—9月,高峰期在7—8月;龙川县高温天气出现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是河源市最热的地方,龙川县的高温日数年际变化存在较强的波动性,在1971—1988年和1999—2007年期间有两个上升期,用M-K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龙川县高温存在两个突变点;用小波分析法分析得出河源市各地高温热浪周期性并不显著,只有和平县2006—2018年2~6年的周期,以及紫金县1994—2016年准2年、准5年的周期和1982—2006年准12年的周期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气候特征 小波分析 副热带高压 广东河源 1971—2020年
下载PDF
战后广东省参议会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裕强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7-52,109,共6页
战后广东省参议会从成立到解体,前后历时三年。其通过选举产生的参议员大多年富力强,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丰富的从政经验。其主要机构由参议员大会、秘书处和驻会委员会组成,前后共召开过五次大会,审议通过了近千项决议案。其开展的各... 战后广东省参议会从成立到解体,前后历时三年。其通过选举产生的参议员大多年富力强,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丰富的从政经验。其主要机构由参议员大会、秘书处和驻会委员会组成,前后共召开过五次大会,审议通过了近千项决议案。其开展的各项工作在形式上迈出了"宪政"的步伐,进行了"地方自治"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由于国民党政权的专制和腐败,战后广东省参议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参议会 参议员 宪政 国民党
下载PDF
岳麓版《历史》必修1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刘裕强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1,共1页
高中历史教材作为千百万师生使用的最大众化的书籍,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但一些教科书使用多年却仍有一些瑕疵有待完善,如岳麓版必修1中国史专题,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 岳麓版 《历史》 高中历史教材 教科书使用 尽善尽美 大众化 中国史 师生
下载PDF
水稻分蘖角度的QTL定位和主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余传元 刘裕强 +3 位作者 江玲 王春明 翟虎渠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48-954,共7页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群体65个株系,在2种环境下对分蘖角度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上位...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Asominori×IR24重组自交系(RIL)群体71个株系和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群体65个株系,在2种环境下对分蘖角度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上位性效应的遗传分析.在两种群体中都出现了分蘖角度的超亲分离.在RIL群体中发现了5个主效QTLs和3对上位性双位点互作标记基因座,控制水稻分蘖角度.其中在第9染色体上位于XNpb108~C506 RFLP分子标记区间的qTA-9基因座在2种环境中同时出现,其贡献率平均为28.6%,增加分蘖角度的等位基因来自籼稻品种IR24.利用CSSL群体图示基因型分析,证实在第9染色体上含有RFLP标记C609和C506约15 cM的染色体区段,存在增加分蘖角度的基因,来源于染色体片段供体亲本IR24,在Asominori的遗传背景中能增加分蘖角度约15°,该基因的位置与RIL群体在第9染色体上定位的QTL相同,证实了qTA-9的存在.F1表型测定及F2代遗传分析表明,来自IR24的等位基因是一个不完全显性基因.除一对上位性位点存在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外,未发现其他位点存在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不同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双位点的上位性效应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造成水稻分蘖角度超亲分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角度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下载PDF
论亡秦必楚与怀王之约
6
作者 刘裕强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楚国在兵分两路救赵灭秦之时面临着"亡秦必楚"的契机,为了更好地灭秦,怀王与诸将制定了怀王之约。怀王之约是对秦国的处理方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项羽与怀王的矛盾不断激化,项羽后来破坏了怀王之约,并诱发了楚汉战争。怀王... 楚国在兵分两路救赵灭秦之时面临着"亡秦必楚"的契机,为了更好地灭秦,怀王与诸将制定了怀王之约。怀王之约是对秦国的处理方案,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项羽与怀王的矛盾不断激化,项羽后来破坏了怀王之约,并诱发了楚汉战争。怀王之约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时也是刘邦统治关中的法理依据,促进汉帝国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秦必楚 怀王之约 项羽 殷墟之约
下载PDF
项羽分封新论——楚国派系较量扩大化所诱发的集体反叛
7
作者 刘裕强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3-67,共5页
灭秦后由楚国来主持战后分封大局是在制定"怀王之约"时达成的共识,后来从怀王手中夺取"主约权"的项羽只是变相施行分封。楚怀王计划灭秦后恢复七国并立局面,但是由于楚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项羽在怀王分封体... 灭秦后由楚国来主持战后分封大局是在制定"怀王之约"时达成的共识,后来从怀王手中夺取"主约权"的项羽只是变相施行分封。楚怀王计划灭秦后恢复七国并立局面,但是由于楚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激化,项羽在怀王分封体系中不能裂土封王,为了自寻出路,项羽诱导集体反叛,打破楚怀王原定的战后体系,建立以自己为霸王的项氏分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王之约 项羽分封 派系较量 集体反叛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2的SSR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英文) 被引量:9
