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际仪器共享平台构建共同网络管理系统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安娜 周媛媛 +1 位作者 王继纲 包木太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1期211-214,共4页
高校不同院系仪器共享平台构建共同的大型仪器共享网络管理系统,意在提升大型仪器管理水平和共享力度,促进跨院系、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共享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各仪器平台内大型仪器设备在该系统内管理和共享,同时系统允许各仪器平... 高校不同院系仪器共享平台构建共同的大型仪器共享网络管理系统,意在提升大型仪器管理水平和共享力度,促进跨院系、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共享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各仪器平台内大型仪器设备在该系统内管理和共享,同时系统允许各仪器平台依据自身情况拥有部分项目的个性化管理权限。通过立足共享网络管理系统,从技术队伍建设、质量体系建设、大数据深度挖掘、移动终端建设、服务功能拓展等方面,思考探索如何提高大型仪器的共享力度和共享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仪器共享平台 网络管理系统 共享服务
下载PDF
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2
作者 包木太 范晓宁 +2 位作者 曹秋芳 马爱青 郭省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88,292,共6页
综述了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的近期进展,重点是乳化降黏法和微生物法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论题如下。前言:国外、国内稠油油藏及其开采。①稠油组成及其高黏实质。②物理法降黏,包括掺稀油法和蒸汽、电加热法,新疆塔河油田一口井用掺稀... 综述了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的近期进展,重点是乳化降黏法和微生物法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论题如下。前言:国外、国内稠油油藏及其开采。①稠油组成及其高黏实质。②物理法降黏,包括掺稀油法和蒸汽、电加热法,新疆塔河油田一口井用掺稀油法试油开采。③化学法降黏,包括催化水热裂解、乳化、破乳及油溶性降黏剂,简述了降黏机理,介绍了国内乳化降黏剂研制和应用方面的成果。④微生物法降黏:包括微生物采油机理、生物表面活性剂性质、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EOR、国内产表面活性剂菌种筛选。参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稠油降黏技术 降黏机理 乳化降黏 微生物采油 生物表面活性剂 综述
下载PDF
Fenton法的氧化机理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1
3
作者 包木太 王娜 +2 位作者 陈庆国 郭省学 李希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0-665,共6页
阐述了普通Fenton法、光-Fenton法和电-Fenton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各种类型的Fenton法的优势、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评述,尤其介绍了它和其它技术(生物法、混凝法、吸附法)联用的优势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 FENTON试剂 光-Fenton法 电-Fenton法 联用技术 废水处理
下载PDF
激活内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1
4
作者 包木太 汪卫东 +4 位作者 王修林 孔祥平 李希明 冯时林 刘中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361,共6页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 微生物采油技术可按微生物来源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和内源微生物采油两大类。本文综述了通过注入营养剂和混气水激活油层内本源微生物的采油技术 ,该项技术的工艺较简单 ,在俄罗斯已进入较大规模的矿场应用试验。综述的论题包括 :绪言 ;基本原理 ;矿场试验及相关研究 ;矿场试验设计 ;矿场试验跟踪监测 ;对中国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意义。图 1表 3参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油层微生物群落 激活 地下微生物过程 水驱油藏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 综述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34
5
作者 包木太 牟伯中 +2 位作者 王修林 周嘉玺 倪方天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236-245,共10页
对 MEOR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菌种和营养液配制、油藏筛选标准、作用机理及矿场应用等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 .在微生物驱、聚合物驱、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对比的基础上 ,阐明了 MEOR的良好发展前景 .
