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栓法插线深度对大鼠脑梗死模型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包新杰 赵浩 +5 位作者 赵英杰 魏俊吉 冯铭 李桂林 窦万臣 王任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3-236,27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栓线插线深度对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影响。方法按照栓线深度将大鼠分为4组:(1)0.8 cm组;(2)1.3 cm组;(3)1.8 cm组;(4)2.2 cm组。模型前、模型后24 h和48 h分别称量体重和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模型后48 h计算各组... 目的比较不同栓线插线深度对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影响。方法按照栓线深度将大鼠分为4组:(1)0.8 cm组;(2)1.3 cm组;(3)1.8 cm组;(4)2.2 cm组。模型前、模型后24 h和48 h分别称量体重和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模型后48 h计算各组大鼠存活率,处死大鼠行2,3,5-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0.8 cm组和1.3 cm组大鼠症状不明显,TTC染色未见脑梗死;1.8 cm组和2.2 cm组大鼠出现典型偏瘫症状,但2.2 cm组大鼠梗死范围过大,存活率较1.8 cm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需要选择合适的插线深度;过浅模型易制作失败;过深则模型症状偏重,存活率降低;最佳深度为栓线头端置于大脑中动脉起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模型 大脑中动脉 尼龙线
下载PDF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9
2
作者 包新杰 赵浩 +5 位作者 魏俊吉 冯铭 杜世伟 李桂林 窦万臣 王任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48-252,共5页
目的对常规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模型动物的长期存活率。方法将60只体质量250~270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术中显露并结扎翼腭动脉,术后自主进食;灌胃组手术方法同对照组,但术... 目的对常规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模型动物的长期存活率。方法将60只体质量250~270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术中显露并结扎翼腭动脉,术后自主进食;灌胃组手术方法同对照组,但术后辅助灌胃;改良组不结扎翼腭动脉,但仔细分离颈部动脉与迷走神经,尽量避免操作时牵拉迷走神经,术后辅助灌胃。在模型制作前、后,连续称量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造模后3、14、28 d,分别计算各组大鼠的存活率;造模后28 d,计算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结果①改良组模型制作的平均时间为19.5 min,低于对照组和灌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后第3天,改良组大鼠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灌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28天,改良组大鼠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造模后3组大鼠的体质量均下降,从造模后第7天开始,各组存活大鼠的体质量均开始回升,在第7、14、21、28天,改良组大鼠的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和灌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造模后3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的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可缩短制作时间,使大鼠体质量恢复较快,能有效地提高大鼠脑缺血造模后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模型 危险因素 大鼠
下载PDF
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3
作者 包新杰 李雪元 +3 位作者 左赋兴 冯铭 窦万臣 王任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技术制作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可行性。方法 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将模型制作过程中脑血流下降至基础值... 目的探讨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技术制作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可行性。方法 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将模型制作过程中脑血流下降至基础值的30%判定为模型制作成功;对照组不监测脑血流,将尼龙栓线插入深度为1.8 cm判定为模型制作成功。模型前和模型后24 h分别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 NSS);模型后24 h处死大鼠取脑,行2,3,5-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实验组8只大鼠模型后24 h均出现典型偏瘫症状,m NSS评分稳定在10分~13分,梗死体积稳定性和均一性好,为(37.5±3.9)%。对照组8只大鼠m NSS评分稳定性较差,其中5只大鼠的m NSS评分为10分~13分,5只大鼠的脑梗死灶和实验组相似,但有3只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的模型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模型成功率为62.5%(P〈0.05)。结论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大鼠MCAO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和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模型 激光多普勒 中动脉 栓塞 大鼠
下载PDF
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UCG)在鞍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包新杰 范阳华 +6 位作者 张湛 景中奇 王怡 刘振宇 郭岷江 王任直 冯铭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49-253,共5页
