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急性下颈段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蔡毅 彭小忠 +5 位作者 陈开伟 丘敏岐 卓祥龙 武振国 聂燕丽 谢湘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急性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1月行前路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168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33例,女35例。年龄23~82岁,平均53.8±1...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急性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1月行前路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168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33例,女35例。年龄23~82岁,平均53.8±11.2岁。伴术前合并症33例(19.6%),术前患者神经功能损害ASIA分级A级34例,B级10例、C级62例,D级62例,其中使用激素冲击治疗50例(29.8%)。采用ACDF手术135例(80.4%),ACCF手术33例(19.6%)。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等信息,先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受伤原因、神经损伤平面、术前ASIA分级、是否合并颅脑或胸腹部损伤、是否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HGB)、术前白蛋白(ALB)、手术范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的相关性,并对P<0.2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1%(49/16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原因(P=0.032)、术前ASIA分级(P<0.001)、是否合并颅脑或胸腹部损伤(P=0.043)、是否使用激素冲击治疗(P=0.017)、术前HGB(P=0.002)、术前ALB(P=0.001)和手术方式(P=0.002)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ASIA分级为A级、B级(P<0.001,OR=5.389,95%CI 2.243~12.950)和使用激素冲击治疗(P=0.044,OR=2.541,95%CI 1.024~6.303)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ASIA分级为A级、B级和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为急性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段脊髓损伤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卓祥龙 胡建中 +3 位作者 李兵 孙宏志 陈耀辉 胡朝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评价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再手术治疗,1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 [目的]评价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1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TLIF再手术治疗,1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评价临床结果。[结果]术后随访VAS、ODI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椎间融合率为100%。临床结果优良率88.9%。术中硬膜撕裂1例,1例出现感觉障碍,一过性母背伸肌肌力减弱,无切口感染,无术后感染,没有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TLIF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TLIF 再手术
下载PDF
盘源性腰痛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卓祥龙 李兵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0期1553-1555,共3页
关键词 腰痛 盘源性 发病机理 诊断
下载PDF
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卓祥龙 李兵 +2 位作者 孙弘志 陈耀辉 李富明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8例腰椎手术和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在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输,观察回输量及异体输血量、发热、血红蛋自尿及过敏反应等,检查术后第1、3、7天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在骨科手术中应用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8例腰椎手术和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者在术中进行自体血液回输,观察回输量及异体输血量、发热、血红蛋自尿及过敏反应等,检查术后第1、3、7天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8例腰椎手术和6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回收血量400~1000ml,平均579ml。自体血液回输无输血反应,电解质、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的、可行的,可有效降低输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输 腰椎管狭窄 骨科手术
下载PDF
骨肉瘤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部分酶切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卓祥龙 李世德 《医学文选》 2005年第5期660-663,共4页
目的比较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建立基因组DNA的最佳部分酶切条件并制备其部分酶切产物。方法采用经典的基因组DNA提取法和改良玻璃棒缠绕法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以限制内切酶Sau3A I部分酶切,采用玻璃珠(SilverBeads)DNA胶回收试剂盒与... 目的比较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建立基因组DNA的最佳部分酶切条件并制备其部分酶切产物。方法采用经典的基因组DNA提取法和改良玻璃棒缠绕法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以限制内切酶Sau3A I部分酶切,采用玻璃珠(SilverBeads)DNA胶回收试剂盒与蔗糖梯度离心回收分离目的片段DNA。结果提取基因组DNA片段大于150 kb,37℃,Sau3A I 1∶4(u/μg)部分酶切骨肉瘤基因组DNA 30 min获得18 kb^23 kb基因片段的富集,制备目的片段DNA。结论经改良玻璃棒缠绕法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具有纯度、产量高,方法简单,无蛋白和RNA污染,片段足够长,可被Sau3AI部分酶切,玻璃珠(Sil-ver Beads)DNA胶回收试剂盒和蔗糖梯度离心回收分离目的片段DNA纯度高,无小的DNA片段混入,可满足构建入噬菌体载体(EMBL3)基因组文库。为构建骨肉瘤的入EMBL3载体基因组文库做好了前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基因组DNA 酶切
下载PDF