8
作者 孙立宏 王春明 +3 位作者 苏昌潮 刘裕强 翟虎渠 万建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7-723,共7页
利用综合性状较好对褐飞虱敏感的粳稻恢复系C418为父本,以含有bph2基因的抗褐飞虱品种ASD7为母本构建了包含134个F2:3家系的群体,利用苗期鉴定法对F2:3家系进行抗性鉴定;用SSR标记技术,将bph2基因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上,标记RM7102和RM... 利用综合性状较好对褐飞虱敏感的粳稻恢复系C418为父本,以含有bph2基因的抗褐飞虱品种ASD7为母本构建了包含134个F2:3家系的群体,利用苗期鉴定法对F2:3家系进行抗性鉴定;用SSR标记技术,将bph2基因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上,标记RM7102和RM463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7.6cM和7.2cM。在进行表型选择的同时,利用与bph2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M7102和RM463对BC1F1和BC2F1进行了标记辅助选择,选择效率分别为89.9%和91.2%,为培育高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抗虫性 SS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论义帝之死与刘邦得利
9
作者 刘裕强 《湘南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8-31,共4页
由于熊心与项羽的关系决裂,熊心遂被项羽放逐到南楚地区。义帝在迁都郴县的途中,刘邦、田荣等反项势力迅速崛起,使项羽对战后分封秩序趋于失控。面对义帝可能的大反击,项羽阴令英布等人弑杀义帝。而义帝之死为刘邦出兵讨伐项羽制造了借... 由于熊心与项羽的关系决裂,熊心遂被项羽放逐到南楚地区。义帝在迁都郴县的途中,刘邦、田荣等反项势力迅速崛起,使项羽对战后分封秩序趋于失控。面对义帝可能的大反击,项羽阴令英布等人弑杀义帝。而义帝之死为刘邦出兵讨伐项羽制造了借口,使刘邦获得巨大利益,助益了汉帝国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帝之死 项羽 刘邦
下载PDF
水稻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脂氧合酶同工酶活性及其表达水平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仁 沈文飚 +2 位作者 江玲 刘裕强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水稻种子中有3种脂氧合酶(LOX)同工酶,分别为LOX-1、LOX-2、LOX-3。以本实验室筛选到的LOX-3缺失突变体北陆PL2和正常的水稻品种Koshihikari为材料,研究种子成熟及萌发过程中LO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个水稻品种在种子成熟中... 水稻种子中有3种脂氧合酶(LOX)同工酶,分别为LOX-1、LOX-2、LOX-3。以本实验室筛选到的LOX-3缺失突变体北陆PL2和正常的水稻品种Koshihikari为材料,研究种子成熟及萌发过程中LO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2个水稻品种在种子成熟中LOX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Koshihikari开花后10~25d活性升高,以后趋于下降,而北陆PL2花后种子LOX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两品种LOX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萌发初期活性迅速升高,浸水萌发后2d达到峰值,以后开始下降。同工酶分析、半定量RT-PCR结果都显示,在水稻成熟过程中,种子中LOX-3活性和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酶(LOX-1和LOX-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LOX-2活性和表达水平占优势,而LOX-1在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都显示较低的活性和表达水平。这表明,水稻种子LOX-3可能与水稻的贮藏特性有关,LOX-2在水稻萌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可能与水稻萌发期间储藏脂质的利用有关或者具有萌发信号的作用,而LOX-1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合酶同功酶 水稻种子 LOX-3缺失 萌发 酶活性
下载PDF
1946年广东省参议会议长选举述论
11
作者 刘裕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29-32,共4页
民国后期,省参议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机构,而议长又是省参议会的核心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东各派势力为了争夺广东省参议会议长之职,争相派出代理人。各派为了集团利益明争暗斗、不择手段。在首届广东省参议会议长选举中,充满着派系... 民国后期,省参议会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机构,而议长又是省参议会的核心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东各派势力为了争夺广东省参议会议长之职,争相派出代理人。各派为了集团利益明争暗斗、不择手段。在首届广东省参议会议长选举中,充满着派系较量的意味,同时也深受金钱活动、权势支配、地域观念的影响。最终林翼中由于获得国民党中央的认可和陈济棠的全力支持成为了首届议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广东省参议会 议长选举 派系较量
下载PDF
河源灯塔盆地蓝莓种植主要气象灾害特征与防御措施
12
作者 刘裕强 曾钦文 +1 位作者 钟校尧 杨家军 《农技服务》 2023年第11期69-73,共5页