关键词 MEOR 提高石油采收率 三次采油技术 矿场应用 微生物驱 聚合物驱 油藏 筛选标准 研究现状 作用机理
下载PDF
油田含聚丙烯酰胺废水的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包木太 骆克峻 +3 位作者 耿雪丽 王海峰 郭省学 李希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对聚合物驱油田含聚废水生物处理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包括腐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内的细菌降解聚丙烯酰胺分子的机理。指出可降解聚丙烯酰胺的细菌可从环境分离,也可采用生物强化技术获得。逐一介绍了文献报道的可降解聚丙烯酰胺的... 对聚合物驱油田含聚废水生物处理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包括腐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在内的细菌降解聚丙烯酰胺分子的机理。指出可降解聚丙烯酰胺的细菌可从环境分离,也可采用生物强化技术获得。逐一介绍了文献报道的可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各种单一菌株和混合菌株及处理含聚废水的效果。图2参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生物降解 聚丙烯酰胺降解菌 降解机理 采油废水 聚合物驱油藏 废水处理 综述
下载PDF
胜利油田S12块内源微生物群落选择性激活条件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包木太 孔祥平 +5 位作者 宋永亭 陈勇 魏斌 张松亭 汪卫东 王修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8,共5页
在考察了胜利油田S12块注入水和油井产出水中细菌群落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烃类降解菌、产甲烷菌、硝酸盐还原菌等有益于采油的细菌群落,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细菌群落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配方St 12能较好地刺激有益内源菌群落的生长,... 在考察了胜利油田S12块注入水和油井产出水中细菌群落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烃类降解菌、产甲烷菌、硝酸盐还原菌等有益于采油的细菌群落,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细菌群落激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配方St 12能较好地刺激有益内源菌群落的生长,且对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及硫细菌等对采油不利的细菌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室内岩心模拟试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内源微生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最高达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胜利油田 采油 注入水 油井 产出水 水驱 群落 激活条件 细菌群
下载PDF
油田污水中聚丙烯酰胺(HPAM)的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61
8
作者 包木太 陈庆国 +2 位作者 王娜 郭省学 李希明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共9页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大面积推广,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产量在逐年增加。聚丙烯酰胺在为油田生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混合液的粘度和乳化性,使油水分离难度加大,造成采出水含油量严重超标。含聚丙烯酰胺污水具...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大面积推广,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产量在逐年增加。聚丙烯酰胺在为油田生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也大幅度增加了混合液的粘度和乳化性,使油水分离难度加大,造成采出水含油量严重超标。含聚丙烯酰胺污水具有粘度高、油水分离难度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因此,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本文综述了聚丙烯酰胺化学、生物降解机理,总结了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典型的微生物种群,阐述了生物方法的优势,为油田含聚丙烯酰胺污水的处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机理 化学降解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含油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包木太 王兵 +1 位作者 李希明 郭省学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5-871,共7页
含油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石油烃、沉积物、重金属和水的复杂混合物,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且处理难度大,一直是困扰油田的一大难题。目前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由于生物处理法具... 含油污泥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石油烃、沉积物、重金属和水的复杂混合物,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且处理难度大,一直是困扰油田的一大难题。目前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3种: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由于生物处理法具有节约能源、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成为最具应用潜力的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之一。论文介绍了含油污泥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简要分析了目前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综述了4种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含油污泥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生物处理 地耕 堆肥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室内模拟激活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包木太 王兵 +1 位作者 袁长忠 李希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34-2338,共5页
在考察了国内外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采用1#~4#激活剂配方对沾3区块注入水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了选择性激活,对激活后总菌、有益菌、有害菌的数量及表面张力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4#激... 在考察了国内外内源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采用1#~4#激活剂配方对沾3区块注入水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了选择性激活,对激活后总菌、有益菌、有害菌的数量及表面张力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4#激活剂配方能有效刺激有益菌的生长,同时对有害菌SRB实现了较为有效的抑制,压力和多孔介质对微生物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多孔介质的影响较压力的影响要显著一些,KNO3的激活效果及提高残余油采收率的效果要优于NH4NO3,硝酸盐含量从0.1%到0.2%的增加能增加有益菌的数目,但对采收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室内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在水驱基础上内源微生物驱可提高采收率达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激活剂 压力 多孔介质 硝酸盐
