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译学研究的跨越:图里的描述翻译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单伟龙 于应机 《老区建设》 2008年第12期45-47,共3页
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James Holmes)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其描述译学研究是... 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James Holmes)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其描述译学研究是对传统翻译观的超越,并使人们对翻译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使翻译理论能够更有效地服务于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翻译学研究 规范 多元系统
下载PDF
认知主观任意性下的多义动词“打”字英译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单伟龙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认知主观任意性对不同语言间差异的产生和阐释以及翻译本质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从认知主观任意性入手,通过分析"打"字的多种译法,研究其双语间的转换表达,能够有效了解各种翻译方法产生的背后原因,看清汉英差异的根本所在,... 认知主观任意性对不同语言间差异的产生和阐释以及翻译本质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从认知主观任意性入手,通过分析"打"字的多种译法,研究其双语间的转换表达,能够有效了解各种翻译方法产生的背后原因,看清汉英差异的根本所在,找出翻译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主观性 任意性 “打”
下载PDF
对构建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
3
作者 单伟龙 陈保红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131,共3页
基于三本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明确定位,本文提出并试行了适应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分类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所在学院实际的教学效果证明了这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三本院校 分类培养 应用型人才 英语专业
下载PDF
英汉句子形式对比与翻译
4
作者 单伟龙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3-96,共4页
立足句子层面,从词序排列、衔接方式、信息结构和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发现、理解这种差异对于译者在句子层面的翻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句子形式 对比 翻译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以2007年美国新发行的好莱坞大片为例
5
作者 单伟龙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36-337,共2页
电影片名作为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其功能核心就是目的语读者。本文以目的论为角度,提出电影片名的翻译一定要将其商业因素考虑在内,顺应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需求和语言规范,更为充分的实现广告翻译的功效。
关键词 电影片名翻译 目的论 研究视角
下载PDF
主语主题视角下的英汉互译策略
6
作者 单伟龙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8-80,共3页
英语是一种主语凸显型语言,汉语是一种主题凸显型语言,针对英汉语主语和主题的区别,来探讨英汉互译中主语和主题的定位问题,有益于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 主语突出 主题突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境归属的理性思考
7
作者 单伟龙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8-100,共3页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被文化研究者认为是高语境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本研究从霍尔划分高、低语境交际的标准出发,探讨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质疑,进而又对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构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认为中国...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被文化研究者认为是高语境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本研究从霍尔划分高、低语境交际的标准出发,探讨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质疑,进而又对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构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认为中国文化并不是高语境文化,而是处于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并且正在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低语境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语境 高语境 中国文化
下载PDF
母语思维对英语阅读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保红 单伟龙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在英语阅读中,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是否发生母语思维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母语思维确实发生了迁移。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发现影响母语思维迁移的因素。根据语言的特点和英语阅读的特点,从而找出影响母语思维迁移的因素,并把影响母语思维... 在英语阅读中,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是否发生母语思维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母语思维确实发生了迁移。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发现影响母语思维迁移的因素。根据语言的特点和英语阅读的特点,从而找出影响母语思维迁移的因素,并把影响母语思维迁移的因素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出一些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思维 英语阅读 母语迁移
下载PDF
