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结构稳定性检测的实验课程设计
1
作者 石玉华 谢鹍鹏 +1 位作者 崔帅 单亚明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67-170,共4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出现使得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顺应多肽蛋白类药物的飞速发展,加强生命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对此类药物制剂相关知识的普及已势在必行。此实验课程设计利用稳定性热检... 随着生物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多肽蛋白类药物的出现使得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顺应多肽蛋白类药物的飞速发展,加强生命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对此类药物制剂相关知识的普及已势在必行。此实验课程设计利用稳定性热检测法分析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为生命科学等专业本科生设计一堂深入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课程,以促进本科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完成相关科学研究和适应医药产业发展新形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蛋白类药物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结构稳定性 实验课程设计 生命科学专业
下载PDF
顶部受力致单纯性延髓损伤出血1例
2
作者 单亚明 袁理 +2 位作者 陶陆阳 马伟龙 崔鑫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60-361,共2页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法医尸检中较为常见,但不伴有脑干其它部位损伤出血的单纯性延髓出血较罕见.现报告1例.
关键词 顶部受力 单纯性延髓损伤出血 尸检 法医病理学
下载PDF
28例心脏挫伤的法医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单亚明 曹明 +4 位作者 王广川 吴旭 王大勇 李骄勇 王直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60-262,I0003,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挫伤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探讨心脏挫伤的分类和分级方法及与成伤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心脏挫伤检查法对28例人体心脏挫伤标本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并测量挫伤灶的大小。结果肉眼观察,心脏挫伤灶切面一般呈带状、楔形、... 目的观察心脏挫伤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探讨心脏挫伤的分类和分级方法及与成伤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心脏挫伤检查法对28例人体心脏挫伤标本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并测量挫伤灶的大小。结果肉眼观察,心脏挫伤灶切面一般呈带状、楔形、类圆形或条纹状;观察连续切面,可见其相应的三维形态大致呈类圆盘状、类圆锥体、类球体或线状。显微镜下,挫伤区主要表现为轻重不等的出血、心肌纤维断裂和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按出血和变性坏死的程度可将心脏挫伤分为出血型、坏死型和出血坏死型。心脏挫伤见于心脏各部位和心壁各层,不同部位的挫伤发生率和类型差异大。以挫伤灶的体积、数量和部位为依据,将心脏挫伤的程度分为4级。结论心脏挫伤的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各部位的挫伤类型和发生率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脏挫伤 形态 分类 分布 发生率
下载PDF
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脏器内吗啡分布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单亚明 王大勇 +4 位作者 郝春雨 喻少波 王龙 陶陆阳 官大威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研究急性吗啡中毒大鼠随给药和死后时间延长 ,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变化规律 ,为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者尸检取材提供依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 ,观察 44只尾静脉注射吗啡的大鼠。从给药后 15min到 5h ,从死后即刻至 48h ,脑、肾、心... 研究急性吗啡中毒大鼠随给药和死后时间延长 ,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变化规律 ,为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者尸检取材提供依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 ,观察 44只尾静脉注射吗啡的大鼠。从给药后 15min到 5h ,从死后即刻至 48h ,脑、肾、心、肝等脏器内吗啡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注射吗啡后短时间内各脏器均有吗啡存在 ,主要分布在某些实质细胞的胞浆内 ,且随时间延长吗啡含量上升 ,达高峰 ( 1h)后逐渐减少或消失。不同组织器官的吗啡含量及其变化速率差异巨大。脑内吗啡出现早 ( 15min) ,消失晚 ( 5h) ,峰值高 ,死后衰减慢 ( 4 8h仍呈强阳性 )。肾脏次之 ,但明显优于心、肝。免疫组化SP技术可作为一种鉴定吗啡类毒品中毒的特异性方法 ,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分布变化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吗啡类毒品中毒死者主要脏器内吗啡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单亚明 郝春雨 +4 位作者 王龙 王大勇 喻少波 陶禄阳 官大威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吗啡在人体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筛选适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吗啡的脏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尸体脑、肾、心、肝等脏器中的吗啡进行定位和半定量观察。结果吗啡主要分布在某些实质细胞的胞浆内,肾脏和脑组... 目的研究吗啡在人体脏器中的分布情况,筛选适于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吗啡的脏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吗啡类毒品中毒死亡尸体脑、肾、心、肝等脏器中的吗啡进行定位和半定量观察。结果吗啡主要分布在某些实质细胞的胞浆内,肾脏和脑组织的吗啡含量高,不同器官、不同案例吗啡的分布情况差异较大。结论肾脏和脑是实际检案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吗啡的理想检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类毒品中毒 吗啡 免疫组化 分布 法医鉴定学