椎间盘内破裂症的诊断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宏志 李兵 +3 位作者 卓祥龙 陈耀辉 程珂琳 肖增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508-1509,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对诊断椎间盘内破裂症的意义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盘内破裂症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下腰痛的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内破裂症20例,其中18例接受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结果]18例均得到随访,12~24个月... [目的]探讨椎间盘造影对诊断椎间盘内破裂症的意义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盘内破裂症的效果。[方法]对25例下腰痛的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内破裂症20例,其中18例接受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结果]18例均得到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平均35分,术后12个月平均为12分,融合率100%。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造影术是诊断椎间盘内破裂症的一种可靠方法,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盘内破裂症,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且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IF 椎间盘内破裂症 椎间盘造影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NF-κB及Ⅰ-κB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肖志满 胡建中 +4 位作者 吕红斌 卓祥龙 徐大启 王圣轩 黎俊豪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脊髓损伤组和川芎嗪处理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BBB评分对...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NF-κB及I-κB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脊髓损伤组和川芎嗪处理组。采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BBB评分对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3、6、12 h,1、3、5、7、14和21 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F-κB及I-κBα表达。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斜板临界度数和BBB评分值均逐渐升高,CBS评分值逐渐降低,且术后7、14和21 d川芎嗪处理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术后5、7、14和21 d实验组BBB评分值均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而术后5、7、14和21 d,川芎嗪处理组CB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3、5和7 d,川芎嗪处理组NF-κB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低(P<0.05),I-κBα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单纯脊髓损伤组高(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起到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川芎嗪 核因子-KAPPAB 抑制性卡巴蛋白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肖志满 胡建中 +4 位作者 吕红斌 卓祥龙 徐大启 王圣轩 黎俊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改良Allen...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段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改良Allen氏打击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应用改良Rivlin斜板实验、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 behavior score,CBS)和BBB(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对术前和术后1,3,5,7,14,21d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在建模后1,3,6,12h及1,3,5,7,14,21d获取损伤段脊髓标本,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F表达。结果:术后7,14,21d实验组斜板临界角度数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5,7,14,21d实验组BBB评分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术后5,7,14,21d实验组CBS评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2h及1,3,5,7d,实验组MIF阳性细胞表达数较对照组低(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改良Rivlin斜板实验临界角度和BBB评分与MIF阳性细胞表达数呈负相关,CBS评分与MIF阳性细胞表达数呈正相关。结论:TMP对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的脊髓有保护和促进其功能恢复的作用,这种作用在损伤后1~2周最为显著;TMP能够抑制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后脊髓组织中MI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川芎嗪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在肥胖与非肥胖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肖侃侃 赵劲民 +3 位作者 殷国前 李兵 彭小忠 卓祥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2-1525,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 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失稳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
下载PDF
腰椎再手术的原因与临床分析(附28例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兵 李龙 +5 位作者 孙宏志 陈耀辉 唐运鹏 程珂琳 卓祥龙 李富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28例腰椎手术失败病例进行再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1~70岁(平均47岁)。手术距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1年8个月(1个月~8年)。再... [目的]探讨腰椎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从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28例腰椎手术失败病例进行再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31~70岁(平均47岁)。手术距第1次手术平均时间1年8个月(1个月~8年)。再手术原因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后再疝;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失稳;椎管、神经根管减压不充分;对盘源性腰痛选择错误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及一些腰椎术后严重并发症:椎间隙、椎体感染;椎弓根螺钉误植;植钉后动脉瘤形成;脑脊液漏等。手术方法包括椎间盘再切除,椎管减压,利用内置物进行腰椎重建及融合等。[结果]手术时间50~350min(平均213min),出血量100~3000ml(平均760ml)。除1例因并发严重腹腔感染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症状均缓解。随诊24~48个月(平均32.8个月),疼痛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由术前的(7.9±1.6)分和(52.4±7.2)分下降为(2.8±1.0)分和(18.34±3.6)分,改善率分别为64.3%和66.5%。[结论]对手术失败的病例应及时分析原因,在风险和利益的权衡下,及早手术可以使患者有最大希望的恢复可能,但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硬膜撕裂是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椎管内黏连和椎管内控制出血是再次手术的最大障碍。