为助力灯塔盆地蓝莓产业发展,提高蓝莓种植效益,打造蓝莓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参考,基于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周边4个国家气象站1993―2022年的降水、气温、日照、大风等逐日气象数据,结合当地蓝莓生长的物候特性,分析灯塔盆地气象灾害的... 为助力灯塔盆地蓝莓产业发展,提高蓝莓种植效益,打造蓝莓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参考,基于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周边4个国家气象站1993―2022年的降水、气温、日照、大风等逐日气象数据,结合当地蓝莓生长的物候特性,分析灯塔盆地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并提出对应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灯塔盆地蓝莓种植气象灾害主要有连阴雨、暴雨、高温、大风等,不同种类的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和主要分布时段有所不同,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3―9月,以暴雨量级的强降水出现频次最高,年平均日数为4.43 d。连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1―5月,以重度连阴雨出现频次最高,年平均次数为1.97次。高温事件主要集中出现在6―9月,以高温热浪事件出现的频次最高,为2.03次。7级以上大风天气每月均有出现,月平均日数以8月最多,为0.94 d。蓝莓种植应做好前期规划,选取更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如针对暴雨、连阴雨等雨涝灾害,应在建园时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并在种植时做好园区田间管理工作,及时除湿降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种植 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灯塔盆地
下载PDF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评价方法及抗性资源筛选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宝祥 胡金龙 +9 位作者 孙志广 宋兆强 卢百关 周振玲 樊继伟 秦德荣 刘裕强 江玲 徐大勇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1-1530,共10页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规模、高效的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体系,制约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限制了抗黑条矮缩病的育种进程和基础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所需灰飞虱的有效接种密...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主要病毒病害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规模、高效的黑条矮缩病抗性鉴定体系,制约了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限制了抗黑条矮缩病的育种进程和基础研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所需灰飞虱的有效接种密度、带毒率及播期等,提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有效接种的灰飞虱密度在800万头hm–2左右较为合理,而带毒率应不低于5%。并进一步对现有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的循回期、接种虫量、接种时间及虫龄等进行了优化。利用上述鉴定体系,2010年对来源于20个国家的共1240份水稻种质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鉴定,初步获得发病率低于10%的品种34个;2011、2012连续两年对该34个品种进行多年多点重复抗性鉴定,发现来自东南亚地区的3个品种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连续3年发病率均低于10%,表现较高的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进一步分期播种鉴定的结果表明,Kanyakumari29在3个播期、3个鉴定点的发病率均低于12%,而Madurai 25和Vietnam 160发病率均低于9%。此外,在人工接种条件下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的发病率均低于9%。因此,多年多点田间鉴定和人工室内接种鉴定的结果均表明,Kanyakumari 29、Madurai 25和Vietnam 160稳定、高抗黑条矮缩病。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黑条矮缩病鉴定体系准确、可靠,可用于黑条矮缩病的大规模鉴定,该体系的建立及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资源的发掘为水稻抗黑条矮缩病基因的鉴定及育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黑条矮缩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籼稻品种‘IR13427-45-2-1-2-2-2’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子杰 范德佳 +5 位作者 何俊 黄捷 江玲 程遐年 刘裕强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7-962,共6页
[目的]白背飞虱及其传播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危害日益加剧,严重危及水稻生产。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为抗白背飞虱品种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高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IR13427-45-2-1-2-2-2’(简称‘IR13427’)与... [目的]白背飞虱及其传播的南方黑条矮缩病危害日益加剧,严重危及水稻生产。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为抗白背飞虱品种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高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IR13427-45-2-1-2-2-2’(简称‘IR13427’)与感虫品种‘宁粳3号’构建1个包含92个家系的F2:3群体,进行白背飞虱抗性鉴定,选取极端个体进行连锁分析,构建有连锁迹象的染色体连锁图谱,运用MAPMAKER/EXP Version 3.0软件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检测。[结果]利用10个极感和12个极抗个体,在第5、6和9染色体上发现连锁迹象,构建了这3条染色体的连锁图谱,进行QTL检测,结果在第5和第6染色体检测到2个QTL,分别命名为q WBPH5和q WBPH6,贡献率分别为11.90%和18.30%,LOD值为2.42和3.28。[结论]籼稻品种‘IR13427’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由数量性状位点控制,本研究检测到2个抗白背飞虱QTL,为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的克隆及品种培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抗虫 基因定位