下载PDF
心脏挫伤常规检查法和改良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单亚明 王大勇 +4 位作者 吴旭 王广川 王直 马伟龙 高冰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02-403,共2页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心脏挫伤 检查方法
下载PD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猝死一例
7
作者 单亚明 刘永胜 +1 位作者 汪德文 吴旭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猝死 并发症 法医学检验
下载PDF
定量检测NSE和S-100推断脑挫伤时间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16
8
作者 吴旭 汪德文 +3 位作者 张国华 陈怀芳 任立国 单亚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41-144,共4页
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挫伤后NSE、S-100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推断脑挫伤形成时间提供新的手段。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 观察实验性大鼠脑挫伤后NSE、S-100的时间性变化规律,为法医学推断脑挫伤形成时间提供新的手段。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显示:NSE阳性神经元灰度与面积在伤后1h至2d呈下降趋势,至伤后12h阳性细胞灰度、面积降到最小值(P<0.01);S-100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伤后呈上升趋势,至伤后4dS-100阳性细胞灰度、面积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及其它实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伤后5d仍保持较高水平;NSE、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灰度、面积改变有时间规律。推断2d内脑挫伤可用NSE作为主要指标,推断2~5d的脑挫伤则以S-100改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织化学 NSE S-100蛋白 法医鉴定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国华 汪德文 +2 位作者 李庆生 陈怀芳 单亚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3,共3页
运用组织病理学HE染色和Mallory染色,观察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病理学改变并探讨其发生机理。结果显示,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伴有陈旧性脑挫伤、外伤性血管壁坏死及血管炎、挫伤灶或血管壁多发散在钙化,陈旧病灶有纤维包裹、胶质... 运用组织病理学HE染色和Mallory染色,观察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病理学改变并探讨其发生机理。结果显示,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伴有陈旧性脑挫伤、外伤性血管壁坏死及血管炎、挫伤灶或血管壁多发散在钙化,陈旧病灶有纤维包裹、胶质细胞增生和反应性肥大,但无创伤性脑脓肿形成。脑挫伤和外伤性脑内血管病变是脑出血的重要病理学基础,是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内血肿 病理变化 发生机理 颅脑损伤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脑组织GFAP、S-100和NSE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国华 汪德文 +2 位作者 吴旭 王保捷 单亚明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55-158,共4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S-P法,对6例伤后1.5天至2年发生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脑组织标本进行神经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S-100)和神经元细胞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和应用价值的研究...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S-P法,对6例伤后1.5天至2年发生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脑组织标本进行神经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S-100)和神经元细胞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和应用价值的研究。尸检和组织学检查发现有脑挫伤等病变。6例DTICH脑组织挫伤及周围区均有明显的GFAP、S-100阳性的细胞变化,细胞数目增多,胞体肥大、增生,免疫组化反应产物增多、深染;神经元细胞NSE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阴性改变。结果表明:6例DTICH脑组织中GFAP、S-100的NSE的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是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外伤性陈旧性改变,在DTICH的病理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DTICH法医学鉴定的一个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外伤 脑内血肿 S-100蛋白 GFAP NSE
下载PDF
