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返回抑制的容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包燕 胡克松 肖小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4-209,共6页
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返回抑制研究开始关注最多能在多少个线索化位置上观测到返回抑制效应,即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文章着重从序列线索... 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返回抑制研究开始关注最多能在多少个线索化位置上观测到返回抑制效应,即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文章着重从序列线索化和同时线索化两方面介绍了当前返回抑制容量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 返回抑制 线索化 容量
下载PDF
注意控制与短时记忆的知觉组织 被引量:5
2
作者 包燕 王甦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90,共6页
考察了短时记忆中的知觉组织是否受双作业时指导语引导的注意策略控制。各有 2 4名北京大学本科生参加了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实验。实验任务有 2种 :记忆和声音监控。声音监控或者安排在记忆编码阶段 ,或者安排在记忆提取阶段。双作业时... 考察了短时记忆中的知觉组织是否受双作业时指导语引导的注意策略控制。各有 2 4名北京大学本科生参加了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实验。实验任务有 2种 :记忆和声音监控。声音监控或者安排在记忆编码阶段 ,或者安排在记忆提取阶段。双作业时的指导语类型有 3种 ,分别强调记忆、声音监控或两种作业同样重要。记忆项目表分 2种 :不分组和知觉分组。研究发现 :自由回忆中的知觉组织仅受编码阶段的指导语影响 ;顺序回忆中的知觉组织仅受提取阶段的指导语影响。作者设想 ,短时记忆中的知觉组织在编码和提取阶段都受注意控制 ,但记忆类型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记忆 知觉组织 双作业指导语 注意控制
下载PDF
华语主流大片的“革命叙事”转向与当下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包燕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5-182,共8页
近年华语主流大片的革命叙事呈现"后革命"时代的诸多转向症候,泛资产阶级精英的集体登场及民主民族话语的自觉聚焦,改写着传统叙事中的"谁在革命"与"革命何为",而这种转向背后则是新语境下国家形象的重... 近年华语主流大片的革命叙事呈现"后革命"时代的诸多转向症候,泛资产阶级精英的集体登场及民主民族话语的自觉聚焦,改写着传统叙事中的"谁在革命"与"革命何为",而这种转向背后则是新语境下国家形象的重建冲动。考察影像中的革命叙事、国家形象建构与时代意识形态的互文关系,同时指出当前革命叙事存在的问题,或可为艺术媒介中的国家形象之文化认同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主流大片 革命叙事 国家形象
下载PDF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第五代”历史叙事及泛文本解读——以三部“刺秦”文本为个案 被引量:1
4
作者 包燕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135-137,共3页
以陈凯歌、周晓文、张艺谋的“刺秦”文本为个案 ,作者认为他们或从精英立场 ,或从大众视角不谋而合地释放了大众文化的感性化、消费化诉求 ,而张艺谋的《英雄》
关键词 大众文化语境 “第五代”电影 历史叙事 泛文本解读 陈凯歌 《荆柯刺秦王》 周晓文 《秦颂》 张艺谋 《英雄》
下载PDF
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谢晋电影的世俗趣味及传统改写 被引量:5
5
作者 包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03-407,共5页
谢晋电影通常被研究者归入郑正秋、蔡楚生的政治伦理情节剧传统,但其电影在承继传统的同时,以更为自觉的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稀释了民国情节剧传统的苦戏情结,而呈现为突出的世俗趣味和乐感文化特征。这一乐感化的世俗趣味不仅使谢晋电... 谢晋电影通常被研究者归入郑正秋、蔡楚生的政治伦理情节剧传统,但其电影在承继传统的同时,以更为自觉的传奇叙事与喜剧精神,稀释了民国情节剧传统的苦戏情结,而呈现为突出的世俗趣味和乐感文化特征。这一乐感化的世俗趣味不仅使谢晋电影形成鲜明的个人格调,更成为其电影获得当代最大化观众的直接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传奇叙事 喜剧精神 世俗趣味 传统改写
下载PDF
