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架空光缆的高稳定频率信号传递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崇阳 陈娉娉 +2 位作者 肖博文 王正勇 刘铁强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9期269-275,共7页
为解决架空光缆因晃动幅度大和温度变化剧烈引起的相位噪声恶化问题,采用双向传输与预补偿技术,设计了基于电子相位补偿的光纤频率传递方案,在包含30 km架空光缆、总长133 km的实际链路上进行频率传递试验,与单向传输设备相比相位噪声... 为解决架空光缆因晃动幅度大和温度变化剧烈引起的相位噪声恶化问题,采用双向传输与预补偿技术,设计了基于电子相位补偿的光纤频率传递方案,在包含30 km架空光缆、总长133 km的实际链路上进行频率传递试验,与单向传输设备相比相位噪声指标提高28 dB;采用双向传输光纤频率传递技术,在包含架空光缆与133 km全部埋地光缆进行对照测试,在5级风力情况下架空光缆传递相较恶化了4 dB,均可以满足架空光缆下频率传递使用需求;经实地试验表明,基于电子相位共轭的光纤频率传递技术可以优化经架空光缆传递后频率信号的相位噪声,为分布式雷达、分布式守时系统及航天测控等系统多站间同步方案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光缆 频率 传递 预补偿 相位噪声
下载PDF
分布式守时架构下的高精度时间比对技术研究
2
作者 王崇阳 杜文丛 +2 位作者 周云 刘铁强 孙建设 《遥测遥控》 2024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了实现分布式联合守时系统建立需求,设计了远程时间比对系统,包含卫星共视、卫星双向和光纤双向三种时间比对手段,系统内使用的国产化设备比对精度与进口设备相当,实现了实验室间多手段、高精度钟差测量。使用移动校准站完成了时间比... 为了实现分布式联合守时系统建立需求,设计了远程时间比对系统,包含卫星共视、卫星双向和光纤双向三种时间比对手段,系统内使用的国产化设备比对精度与进口设备相当,实现了实验室间多手段、高精度钟差测量。使用移动校准站完成了时间比对设备相对零值校准,在相距50 km的实验室间开展长达20天的时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比对手段测量得到两地钟差均值相差小于1 ns,变化趋势相同,变化幅度相近,均可以准确测量得到两地钟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比对 移动校准站 零值校准
下载PDF
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的共视数据压缩传输方法
3
作者 杜文丛 刘岩 +3 位作者 陈旭东 韩华 刘铁强 冯佳琪 《遥测遥控》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共视时间比对通过交换两地共视数据完成远距离高精度的时间比对。针对无地面通信网地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共视数据压缩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共视数据进行压缩,利用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对压缩后的共视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在无... 共视时间比对通过交换两地共视数据完成远距离高精度的时间比对。针对无地面通信网地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共视数据压缩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共视数据进行压缩,利用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对压缩后的共视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在无地面通信网的地区进行了共视时间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共视数据压缩方法具有较好的压缩效果,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实现无地面通信网的情况下的实时共视时间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视时间比对 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 数据压缩
下载PDF
基于铷原子钟的高精度守时技术
4
作者 左兆辉 王铮 刘铁强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针对铷原子钟守时特性,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守时技术。该技术采用温度及频率漂移智能分离算法,自动分离出温度和频率漂移特性,并采用多次曲线拟合方式分别拟合出频率漂移和温度特性曲线,在守时过程中分开进行精准补偿,实现铷原子钟高精度... 针对铷原子钟守时特性,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守时技术。该技术采用温度及频率漂移智能分离算法,自动分离出温度和频率漂移特性,并采用多次曲线拟合方式分别拟合出频率漂移和温度特性曲线,在守时过程中分开进行精准补偿,实现铷原子钟高精度的守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特性分离 频率漂移分离 高精度守时 BM2106
下载PDF
伴CD4、CD7表达的AML患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铁强 黄珊 +14 位作者 姚波 刘志清 余长林 乔建辉 孙琪云 胡锴勋 黄雅静 张锐 李玉芳 白娟 孙玉晶 李冰霞 王冬梅 王一 郭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7-1632,共6页