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设计与筹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喜珍 于湘晖 +4 位作者 吴永革 陈妍 姜春来 单亚明 孔维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9-231,共3页
从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与团队建设及实验室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吉林大学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设计与筹建过程、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思路和设计原则,以及细胞实验室和疫苗研究平台等功能实验室的建设。该实验室建... 从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与团队建设及实验室运行机制、制度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吉林大学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设计与筹建过程、实验室建设的整体思路和设计原则,以及细胞实验室和疫苗研究平台等功能实验室的建设。该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注意节约资金,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出一个既具有产学研结合特色,又适合高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的,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具备良好科研氛围和动力的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工程实验室 艾滋病疫苗 基础设施 实验团队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抑制肽结合模式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嵩 管珊珊 +2 位作者 万永凤 单亚明 张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6-1222,共7页
应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C端结构域(C-domain)与两种抑制肽(RIGLF/AHEPVK)的结合机制,预测了两个体系的结合模式,提出在C-domain-RIGLF中His353,Asp377,Asp453,Phe457,His513,Tyr523... 应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C端结构域(C-domain)与两种抑制肽(RIGLF/AHEPVK)的结合机制,预测了两个体系的结合模式,提出在C-domain-RIGLF中His353,Asp377,Asp453,Phe457,His513,Tyr523和Phe527为RIGLF主要结合残基,而在C-domainAHEPVK中Gln281,His353,Ser355,Glu384,Lys511,His513和Tyr523等残基起关键作用.应用结合自由能计算比较了两个体系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RIGLF和AHEPVK均与C-domain活性位点残基存在较强作用,且AHEPVK对C-domain的结合能力较强,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肽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结合自由能计算
下载PDF
量子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巍 单亚明 王丽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4期436-438,共3页
关键词 量子点技术 生物医学 纳米标记物 生物分析 生物活体显像
下载PDF
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以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永革 马俊峰 +1 位作者 于湘晖 单亚明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艰难、辛苦的工作,如果对它没有浓厚的兴趣,没有十分的热情,则很难持久地进行下去,取得卓越的成就。课堂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科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科学研究是一项十分艰难、辛苦的工作,如果对它没有浓厚的兴趣,没有十分的热情,则很难持久地进行下去,取得卓越的成就。课堂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知识的应用离不开科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尤为关键。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探索,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三个方面,总结出课堂教学与大学生科研兴趣培养相结合的途径,力争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科研兴趣培养 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
下载PDF
尿激酶短肽抑制剂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李鸿梅 单亚明 +3 位作者 石玉华 王丽萍 李惟 茹丙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以尿激酶为目标蛋白,在噬菌体表面展示六肽库中对尿激酶的短肽类抑制剂进行了三轮特异性筛选.提高噬菌体与尿激酶的比例及缩短作用时间从而提高筛选压力后,与尿激酶亲和结合的噬菌体得到富集.通过对第三轮筛选到的重组噬菌体的DNA序列分... 以尿激酶为目标蛋白,在噬菌体表面展示六肽库中对尿激酶的短肽类抑制剂进行了三轮特异性筛选.提高噬菌体与尿激酶的比例及缩短作用时间从而提高筛选压力后,与尿激酶亲和结合的噬菌体得到富集.通过对第三轮筛选到的重组噬菌体的DNA序列分析,获得一组相对保守的肽序列.相应的合成短肽NEPKAN和VSPKVL对尿激酶的抑制常数分别为32.5μmol/L和88.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短肽抑制剂 肽库 噬菌体 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细胞色素C与proliNONOate之间的相互作用
16
作者 唐乾 宫婷婷 +5 位作者 史珊珊 曹洪玉 王立皓 于勇 单亚明 郑学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05-2512,共8页