葛浩文英译研究十五年回眸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晓丹 单伟龙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72-76,共5页
译事首在译者,作为美国汉学家译介中国文学的代表,葛浩文是中国当代文学外译研究绕不开的人物。本文从翻译思想、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译者风格、描述性译介研究五个方面,对近15年来葛译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虽然国内关于葛浩... 译事首在译者,作为美国汉学家译介中国文学的代表,葛浩文是中国当代文学外译研究绕不开的人物。本文从翻译思想、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译者风格、描述性译介研究五个方面,对近15年来葛译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虽然国内关于葛浩文及其英译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存在研究内容不够多元,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研究视角不够多维等问题。在整理葛译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归纳和评述,旨在发现中国文学外译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英译研究 翻译思想
下载PDF
“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评价与创新应用问题初探
10
作者 黄荣亮 梁镇 +1 位作者 单伟龙 张倩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1年第10期267-270,共4页
为研究“互联网+”健康养老的问题,分析了中外健康养老模式。在“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评价,“互联网+”产业的变革对健康养老事业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创新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何把健康与养老结合起来。将老年人创造力开... 为研究“互联网+”健康养老的问题,分析了中外健康养老模式。在“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评价,“互联网+”产业的变革对健康养老事业的影响,以及“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创新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何把健康与养老结合起来。将老年人创造力开发、健康养老模式评价与创新应用,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究,以管中窥豹,为健康养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某些参照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健康养老 养老模式评价 养老模式创新应用
下载PDF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大学英语为例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保红 单伟龙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9-145,共7页
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不同程度上存在模式单一、机制固化、技术滞后等问题,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挑战,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十分必要。该研究以“互联网+”为视域,有机结合课内传授与课外要求,开展开放式全过程非... 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不同程度上存在模式单一、机制固化、技术滞后等问题,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挑战,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十分必要。该研究以“互联网+”为视域,有机结合课内传授与课外要求,开展开放式全过程非标准化学业评价,发挥网络学习平台资源优势,通过师生“跨时空”泛在教与学,打造富有时代性、个性化、可持续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六个月的教学实践表明:借助于互联网,改革英语教学有助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培养,促进他们英语听力和阅读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下载PDF
坚持“五个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
12
作者 单伟龙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3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安阳学院建校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办学放到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去思考,放到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格局中去定位,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谋划,坚持“五个... 安阳学院建校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办学放到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去思考,放到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格局中去定位,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谋划,坚持“五个围绕”,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立德树人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所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五个围绕”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葛浩文习语翻译研究——以《红高粱家族》和《变》为个案 被引量:18
13
作者 单伟龙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9,共7页
本文通过分析莫言作品《红高粱家族》和《变》中的习语及其在英译本中的翻译,探讨原文习语在译文中的再现情况。基于前人对汉英习语研究的成果,将汉语习语界定为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借助语料库工具Para Conc检索出原文习语及... 本文通过分析莫言作品《红高粱家族》和《变》中的习语及其在英译本中的翻译,探讨原文习语在译文中的再现情况。基于前人对汉英习语研究的成果,将汉语习语界定为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借助语料库工具Para Conc检索出原文习语及其在英译本中的翻译。通过比较两个英译本在再现原文习语方面的异同与得失,探讨译者在处理这些习语时的规律性策略,为文学作品的习语翻译研究及汉英翻译教学与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语翻译 语料库 翻译研究
原文传递
认知识解之理论本体探索 被引量:9
14
作者 单伟龙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48,共4页