主体身份的建构与弥散——新生代都市情绪电影的现代反思立场及后现代文化悖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包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本文以"文化身份"的视角,聚焦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及其都市情绪电影。作者认为:对于新生代而言,其以"未完成的怀旧"为母题、以"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为隐性结构的都市电影,因其面向现代的质疑姿... 本文以"文化身份"的视角,聚焦中国的新生代导演及其都市情绪电影。作者认为:对于新生代而言,其以"未完成的怀旧"为母题、以"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为隐性结构的都市电影,因其面向现代的质疑姿势,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现代主义文化立场和主体身份建构冲动。但这种文化上的"现代性"拷问通向的是"后现代性"的发现和主体身份的弥散。而这种弥散进一步体现在:由于影像中都市和都市个体的被符号化和情绪化叙述,这批以文化反思为隐性诉求的现代主义文本事实上落入了后现代的平面化叙事陷阱,从而参与建构关于现代都市的平面想象和文化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 情绪电影 文化身份 现代主义 后现代
下载PDF
走向诗与思的对话——余上沅与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之“诗性”观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包燕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本文立足于“诗性”视角 ,对“国剧运动”主将余上沅与西方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之关系作了再评价 ,揭示两者从中国古典戏曲出发 ,对戏剧的诗性内涵、诗性特质和诗性功能的不同选择 :前者将“诗性”阐释为形式的、由和谐营建的具慰藉意义... 本文立足于“诗性”视角 ,对“国剧运动”主将余上沅与西方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之关系作了再评价 ,揭示两者从中国古典戏曲出发 ,对戏剧的诗性内涵、诗性特质和诗性功能的不同选择 :前者将“诗性”阐释为形式的、由和谐营建的具慰藉意义的纯美空间 ;而后者则将“诗性”扩展至内容的、由矛盾生发的具批判意义的存在之思。在此基础上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比较视域中中国当代戏剧美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上沅 布莱希特 诗性 对话
下载PDF
人文自救:执着与困惑——林语堂的哲学探寻与文学世界 被引量:1
8
作者 包燕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5-100,共6页
本文立足于对林语堂的人文哲学观的轨迹探寻 ,考察并思索其文学面貌与哲学理念的互动和互渗。同时 ,作者指出 ,林语堂的这种相对纯净化的人文自救哲学观在文学中的渗透自觉在成就其独特的文学风格的同时 。
关键词 林语堂 哲学 文学 文化 人文主义 幽默 文学创作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坚守与弥散——大众文化视阈中《小城之春》的身份书写与认同危机 被引量:1
9
作者 包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7,共7页
在“谁在说”的视角转换中,田壮壮版《小城之春》对费穆版的当代改写,呈现出大众文化视阈下传统/现代/两难的观望者的三方会谈和格局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导演田壮壮的影像改编可以看作是对没落中的传统文人身份的书写和坚守,但另一方面... 在“谁在说”的视角转换中,田壮壮版《小城之春》对费穆版的当代改写,呈现出大众文化视阈下传统/现代/两难的观望者的三方会谈和格局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导演田壮壮的影像改编可以看作是对没落中的传统文人身份的书写和坚守,但另一方面,面对着大众文化的审美语境,它在客观上又实践着精英/大众的缝合策略和游移立场,而这种无法彻底的缝合策略又事实上导致了精英和大众各自的对抗性阅读,从而使《小城之春》的翻拍成为意义模糊的文化事件,并最终导致了影像意欲实现的身份认同的深刻危机。这一电影事件的启示意义在于: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无论其声称“精英”或“大众”,其前提是对变动中的时代文化矛盾的诚实面对和积极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视阂 《小城之春》 身份书写 三方会谈 认同危机
下载PDF
三星堆青铜器和商代中原青铜器艺术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包燕 张洪振 姜琳琳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7-50,共4页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神秘瑰丽,其造型、功能等迥异于我们熟知的古代中原文明,本文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原料来源、铸造工艺及宗教崇拜等...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神秘瑰丽,其造型、功能等迥异于我们熟知的古代中原文明,本文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原料来源、铸造工艺及宗教崇拜等几方面将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三星堆青铜器 中原青铜器
下载PDF