目的:探讨伴CD4、CD7表达的AML病人免疫分型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设门,检测304例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RT-PCR方法检测WT1、MDK、ETO、PMLRaRa、BCR-ABL分子生物学标志;R显带技术分析... 目的:探讨伴CD4、CD7表达的AML病人免疫分型特点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设门,检测304例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RT-PCR方法检测WT1、MDK、ETO、PMLRaRa、BCR-ABL分子生物学标志;R显带技术分析白血病细胞核型变化。根据免疫分型结果,将病人分为3组:伴CD7表达的AM L组,伴CD4表达的AM L组(CD4组),无T系抗原表达的AM L组(common AM L组)。结果:CD7组患者HLA-DR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CD34、CD33表达率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和CD4组;CD4组患者CD15、CD64的表达率和表达量均高于CD7组和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CD33表达率、表达量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组患者WT1表达低于无T系抗原表达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7组患者未发现PML-RaRa表达。伴有CD4、CD7表达的AM L组正常核型的比例高于无T系抗原表达AM L组。伴有CD7表达的AM L患者中无1例发生t(15;17)。结论:伴有CD7表达的AML的白血病细胞来源于前体细胞,被阻滞在造血发育的早期阶段;伴有CD4表达的AML白血病细胞起源于相对成熟的阶段,高表达CD33、CD64、CD15;伴有CD7、CD4表达的AML无特异性的细胞遗传学改变。根据CD4、CD7的表达量和强度,联合髓系标志可定量检测AML病人M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 免疫表型 CD7 CD4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基于北斗授时的时钟驯服系统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铁强 霍婧 《无线电工程》 2018年第7期569-572,共4页
针对用时设备对时频信号精度越来越高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授时的时钟驯服系统。利用北斗授时秒脉冲(1 pps)长期稳定性高的特点,结合恒温晶振(OCXO)优良的短期稳特性,使用时间数字转换器(TDC)测量OCXO与北斗授时1 pps时差信息,并... 针对用时设备对时频信号精度越来越高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授时的时钟驯服系统。利用北斗授时秒脉冲(1 pps)长期稳定性高的特点,结合恒温晶振(OCXO)优良的短期稳特性,使用时间数字转换器(TDC)测量OCXO与北斗授时1 pps时差信息,并对时差结果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根据时差结果对OCXO进行实时控制,获得高精度的时间频率信号以满足用时设备的需求。测试结果表明,驯服后的OCXO频率准确度优于1×10-12天,授时精度优于30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授时 时钟驯服 时间数字转换器 恒温晶振
下载PDF
秒脉冲分配网络高精度时延控制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铁强 霍婧 《无线电工程》 2018年第8期709-713,共5页
秒脉冲分配网络作为时间频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站时频提供的标准秒脉冲信号(1 pps),经过1pps分配网络分配后传递给各时频用户,为时频用户提供时间基准,因此对1 pps信号的相位一致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分析了传统的脉冲分配网络... 秒脉冲分配网络作为时间频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站时频提供的标准秒脉冲信号(1 pps),经过1pps分配网络分配后传递给各时频用户,为时频用户提供时间基准,因此对1 pps信号的相位一致性提出较高的要求。分析了传统的脉冲分配网络时延控制方法及其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数模转换器(DAC)控制的秒脉冲时延调整策略,实现对输入、输出1 pps信号时延的精密调整,解决传统分配网络时延控制存在的缺陷。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取充放电电阻100Ω、电容15 PF、控制电压步进0.1 V的情况下,时延调整范围达到2.6 ns,调整步进优于150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频率 秒脉冲分配网络 相位一致性 时延控制 高精度数模转换器
下载PDF
静力分析的一般随机摄动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义民 陈塑寰 +1 位作者 周振平 刘铁强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709-714,共6页
本文对向量值和矩阵值函数的不确定结构的静力响应和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基于Kronecker代数和摄动理论导出了随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随机变量和系统导数很方便地排列到2D矩阵中,给出了一般的数学表达式.