下载PDF
籼稻恢复系昌恢891抗褐飞虱基因定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晨阳 万建民 +13 位作者 朱昌兰 江铃 刘裕强 程遐年 彭小松 傅军如 贺晓鹏 陈小荣 欧阳林娟 边建民 胡丽芳 蒋宁飞 张晓阳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7,共6页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少虫害的方法。目前,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而鉴定和定位抗褐飞虱基因是培育抗虫水稻的基础。昌恢891是一个优良的抗褐飞...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少虫害的方法。目前,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而鉴定和定位抗褐飞虱基因是培育抗虫水稻的基础。昌恢891是一个优良的抗褐飞虱籼稻恢复系品种,为定位其中控制褐飞虱的基因,对亲本昌恢891,02428及其杂种Fl,F2:3单株129个分离群体进行抗褐飞虱鉴定,结果表明该抗性性状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并受到微效基因的修饰。利用昌恢891/02428 F2群体,构建了含有129个单株的F2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该连锁图包含108个SSR标记,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2 038.6 cM,每两个标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8.8 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0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群体的抗褐飞虱基因进行定位,在第4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主效抗性QTL位点,LOD值为10.53,贡献率分别为39.8%,位于第四染色体标记RM518和RH007之间,暂时命名为qBPH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抗性基因 qBPH4(t)
下载PDF
籼稻品种‘BP360e’抗褐飞虱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蓉 潘根 +3 位作者 江玲 程遐年 刘裕强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为抗褐飞虱品种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印尼抗褐飞虱籼稻品种‘BP360e’与感虫品种‘02428’分别构建F2∶3和BC2F2∶3分离群体,采用苗期集团法进行抗褐飞虱表型鉴定。利用151对均匀...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为抗褐飞虱品种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印尼抗褐飞虱籼稻品种‘BP360e’与感虫品种‘02428’分别构建F2∶3和BC2F2∶3分离群体,采用苗期集团法进行抗褐飞虱表型鉴定。利用151对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的多态性标记,选取F2∶3群体中的极端个体进行初连锁分析,构建具有连锁迹象的染色体连锁图谱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检测。再利用BC2F2∶3群体验证F2∶3群体检测到QTL的可靠性。[结果]在第4染色体标记RM16382与INDEL4-5之间,约15.3 c M的区间内检测到1个抗褐飞虱主效QTL,LOD值为14.4,贡献率为56%,将其命名为QBph4。用BC2F2∶3群体重复检测到该QTL。该区间包含已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Bph3。序列分析表明,QBph4可能为Bph3的一种新的等位基因。[结论]‘BP360e’高抗褐飞虱,其抗性受1对主效QTL控制,该抗性基因的发掘为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机制阐明及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抗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广西野生稻Y11抗白背飞虱QTL定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明 李丹婷 +4 位作者 范德佳 谭嵩娟 程遐年 刘裕强 万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15-2723,共9页
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白背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发现广西野生稻‘Y11’高抗白背飞虱,‘Y11’植株上白背飞虱的数量及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感虫品种‘广恢998’,表现出较强的排趋性和抗生性... 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治白背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发现广西野生稻‘Y11’高抗白背飞虱,‘Y11’植株上白背飞虱的数量及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感虫品种‘广恢998’,表现出较强的排趋性和抗生性。为解析‘Y11’抗白背飞虱的遗传基础,以‘Y11’为供体亲本,籼稻品种‘广恢998’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_(3)F_(9)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并完成了该群体白背飞虱苗期抗性鉴定及全基因组连锁图谱的构建,进行了抗白背飞虱QTL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检测。结果发现,在水稻2号、6号和11号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抗性位点,分别命名为qWBPH2^(Y11), qWBPH6^(Y11)和qWBPH1^(Y11),其LOD值分别为4.8、2.5和3.7,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9.3%、2.3%和5.6%,且3个QTL的抗性等位基因均来自于广西野生稻‘Y11’。进一步从BC_(3)F_(9)回交群体中挑选携带qWBPH2位点的家系继续与‘广恢998’回交2次,经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qWBPH2的近等基因系,近等基因系的白背飞虱抗性显著高于背景亲本‘广恢998’。上述抗白背飞虱QTL的定位及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为抗性基因克隆及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背飞虱 数量性状基因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抗褐飞虱种质Swarnalata抽穗期和休眠性相关QTL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茜 吴涛 +6 位作者 任雅琨 牟昌铃 丁宝旭 魏子尧 刘喜 刘裕强 江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1-787,共7页