目的拟在采取综合考虑鞍区疾病相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UCG)的诊断建模与推理方法。方法通过专科医生和人工智能工程师合作,基于DUCG的算法及原理,融合专家知识、临床经验、医学研究成果、临床样本统计数据多... 目的拟在采取综合考虑鞍区疾病相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动态不确定因果图(DUCG)的诊断建模与推理方法。方法通过专科医生和人工智能工程师合作,基于DUCG的算法及原理,融合专家知识、临床经验、医学研究成果、临床样本统计数据多种数据和知识来源,构建基于DUCG的鞍区疾病诊断模型。从北京协和医院电子信息病例系统中选择17种最常见的鞍区疾病相关病例,验证诊断模型的的诊断能力,并以图形方式直观展示疾病和症状之间因果关系的推理过程。结果本组DUCG鞍区疾病诊断模型包含138个变量。采用1个病例进行诊断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颅咽管瘤的概率排名第一,占89.004%,并可得到DUCG推导图,清楚解释疾病病因和所有相关因素,症状和监测结果,及其关联性。本组共测试139例鞍区病例,诊断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94%。结论基于DUCG的鞍区疾病诊断模型应用于医学诊断中可弥补个人知识和专业限制,降低误诊率,减轻公共卫生保健资源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不确定因果图 诊断模型 鞍区疾病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包新杰 魏俊吉 +3 位作者 冯铭 卢珊 赵春华 王任直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治疗大鼠脑梗死及其减轻半暗带神经元的凋亡作用。方法采集成人志愿者骨髓,分离培养BMSCs;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 目的探讨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治疗大鼠脑梗死及其减轻半暗带神经元的凋亡作用。方法采集成人志愿者骨髓,分离培养BMSCs;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再灌注脑梗死模型;建模后第3天分别立体定向脑内移植5×105BMSCs和等量生理盐水,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观察神经功能恢复;建模后第14天TUNEL法检测梗死周边神经细胞凋亡;建模后第28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梗死周边神经元的存活;采用依红-苏木素染色评估梗死体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梗死周边TUNEL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7),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5);同时,BMSCs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相对梗死体积(P=0.041);mNSS评分显示,从MCAO后第14天开始,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移植BMSCs可显著减少半暗带神经元凋亡,缩小梗死范围,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在大鼠脑梗死模型脑室给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包新杰 施浩 +4 位作者 李雪元 左赋兴 关健 窦万臣 王任直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对大鼠脑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进行脑室内给药的可行性。方法18只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在10—13分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目的探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对大鼠脑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进行脑室内给药的可行性。方法18只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在10—13分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渗透压泵给药组、常规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大鼠。模型前和模型后24h、3、7和14天分别行mNSS评分;模型后14天处死大鼠行2,3,5-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模型后14天,渗透压泵给药组和常规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压泵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优于常规给药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透压泵给药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为28.6%±5.8%,低于常规给药组(35.5%±7.6%)和对照组(38.2%±6.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给药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应用于大鼠脑梗死模型的脑室给药是可行和有效的,这种缓释的给药方式显著优于单次脑室内给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渗透压泵 脑室给药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包新杰 王任直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5期144-147,共4页
Friendenstein等^[1]。最先发现,骨髓中贴壁生长的单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随后,研究人员又相继在脂肪、肌肉等组织中分离出类似细胞,并将其统一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 Friendenstein等^[1]。最先发现,骨髓中贴壁生长的单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随后,研究人员又相继在脂肪、肌肉等组织中分离出类似细胞,并将其统一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近年来,MSCs作为组织工程良好的种子细胞被运用于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口0。另外,很多研究显示,除免疫原性低外,MSCs还具备免疫抑制等特性^[3,4]。虽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也存在一些争议,但MSCs在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潜在利用价值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学特性 脂肪细胞分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MSCS 组织工程 cells 成骨细胞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指南
8
作者 包新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3期61-61,共1页