细胞色素C(Cytochrome,Cyt c)作为细胞内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体,与NO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对于线粒体凋亡的检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电子顺磁技术(EPR)、时间过程光谱、圆二色(CD)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等方... 细胞色素C(Cytochrome,Cyt c)作为细胞内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体,与NO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对于线粒体凋亡的检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采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电子顺磁技术(EPR)、时间过程光谱、圆二色(CD)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处于不同价态的Cyt c与NO替代物,即proliNO/NO(proliNONOate)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Cyt c在结合NO过程中蛋白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在模拟生理条件下,不同价态的Cyt c都能够直接与NO替代物(proliNO/NO)所产生的NO发生配位反应。推断出Cyt c与NO之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机制:NO与Cyt c结合过程,是因为与Cyt c中Fe配位的轴向配体以及卟啉周围的取代基变化而发生结合的。具体反应过程为:溶液中的NO诱导Cyt c中的Heme上Met80远离原来位置,Fe—S键断裂,进而空出的Fe与NO结合生成Fe—N键,从而生成新的Cyt c-NO配合物。研究表明:Cyt c-NO二元复合物不稳定,会发生光解离反应,通过线性拟合得出:其解离过程属于准一级反应,解离速率为(0.071 1±0.039 6)s^(-1)。同时,血红素Fe与NO间新键的形成,影响了色氨酸和酪氨酸微环境的变化;Cyt c二级结构受proliNO/NO浓度的影响,当proliNO/NO浓度低于8.6×10^(-4) mol·L^(-1)时,Cyt c的α-螺旋特征峰强度变化很小,且位置不变;但proliNO/NO浓度高于8.6×10^(-4) mol·L^(-1)时,即过量,Cyt c的二级结构变化很明显,说明过量的NO能导致Cyt c二级结构的破坏。NO与Cyt c配位反应机制的研究对于利用NO抑制线粒体内的氧气消耗,以及线粒体内NO的代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proliNONOate 配位反应 解离
下载PDF
15例冻死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17
作者 陈溪萍 陶陆阳 +1 位作者 单亚明 郭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冻死案件 回顾性研究 法医鉴定学
下载PDF
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中β-amyloid、α-actin、collagen Ⅳ的含量
18
作者 张珉 官大威 +4 位作者 赵锐 胡更奕 韩阳 侯震寰 单亚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13-416,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的结构特征。方法通过刚果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的β-amyloid、α-actin、collagenⅣ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壁α-actin、collagenⅣ... 目的研究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的结构特征。方法通过刚果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的β-amyloid、α-actin、collagenⅣ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壁α-actin、collagenⅣ呈少量阳性染色,与正常脑血管存在显著差异(P<0.05);β-amyloid染色呈阴性,与正常脑血管无差异(P>0.05)。病变血管壁中上述三种蛋白的表达特点与脑血管淀粉样变(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及小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不同。结论未知病变类型脑血管病变具有不同于CAA的病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知病变类型 脑小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β-amyloid、α-actin、collagen
下载PDF
实验性脑挫伤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旭 汪德文 +3 位作者 张国华 陈怀芳 单亚明 陶陆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65-66,共2页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GFAP、PCNA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脑挫伤... 采用改进的Feeney氏落体打击致Wistar大鼠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GFAP、PCNA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灰度和面积进行测量,SA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脑挫伤后GFAP、PCNA变化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挫伤形成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手段。GFAP阳性细胞面积和灰度伤后呈上升趋势,伤后3h,即有显著增加(P<0.01),至4天时,阳性细胞灰度,面积达到峰值(P<0.01),伤后7天仍保持较高水平(P<0.01)。PCNA阳性细胞伤后12h出现,灰度呈上升趋势,面积呈下降趋势,伤后3天时达到最大值(P<0.01)。因此,GFAP、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的数量,灰度,面积改变有时间性规律;推断2~7天的脑挫伤则以GFAP、PCNA改变为主;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只有很少一部分为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挫伤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口服氯氮平中毒致死2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伟龙 郭郢 +2 位作者 单亚明 薛万普 官大威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氯氮平中毒 药物中毒 死亡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