下载PDF
采油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包木太 牟伯中 王修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简述了以烃为碳源的采油微生物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主要代谢产物类型和对油藏的作用 ,着重介绍了这些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包括样品前处理 ) :短链有机酸分析 (衍生化法 ,等速电泳法 ,各种直接分析方法 ) ;生物表面活性剂样品... 简述了以烃为碳源的采油微生物在模拟油藏条件下的主要代谢产物类型和对油藏的作用 ,着重介绍了这些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包括样品前处理 ) :短链有机酸分析 (衍生化法 ,等速电泳法 ,各种直接分析方法 ) ;生物表面活性剂样品的提取和分析方法 (轴对称液滴分析法 ,快速液滴破裂实验法 ,直接薄层色谱法 ,比色法 ,超声波振荡法 ) ;生物气分析简介 ;有机物 (醇、醛、酮等 )分析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微生物 代谢产物 分析方法 综述 原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石油烃特征比值的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原油鉴别 被引量:19
12
作者 包木太 孙培艳 +1 位作者 崔文林 高振会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3-488,共6页
基于原油中有生源意义的生物标志物及原油特征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渤海3个不同区块的4种原油,以及其中1种原油风化7d、15d和30d的风化油样和陆地油田1和陆地油田2各1种原油进行鉴别。结果显示:利用主成分... 基于原油中有生源意义的生物标志物及原油特征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渤海3个不同区块的4种原油,以及其中1种原油风化7d、15d和30d的风化油样和陆地油田1和陆地油田2各1种原油进行鉴别。结果显示: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实现大量油样的快速分类鉴别,不仅可以对差异较大的原油进行区分,还可以对原始原油及其风化原油进行很好分辨,但对差异较小的原油,两种分析方法的分辨能力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比值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鉴别
下载PDF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溢油事故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包木太 皮永蕊 +1 位作者 孙培艳 李一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2,共8页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使大量的原油(~500万桶)在深海(~1 500 m)泄露,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对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文中综述了此次事故溢出石...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致使大量的原油(~500万桶)在深海(~1 500 m)泄露,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对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文中综述了此次事故溢出石油的总量,泄露速率以及测量相关数据中所涉及的技术及方法,对进一步研究溢油转移的趋势和转化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喷洒了6.6×10^6 L的消油剂,消油剂可以促使溢油的快速分散,同时也会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该事故对墨西哥湾的植被和海洋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沼泽植被、海水中的浮游动/植物、鱼类、贝类、珊瑚虫、迁徙鸟类,甚至是墨西哥湾大型底栖生物.此次溢油事故涉及各种不同的环境情况,为研究石油烃降解菌在溢油转移和降解过程中种群和群落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消油剂处理过的溢油转化机理以及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与生物标志物以及微生物菌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地平线溢油 溢油速度 石油分散剂 海洋系统 石油烃降解菌
下载PDF
活性污泥中细菌对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包木太 王娜 +2 位作者 陈庆国 郭省学 李希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3-838,共6页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已广泛应用到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PAM在环境中的残留、迁移和降解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尤其是降解后的单体丙烯酰胺对人类的神经系统有很...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已广泛应用到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PAM在环境中的残留、迁移和降解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尤其是降解后的单体丙烯酰胺对人类的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危害。本文从胜利油田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通过比较筛选出一株降解效果较好的菌,命名为AS-2。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海球菌属。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AS-2对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降解时间为5d,pH=8,温度为40℃,碳源为原油,氮源为NaNO3,原油和NaNO3的含量分别为2.5,1.4g·L-1时,AS-2对聚丙烯酰胺的降解率达到45.23%。通过对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前后的红外谱图比较,推断出AS-2主要降解了聚丙烯酰胺侧链的酰胺基,将酰胺基降解为羧酸和游离的氨基。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生化后的PAM溶液,未检测出单体丙烯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活性污泥 降解菌 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六种成品油的正构烷烃色谱指纹提取与鉴别 被引量:11
15
作者 包木太 文强 +3 位作者 崔文林 张晓理 曹丽歆 王修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87-90,共4页
运用GC-FID,对船用柴机油(Y1)、船用燃料油(Y2)、CC30柴机油(Y3)、CD40柴机油(Y4)、-10#柴油(Y5)、0#柴油(Y6)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通过正构烷烃原始指纹、相对浓度比值分布特征、特征比值等指标以及相对浓度比值的模糊聚类分析对6种成... 运用GC-FID,对船用柴机油(Y1)、船用燃料油(Y2)、CC30柴机油(Y3)、CD40柴机油(Y4)、-10#柴油(Y5)、0#柴油(Y6)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通过正构烷烃原始指纹、相对浓度比值分布特征、特征比值等指标以及相对浓度比值的模糊聚类分析对6种成品油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组分差异较大的油品,其原始指纹(Y2,Y5,Y6与其他油品相比)差别较大,可以直接鉴别为不同油品;组分比较相似的油品,原始指纹(如Y5,Y6之间,Y1,Y3与Y4之间)比较相似,必须进一步根据其正构烷烃的相对浓度分布及特征比值等指纹信息加以区分;通过上述鉴别手段,鉴定此6种成品油为不同油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气相色谱 指纹鉴别 相对浓度比值 特征比值 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废水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包木太 田艳敏 陈庆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72,共6页
