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脾肾分流道干预思考与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薛文豪 刘仕睿 +4 位作者 焦周阳 徐鹏 化召辉 李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治疗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脾肾分流道(spontaneous splenorenal shunt,SSRS)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肝硬化合并SS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 目的比较不同干预措施治疗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脾肾分流道(spontaneous splenorenal shunt,SSRS)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肝硬化合并SS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19例)、单纯栓塞组(18例)和联合栓塞组(5例)。结果患者治疗均取得成功,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术中死亡、异位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保守治疗组死亡2例,单纯栓塞组死亡4例,联合栓塞组死亡2例。单纯栓塞组与保守治疗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Child-Puge分级与生存率相关(P<0.001),性别、分流道直径对患者生存时间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选择性脾肾分流道栓塞对于肝功能尚可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对于肝功能较差者应结合门静脉压力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肾分流道 门静脉高压 介入
下载PDF
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屈冰 张楠 +1 位作者 化召辉 李震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 目的分析D-二聚体(D-D)与C反应蛋白(CRP)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患者术后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6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或主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将45例Stanford A型ADA患者纳入观察组,均行手术治疗;非Stanford A型ADA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发生胸痛72 h内的D-D与CRP水平。术后对观察组随访3年,按临床结局分成死亡组(n=10)与存活组(n=35),对比2组D-D与CRP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D、CRP单独与联合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D-D[(1.31±0.35)mg/L]与CRP[(16.59±2.34)mg/L]水平高于对照组[(0.68±0.13)mg/L、(7.53±1.2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患者中死亡组的D-D[(1.78±0.49)mg/L]与CRP[(30.46±4.77)mg/L]水平高于存活组[(1.03±0.26)mg/L、(13.59±2.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D-D与CRP联合检测预测Stanford A型ADA患者远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23~0.994)]高于D-D与CRP单独预测[0.806(95%CI:0.680~0.931)、0.840(95%CI:0.727~0.953)]。结论Stanford A型ADA患者血清内的D-D与CRP水平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两项指标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远期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NBCA医用胶联合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17例疗效分析
3
作者 焦周阳 马志岭 +6 位作者 连冲 张林枫 孙全敬 徐鹏 化召辉 李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3-697,共5页
目的:探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NBCA)医用胶联合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7月采用经导管注入NBCA医用胶和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的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评价栓塞成功... 目的:探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NBCA)医用胶联合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7月采用经导管注入NBCA医用胶和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的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评价栓塞成功率、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17例患者中男9例,女8例,年龄33~77岁;真性动脉瘤20例,假性动脉瘤2例;多发3例,单发14例;瘤体位于脾动脉近段3例,中段10例,远段9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栓塞,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腹部增强CT示脾动脉瘤铸型良好,未见复发、增大或破裂出血。结论:经导管NBCA医用胶联合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栓塞 弹簧圈 NBCA医用胶 三明治法
下载PDF
经心包返折外侧通路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37例观察
4
作者 焦周阳 马志岭 +6 位作者 连冲 张林枫 孙全敬 徐鹏 化召辉 李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2,共4页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内部阻塞(如血栓)或外部压迫(如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头颈部水肿、头疼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具有起效快、...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是由内部阻塞(如血栓)或外部压迫(如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分支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头颈部水肿、头疼头晕和呼吸困难等的临床综合征[1]。血管内支架治疗SVCS具有起效快、创伤小等优势,其中导丝安全通过闭塞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上腔静脉破裂心包填塞则是其最致命的并发症[2],肿瘤浸润支架内生长是SVCS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心包返折 覆膜支架
下载PDF
AngioJet Ultra机械血栓清除系统在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5
作者 王国华 张华 +4 位作者 陈保星 李会朋 化召辉 崔文军 陆信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073-3076,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6、12、24、36、48个月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栓清除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残余狭窄11例,给予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8例,其中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遂置入2枚支架,余36例术后复查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满意。46例术后腹痛均缓解,2例腹痛加重,并行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恢复可,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4 h后均恢复正常。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失访,2例死亡,1例术后16个月停用华法林钠片复发,1例术后36个月出现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结论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AMI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早期AMI的腔内介入治疗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 随访