神经外科在外科领域属于专业性极强的专业,神经外科手术精细、复杂,手术过程中相关手术器械除常规外科手术器械外,涉及很多专科手.术器械,甚至于神经外科不同技术操作、不同手术人路所用到的手术器械均有所不同,比如显微镜下操作... 神经外科在外科领域属于专业性极强的专业,神经外科手术精细、复杂,手术过程中相关手术器械除常规外科手术器械外,涉及很多专科手.术器械,甚至于神经外科不同技术操作、不同手术人路所用到的手术器械均有所不同,比如显微镜下操作和内镜下操作所用手术器械有很大的差别,神经导航有导航专用器械;另外经鼻蝶手术、开颅鞍区手术和桥小脑角Ⅸ手术均有各自特殊的手术器械;对于不同神经外科疾病而言,手术器械也有差别,比如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需要动脉瘤夹等特殊的手术器械。正是神经外科手术器械众多且复杂,年轻的神经外科医师、学生、手术室护士都会对很多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感到陌生。本书正是基于神经外科手术器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最新汇总了神经外科的各种手术器械。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介绍显微神经外科、显微血管外科、颅底外科的特殊手术器械、脊髓脊柱手术器械、经鼻蝶和内镜手术器械。本书在介绍各种手术器械的时候,均配有图片和对应的文字介绍,图文并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器械 神经外科手术 内镜手术器械 经鼻蝶手术 指南 技术操作 神经外科疾病 神经外科医师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魏俊吉 陈云飞 +8 位作者 薛春玲 马百涛 沈雅梅 关健 包新杰 吴昊 韩钦 王任直 赵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Exosome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的特征,ELISA法检测Exosome中主要的细胞因子。用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神经细胞损伤模...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Exosome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的特征,ELISA法检测Exosome中主要的细胞因子。用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并分为对照组(未经谷氨酸损伤的细胞)、Glu组(谷氨酸损伤未经其他处理的细胞)、Glu+Exo组(谷氨酸损伤后用100 ng/ml MSC Exosome处理的细胞)、Glu+Exo+Akt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的细胞)、Glu+Exo+Erk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Erk抑制剂U0126处理的细胞)和Glu+Exo+Trk B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Trk B抑制剂K252a处理的细胞),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Exosome为40-100 nm的小囊泡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其可表达CD63、CD81、HSP70和HSP90等特征性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Exosome中主要包含的细胞因子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9336.49±258.63和58645.50±16014.62;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928.25±385.47、1136.94±5.99和33.34±9.43。MTS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Glu组、Glu+Exo组、Glu+Exo+Akt组、Glu+Exo+Erk组和Glu+Exo+Trk B组的PC1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842±0.047、0.306±0.024、0.566±0.026、0.461±0.016、0.497±0.003和0.515±0.034,其中,Glu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Glu+Exo组显著高于Glu组(P=0.01),Glu+Exo+Akt组显著低于Glu+Exo组(P=0.01)。结论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具有保护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激活磷脂酰基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EXOSOME 神经损伤 治疗机制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制备 被引量:28
10
作者 赵浩 李永宁 +6 位作者 王任直 包新杰 赵英杰 李桂林 魏俊吉 冯铭 孔燕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32-436,I0002,共6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腭动脉,并且用动脉夹对颈内动脉(ICA)进行临时夹闭;2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暴露枕动脉和翼腭动脉但不结扎,用丝线悬挂颈内动脉而不是用动脉夹夹闭,线栓在显微镜直视下插入颈内动脉越过翼腭动脉起始点至大脑中动脉分叉处;3组只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丝线悬挂颈内动脉,显微镜下将线栓盲插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分别检测三组模型的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手术时间。结果第3组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所花费时间平均为17.5 min,死亡率较低,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稳定。结论采用第3组手术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能够高效地制作出更加稳定的可用于临床实验的大鼠脑缺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模型制备
下载PDF
