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
包燕
胡克松
肖小溪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2
|
注意控制与短时记忆的知觉组织 |
包燕
王甦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3
|
华语主流大片的“革命叙事”转向与当下国家形象建构 |
包燕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4
|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第五代”历史叙事及泛文本解读——以三部“刺秦”文本为个案 |
包燕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4 |
1
|
|
5
|
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谢晋电影的世俗趣味及传统改写 |
包燕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6
|
主体身份的建构与弥散——新生代都市情绪电影的现代反思立场及后现代文化悖论 |
包燕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7
|
走向诗与思的对话——余上沅与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之“诗性”观比较 |
包燕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8
|
人文自救:执着与困惑——林语堂的哲学探寻与文学世界 |
包燕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9
|
坚守与弥散——大众文化视阈中《小城之春》的身份书写与认同危机 |
包燕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10
|
三星堆青铜器和商代中原青铜器艺术的比较 |
包燕
张洪振
姜琳琳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1
|
苦难·反正统·正统——从主旋律励志偶像剧的视角重审谢晋电影的大众性 |
包燕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2
|
“上海梦魇”的道德寓言与错位书写——对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的重读 |
包燕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3
|
谢晋“文革”叙事的大众认同机制及当下启示 |
包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4
|
娱乐诉求与道德诉求的失衡——重新审视张石川电影《劳工之爱情》之大众性 |
包燕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消毒供应中心终端布控及应用 |
包燕
张晓蓉
|
《医疗装备》
|
2014 |
2
|
|
16
|
英语口语培训在农业外贸交易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
包燕
|
《农业工程》
|
2017 |
2
|
|
17
|
“海派”视阈下民国时期桑弧电影的文化坐标与价值重估 |
包燕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8
|
重审中国早期电影的跨文化归化改编——以《一剪梅》为症候文本 |
包燕
吕濛
|
《艺苑》
|
2020 |
1
|
|
19
|
文化折中:黄建新电影的知识分子叙事及流变考察 |
包燕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20
|
现代缪斯的诱惑和回应——余上沅戏剧美学之西方探源及现代评价 |
包燕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