关键词 随机结构 可靠性 随机摄动法 静力分析 有限元
下载PDF
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9
作者 常晓丽 董征 +8 位作者 刘莎 姚波 满秋红 刘铁强 李玉芳 刘志强 刘广贤 艾辉胜 郭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讨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报告1例APL伴t(11;17)(q23;21),分析其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对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目的探讨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报告1例APL伴t(11;17)(q23;21),分析其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对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为男性,35岁,白细胞计数38.17×109/L,骨髓早幼粒细胞88.5%,细胞核规则,无Auer's小体,PLZF-RARA融合基因阳性。染色体核型:46,XY,t(11;17)(q23;q21)。诊断:APL伴t(11;17)(q23;q21)。治疗采用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大剂量阿糖胞苷(2g/m2,总量24g,3个疗程)联合化疗,随访至2013年2月,患者完全缓解已10个月。国内外文献已报道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患者20例,年龄23-75(48.9±16.3)岁,其中男性占90%。3例单用维甲酸治疗的患者中2例死于早期并发症,应用维甲酸联合诱导化疗的10例患者中6例在11-56个月死于复发,1例死于早期脓毒血症,提示大多数病例对维甲酸治疗疗效欠佳。结论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是一种少见变异型,具有重要的形态学和临床特点。延长亚砷酸治疗时间,采用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和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化疗方案可能对缓解病情和患者存活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前髓细胞性 急性 易位 遗传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HLA不全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锴勋 郭梅 +6 位作者 余长林 王丹红 孙琪云 乔建辉 刘广贤 刘铁强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27-1531,共5页
本研究观察并比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HLA不全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免疫重建及其与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6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有HLA不全相合亲缘供者... 本研究观察并比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HLA不全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后免疫重建及其与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关系。6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名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有HLA不全相合亲缘供者,接受以氟达拉滨,ATG,阿糖胞苷,环磷酰胺,TBI2Gy为主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移植前后给予环孢霉素A或他克莫司联合霉酚酸酯防治GVHD。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于移植前化疗缓解期,移植后监测患者体内的总T细胞、辅助/诱导T细胞、抑制/杀伤T细胞、γ/δT细胞、CD4/CD8比值,B细胞、NK细胞、NKT细胞、调节T细胞、活化T细胞、原始T细胞、记忆T细胞移植后变化规律,分析各免疫功能细胞与移植后感染及急、慢性GVHD的关系;比较ALL与AML免疫系统恢复差别。结果表明,移植后患者各淋巴细胞量恢复有各自规律,发生GVHD患者各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较高,而移植后1个月γ/δT细胞、调节T细胞、NK细胞量较低。移植后2-3月时CD4/CD8、B细胞、NK细胞、原始T细胞较低。6-8个月时B细胞,原始T细胞,NK细胞较低。移植后早期发生感染患者总T细胞及各淋巴亚群恢复较慢,NK,NKT细胞数恢复较快,移植后3个月出现感染的患者,其B细胞及原始T细胞量恢复较快。ALL与AML患者淋巴细胞恢复无差异。结论:不全相合NST后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间接反映患者胸腺功能恢复状态,NK、B细胞、原始T细胞的变化对区分和监测GVHD及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白血病 HLA不全相合 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洪莉 彭恩兰 +5 位作者 刘铁强 黄珊 李玉芳 姚晓兰 尚世臣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建立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取CB6F1小鼠,经静脉注射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WEHI-3细胞,观察不同数量(1×106、2×106、5×106、1×107个)细胞接种与小鼠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取... 目的建立CB6F1小鼠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AML-M4)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取CB6F1小鼠,经静脉注射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WEHI-3细胞,观察不同数量(1×106、2×106、5×106、1×107个)细胞接种与小鼠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取接种1×106个细胞的小鼠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其发病情况并在接种后每周行血常规检测。选择接种后4周因白血病发病濒死小鼠,取外周血行细胞涂片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白血病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检测,分离骨髓组织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化学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取肝、脾、肾、肺、心脏和脑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综合上述检测指标判断白血病模型建立的有效性。