苦难·反正统·正统——从主旋律励志偶像剧的视角重审谢晋电影的大众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包燕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学者对谢晋电影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其政治伦理情节剧模式的阐释上。事实上,从更为深入的类型结构与接受心理的视角重审电影的大众性,谢晋电影尤其是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的电影提供的正是属于其时代的主旋律励志偶像剧。这种偶像... 学者对谢晋电影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其政治伦理情节剧模式的阐释上。事实上,从更为深入的类型结构与接受心理的视角重审电影的大众性,谢晋电影尤其是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的电影提供的正是属于其时代的主旋律励志偶像剧。这种偶像剧的内在结构呈现为:偶像的民间化与苦难化、偶像的超越性与正统性、偶像爱情的残缺性与理想性。谢晋的偶像剧电影的成功既迎合了不同时期的革命理想主义与感伤浪漫主义的时代氛围,也同时满足了民间社会普适价值的内在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大众性 主旋律 励志偶像剧
下载PDF
“上海梦魇”的道德寓言与错位书写——对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的重读 被引量:2
12
作者 包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26-331,共6页
本文从叙事和接受的双重视角,重读张艺谋和陈凯歌在90年代的旧上海影像写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主要探析两部电影的"上海梦魇"形象建构和道德化寓言写作,考察这种刻板叙事如何与大众的平面寓言抗拒和文化怀旧潜... 本文从叙事和接受的双重视角,重读张艺谋和陈凯歌在90年代的旧上海影像写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主要探析两部电影的"上海梦魇"形象建构和道德化寓言写作,考察这种刻板叙事如何与大众的平面寓言抗拒和文化怀旧潜流发生错位,从而阻止文本的流畅接受。同时指出,两位导演在旧上海影像中对本质主义和激进主义姿态的继续实践及所接收的尴尬回应,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他们向文化保守主义的逐步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风月》 上海梦魇 道德寓言 错位书写
下载PDF
谢晋“文革”叙事的大众认同机制及当下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29,共2页
从文化机制的深层肌理考察,谢晋以"‘文革’三部曲"为代表的电影经典正是立足于民间话语的利用、生产与播撒,通过"对抗与抚慰"机制的缝合性实践,既安全释放了大众对政治的冲撞性情绪,同时从民间道德层面输出抚慰性情绪,从而在面向... 从文化机制的深层肌理考察,谢晋以"‘文革’三部曲"为代表的电影经典正是立足于民间话语的利用、生产与播撒,通过"对抗与抚慰"机制的缝合性实践,既安全释放了大众对政治的冲撞性情绪,同时从民间道德层面输出抚慰性情绪,从而在面向时代的文化解构与建构中,引导受众深层认同。谢晋电影对大众文化机制的成功实践,可为当下的大众电影生产提供策略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 “文革”叙事 大众认同机制
下载PDF
娱乐诉求与道德诉求的失衡——重新审视张石川电影《劳工之爱情》之大众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56,共2页
作为现存最早的本土影片,张石川的喜剧片《劳工之爱情》体现其“处处惟兴趣是尚”的娱乐路线,却并未给明星影片公司带来营业成功。从文化学角度考量,娱乐诉求与道德诉求的失衡是其影片大众性缺失的深层问题。
关键词 《劳工之爱情》 娱乐诉求 道德诉求
下载PDF
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消毒供应中心终端布控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燕 张晓蓉 《医疗装备》 2014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建立完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系统,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利用医院酸化水楼宇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两个缓冲区,收、送车存洗区、手工清洗槽分别连接安装五个终端点,达到对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有效使用。结果:通过合理布控终端点位和使用,提... 目的:建立完善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系统,提高工作质量。方法:利用医院酸化水楼宇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两个缓冲区,收、送车存洗区、手工清洗槽分别连接安装五个终端点,达到对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有效使用。结果:通过合理布控终端点位和使用,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所设计安装点位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氧化电位水 消毒供应中心 终端布控 应用