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活性炭与菌Brevibacillus parabrevis Bbai-1,制备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通过活性炭吸附前后的菌浓变化,测定了25℃时活性炭对Bbai-1的最大吸附量。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影响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的物... 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活性炭与菌Brevibacillus parabrevis Bbai-1,制备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通过活性炭吸附前后的菌浓变化,测定了25℃时活性炭对Bbai-1的最大吸附量。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影响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的物理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4个主要因素(海藻酸钠浓度,活性炭含量,种子菌液浓度和交联时间),确定了固定化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3.5%,活性炭含量为0.7%,种子菌液浓度为6×107 cell/mL,交联时间为24 h。并在25℃,原油含量为0.2%,固定化微球与含油培养基的体积比为3:20时,以游离菌作对比,考察了固定化微球降解原油的最佳pH和盐度。结果表明,固定化菌在pH 6~9,盐度为1.5%~3.5%时,原油降解率可达50%以上,比游离菌提高了20%,且具有较高的盐度适应能力和较宽的pH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活性炭 包埋固定化 含油废水
下载PDF
微生物对聚丙烯酰胺降解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7
作者 包木太 彭杰 陈庆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80-2086,共7页
利用微生物降解残留在环境中的聚合物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分子聚合物,本文从微生物产生的酶对聚合物的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的降解作用,总结了聚丙烯酰胺生物... 利用微生物降解残留在环境中的聚合物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分子聚合物,本文从微生物产生的酶对聚合物的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的降解作用,总结了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的评价手段。基于真菌降解复杂结构高分子方面的非特异性降解酶系统,提出了降解PAM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聚丙烯酰胺 真菌 氧化物酶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油田含聚污水室内模拟实验 被引量:15
18
作者 包木太 骆克峻 +3 位作者 陈庆国 王海峰 郭省学 李希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在对胜利油田含聚污水水质分析和可生化性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含聚污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和生物膜的培养与训化后,运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了含聚污水处理现场模拟试验.监测了污水接种PM-1菌后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变化以及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 在对胜利油田含聚污水水质分析和可生化性分析的基础上,在对含聚污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和生物膜的培养与训化后,运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了含聚污水处理现场模拟试验.监测了污水接种PM-1菌后聚丙烯酰胺的含量变化以及生化处理后污水中的油含量、悬浮物含量、CODCr、BOD5、平均腐蚀率和微生物种群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生化处理后的含聚污水基本达到回注水A级标准.由于污水中聚合物还不能被彻底降解,矿化度仍比较高,还要有相应的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污水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
下载PDF
一株石油烃降解菌D2-1解烃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包木太 王丽娜 +3 位作者 李一鸣 孙培艳 杨晓飞 曹丽歆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520,共6页
从山东东营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D2-1进行烃降解性能评价.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D2-1被确定为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优化实验确定了菌株D2-1降解原油的... 从山东东营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得到一组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群,对降解率较高的菌株D2-1进行烃降解性能评价.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D2-1被确定为寡养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优化实验确定了菌株D2-1降解原油的最佳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为2 g/L,pH值为8.0,温度为25℃,NaCl质量浓度为30 g/L.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该菌原油去除率超过50%.由微生物降解前后烃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可知,菌株D2-1对原油中的C9~C38都能进行有效降解,正构烷烃的去除率最高.菌株D2-1对原油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石油污染 生物降解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修复 寡养食单胞菌 去除率
下载PDF
不同碳源激活剂对胜利油田中一区油藏内源菌激活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20
作者 包木太 袁书文 +1 位作者 宋智勇 李希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6-791,共6页
在对胜利油田中一区油藏流体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油藏高温(65℃)高压(10 MPa)环境,研究了葡萄糖、玉米淀粉水解液、小麦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碳源的不同激活剂体系对中一区7N11井产出水中内源菌激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碳... 在对胜利油田中一区油藏流体分析的基础上,模拟油藏高温(65℃)高压(10 MPa)环境,研究了葡萄糖、玉米淀粉水解液、小麦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碳源的不同激活剂体系对中一区7N11井产出水中内源菌激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碳源会显著影响油藏内源菌的生长周期、菌群结构及代谢活性,综合评价淀粉水解液为碳源的激活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用淀粉水解液配制的激活剂进行了物理模拟驱油实验,增油效果显著,30 d后采收率提高幅度可以达到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内源菌 激活剂 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