下载PDF
腔内治疗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分析
6
作者 周保宁 化召辉 +6 位作者 单金涛 杜世昌 薛文豪 夏磊 罗云鹏 柴一鸣 李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在治疗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腔内技术治疗的35例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在治疗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腔内技术治疗的35例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脑缺血和脑出血事件发生率、支架通畅率和死亡率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发生远端栓塞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复良好;发生无症状性支架内闭塞2例;死亡1例,因脑出血继发脑水肿、脑疝死亡,死亡率为2.86%。患者随访6~60个月,平均(27.62±14.80)个月,发生无症状性支架内狭窄1例,1例患者因远端残余夹层动脉瘤形成行二次手术。患者均无脑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腔内技术用于治疗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成功率高,安全性较好,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夹层 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植入术 腔内手术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相关蛋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内膜增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化召辉 刘仕睿 +5 位作者 吴智慧 黄必润 张文广 徐鹏 丁鹏绪 李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22-224,23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 II)1型受体相关蛋白(ATRAP)通过Ang II 1型受体(AT1R)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TRAP cDNA转至pcDNA3载体,然后转染至来源于成年SD大鼠胸主动脉的VSMCs。VSMCs内DNA合成...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 II)1型受体相关蛋白(ATRAP)通过Ang II 1型受体(AT1R)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血管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ATRAP cDNA转至pcDNA3载体,然后转染至来源于成年SD大鼠胸主动脉的VSMCs。VSMCs内DNA合成,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及ERK磷酸化的表达分别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利用球囊损伤血管的模型,观察转染和未转染ATRAP cDNA的12周雄性SD大鼠的血管形态学变化。结果在Ang II刺激VSMCs 48h后,ATRAP过表达可以抑制Ang II诱导的3H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P<0.05)。在VSMCs内,Ang II的刺激增加了ERK的磷酸化,大约60min达到峰值。ATRAP的过表达使磷酸化ERK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并明显抑制了损伤动脉的新生内膜增生。结论 AT1受体介导的ERK活性在Ang II调节的VSMCs增殖中起重要作用。ATRAP对VSMCs增殖和新生内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其干扰AT1受体介导的ERK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受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新生内膜形成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化召辉 张林枫 +7 位作者 徐鹏 焦周阳 刘仕睿 张麒 张帅 李震 张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后30 d内并发症数据并探讨其管理策略。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632例行CEA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组(n=62)和未发生...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后30 d内并发症数据并探讨其管理策略。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632例行CEA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组(n=62)和未发生组(n=570)。统计并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生症(主要和次要)发生情况。结果632例CEA患者,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7.7%(11/62);次要并发症发生率为82.3%(51/62)。主要并发症中脑梗死5例、脑出血2例、急性血栓形成1例、急性喉头水肿1例,死亡2例,1例为颈部血肿窒息死亡、1例为术后心肌梗死死亡。次要并发症高灌注反应33例、颈部血肿11例、神经损伤7例。选择不同CEA术式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并发症发生率,术前严格的适应证选择,规范的围术期评估与管理,可有效减少CEA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并发症 围手术期 手术方式
下载PDF
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化召辉 李震 +3 位作者 丁鹏绪 王志伟 张文广 徐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因留置临时或长期透析管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4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74例患者... 目的:分析探讨透析置管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因留置临时或长期透析管导致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74例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74例患者住院时间11~20 d,平均15.5 d,18例患者行单纯抗凝、溶栓治疗,56例患者通过腔内技术行置管溶栓,其中12例溶栓后行球囊扩张成行术,2例球囊扩张成行术后放置支架。全组患者治疗期间症状无加重或复发,上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临床治愈52例,明显好转22例。结论:颈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为血透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该病的常用办法,抗凝是基础治疗,经导管溶栓及腔内治疗创伤小、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透析置管 腔内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辅助主动脉弓部开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化召辉 周保宁 李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在复杂主动脉弓部疾病全腔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3D打印主动脉模型指导主动脉弓部体外开窗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25例复杂主动脉弓部病...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在复杂主动脉弓部疾病全腔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3D打印主动脉模型指导主动脉弓部体外开窗联合支架植入治疗的25例复杂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包括12例胸主动脉夹层和13例胸主动脉瘤)临床资料。术前利用CTA重建数据制备3D打印主动脉模型,确定手术方案后在3D打印模型的辅助下进行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并结合束径技术完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体外开窗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及随访期内弓上分支血流通畅,无严重主动脉相关并发症、脑缺血事件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解剖复杂的主动脉弓部疾病,利用3D打印模型精准指导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可提高支架开窗孔与弓上分支血管开口对位的准确率,使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全腔内治疗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3D打印技术 腔内治疗 开窗