放大、照明设备的使用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病 手术失败 再手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在膝关节周围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世德 卓祥龙 张向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9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 :评估人工关节联合新辅助化疗在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对 5 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进行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5 0例 ,良性肿瘤 6例。 5 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 6例截肢。 5 0例患恶... 目的 :评估人工关节联合新辅助化疗在膝关节周围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对 5 6例膝关节周围肿瘤进行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 5 0例 ,良性肿瘤 6例。 5 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 6例截肢。 5 0例患恶性肿瘤病人均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化疗。结果 :6例病人失访 ,随访时间 10~ 44个月 (平均 2 2个月 ) ,49例病人生存。术后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4~ 5分 46人 ,3分 2人 ,1分 1人。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 ,可明显提高膝关节周围肿瘤的保肢率及最大限度保留肢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新辅助化疗 膝关节 人工假体
下载PDF
一期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宏志 卓祥龙 +2 位作者 李兵 陈耀辉 熊健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6期483-484,共2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一期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脊柱重建融合。结果本组随访17例,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24个月。后凸畸形矫正由40...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一期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笼脊柱重建融合。结果本组随访17例,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24个月。后凸畸形矫正由40.5°(30°~45°)达到8°(5°~15°),矫正角度丢失1.5°(0°~10°),椎体高度恢复90%,融合率100%。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种优秀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畸形矫正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前后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L_(4~5)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克云 李志忠 +4 位作者 李宁宁 胡朝辉 唐运鹏 卓祥龙 谢湘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087-3090,共4页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116例患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0例,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8例,L4腰椎滑脱12例,随访12~24个月,分析治疗前后骶骨倾斜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因手术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P>0.05)。治疗前后MacNab评分优和良中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间融合 腰椎前凸角度 腰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兵 胡朝晖 卓祥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椎间盘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诊疗要点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6年8月,收治DDD患者共15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 目的探讨退行性椎间盘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诊疗要点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6年8月,收治DDD患者共15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3~46岁。病程2~10年。病变间隙均为单节段,其中L3、41例,L4、58例,L5、S16例。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8.9±1.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1.4±8.3)分。患者均经至少3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200~500mL,平均360mL。1例患者术后椎间孔开放侧胫前肌力下降至3级,3个月后恢复至5-级,余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15例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术后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8±1.6)分和(19.1±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61.8%±7.3%,ODI评分改善率为64.3%±5.5%。疗效评价:优6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3.3%。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TLIF是治疗DDD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椎间盘病 腰椎手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构建腰椎三维图像模型兔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庆 李兵 +2 位作者 邓燕青 卓祥龙 江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89-1893,共5页
背景:兔腰椎形态结构特点对腰椎动物实验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缺少兔腰椎形态结构相关的研究。目的:构建兔腰椎三维图像模型,观察其腰椎的形态结构特点,为腰椎动物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20只新... 背景:兔腰椎形态结构特点对腰椎动物实验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缺少兔腰椎形态结构相关的研究。目的:构建兔腰椎三维图像模型,观察其腰椎的形态结构特点,为腰椎动物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扫描20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得140节腰椎扫描资料,构建兔腰椎三维图像模型,测量L_(1-7)椎体的形态学参数,观察腰椎的内外部解剖结构及不同节段的变化特点。结果与结论:(1)新西兰大白兔腰椎各解剖形态学指标变化:兔L_(1-7)节段椎体高度呈现"两头小中间大"趋势,在L_7节段最小,其高度仅为(1.12±0.18)cm;L1节段椎体横径最小,为(1.03±0.15)cm,L_(1-7)节段各椎体纵径的节段性变化较小;L_(1-6)节段椎管横径和纵径均逐渐增大,L_7节段时突然变小;椎弓宽度在L_(1-7)节段逐渐增大,但变化平稳;椎弓根高度在L_(1-5)节段平稳变化,L_(6-7)节段开始突然变小,与其他节段相差甚大,到L_7节段时最小,仅为(0.58±0.11)cm;棘突宽度和长度在L_(1-6)节段平稳增大,在L_7节段变小;横突长度在L_(1-3)节段逐渐增大,L_(3-6)节段较平稳,L_(6-7)节段显著变小;横突夹角在L_(1-6)节段差异度小,但在L_7节段显著增大,为(58±2)°。(2)结果证实:新西兰大白兔腰椎形态学测量可以观察到腰椎的内外部解剖结构及不同节段的形态变化特点,为腰椎动物实验研究提供详细的解剖形态学参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腰椎 形态学 动物实验 造模 解剖 三维图像 参数 测量 大白兔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外固定架在治疗长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富明 李兵 +2 位作者 陈耀辉 孙宏志 卓祥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8期495-497,共3页