认知识解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对同而相异的语言现象有着较好的解释力。本文对认知识解理论起源、内涵及其各维度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其各维度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本文提出,辖域可更换为范畴,映射也可增为识解维度之一。另外,微观... 认知识解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对同而相异的语言现象有着较好的解释力。本文对认知识解理论起源、内涵及其各维度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其各维度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本文提出,辖域可更换为范畴,映射也可增为识解维度之一。另外,微观层面上的识解和宏观层面上的意向性结合,可使这一语言理论至善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识解 维度 映射 意向性
原文传递
葛浩文立体“形象”的中国发展轨迹及学术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单伟龙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4-111,共8页
葛浩文翻译研究在中国的肇始与兴盛实际上是"葛浩文"立体形象在中国翻译学术界中的形成和固化过程。葛浩文立体形象的基石包括其翻译的"忠实性"判定、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译者风格四大方面,与此相应,葛浩文是"创造性的忠实"译... 葛浩文翻译研究在中国的肇始与兴盛实际上是"葛浩文"立体形象在中国翻译学术界中的形成和固化过程。葛浩文立体形象的基石包括其翻译的"忠实性"判定、翻译策略、译者主体性、译者风格四大方面,与此相应,葛浩文是"创造性的忠实"译者、翻译的"策略家"、"凸显自我"的译者以及"glocal"的言说者。对葛浩文立体"形象"的诸多要素进行深入透彻的合并研究,厘清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更加客观和全面地系统描述葛浩文的立体形象,并对其在中国翻译学术界中的全新建树和价值给予应有的评价,这应当是葛译研究的核心问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立体形象 中国译界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汉译英误译现象剖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单伟龙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文分析了汉译英中存在的误译现象,从信息缺失、语义表达不贴切、译文累赘或容易引起歧义、译文生硬及忽略文化差异五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修改意见。文章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译者自身不断提高英汉语言能力和文化素... 本文分析了汉译英中存在的误译现象,从信息缺失、语义表达不贴切、译文累赘或容易引起歧义、译文生硬及忽略文化差异五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修改意见。文章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译者自身不断提高英汉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要深通翻译的概念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译英 误译 剖析
原文传递
也谈汉语同宾结构的句法地位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启林 单伟龙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28,共9页
作为汉语中的常见句式,同宾结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热点。刘辉(2009)尝试把各种同宾结构都归入目的结构的范畴。本文认为,同宾结构更接近于连动结构,其本质是非对称的并列结构。在此类结构中,V_1要跟功能语类AffBEN合并,该功能语类引入受... 作为汉语中的常见句式,同宾结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热点。刘辉(2009)尝试把各种同宾结构都归入目的结构的范畴。本文认为,同宾结构更接近于连动结构,其本质是非对称的并列结构。在此类结构中,V_1要跟功能语类AffBEN合并,该功能语类引入受有益影响者;V_2的主语要跟受有益影响论元同指,以使V_1和V_2都满足受有益影响这一共同的语义限制。换言之,此类结构没有并列连词,V_1和V_2能连接在一起靠的就是共同的语义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宾结构 连动结构 非对称 有益影响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之本源研究——以汉学家葛浩文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单伟龙 陈保红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7,共5页
就译者而言,身份是其翻译思想乃至翻译实践的本源,其间的关系可表述为:本质与现象、因与果、本与末,进而归结为:译者“身份”决定译者翻译思想,译者翻译思想又决定译者翻译实践;而译者行为反过来修正思想,进一步重新定义译者“身份”。... 就译者而言,身份是其翻译思想乃至翻译实践的本源,其间的关系可表述为:本质与现象、因与果、本与末,进而归结为:译者“身份”决定译者翻译思想,译者翻译思想又决定译者翻译实践;而译者行为反过来修正思想,进一步重新定义译者“身份”。即“所是”决定“所思”,“所思”决定“所为”;反之,“所为”见“所思”,“所思”见“所是”。基于上述逻辑,本研究以葛浩文“身份”为总根本和总依据,从其文化身份、翻译思想和翻译行为相互印证的视角,提出文学翻译研究必须突破语言转换的层面,将译作置于译语文化的复杂语境中,彰显译者主体性和文化身份的相互作用。这既具有翻译学学科上的学理意义,又为国家文化传播战略提供具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翻译行为 本源探究
原文传递
美国汉学家英译当代文学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单伟龙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05,共5页
文学作品外译从微观层面是符号、象征和叙事,从宏观层面而言代表着国家形象塑造的知识转向。就中国文学外译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而言,既有基于文化主权的“本土自构”,也有意识形态棱镜下的“异域他构”。美国汉学家在对中国文学英译... 文学作品外译从微观层面是符号、象征和叙事,从宏观层面而言代表着国家形象塑造的知识转向。就中国文学外译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关系而言,既有基于文化主权的“本土自构”,也有意识形态棱镜下的“异域他构”。美国汉学家在对中国文学英译过程中,基于自己对文化他者形象的理解与认知,完成了其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本文基于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视角,聚焦葛浩文、罗鹏等汉学家中国当代文学英译的文本选择、副文本、原文本和译本,基于例证分析,探究译者如何基于变化和转换翻译策略,通过外部叙事和综合叙事,确保中国形象的“他构”和“自构”真实可信,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中国文学客观呈现在中西文明交流视野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当代文学 汉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