下载PDF
复合手术在症状性全程颈总动脉闭塞的应用评价
11
作者 化召辉 张林枫 +4 位作者 徐鹏 焦周阳 刘仕睿 李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09-211,216,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开通症状性全程颈总动脉闭塞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应用复合手术技术开通的14例症状性颈总动脉全程闭塞患者(16条闭塞动脉)资料,其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6例,大...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开通症状性全程颈总动脉闭塞的手术技术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应用复合手术技术开通的14例症状性颈总动脉全程闭塞患者(16条闭塞动脉)资料,其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6例,大动脉炎8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14例患者复合手术重建全程颈总动脉闭塞均顺利完成,开通15侧闭塞颈总动脉,1例双侧病变患者一侧开通失败,技术成功率93.8%。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围术期发生高灌注综合征2例。平均随访时间(16.2±10.1)个月,2例患者再狭窄,均为轻度狭窄,未见严重脑梗死,无死亡病例。结论复合手术是治疗症状性全程颈总动脉闭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选择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林枫 李震 +13 位作者 王志伟 化召辉 徐鹏 焦周阳 李明省 刘仕睿 李浩 马珂 王煜杰 王创威 蔡高坡 李楠 曹灿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749-754,共6页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55例老年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B型AD患者19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复杂B型AD患者36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 目的总结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55例老年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B型AD患者19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复杂B型AD患者36例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行腔内手术治疗(腔内治疗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季节、诊断时长、临床表现、高血压分级、影像学表现等,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根据数据类型,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55例患者春、冬季发病居多,共41例(74.5%);药物治疗组年龄与腔内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68±6.84)vs(66.75±5.33)岁;P=0.022],两组性别、诊断时长、临床表现、高血压分级、影像学表现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53例(96.4%,53/55)获随访,2例失访;药物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显著低于腔内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4%vs 94.4%;P<0.05),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3例患者出院后1~3个月因胸背部疼痛不缓解或复查CTA提示夹层进行性增大而接受腔内治疗,再次手术干预率略大于腔内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B型主动脉发病季节集中,症状多样且不典型,临床中应提高关注;对于老年夹层患者,腔内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临床方案 B型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经颈内静脉门腔分流术治疗肝外门静脉分叉部门静脉瘤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鹏绪 刘超 +1 位作者 韩新巍 化召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2-863,共2页
门静脉瘤(portal vein aneurysm,PVA)是门静脉系统的梭形或瘤样扩张.临床罕见,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本中心采用TIPS术治疗门静脉分叉部门静脉瘤1例,术后门静脉瘤逐渐缩小消失,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门静脉瘤 门脉高压 肝硬化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下载PDF
介入治疗脾动静脉瘘术后门静脉系统急性血栓形成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鹏绪 李震 +2 位作者 韩新巍 化召辉 付明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0-572,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因“持续呕血、黑便3 d”入院。经内科药物及内镜止血治疗无效。患者24 d前曾行“剖宫产术”,否认肝炎及肝硬化病史。体格检查:贫血面容,四肢湿冷,血压80/50 mmH g,心率135次/min;腹稍膨隆,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因“持续呕血、黑便3 d”入院。经内科药物及内镜止血治疗无效。患者24 d前曾行“剖宫产术”,否认肝炎及肝硬化病史。体格检查:贫血面容,四肢湿冷,血压80/50 mmH g,心率135次/min;腹稍膨隆,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无其他阳性体征。血常规:红细胞2.7×1012/L、血红蛋白82.0 g/L、红细胞压积0.24、白细胞20.4×109/L、血小板117×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静脉瘘 门静脉高压 血栓 栓塞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非外伤性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伟 化召辉 +3 位作者 王稼祥 李震 管生 汪忠镐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6期57-59,共3页