为有效利用抗褐飞虱水稻Swarnalata,对2013年南京种植的Swarnalata/02428 F2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考察,利用172个分子标记构建了Swarnalata/02428 F2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为3311.4c 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22c M。利用W... 为有效利用抗褐飞虱水稻Swarnalata,对2013年南京种植的Swarnalata/02428 F2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考察,利用172个分子标记构建了Swarnalata/02428 F2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为3311.4c 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9.22c 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对该分离群体进行抽穗期和种子休眠性相关QTL检测,共检测到7个抽穗期相关QTL,分别位于第2、3、6、11染色体,其中位于第11染色体的q HD-11-1贡献率最高,为28.85%;检测到3个种子休眠性相关QTL,分别位于第3、6、9染色体,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的q Sd-9贡献率最高,为22.11%。分析表明,本研究检测到的抽穗期QTL与种子休眠QTL所在位置不同,说明该群体中种子休眠与抽穗期没有直接关系,它们分别由不同基因控制。本研究不仅为水稻休眠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也为更有效利用Swarnalata中的抗褐飞虱基因提供基础和一些优良的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种子休眠 QTL
下载PDF
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的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嵩娟 陶蓉 +2 位作者 何俊 刘裕强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定位lf1;结合突变体重测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经基因敲除克隆LF1;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从lf1/N22的F_(2)群体中,挑选10株突变个体和10株正常个体,将lf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InDel6-6和RM30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256株极端个体,经加密标记,最终将lf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6-6和RM6818之间约3.2 Mb区间内;通过对野生型‘02428’和lf1进行重测序分析,发现‘02428’与lf1在定位区间的9个基因存在差异,其中6个为转座子基因,1个为表达蛋白基因,1个为假定蛋白基因,1个为NAC转录因子基因Os06g0344900。与野生型‘02428’相比,lf1中Os06g0344900第1外显子存在1个33 bp的缺失,导致11个氨基酸的缺失,据此将该基因确定为LF1的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4个不同类型的敲除株系,均表现出突变体的表型。上述结果表明,Os06g0344900即为目的基因LF1。qRT-PCR分析表明,LF1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LF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水稻突变体lf1的叶片融合性状由6号染色体的Os06g0344900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为解析水稻叶片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分化 基因克隆 NAC转录因子
下载PDF
基于区域自动站分析的东源县短时强降水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家军 胡琼文 +3 位作者 曾丹丹 段海花 郑菲菲 刘裕强 《广东气象》 2023年第2期35-38,共4页
利用2010—2020年河源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2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东源县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源县短时强降水以局地性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利用2010—2020年河源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2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ERA5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东源县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和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源县短时强降水以局地性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集中期为前汛期(4—6月);最容易发生在下午到傍晚,高发期在14:00—17:00。2)空间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万绿湖库区西部一带为频发中心,逐渐向东方向递减。3)东源县大范围短时强降水产生时的环流特征可以归纳为4种类型:西风槽型、南支槽型、副高边缘型和热带系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短时强降水 自动站 东源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