鼻腔消毒对经蝶窦入路鼻腔定植菌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小海 金雨 +8 位作者 郭晓鹏 冯铭 包新杰 邓侃 姚勇 连伟 杨启文 王任直 幸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评估络合碘鼻腔消毒对经蝶窦入路鼻腔定植菌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经蝶窦手术的133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消毒前采用咽拭子采集下鼻甲根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络合碘鼻腔消毒后再采用咽拭子对... 目的评估络合碘鼻腔消毒对经蝶窦入路鼻腔定植菌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至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经蝶窦手术的133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消毒前采用咽拭子采集下鼻甲根部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络合碘鼻腔消毒后再采用咽拭子对相同部位取样并行细菌培养,比较消毒前后鼻腔定植菌菌谱变化情况;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颅内感染/菌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鼻腔定植菌的相关性。结果 133例患者中,45例(33.8%)络合碘消毒前细菌培养发现定植菌,6例(4.5%)消毒后再培养发现同类型定植菌,消毒前后鼻腔定植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P=0.000);络合碘消毒能消灭86.7%(39/45)的鼻腔定植菌。鼻腔最常见的定植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4%,11/45)、肺炎克雷伯菌ESBL(-)(24.4%,11/45)、表皮葡萄球菌(13.3%,6/45)。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发生高热寒战,但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均阴性,经三代头孢治疗2 d后症状消失,临床诊断为菌血症。结论鼻腔中存在定植菌,络合碘消毒鼻腔能有效杀灭大部分鼻腔定植菌,经蝶窦入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菌血症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蝶窦手术 碘伏消毒 鼻腔定植菌 菌血症 颅内感染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姚勇 邓侃 +8 位作者 张波 刘小海 康军 魏宇魁 冯铭 幸兵 连伟 包新杰 王任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以内镜和显微镜结合切除鞍区病变。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其中5例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I级切除:次全切除2例,均为脊索瘤。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需二次手术修补。2例脊索瘤次全切除病人行常规放疗。随访6。58个月.3例脑脊液漏病人经再次手术修补均治愈;M对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蝶鞍 手术入路 扩大经蝶窦 神经内镜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洋 邓侃 +5 位作者 冯铭 包新杰 幸兵 连伟 王任直 姚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能够直视肿瘤、无脑组织牵拉,已广泛应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提高了鞍上肿瘤及海绵窦区域肿瘤的切除率。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 目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能够直视肿瘤、无脑组织牵拉,已广泛应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提高了鞍上肿瘤及海绵窦区域肿瘤的切除率。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内镜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鞍区病变切除,结合国内外该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0例均实现肿瘤全切除,无死亡病例。15例无任何并发症,4例出现1项并发症,1例出现2项并发症。仅1例术后新发视力、视野损伤;2例新发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新发垂体功能减退;2例术中保留垂体柄,垂体功能并未见明显变化;2例术后感染,予抗生素治疗控制良好。术后随访:2例在术后8、18个月垂体核磁示可疑复发,其余最长随诊时间12个月复查时没有任何复发迹象。保留垂体柄的患者术后7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均比较乐观。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手术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鼻蝶窦入路 神经内镜手术 颅咽管瘤 颅底重建
下载PDF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任直 包新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225,共3页
鉴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以及患者预后与手术方案、术者经验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学习和掌握垂体腺瘤手术切除方式、术中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是当前众多医院神经外科医师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详细了解经鼻蝶入路垂体腺... 鉴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以及患者预后与手术方案、术者经验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学习和掌握垂体腺瘤手术切除方式、术中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是当前众多医院神经外科医师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详细了解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注意事项,对提高神经外科医师颅底手术技术水平、避免操作失误将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腺瘤 蝶窦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垂体ACTH腺瘤切除术后早期内分泌未缓解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铭 刘小海 +9 位作者 包新杰 邓侃 连伟 幸兵 卢琳 朱惠娟 潘慧 马文斌 姚勇 王任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未缓解的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腺瘤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病例资料,均经蝶窦入路手术,其中术后早期内分泌未缓解44例(16.5%)。44例中初发垂体ACTH腺瘤34例(77.3%)...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未缓解的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腺瘤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垂体ACTH腺瘤病例资料,均经蝶窦入路手术,其中术后早期内分泌未缓解44例(16.5%)。