下载PDF
英语口语培训在农业外贸交易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燕 《农业工程》 2017年第5期131-133,共3页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不断拓宽农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全新社会背景之下,农业科技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精通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不断拓宽农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在全新社会背景之下,农业科技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精通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从而为我国的农业国际交流及合作提供支撑。基于此,英语口语的培训成为进行农业外贸交易的必要准备,该文针对英语口语在农业外贸交易中的重要性及应用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口语 培训 农业外贸 国际化
下载PDF
“海派”视阈下民国时期桑弧电影的文化坐标与价值重估 被引量:1
17
作者 包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7,161-162,共5页
置身于当下中国的泛都市文化生产与传播语境,民国导演桑弧及其海派电影作为历史的对照性文本重获关注。其电影一方面承传旧海派的鸳蝴传统,自觉聚焦市民题材,迎合市民趣味,呈现出显在的商业形态和俗文化特征。另一方面,电影的浮世关怀... 置身于当下中国的泛都市文化生产与传播语境,民国导演桑弧及其海派电影作为历史的对照性文本重获关注。其电影一方面承传旧海派的鸳蝴传统,自觉聚焦市民题材,迎合市民趣味,呈现出显在的商业形态和俗文化特征。另一方面,电影的浮世关怀和日常现代性书写从市民文化内部参与建构了俗文化的人文精神,从而提升了海派电影的文化品格。桑弧海派电影的文化维度为当下华语都市电影的文化生产与建构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弧 海派电影 文化维度 价值重估
下载PDF
重审中国早期电影的跨文化归化改编——以《一剪梅》为症候文本 被引量:1
18
作者 包燕 吕濛 《艺苑》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浪潮最早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在这波浪潮中,立足本土的“归化”策略成为电影制作者的共同选择。本文以无声电影《一剪梅》为症候性文本,重审其对莎士比亚剧本《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及意义。与莎剧相比,电影... 中国电影对外国文学的改编浪潮最早出现在无声电影时期。在这波浪潮中,立足本土的“归化”策略成为电影制作者的共同选择。本文以无声电影《一剪梅》为症候性文本,重审其对莎士比亚剧本《维洛那二绅士》的改编及意义。与莎剧相比,电影《一剪梅》在保留原剧主体情节基础上,在人物定位、剧情风格、文化改译上融入中国元素和现代质素,呈现自觉归化取向。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归化式改编的经典个案,其改编得失对华语电影的跨文化改编具有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剪梅》 《维洛那二绅士》 跨文化 归化 改编
下载PDF
文化折中:黄建新电影的知识分子叙事及流变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包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70-275,共6页
流变的知识分子叙事构成黄建新电影与其他第五代影像的明显区分。其间,反讽与包容、现代与后现代调和的文化折中立场既是面向转型语境的缝合策略,也是构成"黄建新风格"的重要印记。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这种骑墙的文化立场... 流变的知识分子叙事构成黄建新电影与其他第五代影像的明显区分。其间,反讽与包容、现代与后现代调和的文化折中立场既是面向转型语境的缝合策略,也是构成"黄建新风格"的重要印记。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这种骑墙的文化立场之困境日见突出。这种困境既指向文化上的媚俗陷阱,也同时指向美学上的定型危机。黄建新电影的知识分子叙事面临突围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建新 知识分子 文化折中 流变
下载PDF
现代缪斯的诱惑和回应——余上沅戏剧美学之西方探源及现代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55-159,200,共6页
作为对"国剧运动"主将余上沅之戏剧美学的再评价,本文主要考察其对西方同期的戏剧 美学的借鉴与整合,充分发掘其戏剧理论中基本被遮蔽的现代性因子,同时也考察其审美趣味 上的潜在偏至,从而为中国当代戏剧美学在东西文化碰撞... 作为对"国剧运动"主将余上沅之戏剧美学的再评价,本文主要考察其对西方同期的戏剧 美学的借鉴与整合,充分发掘其戏剧理论中基本被遮蔽的现代性因子,同时也考察其审美趣味 上的潜在偏至,从而为中国当代戏剧美学在东西文化碰撞中的现代性选择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上沅 戏剧美学 西方探源 现代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