目的总结外固定架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51例,男32例,女19例。其中内固定术后失效3例,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例,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1例,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1例,局... 目的总结外固定架在长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1994年8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长骨骨折51例,男32例,女19例。其中内固定术后失效3例,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例,内固定术后畸形愈合1例,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1例,局部浅表感染3例。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21例(GustiloⅠ型1例,Ⅱ型14例,Ⅲb型4例,Ⅲc型2例)。闭合复位6例,开放复位45例。予自体髂骨植骨13例,胫骨拉力螺钉固定8例,腓骨克氏针固定3例,钢板固定7例,股骨拉力螺钉固定2例,尺骨远端克氏针固定2例;局部皮瓣转移5例,创面游离植皮4例,股骨畸形愈合截骨矫形术1例。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20个月,无一例失访。1例老年患者术后死于癌症晚期,1例GustioⅢb骨折患者骨不连,其余病例均骨折愈合,无骨感染和畸形愈合发生。1例股骨骨折因针道感染,Ⅱ期改梅花钉内固定;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因延迟愈合、断端移位而改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结论外固定架是治疗长骨骨折的一种主要方法,有其独特优势,提高外固定架稳定性,降低针道感染和固定针松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外固定架 外固定
下载PDF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耀辉 卓祥龙 孙宏志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770-1771,共2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手术治疗
下载PDF
Rb基因、Rb2/p130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与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世德 张向敏 卓祥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Osteosarcoma,OS)中Rb基因、Rb2/p130基因表达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b、Rb2/p130基因在62例OS、39例骨软骨瘤及51例非肿瘤患者患旁正常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OS组中pRb、pRb2/p13... 目的探讨骨肉瘤(Osteosarcoma,OS)中Rb基因、Rb2/p130基因表达情况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b、Rb2/p130基因在62例OS、39例骨软骨瘤及51例非肿瘤患者患旁正常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OS组中pRb、pRb2/p130阳性率分别为38.71%、27.42%;2.骨软骨瘤组中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76.92%;3.正常骨组织组中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94.12%、82.35%;4.OS组与骨软骨瘤组及正常骨组织组中二个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在骨肉瘤中二个基因表达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8743,P<0.01)。结论Rb、Rb2/p130基因在骨肉瘤中以低表达方式存在,它们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它们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且有可能通过共同低表达来促使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而它们共同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RB基因 Rb2/p130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经皮等离子刀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珂琳 胡朝辉 +3 位作者 罗同青 卓祥龙 李兵 李根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80-481,共2页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8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术前、术后利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颈肩痛的程度,结合患者满意度及Williams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术后1、3... 目的探讨等离子刀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8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术前、术后利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颈肩痛的程度,结合患者满意度及Williams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高,临床疗效好。结论适当选择病例,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成形 等离子刀
下载PDF
三种外固定方法治疗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建军 张聚明 +2 位作者 卓祥龙 徐大启 胡建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7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闭合性粉碎性Colles骨折经手法整复后行不同外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治疗老年闭合性粉碎性Colles骨折1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小夹板组;B组:内固定并石膏托外固定组... 【目的】观察老年闭合性粉碎性Colles骨折经手法整复后行不同外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治疗老年闭合性粉碎性Colles骨折1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小夹板组;B组:内固定并石膏托外固定组;C组:石膏外固定组。测量整复术前、后及术后1年随访时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观察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6.6±2.1个月)。三组整复后及术后1年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长度较整复前均有明显改善。三组间整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短缩长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B、C两组较A组的掌倾角、尺偏角丢失程度小。B、c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结论】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老年闭合性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