经腹腔分别注射阿糖胞苷(Ara-C)50、100mg/kg,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及生存期,判断该模型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所有实验均取正常小鼠作对照。结果接种不同数量WEHI-3细胞的小鼠均在17~33d发生白血病而死亡,接种细胞数量与生存期呈负相关(r=-0.936,P<0.01)。接种1×106个细胞的小鼠生存期为25~33(28.50±1.87)d,接种后4周因白血病发病濒死的小鼠表现如下:外周血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加,最高可达81×109/L,与正常小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涂片可见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的白血病细胞。骨髓细胞涂片可见大量原始和幼稚细胞,过氧化酶(POX)、特异性酯酶(SE)、非特异性酯酶(NSE)及氟化钠(NaF)抑制实验均阳性,符合AML-M4的特征;各器官病理切片中均可见大量白血病细胞弥漫性浸润;骨髓细胞内染色体为超二倍体;外周血CD4+/CD8+比值下降,表达C-KIT和MAC-3的细胞均较正常小鼠增多(P<0.05);MHC表型为H2Kb-H2Kd+的细胞比例升高,濒死时表型以H2Kb-H2Kd+为主。Ara-C可延长该白血病模型型小鼠的生存期,且100mg/kg剂量效优低于50mg/kg(P<0.05)。结论静脉接种WEHI-3白血病细胞可在CB6F1小鼠中成功构建AML-M4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单核细胞 急性 WEHI-3细胞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细胞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红霞 郭梅 +1 位作者 刘铁强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09-813,共5页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 本研究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凋亡及各细胞亚群增殖、分化的影响。6Gy照射BALB/c小鼠制造中重度急性辐射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重组人G-CSF治疗组[rhG-CSF100μg/(kg.d)×14天]。用PI法检测照后72小时内胸腺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后7至28天不同时间点胸腺CD4-CD8-细胞4阶段及CD4+CD8+、CD8+CD4-、CD8-CD4+细胞比例。结果显示,G-CSF在照后6小时即可使胸腺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G-CSF组vs对照组为(82.0±5.0)%vs(75.9±2.8)%(p<0.05),S期下降G-CSF组vs对照组为(10.2±4.8)%vs(15.7±2.3)%(p<0.05),但对G2/M期细胞比例影响不大。胸腺细胞受照后6小时即出现明显调亡,12小时达高峰。G-CSF组在照后6小时及12小时胸腺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2.4)%、(15.5±3.3)%,对照组则分别为(16.5±2.2)%、(22.6±0.7)%,两时间点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胸腺CD4-CD8-(double negative,DN)细胞成熟分4个阶段(DN1-4),G-CSF组照后7天DN1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照后21天DN3、DN4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G-CSF可促进DN1细胞增殖,并使其向DN3、DN4阶段分化。G-CSF对胸腺CD4+CD8+细胞的影响主要在于减轻其恢复过程中的二次下降的程度,使其在照后28天接近正常,并明显高于对照组[(71.0±6.3)%vs(25.5±6.3)%](p<0.05)。结论 :G-CSF可调节急性辐射损伤胸腺细胞周期,减少胸腺细胞凋亡,促进胸腺CD4-CD8-及CD4+CD8+细胞增殖、分化,加快急性辐射损伤后中枢免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综合征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胸腺细胞
下载PDF
应用CBA法检测HLA单倍体相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月莹 康严 +5 位作者 孙琪云 董征 刘铁强 刘广贤 郭梅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1-435,共5页
本研究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单倍体相合移植(NAHSCT)中,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变化。用流式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18例allo-NAHSCT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 本研究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单倍体相合移植(NAHSCT)中,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变化。用流式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18例allo-NAHSCT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TNF-α、IFN-γ、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移植后所有的细胞因子均明显改变,其表达较移植前增加;IL-2、IL-4、IL-17发生变化的时间较早,移植后1周其表达开始明显上调;IL-6、IL-10、TNF-α移植后2周起显著改变,与移植前相比血清浓度明显提升;INF-γ变化较晚,移植后4周表达开始增高;所有的细胞因子都在移后4周内呈持继上升趋势,至第4周达峰值。结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单倍体相合移植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在早期均发生显著性提升;IL-2,IL-4,IL-17变化较早,IFN-γ变化相对迟缓,至第4周为其峰值;Th1/Th2/Th17细胞因子移植早期的变化规律可能与患者的综合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异基因单倍体相合干细胞移植 血清细胞因子 流式微珠阵列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碧薇 王利 +5 位作者 刘铁强 姚波 赵月莹 左洪莉 赵红霞 余长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17-720,共4页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建立本实验室快速检测微核率的自动化实验方法。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个照射剂量组,分别给予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00、.51、和2Gy,于照射后24、48h取...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建立本实验室快速检测微核率的自动化实验方法。