目的 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的疗效.方法 对5例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患者行TEVAR治疗.结果 5例均急诊成功行TEVAR,1例术后第1天放血性胸水后死亡,另4例临床治愈.4... 目的 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的疗效.方法 对5例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患者行TEVAR治疗.结果 5例均急诊成功行TEVAR,1例术后第1天放血性胸水后死亡,另4例临床治愈.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非外伤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急性破裂行急诊TEVAR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破裂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无溃疡样变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浩 王志伟 +6 位作者 化召辉 徐鹏 刘仕睿 马珂 张林枫 李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无溃疡样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无溃疡样变的Stanford B型IM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无溃疡样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8例无溃疡样变的Stanford B型IM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在出院前、出院后3、6个月和1年复查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观察有无症状复发和血肿的厚度、范围变化情况。结果 28例患者均无症状出院。随访期间,3个月时,17例IMH完全吸收;6个月和1年时,28例IMH完全吸收,无症状复发者。结论对主动脉壁无溃疡样变的Stanford B型IMH患者进行严格的药物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壁间血肿 溃疡样变 假性动脉瘤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壁间动脉瘤近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浩 王志伟 +7 位作者 化召辉 徐鹏 刘仕睿 马珂 张林枫 王煜杰 李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间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近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科收治的16例经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壁间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1处壁间动脉瘤,分别在发病时和...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间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近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科收治的16例经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合并壁间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1处壁间动脉瘤,分别在发病时和发病后1、3、6个月和1年复查主动脉CTA,观察壁间动脉瘤的变化情况和壁间血肿的吸收情况。结果 1例患者在随访3个月时壁间动脉瘤扩大,2例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患者在随访期间壁间血肿无吸收,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后1周壁间动脉瘤血栓化消失。随访3个月时,14处壁间动脉瘤消失或血栓化,7例患者壁间血肿吸收;6个月时,32处壁间动脉瘤消失或血栓化,13例壁间血肿吸收;1年时,38处壁间动脉瘤消失,3处部分血栓化,14例壁间血肿完全吸收,2例血肿大部分吸收。结论主动脉壁间动脉瘤大部分随着血肿的吸收能自愈,但临床需要与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间血肿 壁间动脉瘤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 随访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导致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弓向荣 化召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8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指标变化与24 h动态心电图改变,了解急性颅脑损伤对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 5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入院后即刻抽血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指标变化与24 h动态心电图改变,了解急性颅脑损伤对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 59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入院后即刻抽血检查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于入院后即刻和入院后1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CK、CK-MB、LDH、cTnI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上述指标升高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P<0.05)。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出现多种心电图异常,入院24 h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为81.36%,1周后心电图异常为28.8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且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心肌损害 心肌酶 肌钙蛋白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与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浩 李震 +7 位作者 王志伟 化召辉 张林枫 马珂 蔡高坡 刘仕睿 王煜杰 王创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4-174,共1页
目的:初步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与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05 至 2017-02 我院腔内血管外科收治的 35 例 SIDSMA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33 例,女性 2 例,年龄 39~84 岁,平均... 目的:初步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夹角与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DSMA)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05 至 2017-02 我院腔内血管外科收治的 35 例 SIDSMA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33 例,女性 2 例,年龄 39~84 岁,平均 51 岁,所有患者均经 64 排MSCTA 明确诊断,并测量 SMA 夹角大小;收集 35 例正常成年人 SMA 夹角,比较 SIDSMA 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的 SMA 夹角差别;测量 SIDSMA 破口位置至 SMA 开口处距离,对比其与SMA 夹角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 ⅢA型主动脉夹层9例疗效观察
20
作者 王志伟 化召辉 +5 位作者 王稼祥 王雷永 马秀现 李震 管生 汪忠镐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9期58-60,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DeBakev Ⅲ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选择DeBakey Ⅲ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例,先行保守治疗4周,然后行TEVAR.治疗过程中采用全主动脉64排CTA观察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假腔内...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DeBakev Ⅲ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选择DeBakey Ⅲ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例,先行保守治疗4周,然后行TEVAR.治疗过程中采用全主动脉64排CTA观察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假腔内血栓、降主动脉夹层的变化.结果 术后9例患者均恢复较好,痊愈出院;随访6~30个月,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DeBakey Ⅲ A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行TEVAR治疗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