44例中初发垂体ACTH腺瘤34例(77.3%),复发垂体ACTH腺瘤10例(22.7%);MRI明确显示肿瘤30例(68.2%),MRI阴性14例(31.8%);垂体微腺瘤42例(95.5%),垂体大腺瘤2例(4.5%)。结果术中所取组织经病理检查:垂体腺瘤25例(其中不典型垂体腺瘤3例),垂体增生6例,垂体前叶或后叶13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延迟缓解3例,放疗29例(普通放疗25例,伽玛刀4例),拒绝治疗随访观察2例,术后死亡5例,失访5例。在放疗病人中,11例病人血皮质醇恢复正常,2例效果不佳改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结论对经蝶窦入路术后早期未缓解的垂体ACTH腺瘤,随访半年后仍未缓解者,应根据病情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经蝶窦入路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因子TIMP-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任 柏鲁宁 +3 位作者 王睿智 张龙洲 包新杰 曹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6-688,701,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及其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了67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的表达及其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了67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MP-2蛋白表达增高而TIMP-2蛋白表达降低。结论MMP-2及TIMP-2对胶质瘤恶性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导管体外端保护装置在大鼠长期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世伟 包新杰 +3 位作者 冯铭 魏俊吉 郭旭 王任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大鼠长期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中微导管体外端的保护装置,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应用装置组(n=12),术前1 d和术后第1、3、7天行转棒和热水甩尾试验,检查置入装置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功... 目的设计一种大鼠长期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中微导管体外端的保护装置,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应用装置组(n=12),术前1 d和术后第1、3、7天行转棒和热水甩尾试验,检查置入装置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影响情况。计数术后大鼠导管保留情况,利多卡因试验证实导管性能。结果本次试验两组大鼠术后均无死亡及明显瘫痪情况;术前及术后1,3,7 d转棒实验及热水甩尾实验均未见两组明显差异(P>0.05,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体外导管末端在术后几天内被损毁或拔出无法进行进一步实验,术后第7天应用装置组所有导管末端仍保持完整,利多卡因实验显示导管功能良好(P>0.05,χ2检验)。结论该装置可有效保护置入大鼠腰蛛网膜下腔导管的体外端,非常适用于需要长期反复腰蛛网膜下腔注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装置 蛛网膜下腔置管 大鼠
下载PDF
垂体癌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位振清 刘世亮 +7 位作者 姚勇 魏俊吉 高俊 冯铭 包新杰 刘小海 代从新 王任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6-469,共4页
垂体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其诊断常延迟滞后,只有在原发鞍区垂体肿瘤的远隔部位如蛛网膜下腔、脑、其他器官出现垂体肿瘤的转移灶才能确定,垂体癌的判定需要原发灶与转移灶的病理诊断以及影像的支持。垂体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 垂体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其诊断常延迟滞后,只有在原发鞍区垂体肿瘤的远隔部位如蛛网膜下腔、脑、其他器官出现垂体肿瘤的转移灶才能确定,垂体癌的判定需要原发灶与转移灶的病理诊断以及影像的支持。垂体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激素靶向药物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治疗只是缓解性的,较难大幅提高生存期,预后较差,因此尚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STAT3和survivin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任 张龙洲 +1 位作者 王睿智 包新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研究STAT3和survivin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TAT3和survivin在正常脑... 目的:研究STAT3和survivin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TAT3和survivin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STAT3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诱导survivin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TAT3 SURVIVIN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小坤 包新杰 +1 位作者 高俊 李永宁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7期1148-1151,共4页
目前并无有效的策略可以减缓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进展。加深对AD发病机制的理解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认为神经干细胞(NSCs)可以分化成功能性神经元,可以替代原有死亡的... 目前并无有效的策略可以减缓阿尔茨海默病(AD)的进展。加深对AD发病机制的理解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认为神经干细胞(NSCs)可以分化成功能性神经元,可以替代原有死亡的神经元,并与相邻的残存神经元形成突触连接,从而达到疾病治疗作用。理论上,利用NSCs替换和恢复受损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突出连接,可能为AD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回顾了近期的临床前研究,总结了NSCs移植在AD治疗中的机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移植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