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个照射剂量组,分别给予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00、.51、和2Gy,于照射后24、48h取骨髓标本,每个剂量和每个时间点均为6只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照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以传统显微镜检微核的方法作为对照。结果流式细胞术及显微镜检方法检测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呈良好的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并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速度为人工阅片的40倍以上,且能够避免人工镜检人员阅片的主观性,检测结果更为客观。结论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较传统的人工显微镜检测,更加简便、易行、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信、客观,适用于大规模核辐射伤员的高通量快速生物剂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嗜多染红细胞 微核试验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CBA法研究HLA全相合与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月莹 康严 +5 位作者 孙琪云 董征 刘铁强 郭梅 刘广贤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1-72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移植(HLA-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AHSCT)和单倍体相合移植(HLA-haplo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LA全相合移植(HLA-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AHSCT)和单倍体相合移植(HLA-haploidentical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iNAHSCT)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用流式细胞微珠阵列法(flow 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20例白血病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IL-2、IL-4、IL-6、IL-10、TNF-ɑ、γ-IFN、IL-17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IL-2分别在iNAHSCT及hiNAHST后1周、2周起表达上调,两类移植各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γ-IFN都在移植后4周起上调,两类移植后的浓度无差异(P>0.05);IL-4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于移植后2周、移植后1周起增高,iNAHSCT的IL-4浓度高于hiNAHSCT(P<0.01);IL-6在iNAHSCT及hi-NAHSCT中分别在移植后1周、移植后2周起上调,移植后4周为峰值,且hiNAHSCT的IL-6浓度高于iNAHSCT(P<0.02);IL-10在iNAHSCT、hiNAHSCT中分别于从移植后1、2周起增高,iNAHSCT中IL-10的表达高于hiNAH-SCT(P<0.05)。TNF-ɑ在hiNAHSCT中从移植后1周、在iNAHSCT中从移植后2周起上调;hiNAHSCT中TNF-ɑ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P<0.01)。IL-17分别于hiNAHSCT及iNAHSCT后移植后1周、移植后4周时增高,hi-NAHSCT IL-17增高的幅度高于iNAHSCT的(P<0.05)。结论:两类移植后所检测到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移植后4周为峰值。IL-6、TNF-ɑ、IL-17在hiNAHSCT中增高明显,而IL-4,IL-10在iNAHSCT中增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手写数字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野 刘铁强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3-16,共4页
BP神经网络由于具有高度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处理能力,以及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和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能力等,特别适合应用于模式识别。以BP神经网络为背景,研究手写数字识别技术,在考虑诸多因素的情况下,最终设计一种能够提供良好识别的... BP神经网络由于具有高度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处理能力,以及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和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能力等,特别适合应用于模式识别。以BP神经网络为背景,研究手写数字识别技术,在考虑诸多因素的情况下,最终设计一种能够提供良好识别的方法。根据研究目标,设计BP神经网络模型,并针对BP神经网络的缺陷提出BP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提高了神经网络的性能。MATLAB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可以对手写数字进行快速、准确地识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算法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下载PDF
2例急性放射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骨髓象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满秋红 邱立娟 +6 位作者 胡锴勋 刘广贤 姚波 张振惠 黄珊 刘铁强 孙雪东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骨髓象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对两例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常规瑞氏染色,每份样本在显微镜下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析骨髓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改变。结果病例A(肠型放射... 目的研究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患者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骨髓象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对两例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常规瑞氏染色,每份样本在显微镜下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析骨髓各系统各阶段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改变。结果病例A(肠型放射病)较病例B(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在受照后的骨髓损伤更严重。病例A于半相合移植后+7d,骨髓涂片只找到15个有核细胞,但可见中幼粒细胞,移植+14d后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均恢复造血功能,但未见产板巨核细胞。病例B于全相合移植后+7d,骨髓粒、红两系恢复,移植后+14d骨髓三系均恢复,各阶段细胞比值大致在正常范围。结论两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在受照后骨髓损伤严重,但经半相合和全相合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均在移植后2周骨髓恢复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病 骨髓象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HLA-A~*0201/WT1五聚体联合胞内IFNγ染色在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WT1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
18
作者 魏立 孙雪东 +10 位作者 左洪莉 刘铁强 郭梅 刘广贤 孙琪云 乔建辉 王丹红 余长林 胡凯勋 董征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505-509,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五聚体及胞内因子染色在定性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价值。用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WT1表达水平;用HLA-A*0201/WT1五聚体及胞内IFNγ染色检测14例表达HLA-A*0201的白血病患者全相合移植前后及其供者外周血中的WT1特异... 本研究探讨五聚体及胞内因子染色在定性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价值。用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WT1表达水平;用HLA-A*0201/WT1五聚体及胞内IFNγ染色检测14例表达HLA-A*0201的白血病患者全相合移植前后及其供者外周血中的WT1特异性T细胞。结果表明:14例供者中2例有低水平WT1表达,白血病患者均有不同水平的WT1表达。14例供者均未检测到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移植前14例患者中2例可检出WT1+CD8+CTL,3例检出WT1+IFNγ+细胞,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357),而移植后均可检出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明显高于移植前(p值均<0.01)。移植后大部分患者均在30天内检出WT1+CD8+CTL和WT1+IFNγ+细胞,但后者检出率高于前者(p=0.014)。14例患者中WT1+CD8+CTL峰值中位数为0.18%,而WT1+IFNγ+细胞峰值中位数为0.83%,明显高于前者(p=0.005);WT1+CD8+CTL峰值中位时间为移植后75天,WT1+IFNγ+细胞峰值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5天,但二者间无明显差异(p=0.455)。结论:五聚体及胞内IFNγ染色能有效检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血病抗原特异性T细胞;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有助于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准确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HLA—A*020/WTl五聚体 胞内IFNγ染色 WT1特异性T细胞
下载PDF
B码应用深入探讨
19
作者 戎强 刘铁强 贾杰峰 《全球定位系统》 2014年第4期55-59,68,共6页
在介绍B码构成与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B码时统典型应用实例,针对B码应用中常见的无法跨年和闰秒、B码中断与恢复时存在时间错误、受扰时间跳变、交流B码幅度与调制比受限等问题,提出了B码版本切换与软件跨年及闰秒、强制守时、解码容错... 在介绍B码构成与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B码时统典型应用实例,针对B码应用中常见的无法跨年和闰秒、B码中断与恢复时存在时间错误、受扰时间跳变、交流B码幅度与调制比受限等问题,提出了B码版本切换与软件跨年及闰秒、强制守时、解码容错、交流B码数控幅度与调制比等解决方法。工程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可有效解决B码应用中遇到的对应问题,有效提高了B码时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切换 强制守时 解码容错 数控幅度与调制比
下载PDF
nm23-M1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
20
作者 董征 孙雪冬 +7 位作者 满秋红 姚波 李玉芳 刘铁强 黄珊 刘广贤 艾辉胜 郭梅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nm23-M1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 给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WEHI-3,同时选取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取发病小鼠以及正常小鼠的骨髓,采取qRT-PCR的方法检测nm23-M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白血病... 目的 探讨nm23-M1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 给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WEHI-3,同时选取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取发病小鼠以及正常小鼠的骨髓,采取qRT-PCR的方法检测nm23-M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白血病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结果 粒单细胞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中nm23-M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中的24倍,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m23-M1基因在小鼠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高表达,并且与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数以及脏器白血病侵袭情况相关,而与白血病小鼠的性别、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M1基因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